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獨/參與世衛會議專家分析 國產疫苗EUA最大困境在此

 2021-05-31 22:0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

近期外界質疑,國產疫苗二期臨床試驗都還沒解盲,政府就急著護航、要加速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強調,國外三大上市疫苗通過EUA時也都僅完成二期試驗,等到三期試驗完成是緩不濟急,而且國產疫苗二期收案人數超過三千人,比國外疫苗二期的數百人還多,可視為二、三期的延續計畫。

不過,上述宣示立刻受到專家的挑戰。首先,國外要求EUA所需的資料,是第三期臨床試驗的萬人期中報告才能提供。另外,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問題不在收案人數,而是難以確效。

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今晚於公視「有話好說」表示,指揮官說「國外都沒有做三期就EUA」,這句話其實「沒有搔到癢處」。美國食藥署審核EUA,是要求第二劑後平均追蹤兩個月以上、至少3000人的完整報告,還要看到對照組和治療組有五成以上的有效性,另外對照組還要至少看到五個重症,才能證明疫苗可防止重症。以上資料得進行三到四萬人試驗才能偵測得到,所以陳時中沒說清楚的是,國外是第三期已經做到一定程度、有初步成果,才給EUA。

上周三全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線上會議的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提醒,國產疫苗要通過EUA目前最大的困境在於,國際上沒有針對抗體濃度高低與保護力相關性的準則。

陳建煒表示,世界上的疫苗臨床試驗可分為兩部分。首先是有錢國家如英、美、歐盟等,臨床試驗不太考慮抗體,著重於預防疾病和重症的效果,這是國外非常一致的標準。然而,世界衛生組織深知,這是「強國才能玩的遊戲」,也會讓強國占據市場中的主要產能。

世衛組織與其他國家正在發展另一種方向,透過持續分析抗體和保護力的數據,討論抗體能否取代原有的效果評估,希望能發現抗體濃度與保護力的相關標準,如此便可讓其他國家有其他路可走,加快疫苗發展。

陳建煒表示,訂定這個門檻,需要很好的數據,也要找出大部分科學家都認同的抗體和測量方法。世衛組織已經開過多次會議討論,包括上周三台北時間晚上七點到半夜,與瑞士日內瓦世衛總部的跨國線上會議,陳建煒全程參與。

陳建煒認為,以目前科學的進步,抗體濃度是很有潛力,但科學必須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數據都要有足夠說服力道,也必須被寫進準則當中,不能只靠幾篇論文發表。雖然大家都很希望抗體濃度和保護力有相關,但現在國際上仍沒有針對抗體濃度高低與保護力相關的標準,也沒有其他國家這樣做,若台灣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只能看抗體濃度,必須很慎重。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台灣要做到向國外疫苗三期試驗期中報告的程度,可能得花上三百億元,還要花一到兩年去流行地區做。現在全世界已有很多疫苗在打,三期試驗還得與其他疫苗對照,不容易做。所以包括台灣、韓國與英國等新疫苗研發趨勢,都希望用抗體濃度來確效,台灣國產疫苗也已與國內接種AZ者血清抗體濃度比較,希望六月底前完成報告。

聯亞疫苗臨床試驗主持人黃高彬表示,正常疫苗研發至少三年,國產疫苗趕在一年內研發、製造,盡可能提升二期試驗人數,都是不得已的彌補措施,「別一天到晚唱衰」。黃高彬認為,指揮中心提出國外文獻,是「學理和真理」,不是政治問題,專家一看都懂。高端疫苗臨床試驗主持人謝思民則婉拒受訪,未表示意見。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民愚癡、官保守、假好心 前官員沉痛:疫苗都歪樓了

 2021-05-31 13:2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半個月已爆發將近七千例本土病例,近百人死亡,取得疫苗劑量卻只夠3.8%人口打第一劑。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想協助媒合洽購、直接捐贈,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態度始終相對被動,形成各說各話局面。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痛心表示,過去一年台灣整體社會對國際疫情現實無動於衷,政府心態也太過保守、缺乏格局,結果現在疫苗採購這個嚴肅議題已經完全「歪樓」了。

施文儀表示,AZ疫苗剛來的時候,民眾對於疫苗安全性有遲疑,加上當時沒有疫情,大家不想副作用的風險。施文儀認為,這代表「民眾在世界疫情的局勢下,仍然愚痴」,明明看到變異株傳染速度這麼快、全世界死了那麼多人,卻無動於衷,連醫護人員都有挑三揀四的心態。

「中央雖有政治包袱,但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努力。」施文儀說,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去年訪台時,他和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都曾說,「沒有談妥疫苗和試劑就白來了」,另也提醒要學習美國因應大規模感染的防疫方法,因為台灣全無經驗。這樣「逆天」的言論,卻讓他們被社會大眾斥責為「白目」。

「過去一年多,整個社會的心態就是靠勢,」施文儀表示,民眾靠指揮中心做得不錯,指揮中心靠民眾自己照顧自己,但真正到社區去看,就會發現,真正有做好自我照顧的比例並不高。施文儀表示,現在的疫情已經證明,新冠肺炎的疫情是不可能有辦法隱匿的,指揮中心的問題在於「沒發現」,不是隱匿,「當初說隱匿的人有出來謝罪嗎?」

施文儀表示,指揮中心對疫苗不是不認真,在外部確實有很多難言之隱,只能忍、不能說;另一方面,內部又要面臨是監察院和立法院對於疫苗採購態度,動輒控訴政府圖利商人。內外壓力之下,原本就保守的官員,就更趨於保守、缺乏格局。不只是官員,台灣過去五十年來在國際受到打壓,導致大部分台灣人的心態都很保守,更培養不出大格局、可以大刀闊斧、承擔批評的領袖或官員。

施文儀說,現在出來說要幫忙採購的熱心人士有兩種,一種是壞心,一種是真的好心,口水紛飛下,已經讓嚴肅的疫苗採購議題整個「歪樓」了,其實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未受監督的疫苗,這是完全是假議題。

施文儀表示,台灣的疫苗一直分為三種,公費疫苗、自費疫苗、捐贈疫苗,民間捐贈疫苗供中央統籌分配,是行之有年的事,所以民間和地方都可以幫忙中央、一起努力。任何地方政府如果願意承擔作為中國一部份,藉此取得有效的好疫苗,買回來也必須接受中央統籌分配,因為現行法令不允許自買自用,也不允許接受未經審查、沒有監督的疫苗。

居隔保平安!將發1.5萬顆血氧計、新北明啟動線上急診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陳雨鑫/台北即時報導

2021-05-30 18:13

新冠肺炎本土疫疫情來得又快又急,醫療和安置量能緊繃,在家或集中檢疫所隔離者病情變化卻求助無門的申訴頻傳。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宣布,新北市明起將率先試辦急診醫師線上檢傷,可直接開藥、轉介就醫,降低第一線消防救護人員負荷,所有公私營救護車費用都由公費補助。另外,已緊急採購1.5萬個血氧計,6月2日就會透過衛生局配給居家隔離者。

石崇良今下午於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感謝急診醫學會協助集合許多急診醫師,提供一個線上遠距檢傷平台,明起先與新北合作試辦,居家檢疫者如果有需要醫療諮詢,可以透過這個平台,需要用藥,可透過此平台開立適當藥物,需要就醫的,也會聯絡衛生局安排後送醫院。

石崇良說,這個平台明天起會先在新北市正式推出,北市目前還需要一些行政協調,但中央會繼續努力,確保所有診斷後的病人,不分輕度、中度、重度,都能得到適切照顧。希望經過急診醫師線上檢傷,可降低第一線消防人員負荷。另外救護車都有公費補助,不限公營救護車或民營救護車,第一線消防救護人員很辛苦都已經納入第一線疫苗施打。

另為了加強居家隔離者照護,石崇良表示,所有居家隔離病人會發放指尖血氧儀,已經緊急採購15000個,預計6月2日會發到衛生局,再配給需要居家隔離的病人。


下重手加速檢驗!衛福部:6月7日起24小時沒報告不給錢

 2021-05-30 16:01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疾病管制署官網的檢驗儀表板曝露出檢驗塞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急改動用健保系統改善傳染病通報,並著手要加速檢驗結果出爐速度。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表示,6月1日起將要求快篩陽性複驗PCR的報告要在24小時內上傳,僅給予一周緩衝,6月7日起做不到,每件3000元的檢驗費用就不予給付。

石崇良表示,目前雙北熱點區域快篩陽性的檢體,已經與快篩陰性分流開來,就是為了讓陽性確診快速出爐。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採檢分流這部分一直都有做,也都希望有更自動化的方式可以研議。

石崇良表示,目前全國檢驗量能可以達到一天最多5萬多,這還是正常上班,如果加班,量還可以更大。針對有些地方塞車,已經採取分流,社區篩檢看到快篩陽性的,就要優先做PCR,陰性的不用馬上做。

石崇良表示,6月1日起將要求快篩陽性複驗PCR的報告要在24小時內上傳,一週內如果做不到,都還會給付,是為緩衝期。如果6月7日以後還做不到,每件3000元的檢驗費用就不予給付,此費用目前是由健保代付,但最終是由公務預算支應。

