2023年6月26日 星期一

醫療照顧者易遭性騷 卻僅3%曾經申訴 不申訴原因有這些


逾半女醫師曾目睹、遭遇性騷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2023-06-26 23:19

立院昨天召開「醫療照顧場域性騷擾防治公聽會」,調查指出半數以上女醫師曾目睹或經歷性騷擾,其中以資淺女實習醫師、不分科女住院醫師、外科系女醫師遇性騷擾比率最高,但申訴比率極低;另有不少護理師被病人或家屬亂摸、開黃腔,也求助無門。

多名員工、學生、女實習醫師日前指控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衛福部已解除他的職務;李明濱從台大醫院退休,仍為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精神醫學部昨發聲明,對李涉及性騷擾事件「深感遺憾」,「學術的專業未必代表人品的高潔」,不再續聘李明濱為兼任主治醫師。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一○六年調查,五成五女醫師曾親身經歷或目擊同事被性騷擾,僅有百分之三提出院內申訴,原因為沒時間或心力處理、擔心申訴過程中私人資訊或事件過程不保密、尋求協助也沒用、擔心來自醫院或上級的不利處分和壓力。

民進黨立委陳靜敏昨召開公聽會,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邱慧洳說,一名護理師在照顧洗腎病患時,曾遭病人兒子強摸大腿內側,院方只將該病人轉由其他護理師照護,讓加害人得寸進尺。護理師不堪受辱提出訴訟,一度被迫離職,護理長還開玩笑說「你下次就跟他說,摸一次一千。」;纏訟五年,法院判定加害人和醫院必須共同負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衛福部保護司副司長郭彩榕表示,為儘速修法,預計七月中旬推出院版草案,希望降低醫界及任何職場性騷擾事件發生機率。


2023-06-26 15:54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醫療照顧工作常涉及個人隱私,有人與人之間的肢體接觸,如果過程中發生了性騷擾,絕大部分卻只能算了,民進黨立委陳靜敏今召開「醫療照顧場域性騷擾防治公聽會」,從醫師、護理師、社工師、治療師,都直指醫療照現場很常見各種形態性騷擾,過半女醫師都曾經歷或目擊,但包庇文化盛行、申訴管道不透明又不友善,導致被害人申訴率極低,就連女醫師受害時,都只有3%會申訴。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代表指出,工會2017年調查發現,特定職級、特定科別的女醫師較容易遭遇上級或雇主騷擾。除了來自病患或家屬的性騷擾之外,女醫師有55%表示曾經親身經歷或目擊同事被騷擾。比較資淺的女實習醫師和不分科女住院醫師,比例又相對更高;強調陽剛氣質的外科系,也比其他科別有更高的比例遇到性騷擾。

上述受害者中,僅僅有3%使用過院內申訴管道。沒有申訴的原因之首,是沒時間或心力處理(60%),其次是擔心申訴過程中私人資訊或事件過程不保密(42%)、或覺得尋求協助也沒用 (50%) 、也會擔心來自醫院或上級的不利處分和壓力(33%),甚至有12%表示不知道有申訴管道可以用。

「真的,大家都會『算了』。」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護理師楊心慧說,醫院職場文化長期包庇涉及性騷擾、對人外貌身體品頭論足的言語,也不會宣傳性騷擾申訴管道,結果就是當性騷擾真的發生時,比如護理人員被病人摸了胸部,大家就會想說,忍下來就好了、大事化小就好了。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邱慧洳表示,曾經有一個判例,一名護理師被洗腎病房病患的兒子摸大腿內側,向醫院申訴,醫院的處理只有將該病人調給其他護理師照顧,結果被害護理師又被那名兒子當面咆哮羞辱說「你以為你是金子做的嗎?你以為我很想摸你嗎?送我我都不要!」這名護理師申訴性騷成立並提起民事訴訟,法院判這名兒子和醫院應共同負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邊立中表示,這名護理師處理了五年,才得到法院還公道,中間也被迫離職,護理長還跟她說「你下次就跟他說,摸一次一千。」這種反應簡直是鼓勵性騷擾,凸顯醫院主管階層的性平教育嚴重不足。

呼吸治療師、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常務理事許銘修表示,自己是男同志,觀察到醫療照顧產業中的性少數受到層出不窮性騷擾,例如有事沒事就被拍人屁股、性別氣質動不動就被人大作文章,大家覺得「都是男生沒關係」,完全沒意識到這都已經是性騷擾。現行的性騷擾申訴機制,對於性少數來說,也有被迫出櫃曝光的問題,性平委員是否有足夠多元性別意識,也令性少數族群擔心的。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秘書黃亭偉表示,第一線護理人員、照服員處於權力不對等的工作環境,加害者來自病患、家屬單位主管等多方,地點好發在病房、診間,大多是沒有監視器空間。此外,各級醫療院所都沒有將院內申訴程序完整告知院內工作人員和就醫民眾,只有極少數人了解相關處理程序。

黃亭偉建議,應要求不同規模的醫療院所都要有性平委員會和處理窗口,並維持管道暢通,委員組成應要有一半以上是院外人士,而且院內主管人數不得超過四分之一,同時也要積極提供被侵害的人員心理諮商等協助。邱慧洳表示,目前相關法規對於人數小於30的公司,沒有強制要求訂定性騷擾防治準則,但社會的期待是,不論公司診所醫院大小規模,勞工都要受到一視同仁的保障。

醫師公會全聯會醫事法規委員會召委吳欣席表示,醫院照顧的職場特性,完全符合性騷擾的高風險環境,呼籲政府應將性平三法不一致的地方「對齊」,雇主責任要寫清楚,人數不到30人的小型企業,建議可以要求必須與外部管道簽約,引入性平專家,不能讓雇主自己處理。

