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Jaga Diri! 印尼醫母語助移工懂台灣檢疫規定

 2020-11-30 14:0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醫院今舉行印尼代訓醫師開訓記者會,介紹八位來自印尼大醫院的專科醫師,他們今年10月起陸續在台大總院及雲林分院展開4到6個月臨床訓練。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今年因疫情,三個月內的短期訓練都暫停,印尼是因有政府新南向計畫支持才成行。八位代訓醫師都完成14天居家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並且通過兩次採檢陰性,才進入醫院開始訓練。

台大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朱家瑜表示,台灣過去已經培訓164位種子醫事人員,今年疫情蔓延,但台灣仍將台灣防疫經驗分享給印尼及其他交流國家,舉辦了23場視訊交流會,83人次的防疫專家與會,這次更突破疫情限制,成功協助八位印尼種子醫事人員來台學習。

受訓醫師中有四位來自印尼中爪哇的Dr. Sardjito General Hospital,為印尼日惹最大公立醫院,另有四位來自印尼泗水具代表性的University Airlangga與瑪琅University Brawwijaya,進修科別包括眼科、病理科、外科、產科、麻醉科、急診醫學、心血管科、神經部及護理部。

來自印尼Universitas Brawijaya醫院的急診醫學專科醫師Ali Haedar.,特別為本報讀者以母語錄製了一段短片,透過分享自己在台灣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管理的經驗,提醒印尼移工檢疫期間的注意事項,他也安慰移工疫情期間來到異鄉,面對不熟悉的社會氛圍,可能不安的心情。

其他印尼代訓醫師也想向移工們說聲「Jaga Diri!」意即「保重」,希望台灣印尼移工好好照顧自己,平安健康。

以下是Ali Haedar醫師影音內容的中文摘要:
嗨,我是來自印尼Universitas Brawijaya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今年很榮幸可以到台大醫院學習。我們一群印尼醫師來到台灣,都先透過PCR檢驗確認陰性。就算檢驗結果都是陰性,我們也和你們一樣,接下來要遵照台灣規定,居家檢疫14天。

檢疫期滿再次檢驗,如果變成陽性,也請不要擔心,你們都會得到妥善的照顧。檢疫期滿如果是陰性,別忘了,還有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這和我們在印尼的作法是一樣的,就是戴好口罩、避免人群。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台灣政府每天都會發送簡訊來關心你,有沒有上呼吸道症狀,回覆很簡單,只要點選是或否就可以了,記得要回覆。最後,如果你順利度過這14天居家檢疫和7自主健康管理,代表你沒有被感染,可以放心去工作。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我想回家! 美日英澳歸國可能流程及成本一次看

 2020-11-29 13:1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12月起包含本國人之所有入境者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昨釐清其實是三條路,改稱「並非強制要求有陰性報告者才能登機」,只是「希望提供航空公司參考」,但是如果「不符合三種例外情況、可取得證明而未取得,抵台後可視情況裁罰1萬到15萬,不服可申訴」。至於陽性確診者,「必要時得申請專案返台」。

指揮中心所頒佈之例外條件的三種例外情況,第一種是屬於緊急協處,包括兩大類情形,首先是「二等親內的奔喪或重病探視」,例如父母或祖父母過世、入住加護病房,再者是「緊急就醫專案」,不過這除了須報請指揮中心同意,也要自費鉅款。之前於迦納確診之台商返國,是自費上千萬聘請國外之國際緊急醫療專機,若能請到國內之專機,費用也要上百萬。

第二種情況是是從吐瓦魯國、紐埃、斐濟及東加這四個不能採檢的國家返台。第三種是屬於經指揮中心同意的部會專案、公務商務行程,在國外時間短且採取適當防疫措施。符合三情形,只要切結、按照航空公司規定搭乘班機、入境時自費採檢,採檢費用大約是5000到7000元。

根據指揮中心為海外國人所指引的三條路,本報越洋採訪目前人在美、日、英、澳且非屬上述三種例外的四位台灣人,探討12月起他們回台的流程及成本,以及對於現行規定的看法。

●美國:採檢方便、有保險手續費新台幣500多元,沒保險最高2萬4000元

在美國的D小姐表示,美國的生技公司搶檢驗市場搶很兇,大家都在比快,大都市都沒有問題,甚至有開車排隊的得來速採檢站,偏鄉地區可能會比較麻煩。至於費用,不同保險付費方法不同,每一家的不同價錢,產品也不一樣,不過基本上沒症狀而要求採檢的也有給付,也沒有限制次數。

D小姐表示,價格方面,有保險公司旗下的醫院給所有保險人免費檢查,也有保險公司是只要打給醫生說想採檢,醫師開單給藥局,就可以去驗,但是要自付手續費大約20美元(約新台幣500到600元),不過保險人平常每個月都要付高達好幾百美元的保費。