醫檢師相關團體指出,其實國內指定檢驗單位的量能充足,只是檢體分配不均,建議由中央或地方衛生局盤整轄內指定檢驗機構的通量,將檢體平均分配,可充分發揮量能。

對此,石崇良表示,醫院的檢體包括自己內部的(醫院病人、陪病者、員工等),還有外部的(社區篩檢站),只有醫院知道自己還有多少量能,所以「收不下來的,就要自己外送出去」,地方要自行盤點量能適當分配,也都沒有問題。

「我們就是要求目標管理,」石崇良表示,目前已快篩陽性率8%來算,如果一天兩萬多件檢體當中有一千兩百多件的陽性,不可能達不到24小時通報檢驗結果的目標。

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專責病床開設未達標 指揮中心:取消醫學中心資格

 2021-05-30 14:32 聯合報 / 記者楊雅棠、邱宜君、陳雨鑫/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本土疫疫情來得又快又急,醫療和安置量能緊繃。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即起因應病人就醫需要所有專責病房以二人一室為原則,另醫院加開專責病房,一定要達到急性病房的總床數的十分之一,未能達標將撤銷醫學中心資格。

集中檢疫所部分,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表示,目前這波疫情收住總人數1979人,新北收住1184人、北市593人,其他地區202人。

可收住房間尚餘約2000間,以中南部較多,未來三日新徵用整理好會繼續開放,或是等解隔離的也大約500間正在整理。除此之外,北市也徵用八至十間的旅館,新北市增加五間旅館。

石崇良表示,醫療應變在專責病房的部分,即起專責病房以二人一室為原則,醫院受限硬體限制則應該加開專責病房,一定要達到急性病房的總床數的十分之一。指揮中心算床數不算房間數,健保匡列時若不是新冠患者將不給給付,並將計算收治病人數放進評鑑指標;若無法達標則撤銷醫學中心資格。

另外也呼籲病人要配合措施,讓醫院可收容更多需要醫療者,;也聯繫交通部提供醫院防疫計程車的聯絡窗口,出院者可搭乘,回到家中進行七天自主管理

因應收治量能的增加,某些醫院已經開始投入非內科的人力,其餘醫院應該快點增加人力。指揮中心也放寬津貼基準,只要針對嚴重度照顧,只要投入照顧,每班每人1萬元,補助沒有人數限制。

由於過去不到三周時間,雙北地區救有大量病人,約三到四成需要收治。但不管是否重症病人都集中在某些地方的地區,難免會造成重災區的醫院。

因此未來需要氧氣病人、需要呼吸器者,會分派到急救責任醫院收治,第二輪會有外縣市急救責任醫院限制,再來就是回到北區急救責任醫院。

也請中南部醫院支援綠色通道的調遣。轉診的救護車費用都由指揮中心支應,請病人視情況需要,如果需要滿床,而、需要轉診救護車費用,指揮中心會撥付到地方政府再轉給醫院。

對於外傳馬偕發生院內感染,石崇良則表示,自己早上才去馬偕看過,馬偕封兩層樓主要是為了擴充專責病房的房間數,因該院目前還無法達標,不是因為有院內感染而封。石崇良說,馬偕也積極對相關陪病人員主動篩檢,篩出陽性個案通報匡列,不是因為院內感染。




獨/通報檢驗大塞車 專家籲:改良通報、採購新型儀器


 2021-05-20 13:3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決議各縣市都必須選定疫情熱區廣設篩檢站,採檢量越來越大,每天的通報數量與驗完數量也出現落差,面臨通報塞車、檢驗塞車之雙重困境。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連日多次提醒,必須擴大檢驗量能、縮短檢驗延遲,才能盡快找出確診者、反映疫情真相、帶來正確防疫作為。

該如何盡快突破這兩個困境?醫事檢驗師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建議,首先通報流程必須簡化,最好能用健保系統新增代碼,如有陽性直接轉通報系統,補填資料。再者,希望中央支持全國實驗室採購新型高通量全自動PCR檢驗儀,同樣時間能用一半的人力做10倍檢體,大大提升檢驗速度。

高智雄分析,現在快篩和採檢的方法都正確,耳鼻喉科醫師等專業人力也已徵召擴增中,所以問題不在採檢方法或人力。造成通報和檢驗塞車的問題有二。首先是現行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需要填寫的資料極為詳盡,要填完一份非常耗時。

高志雄表示,現在每個病人收住院前都要驗、社區要採檢的人也暴增,個案量極大之下,第一線醫護都難免漏掉一些資訊沒問到,得再回頭一個一個打電話,把資料全部蒐集到、填好,才能完成通報,有時一張單就得花上40分鐘。人一直來、單子一直送不出去,醫護人員叫苦連天,有些人也會填到生氣。

另有檢驗人員表示,強烈希望健保能夠增設新冠碼,以此碼申報之後,如果驗出陽性再直接轉通報系統, 此時再以人工來補足其他通報系統所需的欄位,如此可以節省九成以上卡在通報的時間,把寶貴時間用於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通報的問題解決了,另一項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PCR檢驗儀器要升級。高智雄表示,中小型醫院因為平常量少,只有價格大約一百萬的半自動PCR檢驗儀器,有一半的步驟需要人工,24小時輪班一天只能驗120個檢體。醫檢師工作負擔大、心理壓力大,出錯率和感染風險都會增加,不是長久之計。

高智雄表示,現在疫情爆發,檢驗量暴增,如果能使用新型高通量全自動PCR檢驗儀,價格大約三百多萬,機器全自動運轉,人力可減一半,一天卻能驗高達1200個檢體,產能提升10倍。醫檢師全聯會已經行文建議衛福部,去年補助指定檢驗機構建置執行PCR檢驗的剩餘預算,希望將補助期限延長至六月底,積極協助採購新型儀器、擴充檢驗量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簡化通報是這段時間積極在做的,重要步驟要保留,但一定要簡化。至於高通量檢驗儀,有蠻多縣市已經引進,中央也準備要補助,有需要的可以來申請。關於新增健保碼、陽性自動轉通報系統,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技術上不是問題,只要指揮中心或疾管署有需要,健保署隨時全力配合。

高通量儀器都沒滿!專家:平均分配檢體可24小時出報告

 2021-05-30 13:2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疾病管制署官網的檢驗儀表板曝露出檢驗塞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急改動用健保系統改善傳染病通報,但昨天說出要動用台大獸醫系的PCR檢驗儀器人力,此語一出,引起檢驗醫學界群起反對。有台大醫院醫檢師發文直指,台大量能2000件,昨僅收到200件,現有量能根本沒發揮。

醫檢師公會全聯會今發出聲明示警,在動物實驗室操作檢體可能加速變異株產生,只要仿照EOC調度檢體到量能充足的檢驗機構,即可加速流程;檢驗學會理事高智雄強調,只要妥善照實驗室通量分配檢體,24小時內出報告絕對不是問題。

醫檢師全聯會理事長蔡德龍聲明表示,全台有145家指定檢驗機構,若能仿照EOC的概念,由指揮中心掌握各指定檢驗機構檢驗量能狀況,即時因應疫情變化予以適當的檢體分流,建立所謂的「區域醫療網指定檢驗機構支援系統」達到檢驗量能互相支援,達到檢驗量能互相支援,以協助因應特定地區大量檢體的量能紓解。

「檢體和病人一樣,需要分流配送!」檢驗學會理事高智雄表示,甚至不需要到北檢體南送的地不,因為目前採檢量比較大的雙北衛生局檢驗科,都可以掌握轄內的指定檢驗機構具備多少量能,即時更新此資訊,據此調度、分配檢體,讓每個指定機構充分發揮量能,現有檢體很快就做完。

「現在中南部檢驗量能過剩,產能閒置是一種浪費,很冤枉!」高智雄表示,以他所任職的聖馬爾定醫院為例,有高通量儀器,但每天利用率不到一成。高智雄指出,檢體運送比病人分流單純多了,也是傳染病檢體行之有年的措施,一個安全傳送桶可以送幾十隻。

高智雄呼籲,如果能妥善分配,就不會像現在,每天都有實驗室驗到機器當機、陽性報告發不出去;也不會有明明買了高通量儀器的檢驗機構,就算每天最多可以驗2000件,卻總是只收到一成不到的檢體量,但其實,如果能順利發揮量能並加上適度採購,預計10月全台醫檢師PCR檢驗量能,可達每天10萬件。

蔡德龍聲明表示,醫檢師養成教育、實驗室認證,讓醫檢師對於實驗室生物安全及長期大量檢體操作下,維持檢測品質的一致性及穩定性。民間及學校相關研究機構是由誰來操作檢體?是生科相關的學校老師或研究生?對於檢體傳送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對其他病原體的處理,是否嫻熟?會不會因此造成另一個破口?另外,依照生物安全規定,人的檢體不能在動物實驗室操作,是為了避免人類和動物的基因交換產生變異株。

