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醫改會轟:醫院威脅病人 就是不補人

〔記者邱宜君、魏怡嘉、甘芝萁/台北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組長朱顯光直言,護理人員全面回歸勞基法的法定工時規範,是早在兩年前衛福部和勞委會就審慎評估過,認為醫院人力充足已可行,也給了醫院長達兩年的緩衝期因應。醫院早已沒藉口繼續拖延、觀望,在新制上路前夕放出取消夜診、假日門診風聲,威脅民眾病患,更令人不以為然。

專家呼籲勞委會嚴查不法

研究員李芸婷說,八成醫院口袋裡都有盈餘,卻不用於人力,呼籲勞委會,元旦後務必加強查核不法。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批評,醫院不能一面對外界要求改善人力、服務品質同時,又動輒威脅要關診,醫療是服務行業,過去廣開夜診、假日門診,是為了因應合理門診量及紓解日常門診的不足,醫院也可以拿到比較好的給付點值,關了這些診,對醫院沒有好處。

滕西華指出,醫院門診與住院護理人員是分流的,就算醫院取消夜診、假日門診,難道台灣醫護人員就會比較輕鬆?如果醫院執意如此,督保盟予以尊重,但輕症病患湧向急診的問題會愈來愈嚴重,尤其是非都市地區,屆時衛福部應該要求所有醫院開放急診,並降低民眾的部分負擔及掛號費。

基護批醫協挑起護病對立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梁秀眉則痛批,要醫院經營者掏錢出來補人力,「簡直是要他們的命」,為鑽新制漏洞,早已動作頻頻。例如幾天前,彰化秀傳醫院才透過媒體宣傳該院護理人員全面改成十二小時一班的兩班制,醫院自認「德政」,其實是公然把畸形變常態,不把正常工時的新制放在眼裡。

梁秀眉強調,醫院只要老實照新制去計算工時、補足整體病患醫療所需的醫護人力,就能創造護病雙贏。現在醫院團體各種關診、關床的說法,都只是為了挑起護病對立,以規避自身責任。

健保署家醫群 全年無休

如果醫院真的關診或縮減診療時間,民眾該怎麼辦?朱顯光表示,健保署過去花了數十億元打造「家醫群」,讓鄰近診所和醫院結合為團隊,輪班提供全年無休、廿四小時醫療專線,症狀諮詢、晚上該去哪裡就醫,都有人回答。花了大錢,卻根本沒幾個人知道此服務,衛福部應加強落實、宣導。

勞陣要求確實執行勞檢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過去醫療院所違反勞基法的問題相當嚴重,幾波勞動檢查,甚至包括衛福部所屬的醫院都有違法,勞委會、衛福部應加強宣導,確實執行勞動檢查。他說,面對違法的醫院,應予嚴重處分,才能有效遏止血汗醫院再度發生。

護理改採工時制 醫協放話縮門診

〔記者魏怡嘉、甘芝萁、邱宜君/台北報導〕急診、開刀房等護理人員自明日、一○三年元旦起排除在勞基法責任制之外,全面改採工時制,傳出醫院團體研擬關閉夜間或假日門診以因應人力不足,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昨表示,協會理監事會議確曾針對縮減診療量進行討論,夜間及假日門診關閉案影響太大已遭否決,決議將先實施颱風天、地震假休診,縮減診療時數,而且許多醫院憂心急診、手術房護理人員若受限工時,交接替換頻率大增,恐將影響醫療品質、增加風險,希望主管機關正視問題。

醫護人員全面取消責任制

以往醫護人員實施工時未明訂的責任制,導致醫護過勞問題頻傳。勞委會八十七年先公告門診及夜診醫護人員適用勞基法正常工時,一百年底又公告特殊醫護人員分兩階段排除責任制,去年三月先將醫院血液透析室、放射線診療室等取消責任制,改採每日工時不得超過八小時、每二週總工時不得超過八十四小時的工時制。

明日起,將再擴大適用第二波,包括手術房、急診室、加護病房、產房、手術麻醉病房、器官移植小組等醫護人員也排除責任制。全國醫護人員自此全部回歸勞基法正常工時,超時工作就須提供加班費。

地震、颱風假休診 急診照常

但這相對也造成醫院人力安排壓力,醫協等醫院團體近日開會研商,擬縮減醫院診療容量及時數。楊漢湶指出,協會理監事會議雖未通過夜診、假日門診休診,但做出決議且已發函各級醫院,若遇颱風天、地震政府宣布放假,急診雖照常,但希望門診休診,協會決議雖不具強制約束力,但未來颱風天「醫院門診照常」狀況,恐將不復見。