D小姐表示,在美國留學或工作的人都會有保險,沒保險的通常是沒有工作也沒有眷屬可以一起保險的人,所以會有些慈善團體會提供免費檢驗給低收入或沒保險者。如果沒保險也沒慈善補助,就要自費,價差蠻大的。

D小姐指出,今年7月左右的調查資料顯示,美國各州78家大醫院的檢測價格,從最便宜20美元到最貴850美元(約新台幣2萬4000元)都有,半數醫院檢測價格落在100到199美元(約新台幣2900到5700元),近兩成醫院的檢測價格超過200美元(約新台幣5700元)。另外也有檢驗包,可以自己買來在家採檢然後寄去的,這種也要大約120美金(約新台幣3400元)。

●日本:檢驗不含稅至少新台幣6000元,英文報告另計,中國試劑被詬病不準

人在日本東京的C小姐說,透過醫療院所介紹的有症狀者、接觸過患者的高危險群、保健所諮詢後認定有檢查必要的人,日本政府會給付檢驗費用;但如果是無症狀需要開證明這種,就全部自費。檢查費用最高有到40000日圓以上(約新台幣1萬1000元),還要另計10%消費稅(約新台幣400到1000元),目前查到最便宜的是含證明書23000日圓(約新台幣6300元)。

C小姐表示,如果要開英文證明書,大部分都要是5000日圓(約新台幣1365元),稅也要另計,通常最快當天或隔天就可以收到報告。日本大部分的醫療院所都同時提供唾液和鼻腔檢查,唾液檢查通常較快能拿到報告。聽說日本進口了很多中國製的檢驗試劑,但準確度很差,有醫師朋友就說他們醫院都不敢用中國試劑。

C小姐說,之前有過不少國人回日本後驗出陽性,被指揮中心說可能是偽陽性,照這樣的說法,「國外提供的檢驗報告是不是也有不準確的可能?那提供報告的意義就沒那麼高了不是嗎?」

C小姐算算,一家四口要回台,光檢查費用就至少十萬日幣(約新台幣2萬8000元),真的不便宜,這還不包括機票、回台後14天旅館費用,如果不是就醫探病奔喪之類的急事,或打算長期回台,例如帶小孩回去上學,真的不會想花那麼大成本回去。

●英國:自費採檢新台幣四五千元起跳、居家採驗包可能人工偽陰

人在英國的S小姐說,在英國,如果符合國家健康保險的給付條件,檢驗是免費,不過要等三天才有結果,而且不會有紙本報告,只有收到簡訊通知,或是在「NHS COVID-19 app」收到通知,想要紙本報告就要另外申請,但她也不清楚該如何申請。

S小姐表示,如果是為了跨國飛航所需的檢驗證明,就要自費採檢,費用通常都會超過100英鎊(約新台幣3700元),目前看到120英鎊(約新台幣4500元)、149英鎊(約新台幣5600元)都有,結果幾小時就出爐。買檢驗包在家自己採檢會便宜一些,但很可能會沒有採到正確部位的檢體,因為採檢對某些人來說感覺太痛了,英國大眾都說這種檢驗就是會有「人工偽陰」。

S小姐說,整個加起來,回國的整體費用真的是太貴了,現在英國飛台灣單程就要1000英鎊(約新台幣3萬8000元),比以前來回程還貴,還要加上後續住14天檢疫旅館,一天新台幣2500元,回來一趟加起來逼近新台幣8萬元。「台灣不是一直強調入境隔離檢疫14天是被證實最有效的作法嗎?現在拿了核酸檢查還是要隔離14天,真的好痛苦。」

●澳洲:檢驗通常不用錢,但約診才能拿到紙本報告

澳洲的S小姐表示,有澳洲居民身份才有健保,工作或旅遊都要另外保私人保險,如果有保險,基本上檢驗都不用自行付費。在澳洲各地政府的相關部門為確保檢驗費用不會成為就醫障礙,沒有錢檢驗者都會啟動一些個案處理機制,所以檢驗幾乎都是不用錢的。

S小姐說,麻煩的是,檢驗結果只有簡訊通知,如果需要紙本報告,要再去找不分科醫師(General Practitioner)約診才能開立。但在澳洲,醫師不是想看就看得到,都要預約,如果機票已預訂,約診時間有任何變卦,情況就會變得很緊張。

S小姐表示,「真的想不通為什麼要這麼做。是能為政府省到錢嗎?」S小姐猜測,台灣是不是像是扛著「防疫優等生」的這個招牌,壓力太大,導致「上面的人」只想著要全力降低風險,結果部份人的權益就這樣被犧牲掉了。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疫期返台兩樣情 陳時中昔喊誠實都保護今怒迴避質疑