高智雄也抱持同樣擔憂,因為實驗室若爆發感染,是非常嚴重的事故,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出錯的多半都是新手,以現在的疫情嚴峻程度,應該盡量發揮現有量能、讓熟手去操作檢體。另一名醫檢師也說,採購大型自動化機台、提高醫檢師薪資與危險加給、有效排班、改善醫院檢驗科動線與收件、改善檢驗環境,都是現在更迫切需要做的事。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獨/上傳率僅0.5%!急診醫社交距離App空空如也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2021-05-27 20:5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出「台灣社交距離App」,使用者若成為確診者,可上傳資料,主動提醒14天內近距離接觸的對象,5月14日已有80萬人次下載。截至今日已高達5488人確診,卻只有29名確診者上傳資料,上傳率僅0.5%。

一名醫學中心急診醫師表示,自己已接觸過「一卡車確診者」,手機App卻不曾出現任何示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截至5月24日為止,僅29位確診者上傳資料。莊人祥表示,希望民眾多下載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確實打開藍牙;如果確診個案有下載,也願意上傳,可告知地方衛生局人員。

根據SMC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曾整理之專家意見,台大圖資系助理教授鄭瑋及資工系副教授蕭旭君提醒,即便App沒有回溯比對到曾與確診者接觸,也不代表絕對安全。因為藍牙訊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受到干擾,因此有時無法判斷接觸情形,也可能無法精確估算接觸距離,而且確診者也不一定有安裝App。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解隔離新制 符三條件 一採Ct值大於等於30可解隔離

 2021-05-27 14:36 聯合報 / 記者蕭羽耘、楊雅棠、謝承恩、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確診者解除隔離治療新條件,無症狀、輕症者同時符合,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距發病日已達10天者,(無症狀者,發病日以採檢日計算),無須採檢即可解隔離,並由衛生單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進行7天居家隔離,自醫院或檢疫所離開,不得搭大眾運輸工具。

指揮中心表示,隔離治療個案,符合三種條件可解隔離,並由衛生單位開立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包含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距發病日已達10天者,(無症狀者,發病日以採檢日計算),一次呼吸道檢體,PCR陰性或Ct值≥30。

台灣確診有巨大黑數 專家憂:重症比率恐比日本還高

 2021-05-26 22:4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確診個案短時間內暴增到近5000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5日公布12例重症個案,今重症已高達378人,當中101人必須使用呼吸器、2人得用葉克膜維生。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所研究員周彥宏及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今晚出席公視有話好說錄影,提出示警,台灣確診人數存在極大黑數,台灣每十萬人的重症人數很可能比日本還要高。

林氏璧表示,中研院學者何美鄉曾經用重症人數去推估可能潛在的個案,他以重症大約5到10%來反推,用現在的重症人數與重症率相除,就會發現,確診者總人數還有很大一部分都沒有被診斷出來。這些人都還在外面,沒有被掌握到,可能是無症狀、輕症,或是還沒出來篩檢,有機會繼續傳染。

林氏璧指出,日本最近宣布要延長第三波緊急事態宣言,因為日本今年重症人數也是來到新高,是1300人,「但我們現在已經378人了,以兩國人口比例算起來,台灣每十萬人的重症人數,很能比日本還高,這是一個很嚇人的數字。」

指揮中心天天拿著趨勢圖說,疫情沒有更嚴峻。林氏璧提醒,大家看這四張圖的時候,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快篩量能有限。」有很多人想篩,但當天號碼牌沒了,只能回去,所以篩檢的分母已經卡在一個天花板,就像很多國家剛進入社區感染都面臨檢測上不來的困難。

周彥宏分析,現在趨勢圖看起來一直沒有更高,也沒有真正趨緩,可能就是因為確診黑數很多。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感染,如果防疫措施有任何疏漏,只要有一兩個破口,就持續在傳播,導致數字會一直維持在相對高點,疫情也不減緩,唯有將黑數加強查出來,才有可能遏止傳播。

林氏璧說,所以,雖然有些人說看到趨勢下來了,但這是個假象,因為目前無法用確診數去掌握流行曲線。用重症人數和重症率去看,才會真正發現,現有確診人數真的只是冰山一角,這波疫情來得又快又急,非常令人擔心。



台大院長也求救!病人太多已全面滿載、無法再收

 2021-05-26 22:0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北市聯醫工會昨天向社會發出求救信,今天換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對社會發出求救信。吳明賢今天晚間在個人臉書以「Hospitals Need Help」為題發文指出,台大把小兒加護病房都改裝、收治成人,仍然不敷使用,但救護車卻持續把需要加護病房和插管的確診病人送來。

吳明賢晚間受訪表示,這波疫情病人實在太多!台大醫院已收治100多名確診病患,重症比率又高,收治高達20多名重症,全國最多,加護病房已經全部滿載,還得把兒童負壓加護病房改裝,用於收治成人患者。但改裝也需要時間,急診都還有病人在等,「真的不希望步上SARS後塵。」他呼籲指揮中心一定把全台灣的醫院都納入規畫,訂定病患收治相關辦法。

吳明賢信中表示,雖然救死扶傷是醫院的天職,但抗疫如作戰,在還沒凖備完訓練好狀況下,結果可想而知,他強調「照顧重症的醫護人力並非急就章就可上戰場!」文中強調,他身為戰場上的第一線指揮官,希望司令部能夠最快的時間定出辦法,友軍們也都能誠實互信同心共濟。

吳明賢也提醒,更重要的是,給醫院的資源或是補助,「不要像去年一樣七折八扣。」他引用拿破崙語錄「軍無糧則散」,醫院已經非常緊急,不能讓一線醫護赤手空拳,彈盡糧絕。

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確診後該去哪?急診醫分析在家觀察、需加護條件

 2021-05-26 13:4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統計,現有357名新冠肺炎確診者嚴重肺炎,139人呼吸衰竭,99人使用呼吸器,2人靠葉克膜維生,每天都有新增死亡案例,已連續三天都達到六死,但這些病人最快本周五才有700床專責加護病床可收治。社群網站已看得醫護因無呼吸器可用,不得不跟血氧下降的病人談簽署不急救不插管聲明;也有醫護和家屬貼文,紀錄一幕幕心痛的放手和告別。

到底哪些風險因子是一定要住院觀察?哪些情況下,可以安心的回家等,把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這是每個確診者及家屬最想知道的問題。

台大公衛校友、急診醫師許辰陽今透過直播歸納實證指出,主要還是要看疾病嚴重度,如果血氧濃度低於94%,肺部X光影像一半視野呈現異常,屬於應住院的重症個案;如果出現下呼吸道症狀或肺部X光影像些微異常則屬中度,在家應自行監測血氧,接受遠距監測問診評估。

許辰陽提醒,北台灣醫療照護能量緊繃下,利用疾病分類,將大量病患評估風險和進展危險後,分流,把有限的醫療資源提供給重度和危急病患,是當前重要課題。新冠肺炎是進展性的疾病,需要參酌風險因子和疾病進程,持續進行做風險評估,才能將人適當隔離到照顧機構,妥善分配醫療量能。

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有十項,包括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免疫疾病、神經疾病、肥胖、睡眠呼吸中止、慢性腎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風險依共病程度而異,需經醫學專業評估。(PRIEST臨床風險分數評估工具:www.mdcalc.com/priest-covid-19-clinical-severity-score)

許辰陽指出,無明顯下呼吸道症狀,血氧濃度也有94%以上者,屬於輕症,若輕症合併小於一個風險因子,可於居家或社區場域隔離,可自行監測血氧。如果輕症但風險因子超過一個以上,則應留意是否出現下呼吸道症狀,以早期就診以評估惡化風險。

至於中度症狀,許辰陽表示,是有下呼吸道症狀或肺部X光影像些微異常,如果風險因子少於一個,也可以在居家或社區場域隔離,但血氧監測的重要性會更高,除了應告知需及早就醫的徵兆,也要考慮透過遠距監測問診、評估。

許辰陽指出,目前看到大約有15%個案是重症,即血氧濃度不到94%,肺部X光影像一半視野呈現異常,另外有5%是危急個案,出現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症狀。重症和危及個案,必須立即住院,而且需要收治於加護病房。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台大醫院負壓隔離及重症加護近全滿 難落實分艙照護

 2021-05-25 12:4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確診者大增,院內必須徵調分散於東址不同病房的負壓隔離病房,導致同樣的護理人力下,得混合照顧多名一般患者及確診者,呼籲院方改善人力缺口。對此,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表示,會與護理部討論改善之道,院方也說,負壓隔離與重症加護幾近全滿,加開專責病房還是無法容納所有確診者,非常感謝所有勞苦功高的護理師。

台大醫院工會理事、護理師白紹煒表示,台大醫院東址病房都各有一間負壓隔離病床,原本是用來收治同時患有有空氣傳播疑慮傳染病的患者,例如肺結核。原本兩區專責病房就可以完整收治所有確診案例,但是近兩周以來病例暴增,三班護理師都會收治到新確診病例,專責病房一下子就滿了,不得不分散收治於各個病房的負壓隔離病床。