楊漢湶並擔憂,萬一手術房開刀到一半,碰到護理人員要下班怎麼辦?醫護交接頻率高有一定風險,醫院協會曾向勞委會反映,醫院安排人力恐失去彈性空間。

台灣有兩萬多家醫療院所,各大醫院一年光是門診量就高達三.八億人次,醫院協會常務理事謝武吉表示,協會之下將成立「醫院自律委員會」,若發現有醫院的護理人員數量不足以支應,工時安排不當,將會向勞委會「密告」檢舉違法,讓醫院被迫關閉假日或夜間診門,形同另一種「自律」。

勞委會:已給兩年緩衝期

醫院縮減診療勢必影響病患,勞委會表示,考量醫院人力調度問題,當初決議分兩階段進行,並規劃兩年緩衝期,醫院早應做好人力調節,沒道理驟減門診量。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也強調,這波回歸正常工時的影響範圍是加護病房、產房、急診室、手術房的護理人員,醫院要關門診因應新制,不符邏輯。

衛福部:違法可重罰30萬

李偉強指出,衛福部四月已公布新版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清楚規定每班、每床或每台刀需要多少護理人員,若醫院未設置足夠人力,衛生局可連續稽查開罰;違反勞基法規定也可處二萬至卅萬元罰金,並將公布醫療院所名稱。

照護司統計,今年護理人力已補了九千多人,預估明、後年還各要增加兩千三百個員額。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遭點名醫院:看錯報表、找錯數據

〔記者林欣漢、鄭淑婷、謝武雄、蔡明倫、林惠琴、陳韋宗、魏怡嘉、邱宜君/綜合報導〕被醫改會點名,員工、公益放一邊的醫院都否認醫改會的指責,更有醫院直言「看錯報表、找錯數據」。醫改會研究員張雅婷強調,所有資料都來自衛福部一百年公開資料,絕對可受公評。

亞東醫院強烈抗議根本是「看錯報表、找錯數據」。亞東醫院表示,院方一百年度稅前結餘的營收與九十九年度相較減少十七.九%,醫療人事費用卻是增加三.九%。亞東醫院強調,人事費用逐年增加,一○一年度全院還加薪三%。

亞東醫院澄清說,醫改會將包含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遠東聯合診所及亞東醫院等不同單位的合併報表,誤認為是亞東醫院獨立報表,以致產生誤解。
被指超時 恩主公︰已改正

恩主公醫院表示,完全不知道醫改會的財報數據從何而來,可能是引用錯誤,基本上醫院是年年虧損。另外,對於之前被指超時工作,醫院強調是「無心之過」,之後已經儘速改正,也沒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林口長庚醫院回應說,醫院營運一切都依照法令規定,長庚醫護人員的薪資水平在國內醫療體系名列前茅,醫療營收也按照規定,每年提撥固定比例做為公益用途,沒有醫改會所說的情事。

桃園市聖保祿醫院主任秘書藍章捷表示,聖保祿醫院的人事成本占整個醫院成本的五十二%,這幾年都有調薪,薪資在平均水準之上,收入雖有增加,但人事成本也增加不少。
新光醫院表示,醫改會相關數據主要以民國一百年做為比較標準,如果醫改會將過去前幾年的數據一起比較,可發現,在藥價調降及人力支出上漲的前提下,醫院的盈餘比例一年不如一年。

為恭醫院強調正調閱詳細數據,但截至昨晚仍未統計完成,將擇期開記者會澄清說明。國泰醫院則不予回應。

醫改會點名︰財團法人醫院年獲利233億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景氣差,醫院賠錢嗎?答案是大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昨開記者會指出,全國四十家應屬非營利機構的財團法人醫院中,竟有三十二家有盈餘、占八成,其年獲利總計高達兩百三十三億元,但僅十八家須額外繳稅,而且許多獲利醫院的公益支出及人事成本都吊車尾。



七家人事費比率年年「倒退嚕」

醫改會點名,應屬非營利的前十大醫療財團法人,獲利亮眼,但作公益、卻還比不上六家賠錢的偏鄉醫療財團法人,另有七家醫務收入及稅後盈餘成長亮眼的醫療財團法人,更未善待員工,人事費比率年年「倒退嚕」。

多數獲利醫院公益支出卻吊車尾

賺錢第一名的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一百年稅後餘絀高達一百七十四億元,醫務利益率高達三%,卻只用不到二%的醫務收入作公益,比率比作公益前五名的窮醫院還低。例如恆春基督教醫院,一百年稅後餘絀僅兩千萬元,醫務收入不但沒賺,還虧五十%,卻把二十%的醫務收入都投入公益。

另外,為恭、國泰等七個醫療財團法人,相較於九十九年,一百年的醫務收入和稅後餘絀都成長,卻未善待員工,其中長庚、行天宮今年才因違反勞基法被抓。醫改會舉例說,為恭醫療財團法人醫務收入成長五.七倍,稅後餘絀破五%,顯示醫療服務量暴增,同期人事費卻砍了一.四%。