2020-11-25 17:26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秋冬專案,要求本國人比照外國人,出具三日內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返國,引起反彈。指揮中心今公布三種例外情況,但若不符合例外情況,付不起1到15萬罰鍰的普通人,都需要證明自己沒染疫,才能回家。被問及新制將導致國人返國自由因經濟能力而不平等,指揮官陳時中語帶慍怒回「沒辦法跟你談這個。」

陳時中今表示,因為聖誕節、寒假、春節將至,預期返台人數增加,為確保社區安全,所以增列陰性證明的要求,初步規畫只到二月底,並非毫無限制。緊急協處(奔喪、探視二等親內重病者、緊急就醫專案)、來自無法自費篩檢的國家(吐瓦魯、紐埃、斐濟、東加)、經指揮中心同意的部會專案(須主動切結並附報准佐證文件),這三種例外情況,若無法出示陰性證明,可以免罰。

除上述三種例外情形,若無陰性證明卻逕行返台,入境要自費採檢,且要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及第69條,處新台幣1萬到15萬罰緩;如果確診而有傳染他人之虞,也要負擔相關刑責。染疫中而不符合返國條件,但當地醫療有困難者,可委託國際醫療轉送機構、航空公司或國內收治醫院向指揮中心申請專案返國就醫。就像是日前公布自非洲迦納返國的台商,是由保險給付或自費負擔千萬包機。

人在海外的國人如果排不到篩檢,該怎麼辦?副指揮官陳宗彥補充,如果有特殊個案,可至外館或航空公司反應,經評估後,指揮中心會予以協助。部分國家不接受兒童採檢,允許僅父母檢附陰性證明,兒童即可與父母一起登機返國。

面對媒體問到上述措施將導致國人返台條件受到經濟條件限制,有留學生抗議「已經出國多年,非刻意涉險,現在有錢就可以回台,沒錢就在國外等死?」陳時中不認同,他說,出國本來就有一定風險,自己也要承擔,涉險染疫之後國家也不可能全面補助或保障,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媒體追問,台灣已有運作成熟的隔離檢疫措施,檢附陰性證明,是加重限制國人回國自由?陳時中表示,已有配套。面對媒體繼續追問,配套中有錢被罰或包專機者可回來,那國人能否返台最終還是因經濟能力而異?陳時中則面露不悅地說「我沒辦法跟你談這個。」隨即快步離開。

大約半年前,歐美正值第一波疫情,來自歐美的境外移入病例,單日就能公佈新增20幾例。當時陳時中曾表示「有症狀當然可以搭飛機,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誠實通報」、「個案誠實告知是人民跟政府之間信任,個案知道只要能清楚表達過去發生過的情況,就會受到最大保護。」他說,相信未來一定會愈來愈多類似狀況,但「誠實以告利人利己,政府也一定會百分百保護。」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邊境防疫窘》入境檢疫系統僅中英文 移工看嘸易填錯

 2020-11-22 19:5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最近移工確診者眾,入境檢疫系統卻只有中英文,大多數東南亞移工看不懂也不會填。本報接獲相關人員投訴,此系統的語言障礙已經對邊境檢疫造成困擾,欠缺足夠防護的檢疫助理得花很多時間近距離引導移工操作手機,檢疫官也無法放心相信所填資料正確。相關人員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根據台灣常見移工母語,建置多語言的入境檢疫系統。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之桃園機場服務站人員表示,需集中檢疫的社福移工或印尼籍移工,現在會有穿著口罩、手套、防護衣服的通譯到現場,把移工帶開,使用有翻譯的紙本資料,帶他們一項一項填完,再去集中檢疫。人多的時候,服務站人員也會需要檢疫助理的協助,不過檢疫助理是沒有防護衣可穿的。

服務站人員表示,若是不需要集中檢疫的移工,就跟一般旅客一樣,要用手機進「入境檢疫系統」填資料。但系統內容只有中英文,很多移工看不懂,這時只能靠仲介或檢疫助理幫助他填,服務站的通譯人手不足以一個一個去幫忙,難免會發生填錯或亂填的情況。

檢疫人員指出,移工入境最大問題是會隱匿症狀,通常是語言障礙導致。入境檢疫系統只有中、英文,經過勞動部人員、仲介或是檢疫助理人各自解讀、各自翻譯,最後移工所填寫出來的東西正確嗎?檢疫人員對此非常困擾,覺得如此運作很沒效率,呼籲儘速透過建置多語系統來改善。

檢疫人員也擔憂,上述語言障礙不只增加資訊錯誤的機會,也增加了檢疫助理的感染風險,因為這使得他們每天得幫忙很多移工操作手機。疾病管制署將檢疫助理工作外包給某保全公司,保全公司不但沒給他們打流感疫苗、沒準備防護衣,還規定12小時只能用一副手套、一面口罩,弄髒弄濕不能換,接待過有症狀旅客才能換。