白紹煒表示,醫院這一年多來持續舉辦實體課程和線上課程,各科護理師基本上都知道如何穿脫隔離衣、照護確診者、做好感染控制,但照顧確診者並且做好防護,護理師勢必得專注投入更多時間,按照原本白班五到六人、小夜班三人、大夜班兩人,要照顧一個病房的一般病患及確診者共30多床,負擔非常沈重,希望醫院能夠解決人力缺口。

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正面回應工會訴求,表示將與護理部主管討論解決之道。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分散收治在不同病房,醫師還是可以跑點落實專責照顧,但是護理師就很難這樣跑,如果真的連負壓病房都沒有了,就必須將一般病房加裝空氣過濾設備,這也需要花一點時間。

院方發出聲明表示,疫情爆發後,醫院持續收治轉入確診病人,全院負壓隔離室、重症加護病房皆接近「滿床」。不斷增設專責防疫病房,還是無法完全容納確診病人。設立專責病房,必須在不影響現有病患的安全及治療下,移出所有的住院病患,難度高、無法在幾小時內完成,因此才會將陽性但病況較輕的確診者,收治於各病房一到二間的負壓隔離病房。

院方表示,照顧確診者的護理師都經過專業訓練、有完整防護,護病比也符合相關規定。醫院對這群勞苦功高的護理師致以最高的謝意,但目前仍無法為每個負壓隔離病房配置一位護理師,後續會再視情況調整,感謝護理師在艱難時刻共體時艱,守護全民健康。



醫院爆了!黃立民:開專責醫院、調外地醫護、雙北多篩

 2021-05-25 11:5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公布全國還有近兩千床專責病房、一千多床加護病床、一千多台呼吸器、兩百多床負壓隔離病房。全國數據漂亮,雙北醫院卻一床、一呼吸器難求。指揮中心統計,5月14日迄昨已17人死亡,其中7人到院前死亡、3人死後才確診,更暴露出醫療與檢驗量能都不足。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就他所了解,北市大醫院都已經「爆了」,能收治確診者的空間都已經滿載,但確診病人還是一直被送來。

台大醫院專責病房護理人員也說,以前只有白班會入住確診病人,只要專責病房就能完整收治,但兩周前開始,幾乎每天三班都有確診病人進來。院方已經不得不把東址每一區病房的負壓隔離病房全都清出來收治,院方表示,依然是「全滿」。

黃立民表示,要把病人轉送中南部等外縣市醫院也很困難,建議儘速透過專責醫院來收治,同時也要儘速徵調一些中南部等其他縣市的醫療人員來幫忙。至於檢驗量能不足,縣市政府及民間企業都陸續表達希望自行快篩。

黃立民表示,在盛行率較高的雙北地區利用快篩較具效益,確實應多開放一些管道,因為社區必然還有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播,及早發現與社區隔離開來,社區疫情才可望趨緩。

另有關指揮中心昨透露將延長三級防疫警戒期間,但外界都困惑,是應延長三級,還是該升至四級?家長們也在憂心,孩子這學期是否就得一路停課到暑假?對此,黃立民表示,延長確實有必要的,但時間會延續多久,他不敢預估得太過悲觀,升級標準也得由指揮中心來說明,外界不敢置喙。

台大院長斥住院醫師請假無情 工會籲:以溝通代替分裂

 2021-05-24 19:2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院長吳明賢今天再度發出公開信,對象是住院醫師,信中語氣嚴厲指出,「少數科別住院醫師,把自己當成局外人,甚至藉機放長假,這些行為不僅無情,而且傲慢,讓師長們痛心」。不過,台大醫院工會表示,建議醫院人事單位讓員工了解自己的權益仍會被確保,透過溝通和協商可達成共識,目前問題有解決,內科部允許請假。

吳明賢信中強調想要在醫學生涯走的遠,必須培養團隊及體系意識,「年輕時少點功利主義、多點系統思維,你們的人生系統才可能發展的更好,醫學生涯走的更久更遠。」醫師比一般人更有專業與技能,更應該要出行動和態度,好好保護家和家人、社會大眾免於病毒威脅。

吳明賢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寫信的目的是希望提醒年輕醫師,健保給付下,醫療生態都被改變,內科辛苦訓練又漫長,又要站在第一線,是重要的訓練。這次全院普篩,許多高風險接觸者檢驗是陰性,還是遵照高標準,讓他們隔離14天,但這樣可能醫療會癱瘓,所以需要各科一起來幫忙。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兼台大醫院企業工會顧問陳亮甫表示,目前醫院上班需要分艙分流,排班難度高,所以最近台大醫院內科部曾經要求住院醫師近期不要排年休,引起了一些反彈。站在工會的立場,會建議醫院人事單位,應給予支持排班醫師更多支持,提出希望大家配合之餘,也要說明勞工權益的保障有哪些,如此便能透過溝通和協商,便能取得支持,創造雙贏。

陳亮甫表示,比如說,根據勞動相關法規規定,如果有需要禁休,醫院可依法在24小時內通報勞工局,請勞工局核准,事後可以給予補休、加倍發給薪資。如果醫院人事單位能夠針對這些相關配套給予說明,勞工會更加放心,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透過協商達成共識,心甘情願地配合排班上班,不需要在防疫作戰的此刻,讓醫院出現分裂的氣氛。


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獨/檢疫隨時收輕症?重症量能足?第一線醫療沉痛告白

 2021-05-24 12:5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5月11日爆發,已逾三千名確診者,病床、醫護人力吃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定調不需另建醫院,宣布「輕症不必在家等、地方政府速送加強集中檢疫所或醫院」,多次強調醫療量能充足,具照護能力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及檢疫旅館亦足,隨時可安置輕症、無症狀者。然而,醫療第一線經歷的,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令醫療人員痛心無奈的事件,每天頻繁上演。

台北市一名急診醫師表示,曾接到一個輕症確診的年輕病人,與感染科共同評估後發現,病房有限,必須留給需要呼吸器的重症病人,所以這名病人不能住院。於是急診醫師開始打電話給1922和衛生局,希望知道病人可以去哪裡,但是電話永遠打不通。

等了很久,忙得焦頭爛額的衛生局電話終於接通,得到的答案是請他回家,最好由家人親自接回。病人跟醫師說,家裡很小,沒有獨立衛浴,同住的爸爸媽媽年紀都很大了,也都有慢性病,萬一傳染給他們怎麼辦?

但讓病人在急診繼續等,也不是辦法,只好建議他回家。醫師無奈又自責,但已經沒有別的想辦法。衛生局要做的事情太多,人力已經逼近崩潰,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個緊張無助的病人離開醫院。

急診醫師說,昨天全台灣醫院都收到通知,要求儘速清出20個專責加護病床,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醫護人員都心知肚明,疫情延燒下,真的會需要這麼多加護病床,畢竟現在需要加護病房的重症新冠病人,都已經只能放在普通病房,再盡量給予加護病房等級的照顧了。

面對要清出床的命令,再看著現在躺在加護病床上的老人、重症病人,這些人該怎麼辦?醫護人員身心俱疲,卻徒勞無功。急診醫師說,根本沒有時間思考這些,因為同一天又要全員動起來,去滿足台北市政府要求急救責任醫院都要加開快篩站的命令,還在忙著設站,急於篩檢的民眾就已經把醫院電話打爆了。

「醫護人員有家人確診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在醫院上班上到一半,就接獲通知家人確診。」急診醫師說,畢竟醫護人員和家人也都住在社區中,無法倖免於社區傳播,但同時又要根據最新規定、在最短時間內回到工作崗位上。

急診醫師說,接觸過確診者的醫護人員,仍須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工作,是醫療量能緊繃之下,不得不做的事。但每個人都會害怕自己還在潛伏期,會傳染給病人、同事、家人,也擔心自己其實即將發病,卻因為工作排山倒海而來,沒有辦法即時發現、治療,就倒了下去。最後大家只能看看醫院有多少空的休息室,大家輪流睡醫院,儘管擔心家人,也要忍耐著要跟家人越少見面越好。

指揮中心不是說,輕症不必在家等,有具備醫療照護能力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加強版檢疫旅館充足,隨時可安置輕症、無症狀患者?指揮中心不是說,病房、病床、呼吸器等醫療量能都很充足?但在地方,一場又一場相反的事件,正在持續上演。

總通報量與總檢驗量為何差3.5萬件 指揮中心這麼說

 2021-05-23 21:0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疾病管制署在每天在官網上公布昨日新增通報數、排除數、確診數,但通報數與已經確診或排除的數字之間落差持續擴大,目前已差距3萬5000多件。外界擔心,難道這些就是都要用「校正回歸」處理的「塞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數字落差是由各式各樣的缺件累積而成,都不算「塞車」,校正回歸處理的塞車是根本沒有完成通報的部分,並未算進官網通報數當中。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需要校正回歸「是系統性問題,並沒有疏漏」,不希望校正回歸持續下去,所以要積極解決數字跟整理不夠即時的問題。首先已簡化流程,採檢送驗相關程序現也簡化成取得條碼即可,同時會利用健保系統將流程更簡化。再者將補助指定機構採購高通量檢驗儀,每家補助上限500萬元,自動化程序多,減少人工。