衛福部保護司副司長郭彩榕,性平三法分流不同案件,行政院正密集召開修法相關跨部會會議希望修法更完善提供被害人更好的保護。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黃子佼恐涉兒少性剝削 檢:若有犯罪就偵辦


2023-06-20 01:20 聯合報/ 記者陳宏睿、邱宜君/連線報導

藝人黃子佼昨被爆十多年前涉在台中某酒店房間內以拍攝藝術照為由,拍攝一名十七歲少女裸照,台中地檢署昨表示,此案未接獲報案,若有違法事證,將依法偵辦。

台中地檢署說,黃子佼疑涉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條例,因事隔十多年,案發時轄區警方也未接獲報案,先依據網路貼文蒐集相關資料進行瞭解,有犯罪情事就依法偵辦。

女網友文章中未指名道姓,但網友拼湊出就是黃子佼,案發時間疑在二○一二年間,黃在老虎城主持電影首映記者會時。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說,若構成強制猥褻,或涉嫌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檢警會主動偵辦,是否超過追訴期,檢警也會釐清。

律師林柏宏表示,拍攝十七歲女子裸照,恐觸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因該法是二○一五年修正通過,修正前是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規範的是拍攝未成年「性交或猥褻行為」影像,黃拍的裸照是否違反舊法,需檢警調查。

他說,不論是新法或舊法追訴期都是廿年,只要違法檢方都可追訴。

風聞有祢 親眼見祢/陳炯年換心滿10年 回首感恩心路歷程



2023-06-20 00:08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專訪

健保署統計,心臟移植後約半數人可以存活超過10年,台大醫院外科部副主任陳炯年也是其中一員,2013年救命天使的心臟還在他體內規律跳動著。這10年間,陳炯年能陪伴女兒成長,繼續看診開刀,他滿心感謝台大醫院的照顧。「以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到祢,」陳炯年說,聖經《約伯記》這句話格外觸動心弦,回首過去,彷彿經歷一段神蹟,展望未來,盼望上帝能繼續保守。

2012年11月的一天夜裡,身體非常不舒服的陳炯年與妻子搭上計程車,進了急診室之後,他就失去了記憶。就在幾天前,他還在峇里島開會,當時就感覺走路特別容易喘,回國後馬上排定了運動心電圖檢查,卻在檢查的前一天晚上就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倒下了,那年他才52歲。

心臟內外科團隊檢查發現,三條主要冠狀動脈已全部阻塞,趕緊做繞道手術、用主動脈氣球幫浦打通血管,效果都不好,接上葉克膜,也無法讓心臟恢復功能,只得使用心室輔助器。昏迷了一個多月,陳炯年醒來時,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王水深跟他說,只剩下心臟移植一途。

等待移植期間,是陳炯年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他做了最壞的打算,向妻子交代後事,放心不下還在讀書的兩個女兒,也曾數度獨自在深夜落淚。這一等就是三個月,幾度因配對不合、身體狀況不佳等因素,與救命機會失之交臂。

當時外科部主任賴鴻緒、乳房外科主任黃俊升,兩人經常到加護病房為陳炯年禱告。醫院長官包括楊泮池校長、陳明豐院長,還有其他同事,都經常來看他。陳炯年深受感動,努力推著心室輔助器下床活動,維持最佳狀態,終於盼來一顆心。

時間快轉到10年後的現在,陳炯年的生活與其他60幾歲的醫師差不多。每天早上開車出門,按時八點上班,除了在門診服務病人,也要做行政和手術工作。每周進手術室一天,最常做胃癌手術,其他像是縮胃、膽囊、疝氣,都會執刀並教學。晚上若無會議,陳炯年大約七八點下班回家,每個禮拜有幾天會跟在國外的女兒視訊聊聊,周末要是天氣不錯,他就會去郊山走走,看看風景。

現在生活上最大的改變,就是懂得注重自己的健康。「生病前應該就有三高了,但我都不當一回事,後來想起來比較後悔。」陳炯年說,父母都有三高,家族中也有長輩不願吃藥控制血壓結果中風離世,如果能及早把三高控制好,心肌梗塞或許就不會發生。他把愛吃甜食的習慣改掉,跟著太太一起健康飲食,每個月回門診持續追蹤,也按時服用醫囑藥物。

最近三年新冠疫情肆虐,陳炯年把口罩、防護衣、護目鏡戴好戴滿、疫苗打好打滿,繼續到醫院上班。去年9月確診,他就待在家裡休養、乖乖吃口服抗病毒藥(莫納皮拉維),隔離10天確認快篩完全陰性,又回到工作崗位。對於陳炯年來說,在台大醫院服務,是應做、能做的事,也是他回報台大醫院的心意。

「我不敢說我對台大有什麼貢獻,只是盡我的本分,很多優秀同事都對我非常照顧,是我欠台大醫院比較多。」陳炯年說,以前年輕的時候對事情比較執著,一直拼、一直衝,有些人可以拚出好結果,身體也不會垮掉。現在他會覺得「凡事不要強求」,在世上做好該做的工作,不需要把自己逼到極限。不過他也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的狀況,每個人條件不同,不見得每個人都適用。

走過生死未卜的幽谷,陳炯年面對較嚴重疾病的病人時,特別能體會他們對未來的焦慮、內心的掙扎。他會願意花許多時間,對病人和家屬詳細說明病情。他不會刻意講得很樂觀,而是抱持同理病人的態度,誠實地講清楚,這是什麼病、該怎麼治療、治療後會遇到什麼情況。

對於還沒有生病的人,陳炯年則是語重心長叮嚀:「真的要注重自己的健康。」要在還沒有生病之前,就多關心自己的健康,因為有些疾病絕對是可以預防的。像是三高,幾乎與全身疾病都有關係,包括嚴重的心臟病和腎臟病。如果能及早注意、治療,後面的問題就比較不會發生。