醫改會︰企業型財團法人賺最多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醫院數目在過去三十年成長一百三十二%,吃掉五十六%健保總額,其中以醫療財團法人醫院成長最快,現存四十家醫療財團法人醫院八成都有盈餘,又以企業型財團法人賺最多。

衛福部︰如何修法改善 可再討論

劉梅君強調,醫療財團法人是基於捐助成立,已是公共財,非私人財產,法律上也定義為非營利組織,有盈餘應回歸創設宗旨,即投入醫療公益或改善醫事人力。無奈現行法規太粗糙,導致這筆錢的使用標準和申請方式流於黑箱,弱勢民眾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她呼籲衛福部比照私立學校法,修法設置「公益監察人」,並明訂公益醫院細則,才能杜絕「假公益,實營利」之事。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表示,目前衛福部尚未擬出更好的方案,做到什麼程度算「公益」、如何修法可更臻完善,未來都可以討論。

「公益」的背後 醫事人員冷暖自知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醫改會昨召開記者會揭發醫療財團法人財報真相,現場邀請兩位醫事人員代表,踢爆所謂「公益」的內幕與辛酸。

醫務社工協會秘書長施睿誼分析,根據醫療法施行細則,醫療救濟與社會服務事項包括照顧貧病者、輔導病人或家屬團體、辦理社區健康促進、提供便民服務、辦理國際援助,但並未要求前述各類服務應占多少比例。

撥經費做公關 鮮少扶助

因此,可以看到不少醫院把這筆錢大量投注在所謂的「社區公關業務」,講白一點,就是招攬生意,例如裝修門面、年節送禮、派車接送病人。用於扶助貧苦病人比例,可能少之又少,更不用說關心病人離開醫院後,家屬照護有無困難、病人復健情況如何。

砸錢買儀器 不補人力

代表十四個醫事團體的台灣醫療品質促進聯盟秘書長曾中龍表示,醫事人員從來都看不到、看不懂醫院的帳目,只會不斷聽到老闆說「賠錢!」大家就一直抱著「相忍為國」的精神,把各種剝削和壓榨當作「打落牙齒和血吞」。卻發現醫院賺錢的同時,竟精簡人力的資源挹注。

曾中龍強調,醫事人員都已經快要累倒,這時最迫切的並不是提高待遇,而是增聘人力。否則醫院花大筆錢買再多、再好的儀器,沒有足夠的人員好好操作,全部都是枉然。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下月起食品添加物沒登錄 最重罰300萬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從塑化劑、毒澱粉到銅葉綠素,在在顯示政府管不動廠商濫用違法食品添加物。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宣布施行「食品業者登錄辦法」,下月起要求單、複方食品添加物業者需主動登錄單、複方成分。但專家憂心,業者刻意不登錄的添加物多如牛毛,衛生局難以查證,違法添加物將繼續橫行,受害的是全體國民。

專家憂心刻意不登錄難查證

食藥署預計月底公告單、複方食品添加物業者,下月應進行登錄,資料僅供食藥署管理使用,不開放民眾查詢。登錄內容包括工廠資料、產品、成分,不需列出成分比例,以維護秘方,至於成分複雜的香料,登錄名稱即可。若查獲登錄不實可開罰三到三百萬元,未登錄者除了罰錢,也不准營業。

複方應先取得許可證才能賣

不具名食品專家批評,食藥署以登錄做為管理基礎,是放任業者隱匿,罔顧民眾健康。專家質疑,業者就算擁有一萬種添加物,也可以只登記兩千種,剩下八千種,只要衛生局查不到,就拿廠商沒轍。僅登錄香料名稱更可笑,「與寫一百種水果名字有何不同?」專家建議應要求複方添加物先向政府登記,取得許可證始得販售,沒有許可證的都應視為違法。

含藥化妝品將正名特殊用途

食藥署昨也預告修正「化粧品衛生管理管理條例修法」,將「含藥」化妝品正名為「特殊用途」化妝品,以免產生誤解。由於日本對化妝品的分類、標示規定與我國不同,市售日系化妝品標示常見「藥用」,食藥署將於相關辦法中研擬因應措施。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部主任邱品齊表示,民眾確實常誤以為含藥化妝品可以當藥擦、比較有效、或擔心擦久產生抗藥性。其實含藥化妝品只是為了控管某些成分的安全濃度,本質上就只是化妝品而已,在我國本來就不允許宣稱「藥用」。針對原裝日系化妝品不符我國規定,他建議食藥署加強宣導即可。

賦形劑變更 33藥品須下架重驗

拖了大半年 食藥署才公布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我國藥廠多年來常自行變更「賦形劑」卻未申請,衛福部食藥署從未開罰,立委質疑政府讓全民當白老鼠。食藥署昨天終於公布三十三項藥品應於一個月內全面下架,重做療效相等試驗後,才能上市。只是這些年健保買單、民眾吃下肚的藥有多少?食藥署估不出來。