莊人祥表示,這3萬5000多件當中,最大宗是檢體沒有收件紀錄的通報病例,有2萬多件,可能是檢體還在運送中、檢驗中,或是重複通報但尚未取消送驗單等。其次有5500多例,是預先通報卻沒採檢的案例,例如之前軍艦專案,可預知要採近千人,就會在前一天預先通報、隔天再採檢,有些後來可能因為研判不需要採檢而未採。

莊人祥表示,另外還有檢驗中、還沒出檢驗報告的,這部分有4500例;還有1416例是尚待研判的通報病例,比如說,有人第一次採檢陰性,但按照規定,要等隔離或檢疫期滿二採也陰性,才能夠排除。

陳時中補充,目前個案檢驗結果的判定,也會耗費一點時間,且必須經判定才能進行法定程序,包括開立隔離通知單、隔離治療等。現在也會朝向「自動判定」去改良,以減少時間差,少數無法自動判定的案子,再用人工檢視。


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解決檢驗塞車! 指揮中心補助高通量檢驗儀 每家500萬

 2021-05-23 14:34 聯合報 / 記者楊雅棠、陳雨鑫、邱宜君、黃惠群/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校正回歸170例」確診個案,加上今天新增287例,國內從5月15日雙北升三級開始,本土案例累計2994人,短短一周就將突破3000人大關。但檢驗跟不上送檢、送件,導致需要校正回歸,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除簡化流程,也將補助指定機構採購高通量檢驗儀,每家補助上限500萬元。

陳時中今天再次就「校正回歸」對外解釋,因為塞車緣故,因而需要校正回歸,「是系統性問題,並沒有疏漏」。但因為不希望校正回歸持續下去,對於數字跟整理不夠即時,因此積極解決問題。

他說,針對系統性問題,目前已讓登錄簡化,將20項項目簡化到8項,加速流程。

在送檢送驗方面,採檢送驗相關需要取得的程序,現在也簡化成取得「bar code」,也會利用健保系統更簡化。而PCR去年檢驗速度相對慢,對於檢驗處所要購買新儀器會有補助,目前針對指定機構補助上限額度是500萬;檢驗的時候運用高通量新型儀器,自動化程序多,減少人工。

陳時中說,登打程序現在將檢驗結果上傳到疾管署收到檢驗報告之後,最終端陽性的會上報,陰性的就免重複登打,如果連陰性都要登打速度就會慢很多。資料到疾管署網站後,地方衛生局就可以根據這個去做基本疫調。

另外,判定也會耗費一點時間,且判定後才能進行法定程序包括開立隔離書、隔離治療,現在也會希望使用自動判定,減少時間差,剩下有問題的案子再使用人工檢視。

獨/檢驗塞車 全自動檢驗儀流標、棉棒試劑大缺貨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2021-05-23 13:37

台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在過去一個月內快速竄升,今天極可能將突破3000例。醫檢師團體已發文衛福部並頻呼籲補助採購高通量全自動PCR檢驗儀,以加速提升檢驗量能,迄今尚未收到衛福部回函。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現包括核酸檢驗試劑、快篩試劑,甚至採檢棉棒,都全面缺貨、出現大搶購潮,下單都得至少等一周以上,還不保證有。呼籲政府應儘速根據政策及長期抗疫時間,推估檢驗儀器、試劑、耗材所需的用量,並且參照去年口罩國家隊的方式,盤點並規劃全國產能。不過,衛福部近期還在招標拍紀錄片,全自動檢驗儀器卻流標。

記者查閱政府電子採購網發現,部立桃園醫院5月21日公告招標部桃「COVID-19防疫紀錄」,然而5月5日公告的「全自動新冠狀病毒核酸檢驗組」採購案,開出990萬元,卻無法決標,21日再度重新公開招標。

醫事檢驗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林慶元表示,目前衛福部還沒收到回覆,但理事長已經密切在跟醫事司司長石崇良溝通,希望能延長補助,因為去年補助經費的期限已經到了,但現在疫情嚴峻、檢驗量大,正是需要高通量全自動PCR檢驗儀器的時候。

林慶元表示,這類設備一天能操作1000個以上、甚至2000個以上的檢體,但儀器所在的實驗室,必須要符合負壓實驗室的設置條件,這也得另外花一筆錢。所以在疫情緩和、檢驗量少的時候,國內合約實驗室大都沒有這樣的儀器,據他所知,長庚醫院就有一台,一天可操作1000件以上的檢體。

林慶元分析,國內招標無法決標,可能是當下沒有廠商有這種儀器,因為得從國外進口,進來以後還需要一周時間完成食藥署的緊急授權使用流程。目前全台合約實驗室大約有130間,大部分都在醫院,建議由國家補助儀器成本,趕快買幾台進來,在全國各區選幾家醫學中心或區域以上的醫院,將儀器分配過去,可以一次處理大量檢體,可望大幅減輕各區的檢驗壓力。

隨著檢驗量暴增,試劑及耗材都開始出現缺貨、大搶購的情形,坊間也有人出現非法兜售來路不明試劑。林慶元表示,已經發現有不具藥商資格的人在網路發出訊息,兜售各種試劑,難辨真偽,全聯會也已經行文行文食藥署,請他們注意這個違法行為。

林慶元指出,PCR試劑和採檢所需的採檢棉棒都缺貨,就算國內廠康加開產線,下單也得等上至少一個禮拜,還不保證有;採檢棉棒也在缺貨。以前一個月賣不到一箱,現在一個月需求可能暴增到1000箱,廠商也做不出來。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人力。林慶元表示,全國醫檢師都在撐著24小時輪三班,就是希望撐到全自動檢驗儀器趕快來,可以減輕負擔,否則這種輪班方式。對於原本就不充裕的醫檢師人力來說,也不是長久之計。

林慶元表示,每當新的防疫政策、新的疫情出現,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層面極廣。就像去年最初社會大眾迫切需要口罩的時候,一開始無法滿足,但後來有了國家隊,規畫好產能及相對應的儀器、人力,就可以大量備製。

林慶元建議政府現在也可比照當時作法,根據目前政策去預估需求、規劃產線。比如說,必要醫療的病人住院前要檢驗,再加上社區採檢,預估全國檢驗量是多少?政策可能要延續多久、所需的用量多大?相對應的產線至少要幾條?各項關鍵物資都要一一預估,並且由中央統籌規劃,才能夠備妥武器,讓檢驗前線無後顧之憂地打這場疫戰。


獨/「發病日」真校正回歸 示警:萬華板橋以外擴散中

2021-05-23 12:31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根據「研判日」將新增的400例「校正回歸」分批填充回過去的六天,引起社群網絡上公衛專業人員熱議,其中有人提醒,其實根據「發病日」進行回補,所得的趨勢圖才最能反映疫情現況,也有人讚聲說,這才是「真・校正回歸」。公衛學者及感染症專家都表示認同,感染症專家更進一步示警,萬華與板橋以外的區域近兩周發病人數增加很快,顯示疫情正在擴散。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以「發病日」觀察趨勢,可避免採檢時間及行政流程的影響,是能貼近疫情實況、較領先的指標,也可以更精準往前往後,匡出個案發生感染、帶來傳播的時間區間。

李建璋表示,公共衛生所討論的兩大重要指標,就是「盛行」和「發病」,前者是用來代表全部的現有案例,後者是代表新發生的案例,因此發病率是比較領先的指標。由於各人去篩檢的時間不同,有人症狀一開始就篩,有人後來才篩,所以如果用採檢或診斷的時間去推論,會抓不準社區疫情擴散的時區,如果用每個人都以出現症狀的「發病日」作為標準,就能排除個人行為與行政流程的影響。

李建璋表示,根據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資料,接觸病毒後,平均潛伏期五天會出現症狀,因此從發病日往前回推五天,就是可能發生危險接觸的時間,放寬一點回推,潛伏三到14天也有可能。感染後大約有14天時間具有傳染力,這段時間內個案生活圈就存在著疫情傳播的風險。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能用發病日去看流行曲線是最好,可即時反映當下真實情況、判斷疫情走向。指揮中心為了發布最新資料,每天公佈的人數混入了不同發病時間的人,在剛開始人不多的時候,問題不大,但現在確診人數很大,就會發生問題。建議以要根據發病日、診斷日兩個日期為主,不要一直強調什麼研判時間。

記者根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以發病日及分布區域進行條件搜尋,呈現每周發病人數,還原公衛學者所說的疫情現況。結果發現,在過去四周內,全國發病人數從29例變92例,後兩周則是1224例。分析小區域發現,萬華及板橋之發病人數,在前三周都占全國發病人數的75%到90%,萬華及板橋以外其他區域之發病人數只占10%,但到了上周,其他區域所占比例已經上升到15%。黃立民說,這代表疫情正在以板橋和萬華為中心,不斷往外擴,而且並沒有控制下來。

李建璋建議,各地方政府都要從確診者的生活圈去設定疫情熱區,並且在「篩得夠、有症狀有暴露者都出來篩」的兩大前提下,持續監測該區陽性率。在兩大前提下,陽性率在積極篩檢後會慢慢達到高峰,後續轉折往下走,這時候才能說疫情正在受控、趨於穩定。