陳炯年建議,超過40歲都要安排定期基礎健檢,50歲以上則可在經濟許可內做進階健檢,或多加利用公費篩檢,要是有不舒服症狀,更要立即就醫檢查清楚,切莫拖延。


陳炯年醫師小檔案:

●服務醫院及科別職稱: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台大醫院外科部副主任

●罹患疾病:急性心肌梗塞

●發病時間:2012年11月

● 症狀:走路容易喘

● 治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主動脈氣球幫浦->葉克膜->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目前持續定期回診追蹤,服用抗排斥藥。

● 想告訴病友的一句話:如果沒有健康,就什麼都沒有了,40歲起一定要定期健檢,別讓小毛病累積成大問題,也盼望社會大眾多多支持器官捐贈活動。


2023年6月14日 星期三

BZD干擾物多學問大 北榮醫:現在就說有用藥很危險

2023-06-15 18:07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北市板橋某私立幼兒園涉嫌餵藥案真相未明,今又公布一名兒童測出「苯二氮平(BZD)」,兩次檢驗結果分別為每毫升22奈克/毫升、每毫升20奈克/毫升,都未達閾值200奈克/毫升,判定為陰性。消息一出,又有毒理學背景的網紅出來強調「應該是『零』才對」,全國家長人心惶惶。

不過,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吳明玲直言,免疫法測試BZD的特異度很差,臨床上遇過被免疫法判定為BZD陽性的人,其實是吃到同原料的藥。她強調,「低劑量就是要等待確認試驗,絕不能回推說有用藥,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有評論說這名孩子的檢驗數值是其他孩子的20倍,很高。對此,吳明玲說,這個數字根本不能拿來加減乘除,有疑慮就該做確定試驗,採用GC-MS (氣相層析質譜儀) 或LC-MS(液相層析質譜儀),靈敏度高,特異性高達99%,可確認到底有沒有某種物質、濃度多少。

「免疫測試有他的優點,但這個階段就是不能說有或沒有。」吳明玲表示,免疫測試可由一般醫檢師操作、一天內就有結果,臨床醫師綜合病史、症狀、測試結果,可快速排除病人是否中毒。質譜儀要經過特殊訓練的醫檢師才能操作,一到兩周才有結果,但因精準度高,是司法調查會要求的證據,也能保護許多人不被誤判、失去工作。

免疫測試最大的缺點,就是干擾物質影響很大。吳明玲表示,免疫測試的「干擾物質」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以BZD為例,它的干擾物質實在太多了。市面上有幾十種BZD類藥物,不同試劑廠商選定不同的BZD藥物去設計抗體,結果抗體都長得不一樣,能辨識的化學結構也不同,每一種抗體也都有可能把結構類似的化學物質誤認為BZD。

吳明玲說,北榮就有遇過免疫測試顯示苯二氮平陽性的人來喊冤,請他把原檢體拿來用做確認試驗,最後結果是與某種BZD同原料的藥物。大眾運輸、高風險廠房的工作人員,都被嚴格要求不得使用某些藥物,北榮協助這些公司定期檢驗,都會事先再三告知,「不可以看到初篩陽性就把人開除」。

吳明玲指出,除了BZD,安非他命、鴉片的干擾物質也不少,若因此而初篩陽性,後續要還人清白。最好情況是原檢體有保留,可直接做確認試驗。北榮不惜成本,所有檢測毒性物質的尿液檢體都保留一年,如果在院外檢驗、沒有保留檢體,就比較麻煩,要靠醫師抽絲剝繭。

首先,要請他把正在服用的所有西藥、中藥、保健食品,全部帶來說明。再者,要去看是哪一種方法驗出陽性,去查它的說明書,通常廠商會列出經實驗確認比較常見的干擾物質。與個案所服用的物質一一核對之後,如果都找不到,就要仰賴醫師憑經驗去找推測、查文獻,來回推敲,非常費工。

獨/私幼餵藥案延燒…衛福部埋單送驗質譜儀 最快這日有結果

2023-06-15 20:38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北市板橋某私立幼兒園涉嫌餵藥案真相未明,社會各界眾聲紛紜。毒理學背景網紅疾呼「應該要零檢出」,全國家長人心惶惶。醫界議論,擔心家長恐慌蜂擁至醫院要求驗血,讓醫療人員忙上加忙,醫檢師和醫學中心毒物科醫師則呼籲以質譜儀做確認試驗,才能真相大白。

對此,衛福部台北醫院副院長郭憲華表示,今晚間七時開會討論,八時決議將委外進行確認試驗。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表示,所有檢驗費用都由衛福部來支應,家長不需要煩惱錢的問題,「真相比較重要。」

郭憲華表示,孩子們的尿液檢體都妥善保存在零下20度冰箱,可進行後續的確認試驗。只要家長同意,明天就可以送往立人檢驗所,以液相層析質譜儀(LC-MS)檢驗,預計下周三有結果,比通常一到三周的檢驗時間加速許多,每案檢驗費用大約是1000元。

回響/兒童機車座椅、安全帽將納管

2023-06-15 01:23 聯合報/ 記者周湘芸、邱宜君/台北報導

本報日前獨家揭露,零到十二歲兒童運輸事故死傷人數在十五年內上升兩成,兒童用機車座椅及安全帽無法可管,引發關注。交通部長王國材昨邀集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等相關單位研議,決議將於三個月內下修兒童安全帽國家標準尺寸規格,過去未納管的機車兒童座椅則於今年底前訂定檢測標準及配套規範。