藥品內含具藥理作用的主成分及控制藥品崩散溶解速度的「賦形劑」,若上市才變更,需依法向食品藥物管理署申請、重做人體試驗,確認療效相等後才能變更。

可能影響吸收率 但沒安全性問題

食藥署副署長吳秀英強調,賦形劑通常沒有藥理作用,只用於製造藥品形狀外觀、色澤及口感,調整目的大多在於改善口感或外觀,雖可能影響藥品吸收率,但沒有安全性問題。
食藥署昨天公布三十三項藥品全都是台廠處方藥(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DM2_P.aspx?f_list_no=7&fod_list_no=4260&doc_no=42556),包括十二種心血管用藥、六種呼吸道用藥、五種消炎藥、四種腸胃藥、四種新陳代謝用藥,還有抗感染和抗癲癇用藥各一種,有三十二項在健保給付範圍。

食藥署藥品組長鄒玫君表示,過去確有藥廠未經申請、擅自變更,今年三月首度清查並要求通報,共收到三千八百四十一項,依法申請和違法變更的都有。邀集專家審查後,確認三十三項需下架重做試驗,還有二十一項尚需補件。

藥品組簡任技正戴雪詠表示,擅自變更依法可罰三萬到十五萬元,這次是鼓勵通報所以不罰,明年一月以後查到,就會開罰。這些藥都有替代用藥可換,建議民眾回就診醫院,與醫師討論換藥事宜。

台灣醫改會建議,針對不同廠商的同成分藥物,健保署給付應優先給紀錄良好的廠商,拒絕素行不良者。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校園旁速食店越多 胖童比例越高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孟母三遷,只為了找最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現代孟母要考慮的因素就更多了。最新研究發現,國小方圓五百或九百公尺內速食店越多,校內小孩越胖。國中周圍一公里內健身場所越多,學生體格越好。

自製肥胖地圖 遠離誘惑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江博煌建議師長和學生,可以數一數校外十到二十分鐘路程內有幾家速食店,畫出「肥胖地圖」,幫助自我提醒、遠離誘惑。此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期刊《Public Health Nutrition》,也納入衛生福利部肥胖白皮書草案中。

江博煌搜集九十年到九十一年國小生國民營養調查、九十九年到一百年國中生國民營養調查,並以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定位當時學校附近的連鎖品牌速食店、便利商店、健身中心、體育館,範圍鎖定在走路可及的環狀範圍,半徑分為五百公尺(兒童十分鐘腳程)、七百公尺、九百公尺、一千公尺。

體育館越多 學生體格越好

排除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出生體重、生活習慣等影響後,發現便利商店數量與學童肥胖無關,但校外五百和九百公尺內速食店越多,國小男生越胖;九百公尺內速食店越多,國小女生也越胖。國中生體格則不受學校附近飲食商家影響,但學校周圍一公里內的健身中心或體育館越多,國中男、女生的腰圍越不容易超標,體格較好。

江博煌指出,餐飲店若在五百公尺內,大多是學童自行購買,九百公尺內則主要由家長送餐,或學童放學後往補習班路上購買,顯示校外飲食環境也影響家長選擇食物。國中校園附近有健身場所,則有助學生課後相約運動。

師長宜加強飲食教育

江博煌表示,美國部分地區要求學校周邊一定範圍內,除了要有足夠商家販售蔬菜沙拉,速食店兒童餐也只能附牛奶,不能給含糖飲料。這次研究發現,台灣有些學校短短五百公尺內就有三到四家連鎖速食店,他建議師長和學童對此應有所警覺,以因地制宜加強飲食教育。

國衛院也將繼續分析學校附近中西早餐店和飲料店的影響。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丟鞋醫學生 臭鞋中看見台灣希望

記者邱宜君/專訪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前進國民黨全代會丟鞋前一天,鞋子已募了一卡車,許多人義務幫忙整理,其中一位幽默爽朗、談笑風生的志工陳亮甫,忙進忙出整理鞋子,完全看不出他是課業繁重的台大醫學系學生。


▲醫學系學生陳亮甫參與聲援華光社區反迫遷等社會運動,展現醫病醫國的熱血。 (陳亮甫提供)

陳亮甫是近年來社會運動上常見面孔,從五一遊行,聲援華光社區和關廠工人等社運,都看得見他的身影。今年大四的陳亮甫經常引述德國醫學家費爾克(Virchow)的名言:「醫療是一門社會科學,而政治只不過是大規模的醫療。」來註解自己的社會關懷。