陽性率降≠疫情穩!全國行政區公開三資訊才能找出熱區

 2021-05-22 18:3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全國每日採檢陽性率趨勢圖,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為5月15日起陽性率逐步下降,這幾天都維持2.2%2到2.9%,「看起來疫情並無爆發情況。」陽性率真能這樣解讀嗎?專家表示:答案是不行。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陽性率的分母是檢驗量,分子是確診數,全國採檢量暴增時,確診數就算仍在上升,陽性率仍可能走降,導致假性安全感。應以確診人數、總檢驗數、陽性率長期趨勢,並讓全國各縣市小區域都公開上述三個資訊,才能真正靠打贏這場仗。

李建璋分析,陽性率是「用於偵測群體裡面有多少潛藏個案」最敏感的指標,即便總體下降,有可能內部是某區下降、某區上升,平均起來整體是下降。加上最近採檢量大增,分母一直在擴大,雖然某些區域可能是安全的,但是另外某些區域疫情的升溫,卻可能因為分母擴大而被稀釋掉。

李建璋表示,陽性率要用於代表潛在個案,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首先,有症狀、有風險的人都要願意出來,如果還有許多人沒出來採檢,陽性率就不能代表群體中的潛在個案。再者,準確度足夠的採檢必須要跟得上疫病傳播。

台灣的陽性率背後有具備這兩個前提嗎?很可能是沒有。李建璋提醒,由於採檢站還不是很多,所以現在都是呼籲有症狀、有接觸史的人先出來採檢,但是別忘了,英國株傳染力非常高,根據國際資料顯示,有高達四成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播疾病,如果只檢驗有症狀者,無症狀者還是會繼續在社區中傳播病毒,根據篩檢結果判定疫情也會失準。

指揮中心要求各縣市政府去找出「確診者足跡密集」的「熱區」來設置採檢站,並不恰當。李建璋表示,因為足跡導致社會出現獵巫氛圍,足跡也越來越不可信,加上疫情已擴散如此之快,繼續用「追人」的方式有點太慢了。李建璋建議,應該要將篩檢站找到的確診者,回歸到他的居住生活圈去呈現陽性率,陽性率高的列為熱區,並以此去分配篩檢資源。

北市府與指揮中心常說萬華採檢站陽性率多少、新北採檢站陽性率多少,但現在採檢站非常少,陽性個案可能都不住在當地,是從四面八方,分頭去找採檢站採檢。李建璋表示,正因為如此,去說某採檢站陽性率多少,其實並不能代表這個地區的潛藏個案,應該要把篩檢陽性的人歸回他原本的居住地、原本的地理生活圈,重新去看各區的陽性率、持續紀錄各區陽性率走勢,才會比較接近真實的疫情。

李建璋提醒,確診量、檢驗量、陽性率及其趨勢,要放回分區之中呈現,才能得到可以啟發正確行動的資訊。建議政府把陽性率回歸到每一個最小行政區,標示出來、變成公開資訊,有了這個地圖,民眾才能聰明的防守,高陽性率地區民眾,自然會更嚴格的謹守社交隔離,低陽性率地區則可以恢復一些活動。

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零接觸就醫再升級!穩定病人慢箋回診可用電話診療

 2021-05-20 17:26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本土疫情嚴峻,大醫院門診降載、暫停非必要醫療,許多慢性病患也不敢回診領藥,健保署昨宣布即起訪寬全民都可使用4012家院所醫院診所的視訊診療門診。今更近一步放寬,原本只有偏遠地區可用的「電話診療」,固定就醫的穩定慢性病患都可以用,不一定要視訊,對長者更友善。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領慢箋的慢性病患高達707萬人,電話診療可減少感染風險,並維持照護不中斷。

去年健保資料統計,慢性病人中有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者約707萬人,總調劑件數高達約7660萬件,包括醫療院所調劑4623萬件、藥局調劑3037萬件。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韓佩軒表示,去年疫情爆發之初,只有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等三類民眾納入視訊診療對象,後來納入穩定慢性病患,5月17日又放寬全民都可利用。

韓佩軒表示,上述通訊診療,原則上仍希望有視訊,以維護一定的醫療品質,只有通訊不良的偏遠地區才允許透過電話診療。但考量到現在疫情嚴峻,希望盡量便民,因此開放固定就醫院所、病情也穩定的慢性病患,都可以用電話診療。診療完成後,可由家屬攜帶健保卡至看診院所特定窗口,例如如得來速領藥窗口,在此過卡、繳費、領藥,並領取第2、3次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如果經院所同意,也可由藥師送藥到府。

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須知(含醫療機構名單、教學影片、問答集)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1482911120B73697


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檢體驗不完、疫情失真 何美鄉籲:儘速增加檢驗量

 2021-05-19 19:4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公衛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根據萬華感染情境推估,若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疫情高峰在5月20日前後,不需升至四級警戒。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提醒,上述推估成立前提在於「檢驗未延遲」,但目前通報量與檢驗量有落差,無法反映疫情實況及防疫成效,強烈呼籲政府增加檢驗量能。

何美鄉表示,確診病例數是很重要的觀察指標,但若檢驗能量遇到瓶頸,每天都驗不完,那麼每天檢出的陽性數目,也會加上一些過去沒驗完的。這會導致疫情高峰不斷往後推移,就算全民再團結努力,失真的數據也無法反映出防疫成效,可能導致錯誤的升級。

何美鄉呼籲,政府要趕快增加檢驗量能,給讓所有努力防疫的人,可以看見真實疫情及防疫成效的答案。陳秀熙提醒,已知英國變異株會影響檢測工具,增加偽陰性,因此即使檢驗陰性,也不可放鬆防疫,才能夠避免輕忽防疫而導致疫情傳播。

根據疾病管制署官網公布數據,5月17日通報數15603例,排除8306例(陰性),確診335例(陽性),通報數和完成檢驗之間有大約七千件落差;到了5月18日,通報數18286件,排除8746例(陰性),確診245例(陽性),落差又擴大了。

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獨/即起全民可零接觸就醫 4012家醫院診所有視訊診療

 2021-05-19 13:2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日益嚴峻,大醫院紛紛宣佈降載、暫停非必要醫療,台大醫院今上午宣布急診只收急重症。面對這些劇烈變化,許多需要看檢查報告、慢性病回診、苦於其他身心不適的民眾,如何兼顧防疫與健康?對此,健保署即時作出反應,即起全國醫院都可自行開設「視訊診療門診」,診療後也可以由家人代領藥或送藥,相關給付都比照實體門診,若爭取到紓困特別預算也會加成給付。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因為現在很多人不敢去醫院,所以因應疫情升溫,將原推行視訊診療的院所、對象,都做了更具體、更放寬的修訂。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韓佩軒表示,疫情之初,醫事司將視訊診療的對象納入了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這三類人,今年第二次放寬給在醫院就醫的穩定慢性病患。

韓佩軒表示,5月中第三次放寬,5月28前,全國醫療機構,不限醫院或診所,只要是經過衛生局指定,就可以開設視訊診療門診。民眾可先查院所名單,透過網路或電話去掛此門診,並依照醫療院所的指示去使用,就能完成零接觸診療。目前名單上已有283家醫院,3729家診所,共4012家醫療院所,其他希望加入的院所,都可以向所在地衛生局申請。

至於領藥,可以由家屬或代理人至醫療機構繳費、過卡、領藥,或是由醫療機構藥師將藥品送到病人住所並收取掛號費及部分負擔。送藥成本的藥事服務費會加成計算,視訊診療費與實體相同,也會爭取經費給予加成。

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須知(含醫療機構名單、教學影片、問答集)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1482911120B73697

萬華疫情似鑽石公主號可1傳5.5 可能連續52日破百例

 2021-05-19 10:3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公衛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上午照例舉行每周一次的科學防疫線上直播,陳秀熙根據目前萬華社區感染情境推估,由於該區群聚大多因沒有戴口罩的近距離接觸造成,目前基礎再生數高達(R0值)高達5.5,代表一人可傳染給5.5人,已很逼近封閉環境之鑽石公主號R0值5.7,顯示目前肆虐全球的英國株傳染力驚人。

另外,陳秀熙提醒,由於英國株會導致檢測偽陰性提高,需要極嚴格落實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研究模式推估,如果完全不做停課、關閉八大場所、戴口罩、勤洗手、公共場所酒精消毒等習慣,預估五月底將達到單日600例以上的高峰。若能落實六成,還是有連續52天單日超過百例,如果落實到九成以上,超過百例的日子或許就只有連續三天。

陳秀熙分析,台灣社區群聚感染,4月17日起31天內爆發806名本土社區群聚感染,已經從家戶感染慢慢演變為社區感染。公衛研究團隊認為,主要原因是英國株在無症狀或症狀前期的感染就有很強的傳播力,如果沒辦法做好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管理,密閉空間近距離接觸如果做不到NPI,社區感染就會像這樣發生。

陳秀熙根據過去模式推估基礎再生數,因為萬華個案大多沒有戴口罩,所以當地R0值已高達5.5,已經逼近了鑽石公主號5.7,表示這病毒傳播力超強,在社區中竟能造成接近於過去非變異株在半密閉空間、封閉環境的郵輪上所造成的感染。