聽聞上述情況,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感染控制的重點就是「注意細節」,發現有問題,就要趕快處理,提供第一線檢疫人員充足防護、流感疫苗是應該做的。檢疫系統內容也應顧及多國語言需求,而且即便有多語版本,現場通譯人員仍不能少,甚至可能得增加預算,多聘請一些通譯,才能在現場即時解答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針對需要用手機填寫資料的移工,已請勞動部要求仲介要協助填寫,也有協調勞動部人員在現場翻譯和說明。指揮中心過去也曾考慮建置多語言版本,但若移工以他國語言填寫,對於防疫單位也是困擾,因此決定採取中、英文之妥協版本。未來是否要改?指揮中心會持續討論。

邊境防疫窘》檢疫助理外包 口罩手套限量未打流感疫苗

 2020-11-22 19:56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境外移入病例不斷新增,邊境第一線防疫更形重要,然而本報接獲相關人員爆料指出,疾病管制署已將部分檢疫工作外包給保全公司,桃園機場兩航廈超過一百多名檢疫助理都由保全擔任,工時長達12小時,近距離接觸來自不同風險國家的大量旅客,卻沒人安排他們打流感疫苗,也不能視需要更換口罩、手套只有過大的尺寸,處境堪慮。

相關人員指出,邊境檢疫人員主要分為檢疫官和助理兩大塊,檢疫官有醫療專業,可採檢,通常是護理師。檢疫助理多不具醫療專業,疾管署從8、9月開始外包給保全公司,年齡從20幾歲到40幾、50幾歲男女都有,每天上班12小時。

相關人員表示,相較於檢疫官,檢疫助理接觸旅客數量更多,接觸時間也更長。檢疫助理要教旅客操作手機,進入「入境檢疫系統」填寫資料,並引導部分旅客接受檢疫官檢查。有症狀的旅客完成採檢之後,也是由檢疫助理陪他們入境,走一段有別於一般旅客的路線去搭車;檢疫助理也會幫旅客拿東西,例如護照等資料。

相關人員說,保全公司不但沒給這些助理打流感疫苗,還規定12小時只能用一副手套、一面口罩,弄髒弄濕不能換,接待過有症狀旅客才能換。手套只有M號和L號,女保全戴起來鬆鬆垮垮,很容易脫落,很多人都只好自己買口罩和手套來換。當檢疫助理護送採檢完的有症狀者入境搭車,也沒有防護衣可穿,現在是得靠檢疫官分防護衣給他們用。

聽聞上述情況,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感染控制的重點就是「注意細節」,就算會增加成本,也不能疏忽,執行時發現有問題,就要趕快積極檢討、處理。如果要外包給保全公司,疾管署身為出錢的單位,要確保執行單位有確實做到該做的細節,提供第一線檢疫人員充足防護、打流感疫苗是應該做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根據外包合約,保全公司必須提供自費疫苗給員工接種。該公司原本和兩家合約院所講好,後來因有不良反應事件被報導出來,就暫緩到現在,最近該公司會再規劃安排接種。

莊人祥表示,接觸有症狀的旅客才需要穿隔離衣,保全人員引導有症狀旅客入境搭車時,都有由疾管署負責提供。至於手套和口罩,莊人祥轉述該公司表示,沒有強硬不給換口罩,小尺寸手套是比較不好買,會再努力去買。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早產不是誰的錯 醫:再怎麼小心翼翼還是可能難以避免

 2020-11-16 13:3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台灣早產發生比率大約是一成,每年大約有一萬多名早產兒出生,寶寶提早報到,通常媽媽最自責。不過專精於高危險妊娠及早產兒照護的醫師都強調,大部分早產都是不明原因,就學理來講,再怎麼小心都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早產會發生,媽媽不要太過自責。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副部長朱世明表示,台灣雖然少子化,但早產兒總量沒有下降,與其他已開發國家類似,發生機率都接近10%。就算再積極安胎,在完善的產前教育,還是有一部分的產婦不可避免會早產。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陳治平表示,足月的定義是37周,但如果在35到36周有早產的跡象,就算安胎也不會安太久。雖然醫療照護品質很高,這個周數出生的寶寶也可以活得很好,只是還是可能有些呼吸還不順暢的問題,需要住院幾天,這對於媽媽來說是心理負擔,也會耗用醫療資源。畢竟對胎兒來說,在媽媽體內多待一天,勝過在體外待好幾天,所以一般還是會希望安胎到37周再生。