職業醫學之父拉馬齊尼(Ramazzini)曾經說過:「當醫師來到工人家中看診,應該要留心詢問工作的內容。」陳亮甫解釋,社會上總是有人比其他人擁有更多健康權利,醫師應該要看見疾病背後的社會成因。例如社區中出現失眠、自殺、鬱疾過世精神問題,其實是因為限期迫遷的壓力造成的,給藥只是治標無法治本。

透過肢體衝突凸顯不公

「政治不是一句髒話,不必用政治兩個字,來劃開自己和社會議題的距離。」陳亮甫曾與華光社區居民患難與共八個月,常有人問他:「抗議有用嗎?就算理由正當,有必要這樣嗎?」但也只有經歷過抗爭中的肢體拉扯,以及面對檢警法辦壓力,他才更能體會守護家園的居民在面臨各界逼迫,只能賭上性命、拚搏到底的痛苦心情。

陳亮甫說,參與社會運動不僅限於某些形式,不需要和他人比較。例如很多人礙於各種因素,無法參與抗議行動,最後能做的,就是把一雙雙破鞋捐出來,希望能表達自己心內的不甘。

陳亮甫每一回揮汗整理鞋子時,努力揣摩著每雙鞋背後的人和故事,「每隻鞋子都代表著某種希望」,他認為,當人們站在各自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力量擲出飛鞋時,其實是對更理想生活的期待,就算丟不了多遠,「至少人們仰望時都可以瞥見那些飛揚的真誠」。

很多人會說,等到位置夠高再來發揮影響力不是更好?陳亮甫不相信這迷思。和運動夥伴開完會已經很晚了,隔天還有考試,他得徹夜不睡才能複習。雖然還是會感覺孤單,班上同學有的大方出借筆記,或轉貼訊息,也讓他非常溫暖。

「每個位置都需要有人戰鬥」,陳亮甫堅定地說。至於戰鬥的理由?沉默片刻後,他引用電影《熔爐》的對白說:「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然後又笑著補充一句:「實在不想讓它(世界)在眼前壞掉啊!」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亡羊補牢//複方食品添加物 明年起強制登錄

〔記者邱宜君、黃以敬/台北報導〕民國八十九年衛生署宣布「複方食品添加物及食用香料不需查驗登記」,採廠商自願登記制,漏洞百出,導致工業級化工原料混入日常食品添加物,連連引發食安問題。為了亡羊補牢,明年一月起,複方食品添加物將全面強制登錄。

立委田秋堇昨日於立院質詢時說,她曾上網去看自願登錄資料,只看到中英文品名。「裡面有什麼東西,全世界只有那些商人的良心知道!」她表示衛福部自己都說人心險惡,卻繼續這種制度,那下游廠商和可憐的消費者該如何是好?

衛福部部長邱文達與食藥署署長葉明功原本只說願意檢討,田秋堇要求食藥署立刻回覆是否恢復複方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葉明功一口答應。

可以比對有無違法添加

食品組組長蔡淑貞則補充說明,傳統的查驗登記需要人工核對資料;預定明年一月起實施的複方食品添加物全面強制登錄,廠商送來的所有資料,都會由電腦系統自動比對,除了比對有無違法添加的項目,也能確認是否與進口報關資料相符。

美和科大副校長、食品營養系教授陳景川另指出,一種複方添加物恐怕就有五至六種單方成分,要完全標示,一要考慮包裝標示大小問題,還牽涉到某些業者的配方專利能否完全揭露的智財權;二要考慮消費者能否了解成分好壞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官方加強查驗,確保無論單方或複方成分都符合安全。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老人就醫 重複用藥最痛苦

記者邱宜君、謝文華/台北報導

台灣老年人已占總人口11.2%,老人的醫療資源利用率高,占健保支出1/3,家屬陪同長輩就醫也面臨種種心酸。


醫改會昨公佈五大老人就醫痛苦,分別是重複用藥(68.4%)、陪病耗時(58%)、吃藥搞錯(38.9%)、多科看診(36.1%)、難辨自費項目(31.9%)。(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提供)

醫改會委託民調公司,隨機電訪全台1004位陪老人上門診的家屬,發現家屬的頭號難題是重複用藥,高達7成;6成人苦於工作需請假,另外擔心吃藥搞錯、多科看診耗時、難辨自費項目的必要性,也讓3、4成家屬深受困擾。

醫改會研究員陳思佳表示,雖然政府要求醫護人員要主動詢問病人和家屬用藥資料,但每4位家屬只有1人被詢問過,6%家屬完全回答不出來。政府的門診整合照護試辦計畫雖號稱可解決身有多重慢性病者的困難,但7成服務對象都只有一種病,而且試辦僅囊括4成醫院,知道有此服務的受訪者不到2成。

例如86歲、居住高雄的郭奶奶,患有膝蓋關節退化、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方面等多重疾病,女兒常得請假陪母親到多科門診就診,但郭奶奶一天要吃不同科醫師開給她的14種共26顆藥,出現頭暈、走路無力及呼吸會喘等疑似藥物不良反應的症狀,家屬也經常搞不清楚藥物種類。