陳秀熙表示,如果實施NPI可延緩流行發生,暴露機會延後。根據流行病模式推估,每天超過100例的機會還是很高,很可能在五月底達到高峰,並持續到六月中以後。如能嚴格落實學校停課、八大場所關閉,口罩洗手等措施,落實率達到90%以上,就可能在5/20左右讓高峰過去,只有連續三天超過100例,如此或許就不用升到第四級警戒。

陳秀熙提醒,已知英國變異株會影響檢測工具,因爲美國FDA目前審核檢測工具,都是以棘蛋白編碼的基因序列為目標,所以容易受到基因變異影響準確性,棘蛋白錯誤率已經慢慢提高。過去也看到有案1092,曾經三採陰性才確診,可能就與此有關。因此,即使檢驗陰性,也不要放鬆NPI,才能夠避免檢測工具錯誤的導致疫情傳播。

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獨/全國每驗48人1人確診 專家:檢驗要快要多不要省!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2021-05-18 18:3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萬華熱區篩檢陽性率已經從第一天11%降到第四天7.9%,雖然不能說疫情下降,但似乎有縮小。

不過,根據疾病管制署每天公布於官網的數據,過去四天通報量從六千多激增到一萬五千多,陽性率從0.5%增加為2.1%,相當於每檢驗48人就找到一人陽性。這還是檢驗塞車下的結果,以今日網站為例,昨通報1萬5603例當天排除8306多例、找到335例陽性,7297例還沒驗完。

專家提醒,區域性和全國性的陽性率都很重要,小區仔細監測、彈性應變調配篩檢資源,有助控制熱區疫情,同時醫院也要提高警覺,接住社區漏網之魚。專家也呼籲,檢驗寧可多、寧可快,不要省,才有希望在一到三個月內把陽性率降到1%以下。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分析,「陽性率」是國際公認看地區潛在患者最敏感的指標,在疫情爆發後,陽性率會先升再降。根據國際上曾經疫情爆發的陽性率數據,從10%降到1%以下,至少需要一到三個月,因為發病時間和傳播鏈會勢必會進展一段時間。

李建璋表示,根據以上國際經驗,萬華陽性率即便降到7%,還是算很高,必須觀察更長時間。建議要畫出地圖,詳細監測小區域的陽性率變化,隨時彈性調度採檢資源到相對較熱區,而且速度一定要夠快,定位也要準確。至於全國陽性率上升,是因為熱區爆發疫情,全國民眾風險意識提高的結果,也會出現先上再下的波動,全國高點出現時間理論上會晚於熱區,所以會看到熱區陽性率降、全國陽性率升的情況。

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社區和醫院兩者通報的總和是反映整體情況,要慎重看待全國性的陽性率變化。社區採檢要有流行病學依據,根據定義去操作,才會有效。目前社區熱點採檢是可行的,他強調「寧可多、寧可快、不要省」,速度和數量都要夠,這是控制社區疫情的重要關鍵。

施文儀提醒,即便看到社區陽性率下降,也要審慎評估。因為會出來採檢的人,也是相對警覺性較高,不能排除有些人還是「皮皮的」,要等到有症狀、進醫院了,才被通報出來。社區通報和醫院通報是兩條防線,能在社區盡可能把確診者都撈完最好,難免有漏掉的,就要靠醫院持續保持高度警覺,才能通報出來。

是否封城可觀察三重點 醫:檢驗能力碰到瓶頸就慘了

 2021-05-17 19:4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過去一周內,社區中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達到784例,集中於北市萬華區以及新北市板橋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雙北市進入第三集疫情警戒,但仍認為「社區是一個大群聚 」,雙北市府則往四級超前部署,宣布明起高中職以下停課至5月28日。對民眾來說,現在疫情名義上是三級,實際感受卻一直往四級邁進。

專家提醒,是否進入四級或封城,可從社區疫情、醫院疫情、個案數三方面觀察,另外,檢驗能力如果出現瓶頸,將無法及時隔離確診者,確診個案數字將難以走向收斂。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在社區流行階段停課是恰當的,如果個案持續增加,也快可以考慮停班了。外界擔心,疫情警戒是否再升級,甚至可能雙北封城?黃立民表示,這些都有可能,如果個案都還是集中於萬華和板橋,都是自己篩出來檢,比較沒關係。

黃立民提醒,如果更多縣市出現疫情而且關聯性下降,或出現更多院內感染、確診個案數一路往上飆,代表社區流行的嚴峻程度更高了,就需要升級,也可能需要封城。

至於「社區是一個大群聚 」的說法,黃立民無奈表示,指揮中心很喜歡發明一些名詞,大家都難以理解,其實說現在是「社區流行」階段,應該沒有爭議。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不同分級要做什麼,都是人定出來的,當然可以保有往前訂定的彈性,只要目的和方法正確,檢驗速度也能跟上確診者出來採檢的速度,理論上可在兩周內看到確診數出現下降趨勢。

何美鄉提醒,現在最重要的關鍵是,檢驗能力不能成為防疫的瓶頸,如果有人出現症狀卻無法及時被檢驗出來,社區中的傳播就很難被完全阻斷。台灣民眾對於防疫措施的配合度都很高,希望政府相關單位支持有效率的檢驗和隔離策略,並且透過各方面的制度,支持民眾維持有利於防疫的環境和生活。

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輕症無症狀別來急診採檢」 醫疾呼:急診已被拖垮了

 2021-05-16 13:0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爆大量,單日新增個案高達180名,民眾人人自危,但社區採檢站只有萬華四個點,每個天天大排長龍,採檢站容納不了的人潮,都湧進醫院急診。曾任台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執行長的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表示,輕微症狀或無症狀民眾把醫院當成採檢點,是徒增風險暴露,也造就急診困境。建議病況較嚴重者才到醫院採檢,其他應分流到社區,社區廣設採檢站以避免人跨區移動和群聚。

石富元表示,只有輕微症狀或曾暴露於風險,只是為了安心,就專程到醫院採檢,反而因此跟病人混在一起,徒增更多不必要的風險暴露,結果反而不能安心了,而且醫療人員的負荷也很沈重。

北市某大醫院不具名急診醫師表示,從本土病例爆大量以來,這三、四天的急診工作量已經完全被採檢給拖垮,九成以上的工作都變成「採檢」。急診醫護每天處於嚴重過勞狀態,不知道什麼時候同事會累倒,不知道哪一天會不小心發生感染,休假時也可能被call回去支援,也不乏有人不忍心同事太累,休假也自願回去幫忙。

這名不具名急診醫師表示,就算醫院把關閉病房、開刀排程遞延所空留的人力都調來急診,但支援人力與暴增的採檢量仍不成比例,不管加多少人,結果都還是被無限增量的採檢工作捲進去,其他急診病人,反而沒有餘力去照顧。

不具名急診醫師表示,篩檢已經是最新一窩蜂排隊的「全民運動」,跑來醫院急診要求採檢的人,各種各樣都有,大部分都是輕症或是無症狀,等太久的,也會對醫護人員發飆。

急診醫師觀察,有外縣市民眾專程到北部大醫院採檢、上呼吸道症狀持續的人隔幾天又來再驗、攜家帶眷、出動全家老小要採檢、民眾也會私下走告哪裡看起來人比較少,就蜂擁而上。像是新北市某小型醫院,原本採檢量一天一百多人,口耳相傳下短時間內暴增七倍,變成一天七百多人。

石富元表示,處理危機時,常無法要求高標準,但至少要做到損害的控制,採檢流程、檢驗方法、跨專業的人力支援、發報告通知等每一個環節都得在短時間內盡快完成。

石富元提醒,在環境都很好的時候,可以採取最高靈敏度的檢驗方式,但是現在或許還要考慮資源耗用、風險暴露、環境需求等多層面,才能夠及時因應災難,如果為了追求高準確度,流程大排長龍、群聚,反而引起不必要的疫病散播風險。

居家v.s企業快篩方法對象一次看 專家籲:疫調不能停!