朱世明表示,不論醫療再怎麼進步,安胎藥怎麼用,就算周數還不足,有時候如果子宮頸都全開了,還能怎麼辦呢?只能盡量維持氧氣溫度穩定、給予各器官最好的支持、幫助順產、減少後遺症,這些台灣的醫療團隊都可以做得到,早產兒存活率已經很高。未來更努力的重點,是幫助家長照顧得更好、早產兒活得好,盡量與足月寶寶相當,這樣的早產兒醫療就沒有遺憾了。

既然早產有時難以避免,使用安胎藥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寶寶爭取關鍵的48小時來用藥或轉診。陳治平表示,台灣現有的安胎藥物療效各有不同,在對於預防早產,都有其局限性。安胎藥的使用目的不是一定要把寶寶安到多大,重要的是延長至少48小時,爭取時間使用一些藥物,例如幫助胎兒肺泡成熟。

爭取時間也能用於轉診。陳治平表示,高危險的產婦到有充足醫療資源可以照顧早產兒的醫療院所再生產,就是現在相關政府單位及醫療專業團體都在推廣的「胎內轉診」。因為如果等寶寶出生後才轉診,轉診過程要考量的風險會更多。

陳治平表示,多胞胎、內科疾病、營養不良、體重過重、高齡等,都是隨著時代變遷、晚婚晚育之下,較容易出現的早產風險因子,所以媽媽先把自己照顧好最重要。然而,大多數早產是找不出原因或同時有多重原因,媽媽也不要過於苛責自己。

陳治平提醒,早產的預警徵兆很多,基本上因人而異。如果懷孕過程感覺到子宮收縮頻率明顯增加、類似於白帶分泌物的明顯增加,或是忽然腰痠、下腹出現類似生理痛,如果稍微休息卻沒有改善,都建議要趕緊就醫檢查。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健康存摺紀錄自己看 民眾揪出賣口罩卻虛報看診領藥

 2020-11-14 21:2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今年四月國內外疫情嚴峻,新北市有熱心保險業務自願幫客戶買口罩,收走十幾個人的健保卡,放在新北某藥局。買口罩的保戶透過健康存摺發現,明明沒就醫卻被申報診療費和藥費,由於保戶們彼此認識,大家口耳相傳後各自確認,該藥局及其特約診所在短時間內就被15個人檢舉,經健保署查獲不法。

健保署台北業務組組長劉玉娟表示,此案經半年多擴大訪查,確認有23位民眾並未看診,卻被申報了胃痛等輕症診療費及藥費。台北業務組上月已發函給上述診所及藥局,停約處分兩個月,即兩個月不得請領健保費用,民眾只能自費就醫,另外也追回虛報的醫療費用一萬多點。

健保署違規查處室副組長蕫玉芸表示,「虛報」就是以不正當的行為,用虛偽的證明報告或陳述,申報醫療費用。因上述案件,健保署已於上月發函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希望全聯會提醒會員自律,若已有虛報,應盡速更正申報內容。

民眾透過健康存摺雖然可以發現疑似不法,但若非上述案例有一整群人壯膽,民眾單槍匹馬不一定敢檢舉,擔心曝光身份、造成醫病關係惡化、就醫困難。

李小姐今年做子宮頸頸抹片,發現被申報了無月經診斷、驗孕、塞劑、軟膏費用,幾位女同事在其他診所做抹片也發現一樣的情形。周小姐腳傷去復健,明明只做電療熱敷,卻被申報了運動治療、姿勢訓練。但她們都很擔心檢舉會曝光身份,打壞醫病關係。

蕫玉芸表示,民眾檢舉如果完全匿名、不留聯絡資料,調查的難度會太高,建議民眾檢舉還是要具名,盡量提供收據、藥單藥袋等證據,並且具名、詳述檢舉內容。若不想曝光身份可以提出來,健保署及分區業務組所採取的調查方法,都可以將檢舉人身份完全保密。

上述被檢與醫療院所和藥局如有不服,可在一個月內申覆。待移送司法,偽造文書或詐欺等相關刑責確定後,健保署再依健保法第81條,視其情節輕重決定罰鍰。初犯罰鍰可能依照虛報醫療費用乘上兩倍,情節重大累犯最高可處以20倍罰鍰。

虛報健保樣態多!矯正牙齒、塗氟、打疫苗、健檢都有

2020-11-14 21:3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因口罩實名制,逾500萬人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並登入「健康存摺」,平均每5人就有1人。 本報資料照片

因口罩實名制,逾500萬人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並登入「健康存摺」,平均每5人就有1人。今年因健康存摺發現不實申報案件高達四成,已幫健保追回超過百萬元。