陳思佳表示,高達9成2的家屬都希望健保署正在建置的「健保雲端藥歷系統」趕快上路,就不再需要死背長輩的用藥紀錄。健保署主任秘書蔡淑鈴表示,今年已提供30多家醫院試用,明年若能順利建置寬頻網路,就會正式上線,讓醫病都方便。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醫師過勞失憶 家屬盼納勞基法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四年前,年僅三十五歲的奇美醫院外科住院醫師蔡伯羌長期過勞引發心肌梗塞、腦缺氧受損,不但丟了飯碗,連妻兒都忘了,醫院卻不認過勞,只給六萬二千元慰問金。蔡太太昨出面,呼籲全國醫師想想家人,支持醫師納入勞基法,勇敢向醫院說:「我不要為你賣命。」


蔡伯羌(右)四年前還是外科醫師,自從過勞造成腦缺氧損傷之後,記憶喪失、志力退化,當蔡太太(左)哽咽訴說母子辛酸,蔡伯羌只能呆呆的看著她。(記者邱宜君攝)

醫勞盟昨偕同勞工陣線、工殤協會、司改會、蔡伯羌夫婦召開記者會,蔡伯羌只說了句「大家努力工作,好好休息。」蔡太太說,丈夫不但失憶,行為也像孩子,還會跟五歲兒子搶玩具。她哽咽說,這四年每天都很煎熬,「司法應還蔡伯羌公道,但誰能還給兒子一個有記憶的父親?」

工殤協會專員劉念雲表示,勞保局已認定蔡是過勞職災,法院去年底一審宣判,卻說蔡伯羌不算勞工、是自願賣命,醫院不是雇主、沒有責任,家屬只能繼續上訴。民間司改會執秘蕭逸民說,開庭時,法官竟反問家屬:「我們也很累,難道也要告法院?」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則說,醫勞盟過去一年就接獲五到六個「非死即傷」過勞案件,當中有一半正在和醫院打官司。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批評,台灣法律刻意削弱醫護人員勞動保障,雇主又習慣把法律底線當作最高標準。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則擔心,自經特區加速醫療營利化,將使醫療人員的勞動處境更加艱難。

醫勞盟爭納勞基法 勞團聲援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說,五月已公布住院醫師勞動保障指引,比照勞基法詳列工時、休假規定,今年參加評鑑的一百多家醫院都要試行,年底評估各醫院辦理情形,才能決定醫師納入勞基法時程。

李偉強說,為了醫療品質,醫療第一線勢必要「補人」,除了讓主治醫師一起值班,衛福部正在研擬增收醫學生、擴充專科護理師、增設醫師助理等配套措施。

醫糾訴訟漫長 強制險或可解套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醫師都怕碰到醫糾。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子忻指出,台灣醫糾起訴率、定罪率、賠償率不高,訴訟程序卻很漫長,建議可參考英國,以類似強制險的作法,讓小額案件快速獲得補償。

訴訟程序要8到10年 過程很磨人

醫勞盟成立滿一週年,昨舉行學術研討會暨會員大會。研究醫糾十年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子忻提出報告指出,台灣醫糾訴訟平均起訴率六%,定罪率約二到十%,判賠的約二%,但訴訟程序平均要八到十年,當中光是醫療鑑定就得兩、三年。醫師都討厭醫糾,不是因容易變成罪犯,而是調查過程太擾民,加上台灣常見以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醫師擔心判賠金額過高且可能判刑,面臨極大壓力。

林子忻認為,健保不能只保病人、不保醫師。英國實施十年的「小額無過失賠償計畫」可供借鏡,從英國健保每年提撥一到三%做為基金。英國人口約是台灣四倍,每年約六千件醫糾賠償或訴訟案件,該計畫針對因醫療造成傷害、金額小於台幣一百八十萬者進行理賠,透過專家認定因果關係並快速補償。

林子忻表示,這種類似「強制險」作法,除能減輕醫師個人負擔,獲賠案件也增加。推估台灣每年醫糾賠償至多需兩百億元,若從健保讓兩千萬人分擔,平均每人一年約出一千元,若由全國四萬名醫師分擔,則每人約需付五十萬。

借鏡英國 透過健保快速補償小額案件

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目前醫糾補償草案有關補償金,健保、醫院醫師、政府的負擔比例,在立院還沒共識。全民健保署發言人蔡魯則認為,如果民眾願意負擔,樂觀其成。
台灣醫改會研究員張雅婷表示,醫療疏失可分系統疏失、個人疏失,在社會大眾對醫糾強制險財源達成共識前,建議各醫院可先自辦院內的醫糾保險。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蘇益仁︰濫用抗生素! 台灣細菌抗藥性嚴重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治療細菌感染應先使用第一線抗生素,如果沒效,才逐漸使用後線抗生素,以免把普通細菌變成具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政府未統籌 農用抗生素是醫用8倍