兒福聯盟發言人李宏文提醒,研商應跨部會,並結合中央、地方、雇主多方發揮創意,若只靠單一部會研議,只會是頭痛醫頭的破碎政策,恐難收效。

交通部表示,針對兒童安全帽尺寸,三個月內邀集衛福部、標檢局、相關醫學專業協會及兒福團體研商下修規格尺寸,後續再請標檢局納入標準。

至於未納管的機車兒童座椅,交通部也說,短時間內將先要求製造及販賣商不得在產品名稱使用「安全」字眼,並要求消保處加強宣導,預計今年底前會同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車測中心、國內相關機車製造廠及兒童座椅製造業者訂出妥適檢測標準及配套規範。至於罰則是否納入道交條例,則待標準出爐後再討論。

李宏文表示,新法規誕生前,政府仍可依照消費者相關法規積極把關,不能放任有疑慮的產品持續以安全二字來誤導消費者。另也可以依照家庭財力、子女人數、子女年紀的不同,設計不同的補貼方案,如育兒家庭乘車券等,若雇主提供育兒家庭友善交通的措施或補貼,政府也可給予雇主扣除稅額等優惠,不但造福家庭,也能為社會興利。


別讓孩子涉險坐機車 兒盟籲:替代方案跨部會才做得到

2023-06-14 20:58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日前本報獨家揭露,零到十二歲兒童運輸事故死傷人數在十五年內上升兩成,以機車事故占多數,但兒童用機車座椅及安全帽無法可管,宛如親子地獄。報導引發社會大眾與相關部門關注,傳近期政府部門將召開會議研商對策。

對此,兒福聯盟發言人李宏文提出治標、治本兩大方向,治本的目標就是要「找出騎機車的替代方案」,必須要掌握「跨部會研商」、「多方協力全面支援」兩大重點,才能做到。如果只靠單一部會去研議,也只會得到頭痛醫頭的破碎政策,恐難收效。

李宏文表示,以「安全」二字誤導民眾的產品,政府應即刻按消費者相關法規處置。此外,研商應跨部會,並結合中央、地方、雇主多方力量發揮創意,才能全面支援家庭。

李宏文表示,經濟部已經承認無法可管,但不安全的商品,那現在政府的做法和態度是什麼?新法規誕生前,政府仍可依照消費者相關法規積極把關,不能放任有疑慮的產品持續以「安全」二字來誤導消費者,但這都只是治標。

想要治本,就要設計出騎機車的替代方案。李宏文舉例說,法國早在十多年前就針對多子女家庭提供鐵公路、飛機等大眾運輸的折扣,孩子越多,折扣越大。不只如此,這些國營事業如果與企業異業合作的商品或服務,多子女家庭的折扣規則也一體適用。

李宏文表示,這些創意做法都是站在育兒家庭的需求面去思考,進而設計出來的,不但造福家庭,也能為社會興利。但這光靠一個部會是做不到的,一定要跨部會動起來,對於育兒家庭的支援,也需要中央、地方、雇主多方協力。

李宏文建議,台灣也可以研議提供育兒家庭乘車券,可以依照家庭財力、子女人數、子女年紀的不同,去設計不同的補貼方案。考量到地方財政條件不同,越沒錢的縣市可能交通建設也越少,中央一定要給予地方協助。另外,如果雇主提供育兒家庭友善交通的措施或補貼,政府也可以給予雇主獎勵、扣除稅額等優惠。

李宏文呼籲,政府要多聽民間團體及家長聲音、參考國外作法,才能夠基於家庭的真實需求去設計制度;如果只靠單一部會去研議,也只會得到頭痛醫頭的破碎政策,恐難收效。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獨/尿篩有數值≠有用藥 醫檢師教你正確判讀檢驗報告

2023-06-14 08:09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北市板橋某私立幼兒園涉嫌餵藥案真相未明,不少家長可能都想帶小孩檢驗巴比妥鹽,但拿到篩檢報告時,可要小心解讀。專家提醒,檢驗流程分初篩和確認兩步驟,初篩報告數值在200ng/ml以下就是陰性,即使有數值,也不能推論有用藥。若不放心、不能接受,可使用同一份檢體,再用質譜儀驗一次,若仍有檢出,才能說可能有用藥。

日前媒體報導,一位於5月中旬報警的家長,出示孩子4月27日的尿液篩檢報告「巴比妥數值達64」,某毒理學專家評論「巴比妥鹽根本不應該出現在小孩體內」,即認為零檢出才是唯一合理結果,但醫檢師說,這一連串解讀,是顯示出該名專家對諸多檢驗方法及報告的不了解。

醫檢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表示,電視節目秀出的報告單是「巴比妥鹽篩檢barbitorates screen」,結果為陰性(-),即使檢驗出64這個數字,僅能解釋檢驗結果是小於巴比妥鹽的陽性閾值200ng/ml,無法直接說明就是有用藥。

高智雄說,電視節目呈現的檢驗報告,在單位欄中,僅有報告的第一行列出的尿中「肌酐酸」列出mg/dl(毫克/每分升),其數值為48.95,第二行列出的巴比妥鹽的單位空白,會誤以為巴比妥鹽的單位也是mg/dl(毫克/每分升)。

高智雄說,坊間絕大部分的尿液篩檢試劑或儀器,閾值單位都是ng/ml,這張報告的單位欄卻留白沒寫。即便補上單位,也不能解讀為「找到64ng/ml巴比妥」。

尿液檢驗為什麼要測肌酐酸?高智雄說,這是為了確認檢體品質,等於是確立尿液篩檢結果有效性的基本參考數值。肌酐酸是人體肌肉的正常代謝物質,尿中都有一定的量,如果測不到或太低,就代表該檢體可能被參水,根據這份報告,此檢體應無參水,可以繼續往下驗。

高智雄表示,一份完整的尿液藥物篩檢報告應該要分兩個表,第一部分是「初步檢驗」,清楚標示方法,「檢驗結果」的欄位也要清楚寫出中文「陰性、陽性」或英文「Negative、Positive」。