根據統計,今年確定違規的案件以西醫診所最多,其次是牙醫、醫院、藥局,有的民眾根本沒就醫,有的是民眾自費就醫、接受預防保健或為了換取贈品,健保卡一刷就被虛報費用。

健保署違規查處室副組長蕫玉芸表示,健保署立案進行查核的疑似案件中,因查閱健康存摺而來的檢舉案,比重逐年翻倍。2018年只有9件,占11%,2019年32件,占20%。今年截至10月23日,已有56件,占比高達38%,其中14件確定違規,已幫健保追回125萬元,其餘案件還在調查中。

蕫玉芸指出,今年因健康存摺而查獲違規的14件裡面,西醫診所有7件(不分科3件、婦產科2件、內科及家醫科各1件)、牙醫4件、醫院2件、藥局1件。

違規案件最常見樣態有三種:

一、民眾未就醫,但可能申請診斷證明、病歷影本、領口罩,或院所告知可以「刷卡換物」,為了得到免費維他命、痠痛貼布,民眾就交出了健保卡。今年民眾透過健康存摺發現此類案件而檢舉有6件,查處追扣五萬元。

二、民眾自費就醫,例如接種疫苗、兒童牙齒塗氟、矯正,卻被申報疾病和治療費用。今年民眾透過健康存摺發現此類案件而檢舉有6件,以牙齒矯正卻被捏造補牙、洗牙最常見,查處追扣61萬元。

第、民眾有就醫,卻從健康存摺發現被虛報其他疾病診斷和治療費用,以婦產科為例,有些民眾並未接受內診,卻發現被申報內診費用、診斷陰道炎。這有2件,查處追扣59萬元。

其他透過健康存摺檢舉,尚在調查中的違規樣態,包括家人代為領藥卻被申報醫療費用有4件,健康檢查、美容減重、疫苗接種等自費就醫卻被多申報費用有19件;沒檢查、沒領藥,卻被申報費用12件;醫療機構說可提供免費藥品或諮詢服務,卻藉機刷健保卡申請醫療費用,這也有3件。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專家譴責衛福部帶頭侵害受試者權益 狠批:笑話!

 2020-11-12 20:3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為加速國內三家廠商新冠疫苗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開記者會,宣布啟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會中鼓勵符合條件者且有意願當受試者的人多多登記,貢獻防疫。

會中保證若未來疫苗若有效,對照組也能優先打;若疫苗組有不良反應,醫院會負責到底。當媒體問及費用,也提及車馬費、營養費等項目。指揮官陳時中今公開說願意參加,民眾熱烈響應,24小時內逾萬人登記。

學者專家對此罵聲隆隆,因食藥署曾發文通告全國臨床試驗單位「不得以記者會招募受試者」,衛福部現在卻帶頭開記者會,為不存在的臨床試驗招募受試者,此舉不僅打臉自己,更是罔顧受試者權益。另外,媒體大肆報導補助金額,已危害健康受試者對試驗的風險評估。

衛福部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在臉書,食藥署2018年就發文明定不得以記者會招募受試者,他自嘲「所有曾經相信(這份公文)的人,大家通通都是笑話。」受試者保護協會創會理事長、感染科醫師郭英調被問及此事,也直說「去看劉宏恩的臉書吧。」

「譴責衛福部!」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受試者招募廣告內容及招募方式,都必須經過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審查,受試者招募廣告用字遣詞都有嚴格的規定,要引導受試者優先思考是否能接受相關風險,也不能明示或暗示有任何權威背書。

費用補助更不是重點。林綠紅指出,十年前英國曾經發生臨床試驗的嚴重不良反應,有受試者死亡,後來發現參加者的風險認知發生問題,原因是錢很多。昨天多家媒體大肆報導參與這次疫苗試驗可能獲得的補助金額,這對經濟弱勢者會是很大的誘因,將對受試者的風險評估產生負面影響。

林綠紅表示,癌症新藥受試者有治病需求,但疫苗試驗受試者都是健康人,對於「金錢」的反應最敏感。這也是「研究倫理的不當影響」裡面,最常見的議題之一,就是不能用金錢引誘,使生活辛苦的人不顧風險地參加研究。

林綠紅說,現在試驗計畫還不存在,也沒有通過IRB審查,政府卻開記者會宣傳招募,基本收案條件和排除條件都列在平台上了。她已經聽說有醫院內部消息說,以後必須加快此案的審查。顯示衛福部這一開記者會,已經讓讓原本應該要層層把關的人,都暴露於巨大壓力中,各層關卡為受試者安全把關的嚴謹度,也很可能受到影響。

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蔡甫昌說,一般都是由試驗計劃主持單位來做正式招募,這次食藥署先找名單,其結果算不算正式招募?這可能要由衛福部解釋。另外,官方可能要再考慮一下,這種意向調查有沒有符合自己公告的遊戲規則。