雙北衛生局昨合辦感染管制論壇,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及疫苗所所長蘇益仁表示,台灣細菌抗藥性嚴重度在世界名列前茅,除了醫師濫開藥,農用抗生素更是醫用的8倍,行政院未能統籌管理,難辭其咎。

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7到9成都有抗藥性,反觀歐洲、拉丁美洲、亞太地區,最多只有3到4成。國內研究報告顯示,若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有一名病人發生院內感染,住院費用就增加16萬元,健保一年要多花243億元。

新藥問世 藥廠會影響醫師開藥

蘇益仁說,每當新型抗生素引進台灣,頭幾年細菌抗藥性問題就會扶搖直上,因為藥廠會對醫師「下手」,強勢影響開藥,導致抗生素越吃越多、越吃越貴,此情形以中部醫院最嚴重。例如中部某感染科醫師利用夜間緊急用藥不需處方的漏洞,夜間給予病人大量後線抗生素。反觀國泰醫院,自從實施抗生素處方管制以來,MRSA抗藥性已降到5成,是全國最低。

蘇益仁指出,台灣農用抗生素用量是醫用的8倍以上,台灣人因食用肉品、水果、菇類、養殖水產而累積於體內的抗藥性,不容小覷。農漁民也是政府規範落後國際的受害者,曾發生台灣鰻魚進口到歐洲,卻因抗生素超標而慘遭退貨。

蘇益仁批評,沒疫情時,政府對防疫、感染控制視而不見,疫情一來就是大災難。平時研究案、研討會一大堆,但對醫師開藥習慣、農業與環境抗生素的監控和管理,政府作為卻少之又少。連國外學者都說:「台灣不需要再研究了,要行動!」蘇益仁認為,如果政府不將抗生素管理放在行政院層級,國人抗藥性之災永遠不會解決。

疾病管制署署長張峰義認為,國人抗藥性提高也與醫學進步有關,台灣現有3萬名呼吸器依賴者,這些人經常因感染住院,就會增加群體的抗藥性問題。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蛀牙率太高 衛福部將推食鹽加氟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台灣整體健康成績傲視國際,齲齒問題卻很嚴重。我國12歲平均齲齒數達2.5顆,高於世界平均1.67顆;而我國70歲老人每人口中平均僅剩約15顆牙,日本卻在20多年前就讓80歲老人平均保有20顆牙。為預防齲齒,衛福部昨宣布將效仿歐洲各國,推動加氟食鹽,最快明年超商就能買到。

世界牙醫聯盟首位華人會長黃殿春來台參訪,昨表示,飲水或食鹽添加氟化物最能有效預防齲齒,尤其是小孩和老人,若對飲水加氟有疑慮,可添加於食鹽,讓人自由選擇購買,也容易控制攝取量。香港自1960年起在飲水加氟,學童齲齒率已降到0.25顆;泰國規定幼稚園提供牛奶需加氟,同樣非常有效。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副司長張雍敏表示,台灣推動兒童塗氟有年,改善程度已逢瓶頸,必須考慮系統性加氟。由於飲水加氟有爭議,衛福部擬參考瑞士、德、法、比利時等國,在食鹽添加濃度百萬分之200到350的氟。根據研究,若8成國民使用,齲齒率可下降4到7成。

陽明大學牙醫系副教授季麟揚表示,系統性加氟有超過半世紀歷史,全世界超過10億人用的食鹽或飲水含氟,實證醫學已經確認對身體健康沒有危害。兒童牙科醫學會前理事長蔡珍重表示,食鹽或飲水加氟,可將兒童齲齒率大降60到65%,若只有早晚刷牙、用含氟牙膏,約只能降20%。

中華牙醫學會理事長許明倫表示,台灣人口高齡化,老人牙齦萎縮,導致砝瑯質較薄的牙根外露,易引起牙根齲齒,後續恐引發牙髓炎、蜂窩性組織炎、假牙斷裂,導致進食困難和營養不良。在食鹽或飲水加氟的國家,老人齲齒可減少3成。

張雍敏說,氟化物在台灣還不能作食品添加物,廠商必須向食品藥物管理署申請增列,預估1到2個月內就會有國內食鹽大廠提出申請。食藥署科長高怡婷表示,須依國人膳食習慣進行風險評估,了解達到預期效果所需的劑量報告、毒理測試等,到正式列入合法添加物,大約還需1年。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BC肝雙重感染 211治療康復有望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B、C肝雙重感染也能治癒!年近70歲的陳先生自從在27年前因猛爆性肝炎撿回一命後,才發現自己有B肝,治療追蹤了23年,竟又發現自己還有C肝,宛如晴天霹靂,但接受藥物治療後,先後治癒C肝和B肝,讓他就像打過疫苗的年輕人一樣,只有B肝抗體,沒有病毒,重獲新生。