若初篩結果是呈現「陽性」,第二部分「確認檢驗」就要呈現該物質用哪一種質譜儀檢驗、得到濃度多少,再根據《濫用藥物尿液檢驗作業準則》所定的閾值,在「檢驗結果」欄寫出檢驗結果是陰性或陽性。

不過,於電視節目中出示的報告結果,其呈現方式資訊並不完整,甚至只用(-)符號來取代「陰性」,很容易導致民眾誤解。

高智雄說,初篩結果也可能有偽陽性的問題,只要是化學結構類似的物質,都有可能與試劑產生交叉反應,這就是所謂的雜訊。

台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兒童急診科主任曾偉杰昨接受本報採訪表示,免疫法是利用藥物結構上的特徵來進行反應,很可能會有偽陽性或偽陰性的問題,也就是誤認了其他物質,臨床上這兩種情況都會遇到,這時候就要用質譜儀複驗。

曾偉杰表示,目前國際公認標準藥毒物檢驗方法是「氣相層析質譜儀」或「液相層析質譜儀」。免疫法是認結構特徵,質譜儀是看特定物質的分子量,更為精準。如果對免疫法的結果有疑慮,可進一步用質譜儀確認。

既然質譜儀最準,為什麼還要先篩檢?高志雄表示,一般尿液藥物篩檢的使用時機是懷疑48小時內有用毒,其角色是「初步檢驗」,並不以零檢出為陰性,而是低於閾值為陰性。《濫用藥物尿液檢驗作業準則》第19條明定「尿液檢體經確認檢驗結果低於前條閾值者,應判定為陰性。」

高智雄表示,一般程序上,如果篩檢陰性,就不會再做質譜儀分析。要是對篩檢結果有疑慮,可進到第二步,用質譜儀「確認檢驗」,假使質譜儀也驗出濃度,才能說有用毒。如果質譜儀也看到低濃度檢出,可能顯示曾經用藥,但已被代謝了一段時間。如果一開始就擔心已經錯過最佳採檢時機、體內濃度不夠高,則可以直接採質譜儀檢驗。

高智雄說,過去台灣尿篩測很多安非他命,就算篩到陽性也還不能發報告,一率要上質譜儀,拿安非他命標準品去看,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濃度,經常發現初篩500多ng/ml陽性,但質譜儀一跑下去,就發現其實是化學結構類似的感冒藥,不是安非他命。

「不能把初篩的數值當成質譜儀的結果。」高智雄表示,這個初篩數值不論陰性或陽性,都不能視為測到多少濃度的巴比妥,也不能互相比較。「真的想知道這64是什麼,唯一辦法就是把這次尿液的剩餘檢體拿去上質譜儀,就會有答案。」


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獨/餵藥案全陰性2種檢驗方法曝光 專家籲小心偽陰偽陽

2023-06-13 14:30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北市板橋某私立幼兒園爆發涉嫌對幼兒餵食「巴比妥」藥物,部立台北醫院免費協助檢驗,目前26位就醫孩童檢驗都是陰性。部立台北醫院及醫福會指出,最早完成檢驗的14人是醫院用毒物藥物篩檢試劑測得,為「螢光免疫分析法」,巴比妥鹽類的定性極限為每毫升200奈克;另外12人則是委託外部實驗室,採用EIA定量分析,為「酵素免疫法」,巴比妥鹽類的定量極限為每毫升20奈克。

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表示,有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兩種方法,選擇依據是家屬需求和醫師專業判斷。如果希望快點有結果,就會用定性分析,如果沒有急迫性,可以用定量分析。

部立台北醫院副院長郭憲華表示,院內採用的是Quidel Triage TOX Drug Screen毒物藥物篩檢試劑 。為利用螢光免疫分析法,一次測定尿液中是否含有九種物質,巴比妥鹽、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古柯鹼、鴉片、大麻、三環抗憂鬱藥、美沙酮、苯二氮,每種物質的定性極限(閾值)從每毫升50奈克到每毫升1000奈克不等。9種物質的任一種超過閾值,就會顯示陽性,若9種物質濃度都低於閾值就是陰性,巴比妥鹽的閾值是每毫升200奈克。

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表示,委託院外實驗室是用EIA酵素免疫法,是一種定量分析,巴比妥鹽類的定量極限為每毫升20奈克,比前述定性分析更靈敏。

部北所採用的檢驗方法都是屬於免疫法,要判讀檢驗結果前,應先了解各項方法的限制。台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兒童急診科主任曾偉杰發文表示,免疫法是利用藥物結構上的特徵來進行反應,很可能會有偽陽性或偽陰性的問題。如果不知道病人有用什麼藥, 只是懷疑他有用藥, 則使用免疫法作為病人是否有使用該藥物的判斷就不一定正確。

曾偉杰今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免疫法就像「就像是從人群中找明星臉一樣,特徵類似的臉,有可能會被誤認。」目前國際公認標準藥毒物檢驗方法是「氣相層析質譜儀」或「液相層析質譜儀」,不是針對結構,是看特定物質的分子量,更為精準。如果醫師對免疫法的結果有疑慮,下一步可是用質譜儀確認,但大部分醫院都沒有質譜儀。

曾偉杰提醒,所有的檢驗結果,即使是用質譜儀檢驗出來的結果,都需要配合臨床的合理懷疑, 也就是必須要有正確的檢驗和配合臨床診斷, 才不會造成誤判或誤解。

醫事檢驗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高智雄表示,一般醫院不設置質譜儀,主要是因為採購、人員訓練都是高成本,但使用頻率不高。 為了及早偵測危害、盡快治療,醫院通常會先使用比較快速簡便的篩檢工具,但如果只用免疫法,確實是會有偽陰、偽陽問題,但就算再用質譜儀複驗,也可能受到藥物代謝速度的影響,如果已經代謝掉還是有可能測不到。