「平台只是做意向登記、記者會只是公布重大事項,」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強調,正式的招募廣告內容非常詳細,現在只是請有意願的人來登記,不算廣告也不算招募。但無法否認,記者會和平台就是有廣告和招募之目的。未來學者或研究生是否也能用此方法預先搜集受試名單?吳明美說資訊不足、無法回答。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並不清楚陳時中有無登記,其身分、健康狀況是否符合受試資格,登記後將由臨床試驗醫學中心評估才知道。

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性癖好精神病都列管也沒用!專家說這樣做才能預防犯罪

2020-11-05 18:34:0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長榮大學女大生發生不幸,台南市政府日前召開擴大校園安全會報,決議將警察、衛生單位接獲校園通報特殊性癖好個案資料相互連結。對此,不但衛福部心口司已認定不妥,部立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性癖好者並非都會犯罪,也只有達到某些狀態才需要治療。把性癖好者及精神疾患者都視為潛在罪犯,不但無助於犯罪防治,更會失去能風險分流和預防治療的機會,犯罪隱憂更大。

李俊宏分析,人類性行為多元,在亞洲國家談性較隱晦,有特殊性癖的人口比例不明,但有歐美調查顯示,具特殊性癖好者可達一、兩成。其中牽涉及嚴重暴力型犯罪或是人身財產侵犯的,通常是特殊性癖好又合併反社會人格違常者,非單純特殊性癖好者,不能說有特殊性癖就會犯罪。

李俊宏表示,特殊性癖好不見得需要治療,除非引起個案本身的顯著痛苦和後悔,或造成他人受傷、導致工作就業等社會功能受到影響,才需要治療。不是有性癖好就代表需要醫療,同理,需要醫療的特殊性癖者也不一定會犯罪。

面對潛在的犯罪可能性,李俊宏建議參考國外作法,先進行風險分流。知道自己有特殊性癖好但是沒犯罪行為的人屬於低風險,應他們諮商瞭解自己的狀況,從中也能積極發現症狀達到需要治療程度的人,及早轉介醫療資源。曾經犯罪的中高風險個案,比如曾經偷內衣,在司法端就要裁處,以專業評估、完成治療和再犯風險評估,作為銷案的必要條件。

李俊宏表示,如果政府要列管的是上述中高風險個案,那還說得過去。但如果是將所有特殊性癖好者,甚至是其他精神疾患者全部列管,恐怕會衍生出許多非預期的不良效應。例如民眾不敢看精神科、學生不敢找輔導老師,長期孤立、自行面對壓力的結果,最後反而會以犯罪行為爆發出來。

李俊宏表示,可以理解台南市政府面對輿論的壓力很大,但是應該要把這股壓力用在對的努力方向,而且要在中央層級,不能只在地方,否則也會發生「外溢效應」,即不合理的監控列管迫使人移動到其他縣市。正確的努力方向,是中央及地方基於科學進行有策略、有步驟的推動分級分流政策規劃,從法治、體制、資源配置,達成治療、監控、更生的目的。

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公費醫師非偏鄉醫療唯一解方 醫:別讓有熱忱的人委屈

 2020-11-03 20:3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明年招生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衛福部規畫服務時間延長為十年,雖有配套保障進修,許多公費醫師仍難掩不滿。

資深醫師分析,偏鄉醫院營運不易,民眾期望不減之下,公務預算的人事補助卻逐年遞減,壓縮到醫師待遇和薪資。政策應努力在偏鄉醫療需求、醫師報酬及生涯規畫之間找到平衡點,讓有熱忱的人不受委屈;如果真的沒人,引進外國醫師也總比沒有醫師好。

訓練公費精神科醫師超過20年的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看過這麼多公費醫師,確實有很快樂的,也有很委屈的。要讓有熱忱的人不受委屈,也要支持偏鄉醫療需求得到滿足,這兩者間的平衡點很難找,卻也是各國衛生單位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李俊宏分析,偏鄉人口密度較低、服務交通成本較高、民眾和民代期望與都會醫院一樣備齊某些特殊科別、健保給付偏鄉和都會都採一致標準等,種種條件都導致偏鄉營運條件較差,難以優渥待遇留人。

李俊宏指出,政府過去透過公務預算補助偏鄉醫院的人事維持,但這筆補助逐年遞減,直到今年才沒有持續下修。建議衛福部應重新盤點符合當地民眾需求所需的補助,幫助院所兼顧環境設備及人才待遇的提升。

外界質疑高中畢業生還沒成年、心智還不成熟、對自己也不夠了解,不宜在此時就要求他們承諾長年服務。李俊宏建議,未來公費生可以考慮以學士後醫學系為主,或是另開放偏鄉子弟的招考或徵選途徑,較能避免與人生規劃發生衝突。另外,公費醫師與政府簽訂契約,包括契約審閱期、反悔的權利、補償機制、求償機制,都應該要訂定的更完備,才能減少爭議。