 2021-06-15 17:5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正式宣布社區廣篩三策略,包括社區篩檢站、企業快篩、居家快篩,並宣布宣布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幫助居家自採及企業快篩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第一線進行快速完成PCR檢驗。

不過,指揮中心並未說明上述三大策略適用的時機和對象。專家表示,其實根據各地疫情不同,應採取的方法大不相同,最適用的檢驗工具也不一樣;專家也呼籲,雙北現在也應盡快落實疫調,才能避免死後確診的遺憾一再重演。

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表示,像是中南部或東部等沒有爆發疫情、連日零確診的縣市,現階段的重點是打疫苗,因盛行率低,不適合做抗原快篩。根據文獻,盛行率0.5%時,無症狀者抗原快篩的偽陽率高達72到89%,差不多10個就有9個是假陽。

接觸風險較高的第一線醫護,目前是五到七天定期做「PCR核酸檢驗」,但除非有暴露風險,一般人不需要每周都驗。在疫情較熱的縣市例如雙北,針對接觸風險特別高的勞工,其企業可以為安排員工定期抗原快篩,但仍要注意偽陰性,如果抗原快篩在一周內驗兩到三次都是陰性,就可以排除疑慮,但費用也會比較高。

除了疫情熱區的高接觸風險工作可進行企業快篩,當企業發現有群聚時,更是要啟動快篩,但這時候不可以再用抗原快篩,要用較高精確度的PCR快篩。高智雄表示,就像台大醫院發現有員工確診,立即啟動全院普篩,企業也是一樣。此時重點是儘速找出確診者、疫調找出接觸者並匡列隔離,分秒必爭下,對偽陰性容忍低,所以不能用抗原快篩,因為抗原快篩還要再做PCR才能確診,這就慢了。

至於居家抗原快篩,高智雄表示,適用情境是高盛行率,像歐美及德國用的很多,都是在疫情非常嚴重、實驗室的檢驗已經負荷不了超量的疑似個案的時候。目前在台灣,或許只有雙北等每天仍新增一兩百例的區域需要用到居家快篩,其他盛行率低的縣市不適合,做了反而會出現很多偽陽性。

高智雄指出,居家抗原快篩,主要是給兩種人用。第一種是有症狀但是怕被隔離,不想去社區篩檢站的人。這是人性,防疫時也必須考量到這部分,如果能把這類人篩出來,對防疫有好處。

第二種是住在熱區或去過熱區,但無症狀者。高智雄表示,無症狀得自費篩檢,要花三、五千元,令人卻步。如果自購工具在家篩,就能及早保護自己和家人,不會病情忽然惡化而措手不及,也能減少心理壓力。同樣要注意的是,抗原快篩有偽陰性的問題,如果在一周內驗兩到三次都是陰性,才能排除疑慮。

「社區篩檢是被動的,疫調才是主動的」,高智雄提醒,致死率高不見得完全都是確診人數低估所致,也與疏忽疫調有關。現在雙北死後確診比例高,這是非常恥辱的事情,顯示確診者死前都沒有被找出來,生前沒有機會接受符合新冠肺炎治療指引的妥善醫療。高智雄呼籲,雙北不能放棄做疫調,透過疫調主動匡列接觸者,才能避免死後確診的憾事重演。

2021年5月11日 星期二

印度疫情為何失控?學者指出六大因素值得借鏡

 2021-05-12 12:0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疫苗接種速度與病毒變異速度賽跑,印度情況最不樂觀。學者分析印度疫情嚴峻六大因素,值得台灣引以為鑒。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過去守得住社區,是因嚴格落實居家檢疫,成功避免個案混入族群,現面臨變異株壓境,更要嚴格執行居檢,加上能有效阻斷社區第二波傳播鏈的公衛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與公衛校友專家群,今上午持續透過直播說明全球疫情科學新知。陳秀熙指出,印度疫情單周發生率居全球之冠,是大洋洲的126倍,死亡率則是大洋洲的115倍,且印度死亡人數受限於通報,被低估甚多。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變異株已嚴重威脅亞洲,日本的英國株明顯增多,尼伯爾疫情衝高到亞洲第四。

王威淳指出,印度變異株主要有二,佔64%的B.1.716包括E484Q和L452R雙突變,棘蛋白上有八個變異點,L452R同美國加州株,E484Q類似E484K,可能增加免疫逃脫機會。佔12%的B.1.618的棘蛋白共有六個缺失點,亦包括增加免疫逃脫機會的E484K。

王威淳表示,印度現在單日染疫人數就高達45萬,疫情嚴重失控,背後主要有六大因素。首先是2021年初因為疫情趨緩而鬆懈防疫,開始大規模聚會和旅行、解除公衛防疫措施。二則對於疫情再起沒有應變措施,三則新型變種病毒肆虐,侵襲30到50歲年輕人,傳染力和重症率都提高,且在病毒核酸檢測有偽陰性。

四是病毒核酸檢測量不足,且變異株。五是醫療系統嚴重超負荷,床位、氧氣量、火葬場都不足,需要由十五個國家提供協助,最後第六個是疫苗供應量也嚴重不足。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都開始監測到印度變異株,疫情劇創新高,紛紛封鎖與印度的邊境。

公衛學者任小萱提醒,蘇格蘭上市後研究顯示,AZ疫苗可以降低88%住院風險。AZ疫苗的第三期試驗發現,如果間隔八周內打兩劑,效果不好,但間隔超過八周可以提升到75%以上,12周可到81%。台灣發現兩位機師打過疫苗後確診,推論是因為只打一劑,保護力還不足所致。



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對華航下重手清零就能保平安?專家提醒三大關鍵要做到

 2021-05-10 18:2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華航諾富特群聚確診者持續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判華航內部尚未釐清的隱形傳播鏈,今宣布針對華航祭出清零計畫2.0,機師全面召回檢疫,也要求曾飛長班的機組員回來都要進入集中檢疫,14天期滿才能進入社區,完成上述流程者為「安全組」,可派飛但不得進入社區是「風險組」,兩組人馬不得混合派飛。

上述措施是否可望達成終結這波疫情、維護社區安全的目標?專家認為,有三大關鍵必須做到,首先,必須做到精準的風險區隔,再者要通盤檢討機組員檢疫規定,以維持清零後的安全,另要關照相關人員的感受,否則高度針對性的強硬措施,恐將引起反彈。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這套做法的概念就是「分艙分流」,將人分成可能帶病毒、沒帶病毒,邏輯上沒有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也說,整個掃一遍確實沒錯,但不保證他以後不會再感染,因為病毒一直變異,即便感染過、有抗體,只要再派飛,仍然可能再次感染不同的變異株,還是有相當的危險性。

黃立民提醒,清零2.0要達到分艙分流的預期效果,重點都在細節裡,當中兩大重點包括精準區分安全組與風險組、確保安全組持續不帶病毒。黃立民建議,十四天期滿要病毒、抗體兩者都檢驗,才能進入安全組;進入安全組之後重新派飛,機組員都要定期檢驗病毒和抗體,一開始最好兩周驗一次,情勢穩定之後,可以改為每個月驗一次。

黃高彬建議,應通盤檢討機組員的外站管理及檢疫規定,否則,安全組的概念可能反而會帶來虛假的安全感。黃高彬建議,機組員在外站接觸的人和環境,一定要嚴格執行管理,返台後的檢疫天數,也應檢討三天可能是太短了,或許應回到去年七天檢疫,當時人民整體心態也較無鬆懈,所以即便國外疫情嚴峻,台灣仍然防守得很好。

黃高彬也提醒,同樣是違反自主健康管理規定,長榮紐籍機師事件,並未衍生如此嚴厲的處置。現在指揮中心單獨針對華航祭這麼多強硬措施,一定要注意照顧相關人員的感受,否則很可能會招致反彈。

獨/華航效益!感冒就診大減10萬人次 消化系癌住院仍居冠

 2021-05-09 18:06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自從4月20日兩位華航貨機機師確診新冠肺炎至今已造成31人染疫,包括7個家庭群聚感染,民眾擔憂發生社區傳播,就醫行為也受到影響。根據健保署統計,比較4月20日前後各14天,類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門診大減10.3萬人次,其中近10萬人次集中於診所,基層醫大嘆去年三月惡夢重演。住院部分,消化器官惡性腫瘤的住院人次減少最多但仍居冠,專科醫師認為是因去年下半年有成功挽救癌篩,健檢也未像去年三到五月發生雪崩式取消。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基層就是負責處理比較輕微的疾病,但每當疫情升溫,大家不敢看病,特別是呼吸道感染的科別,例如小兒科、耳鼻喉科感受最深。林應然說,現在就跟去年三、四月一樣,有輕微類流感或上呼吸道症狀,很多人會吃舊藥、買成藥,或是打電話到熟識的門診諮詢,就是不願意踏入診間。

健保「類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門診就醫人次」資料顯示,華航事件爆發前,4月6日至19日全國有62.2萬人次,4月20日到5月3日就只剩下51.9萬人次,減少的10.3萬人次有近10萬人次來自基層診所。醫院層級越高,受到的影響越小,地區醫院減少2000人次、區域醫院減少1000人次,醫學中心僅減少500人次。健保署醫管組表示,下降因素可能包括五一連假,但仍可看出趨勢,即這前後兩周相比,不論門診及住院,就醫人次都有明顯下降。

華航事件後兩周內仍有6754人次因消化器官惡性腫瘤住院,佔住院診斷之首,但仍比事件前兩周減少795人次。大腸癌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表示,去年夏天曾發現大腸癌篩檢人數大幅下降,後來與國健署聯手積極宣導,下半年完全拉回來,而且可能因為這一年國人健康意識提升,這一年來糞便潛血後接受大腸鏡的比例,甚至還比往年高。

邱瀚模觀察,華航事件前後,北市醫學中心病人就醫行為並無明顯差別,可能是麻木、習慣,也可能是因為對於疾病了解增加、有疫苗,恐懼沒有去年深。不過,預約健檢的人有變少,但預約成功後臨時取消的不多,不像去年三到五月出現「雪崩式取消」。當時台大醫院一天四十個健檢可能取消到剩下十五個,其他醫院更慘,可能只剩一天兩、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