目前外界都期盼驗毛髮可以見真章,但這也急不得。高智雄說,有意願幫忙檢驗毛髮的實驗室,需要先取得符合國際標準的標準品、建立標準反應、確立檢驗有效性、完備整個檢驗流程,才可能開始用於檢驗。

親子地獄/兒童機車椅不安全無人管 跨部會拖2年踢皮球



2023-06-11 22:58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過去15年內生育率跌了3成,因車禍死傷的12歲以下兒童人數卻增加2成。「行人地獄就是親子地獄。」兒福聯盟發言人李宏文表示,生育率已經全球倒數,政府仍不願成立兒童專責單位,光靠兒少法授權成立的專家小組根本叫不動各部會,結果光是一個機車座椅,至今無法可管也沒人要管。

根據公開之會議記錄,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事故傷害防制推動小組從2020年就討論過所謂的「兒童機車安全座椅」。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羅孝賢在會中指出,台中市在2020年4月發生一起擦撞車禍,一名孕婦載著2歲女兒被後方吊車追撞,2歲幼童被捲入車底,當場身亡。

羅孝賢於會中表示,兒童搭乘汽車之相關安全設備已經有標準及規範,惟風險高的機車,卻未有任何規範。建議透過實證研究釐清機車固定座椅安全與否,凝聚社會對於機車是否可以負載兒童之共識,才能據以形成相關政策。

可惜的是,這個議題在2020年討論了2次,2021年討論1次,之後就不再被提起。身為該小組委員,李宏文痛心地說,各部會推來推去,至今無法可管也沒人要管,「到底哪個單位要扛起責任,把東西下架?阻止廠商繼續誤導家長這些東西能確保兒童安全?」呼籲經濟部、交通部都應積極研議保障育兒家庭「行的安全」的機制,例如給予育兒家庭乘車券或交通補貼。

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李建璋表示,站在兒童急診立場,還是建議學齡前兒童別坐機車,但許多地區交通不便、許多家庭有經濟壓力,確實有需要運用機車,主管機關應積極設法提高機車相關保護措施的效果。

李建璋分析,頭部外傷是車禍致死第一死因,強制騎機車戴安全帽之後,有效降低成人車禍致死率。然而,兒童安全帽的設計和品質不如成人安全帽,路上常常可見機車上的孩子戴著尺寸不合的安全帽,或單車用安全帽。依賴機車是台灣特有的問題,兒童又是小眾市場,政府應該以補助鼓勵廠商為兒童研發並生產專用安全帽。


標檢局:兒童小安全帽、機車安全椅 都不合格

2023-06-12 01:16 聯合報/ 記者林海、周彥妤/台北報導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局長謝翰璋表示,街頭常見頭圍小於五十公分的兒童安全帽或家長自行加裝的機車安全座椅,都沒有政府發放的合格標章,也就是都不合格。他說,兒童頸椎尚未發育完成,醫學界不贊成兒童乘機車,國際上也沒有安全標準,國內要訂標準須有共識,但國內對兒童坐機車仍有很多反對聲音,達成共識門檻很高。

交通部路政司專門委員趙晉緯表示,目前國內兒童安全帽最小頭圍為五十公分,適用約五歲幼童頭圍尺寸,交通部會再與標檢局討論,有無需要向下修正。另外,經濟部標檢局僅納管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尚未納管機車安全座椅,交通部不鼓勵使用,但現階段也不會特別禁止。

交通部路政司長林福山說,在以安全為最大原則前提下,可研議找標檢局合作,會同相關廠商共同開發安全規格更高的兒童機車安全座椅,但他強調,各種運具都有先天限制,機車後座若有固定座椅,一旦車輛傾倒,可能不好脫離;開發兒童機車安全座椅是對安全更好,或是有其他想不到的問題,仍要審慎評估。


機車兒童座椅 靖娟:沒有國家標準明定是否安全

2023-06-12 19:57 中央社/ 台北12日電

靖娟基金會今天指出,有46%民眾騎機車載孩子時會使用機車安全帶或安全座椅,但政府沒有國家標準明定是否安全,預防事故傷害效果不得而知,以「安全」為名恐會誤導民眾。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接受媒體採訪指出,機車安全座椅、機車安全帶等產品雖然沒有違反相關交通法規,但也不像安全帽有國家標準CNS明定是否安全,預防事故傷害的效果不得而知,市面商品標榜為機車兒童「安全」座椅,容易誤導民眾。

兒童搭乘機車注意事項,林月琴提醒,安全帽要挑選有安全標章,也應將「顎杯型帽帶」改換為「頤帶式」,較不易脫離頭部;根據標檢局標準,國內安全帽最小頭圍是50公分,約是5歲幼童頭圍,建議大班以上兒童才適合以機車載附,否則安全帽保護效果恐不佳。

林月琴也指出,站在機車前踏板的風險指數,是駕駛的2.45倍,提醒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站在前踏板;但即使坐在後座,風險指數仍是駕駛的1.25倍,主因就是沒有看向前方,因而無法預知及迴避風險,因此孩子坐後座時也應看向前方。

林月琴表示,從急診數據也可觀察到,孩子若穿材質較滑的羽絨衣、風衣乘坐機車,容易在家長轉彎時從後座飛出去,騎乘機車時應避免穿著這些衣物,且車速應放慢至每小時30公里以確保孩子安全。

對於政府責任,林月琴說,儘量不使用機車作為載負兒童的交通工具最為理想,政府應提供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依需求量規劃替代性大眾運輸,避免機車「肉包鐵」產生的危險。