李俊宏觀察,願意留下的醫師有一定的人格特質,包括有熱忱、願意犧牲奉獻、樂在助人的。公費醫師的制度應該是透過良好的選才機制,讓這樣的人在心智成熟、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去投入偏鄉醫療。他建議學生,如果了解自己的期望就是想要在都會區生活,也不要勉強自己讀公費。

如果窮盡各種方式,還是真的找不到人怎麼辦?李俊宏綜觀日本、英國、美國的經驗,都是彈性開放外國醫師在偏鄉執業。畢竟站在醫療平等的立場,就算是其他國家的醫師,也比沒有醫師好。

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明年入學的公費醫師 服務時間將延長為10年

2020-11-02 21:0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人口老化,醫師也老化,國家衛生研究院推估,2032年後60歲以上西醫師比例將高達34%,偏鄉醫師凋零快、召募不易,有些地區連最基本的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醫師都從缺,居民常得跋山涉水才能找到專科醫師。

衛生福利部長期靠分發公費醫師到偏鄉填補缺口,但調查發現,服務期滿的公費醫師,25%成回到北市,60%去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都會區,留在偏鄉的少之又少。

第一期五大科公費醫師培育計畫的學生將開始受訓、下鄉服務六年;第二期公費生也將於明年開始招生,大考中心通常於11月公佈簡章,今年已有多所大學宣布要增設醫學系、招收公費生。相關醫學院10月初收到衛福部公文才發現,第二期公費生服務年數延長為10年,相關配套卻未提。醫學院教授擔心,簡章一公布,勢必引起學生及家長的恐慌,到時候恐怕沒人敢來念。

這份函文中提到,第二期計畫正函報行政院核定中,大部分內容與第一期無異,但服務年限規定,公費生完成專科訓練後要服務10年,前五年分發到部立偏鄉醫院,後五年可依意願改分發到偏遠地區醫院或衛生所。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國家視公費醫師為重要人才,但公費醫師服務期間缺乏進修機會,過去常被詬病。因此第二期計畫重點並非僅拉長服務年數,還有多項配套措施,可保障其進修、有助職涯發展,偏鄉民眾也能享有完整、穩定、不中斷的醫療服務。

石崇良表示,第二期計畫將保障公費醫師在醫學中心接受專科訓練,結束專科訓練後,可選擇醫學中心職缺,以支援方式去服務偏鄉,只是在醫學中心進修時間要先扣除,同時間醫學中心也要另派一個人去支援偏鄉,維持偏鄉服務不中斷。

第二期保障公費醫師擁有正式公職缺,享有公職相關福利,期間也有機會回原受訓醫學中心進修。最後,雖然重點科別公費醫師的選科仍以五大科為主,但分發時還會公布當年度偏鄉有需求的其他科別,不會只有五大科可以選。

公費醫師服務延長為10年 醫憂無助於偏鄉發展願景

 2020-11-02 21:0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明年起入學的公費醫學生,未來完成訓練後的服務時間將延長為十年。醫學系教授建議,衛福部應妥善對外說明其計畫的美意,以免招生簡章公佈後引起考生及家長譁然、不敢報考。公費醫師提醒,衛福部應正視偏鄉留不住人的問題,這光靠挹注人力無法解決。

陳姓公費醫師表示,衛福部若能保障醫學中心訓練、進修管道暢通,有於改善公費醫師留在偏鄉的意願。通常公費生都要等到即將下鄉,才會開始了解服務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並尋求互助。但十年過後留得住人嗎?他並不樂觀,服務時間拉長到10年,這期限如何訂定?衛福部未提出合理解釋。

醫學系教授表示,公費醫師在偏鄉待一輩子,可遇不可求,許多偏鄉院所說公費醫師服務六年還是太短,希望能要求至少待八到十年。雖然新制延長服務時間有其美意,但一口氣從六年延到十年,幅度不小,建議衛福部應及早詳加說明,否則家長和高中生必然感到錯愕與震驚。

這名教授多年觀察公費醫學生,有個令他心疼的共通點,自卑感。陳姓醫師也說,醫師在職場都會追求自我提升,但公費醫學生光是要「證明自己沒有比人家差」就很辛苦,在學期間很多人不敢交男女朋友,擔心未來論及婚嫁,被綁住的生涯會拖累對方。

該教授感嘆,公費醫學生能夠考進醫學系,每個都已經是萬中選一的優秀人才,同樣接受醫學教育用心栽培,不該因公費身份而感覺自己是次一級的選擇。他期盼相關培訓制度能夠持續進步,讓「公費醫師」成為專業、受人尊敬的光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