靖娟基金會新聞資料指出,曾有個案家長在嬰童用品店購買號稱可以使用於機車的「安全幼兒手推車」,卻在無號誌路口待轉時,遭貨車從側面撞擊,不到1歲的兒子飛出座椅、落地後頭部被貨車壓過,當場喪命,因此認為「安全2字應被下架」。

親子地獄/近15年兒童車禍死傷增2成 被迫與機車共存亡

2023-06-11 22:58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孩子愈生愈少,但因道路事故而死亡或受傷的兒童人數卻持續增加。過去15年(2008至2022年)間,內政部公布之出生人數從19萬6487人跌至13萬8986人,跌幅29%,警政署統計0到12歲道路事故死亡或受傷人數卻從7664人增至9300人,增幅21%。衛福部死因統計亦顯示,運輸事故可說兒童非自然死亡的頭號殺手,其中9成是機動車事故,兒福聯盟及兒童急診醫師都提醒,坊間的「機車兒童安全座椅」及「兒童安全帽」都是大問題,亟需相關部會積極管理。

衛福部委託國衛院研擬、2019年出版之《2030兒童醫療與健康政策建言書》,強調「降低嬰兒、兒童及青少年死亡率」為當前兒童最迫切需解決的問題。建言書分析近期衛福部死因統計並指出,事故傷害為未滿18歲兒童非自然死亡首要原因,約占7成以上,運輸事故占事故傷害半數以上,機動車交通事故占運輸事故占9成以上居冠。

建言書指出,近年來我國少子化趨勢嚴重,兒童因交通事故而傷亡所造成的醫療及社會成本問題,更加嚴峻,值得政府部門重視。對各級學校學生而言,車禍向來居校園意外事故首位,學前兒童交通事故傷害則多發生在娃娃車上或上下學途中。兒童在交通環境中,無論是騎乘腳踏車、搭乘公車或父母汽機車,都是處於較弱勢或需被保護地位。

「行人地獄就是親子地獄。」兒福聯盟發言人、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事故傷害防制推動小組委員李宏文表示,2020年上一屆小組開會時,就有委員提案要求經濟部,應嚴禁坊間「機車安全座椅」宣稱「安全」,以免誤導家長,畢竟無相關檢驗機制或法規規範。經濟部標檢局自己都說,車禍發生時,安全帶綁住孩子不被被拋出,被迫與機車「共存亡」,例如跟機車一起被捲進車底。

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李建璋表示,建議學齡前兒童不要坐機車,因臨床經驗可知,同一起車禍中,兒童頭頸部受創程度遠高於成人。兒童頭部占身體的比例較大,幼兒頭部可能占身長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兒童頸部肌肉發育還不成熟,支撐力較弱。當車禍撞擊導致頭部甩動,兒童的腦部和頸椎會受到比成年人更嚴重的創傷,有更高的機率導致死亡或終生癱瘓失能,但兒童的安全帽品質卻比較不受重視。

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葉國偉表示,台北以外的大部分縣市缺乏大眾運輸,沒捷運、公車少,如果沒錢買車養車,騎機車是最方便可行的選項,但是機車卻是最容易發生嚴重事故的交通工具,非常無奈。近年「行人地獄」現象受到重視,兒童是行人當中最弱小的一群,建議政府應積極落實「無論直行或轉彎,都是行人優先」,也要改變以「預防塞車」、「車輛優先」為主要考量的道路和號誌設計。


兒童車禍死傷15年增2成 兒盟:「機車安全座椅、兒童安全帽」兩大致命問題

2023-06-12 01:13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李樹人/台北報導

孩子愈生愈少,因道路事故而死亡或受傷的兒童人數卻持續增加。民國九十七年至一一一年內政部公布出生人數從十九萬六千多人跌至十三萬八千多人,跌幅二成九;警政署統計○到十二歲道路事故死亡或受傷人數卻從七六六四人增至九三○○人,增幅二成一。

運輸事故 兒童非自然死亡殺手

國衛院「二○三○兒童醫療與健康政策建言書」,運輸事故是兒童非自然死亡的頭號殺手,其中九成屬於機動車事故。長期以來,車禍始終位居校園意外事故的首位,學前兒童交通事故傷害多發生在娃娃車或上下學途中。

該項建言書係由國衛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撰寫,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未滿二十歲兒童及青少年之意外事故傷害盛行率」,內容強調,我國少子化趨勢嚴重,兒童因交通事故而傷亡所造成的醫療以及社會成本問題更加嚴峻,值得政府部門重視,共同守護兒少安全。

兒福聯盟及兒童急診醫師提醒,坊間「機車兒童安全座椅」及「兒童安全帽」為兩大致命問題,亟需積極管理。

機車安全座椅 也可能引發危險

「行人地獄就是親子地獄。」兒福聯盟發言人李宏文表示,目前「機車安全座椅」為三不管地帶,缺乏檢測機制或法規規範,衛福部兒少事故傷害防制推動小組曾提案要求經濟部嚴禁機車業者宣稱「安全」,以免誤導家長。

經濟部標檢局曾向推動小組提出報告,機車發生車禍時,安全座椅可讓孩子不被拋出去,但也可能更危險,幼童被迫與機車「共存亡」,跟機車一起被捲進車底。

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國內大部分縣市大眾運輸系統不完善,如果家長無力買車養車,只能騎機車接送孩子,但機車最容易發生嚴重事故。

專家建議 學齡前不要乘坐機車

葉國偉指出,成年人騎機車載小孩時,未給予適合安全帽,甚至沒讓孩子戴安全帽,或是腳踏板上站一個、後面又載一個,嚴重忽略兒童安全,這些都屬於廣義上的「兒虐」。他建議政府分析兒童車禍事故大數據,找出可能導致重傷、致命原因,進而嚴格立法規範。

「強烈建議學齡前兒童不要乘坐機車。」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李建璋說,成年人騎機車載幼兒,一旦發生車禍,兒童頭頸部受創嚴重性遠高於成人,主因為兒童頭部占身體的比率較大,可能占身長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小朋友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支撐力較弱,車禍撞擊時,頭部劇烈甩動,以致腦部、頸椎受創,有更高機率導致死亡或終生癱瘓失能。

2023年6月6日 星期二

獨/驗光師困擾8年!逾5千人抗議衛福部刻意誤譯名稱

2023-06-07 17:01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驗光師」的英文怎麼講?Google翻譯會顯示「Optometrist」,但全台灣4千多位通過醫事人員國家考試的驗光師,衛福部發給他們的英文證書卻寫著「Optician」,這是國際間認為非醫事人員的「配鏡師」。驗光師相關團體8年來不斷請求衛福部正名,都不被理會,5月29日在公共政策平台發起正名,短短8天,6月6日就超過5000人附議。

驗光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群宸表示,「驗光人員法」在2016年三讀通過,確立了驗光人員也是醫事人員的一種,需要相關科系畢業(五年制專科或四年制大學)、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從事「驗光」這項醫療行為。

目前國內共有4000多位驗光師,執業登記於醫院、診所、驗光所服務,需要持續接受再教育,確保專業技能與時俱進,才能保有執業資格。

黃群宸表示,法令公告時,就已發現「驗光師Optometrist」誤譯為「配鏡師Optician」,國家考試的英文證書也寫錯,導致台灣的驗光師與其他國家進行專業交流時,都要先解開許多名稱錯誤而衍生的誤會。因為台灣目前沒有配鏡人員的相關法規,但很多國家都有法律明定配鏡師只能依照驗光師或醫師開立的報告去配眼鏡、不得驗光。

黃群宸表示,驗光人員相關職業團體陸續成立後,就持續不斷向衛福部醫事司反應,要求正名,但是都沒有成效,每次都得到「因為台灣的視光教育和執業範圍與國際不同,眼科醫學會和醫師公會全聯會覺得不妥」這種答案。

「台灣驗光師的學制和執業範圍確實與北美地區不同,但與英國、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一樣,新加坡驗光師甚至不用國考。」黃群宸指出,北美地區的驗光師要念七年、有些可以開藥,可以幫6歲以下兒童驗光,主要差別在此,因為台灣的驗光師只能獨立服務15歲以上的個案,6歲以下兒童要有醫師診斷照會單,6到15歲則是需要完成特定訓練或與眼科醫師有契約合作關係的驗光師,才能服務。

「衛福部實在是雙重標準。」黃群宸表示,台灣不是每一種醫事人員學制都跟國外相同,但是國家正式的英譯名稱都有按照國際通用稱呼,唯獨驗光師被長期誤譯為配鏡師,這麼多年來,正規管道爭取至今仍不見果,會議中更飽受無情無理之對待,因此這次才決定要透過公共政策參與平台,公開徵求覆議,明天(6月8日)還要在立法院進行最後一次協調會,呼籲衛福部「還我驗光師正確英譯!」

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不再沈默!最新統計:3個月內逾5百人申訴性影像受害


2023-06-04 20:11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政壇Me Too暴風圈持續擴大,臉書也出現反擊性暴力的自發行動。數十個標榜「自拍外流、前任自拍外流」的臉書社團被網友揭發,利用短網址、限時發布等躲避臉書審查的方式,持續散播來路不明的私密性影像。網友號召更多人檢舉這些社團並搜尋社團成員,若發現有臉友,應嚴正告知對方這是刑事犯罪。

趨於支持被害人、制裁加害人的社會風氣成形,被害人也勇於申訴和報警。今年3到5月向衛福部性影像處理中心申訴的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成年人就超過500人,是去年同期的5倍;兒少則超過80人,是去年同期的兩倍,許多案件受害者先行報警。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指出,去年3到5月,衛福部性影像處理中心共收到103名成年性影像被害人的申訴,平均每個月幾十人。今年3到5月,申訴人大幅提升,共有527名被害人申訴,是去年同期的5.1倍,每個月申訴人數都達到1、2百人以上,其中視訊裸聊案件很多,Telegram外流案件也增加很多。


111年成人性影像申訴

3月:32名被害人

4月:29名被害人

5月:42名被害人


112年成人性影像申訴

3月:127 被害人

4月:157 被害人

5月:243被害人


張秀鴛分析,人數大增的可能原因有三。首先是手機、網路等科技普及;再者今年相關法規修正生效、處理中心成立,民眾知道有求助管道;第三是因幾起重大新聞發生,名人呼籲下,被害人較以往更勇於求助。

至於兒少性影像被害人,衛福部性影像處理中心去年3到5月共收到36名被害人申訴,今年3到5月則增為83人,是去年同期的2.3倍。張秀鴛分析,兒少案人數成長,是因為有愈來愈多案件是由警政單位請處理中心協助移除下架,這也顯示愈來愈多兒少性影像案件開始勇於報警。


111年兒少性影像申訴

3月:13 被害人

4月:11被害人

5月:12被害人


112年 兒少性影像申訴

3月:18 被害人

4月:28 被害人

5月:37 被害人


張秀鴛強調,在刑法、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四法聯防」下,不只偷拍有刑責,包括分享、下載、換臉、無故持有兒少性影像,這些行為都有刑責,最高可以關5年。

張秀鴛提醒,被害人若發現自身影像,建議不動聲色快速截圖保留證據,包括群組名稱、散播者的帳號名稱、影像被張貼的網址、網站名稱,並向「性影像集中處理中心」提出申訴。處理中心可立即要求網站經營者限制瀏覽或下架內容,會協助當事人依自身意願提出刑事告訴。有害兒少身心發展之網際網路內容,也可向「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