BC肝雙重感染 更容易得肝病或肝癌

台灣大約有250萬名B肝帶原者、40到50萬名C肝感染者,當中有20到30萬人是雙重感染,這些人比單獨感染C肝者,更容易發生嚴重肝病或肝癌。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余明隆表示,「211治療」是針對雙重感染者的最新國際治療指引,也就是「2」種抗病毒藥物、「1」個療程,之後每年追蹤「1」次,投藥半年至1年就能改善,甚至康復。

我國九大醫學中心對161位雙重感染者與160位C肝感染者進行臨床試驗,讓他們都接受合併長效干擾素(alfa-2a)和口服抗病毒藥(ribavirin)的治療。結果發現,不論是較頑強的第一型C肝或較易治療的第二型C肝,病人停藥半年後有7、8成血液已經測不到C肝病毒,稱作「治癒」;停藥5年後,更高達90%的C肝治癒,30%的B肝不但治癒,還跟陳先生一樣出現抗體。

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高嘉宏表示,今年剛出爐的本土研究分析上萬筆健保資料也發現,B、C肝雙重感染者若合併長效干擾素(alfa-2a)和口服抗病毒藥(ribavirin)治療,可以顯著降低24%肝癌風險,肝病死亡率與整體死亡率的風險也都顯著下降了50%以上。目前健保也有給付抗病毒藥物治療,民眾可以安心積極治療。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孕產婦死亡率被低估 母胎醫學會籲各界正視

台灣母胎醫學會昨日正式成立,林口長庚醫院產科主任鄭博仁當選第一任理事長,他擔心台灣孕產婦死亡率被過度低估,尤其沒把子癲前症造成的顱內出血、妊娠高血壓造成的心肌病變、肺水腫等細算進去,無法有效檢討並促成進步。


長庚林口總院產科主任、台灣母胎醫學會第一任理事長鄭博仁表示,台灣孕產婦死亡率被嚴重低估,可能比中國的數據還失真。(記者邱宜君攝)

會中也有醫師們熱烈討論現代產科醫師須妥善運用疫苗、產前遺傳診斷,並且與助產士建立夥伴關係,才能為產婦謀求最大福祉。

鄭博仁醫師指出,台灣目前官方統計每10萬個活產的產婦中,大約只有5到6人死亡,主要是產後出血和羊水栓塞兩大死因,其實卻沒把子癲前症造成的顱內出血、妊娠高血壓造成的心肌病變、肺水腫算進去。

鄭博仁說,每一個產婦死亡都應層層分析、檢討背後原因,從醫學指引到國家政策都應包括,例如中國有針對產婦死亡案例召開評審會議的慣例,從市到省的衛生單位都在檢討範圍。未來學會會監督政府制定正確的登錄方式,並以明確定義協助分辨產婦罹病和醫療疏失。

彰基遺傳諮詢中心主任陳明希望學會導正產前遺傳診斷「過度商業化」的問題,他說,在人體3萬個基因中,每個正常人都有200個左右不正常基因,並不影響身體功能,產前遺傳診斷的重點是放在致死或有高度機率致重殘的遺傳疾病。

陳明也提醒,有些業者會號稱「每個基因都能驗」,但其實有些基因異常的胎兒早期就會流產,這類說法根本無法經過科學檢驗。此外,用母血檢查胎兒DNA一定要當天處理,若業者放了隔夜才驗,母親血球早已破裂,母親DNA大量溶出使胎兒DNA濃度大幅降低,檢驗結果將失真。

陳明提醒,有些研究只能顯示基因和身體功能「相關」,卻不能解釋其中作用機制;有些廠商聲勢做得大,但實證支持其實很少。產婦最好到有遺傳諮詢中心的醫院諮詢第二意見,再決定是否要花這筆錢。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政府改革牛步 婦產科快沒了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婦產科醫師已經崩盤!」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謝卿宏昨於研討會無奈表示,衛生署長邱文達去年的專案報告顯示官方已了解問題,學會積極提出產科獨立預算、生育登錄制度等對策,卻發現政府依舊消極牛步,擔心婦產科遲早成為「壓倒健保的最後一根稻草」。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謝卿宏(左)憂心婦產科醫師崩盤,民眾找不到厝邊的好醫師,家醫科醫學會理事長邱泰源(右)也說,健保的成就來自於犧牲醫師的權益。(記者邱宜君攝)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中)與立法委員趙天麟(左)昨出席婦產科醫學會的研討會,黃淑英對指定接生費表達不同看法。(記者邱宜君攝)

新血卻步 醫師群平均53歲   偏鄉 8成找不到醫師分娩

現仍執業的近兩千四百名婦產科專科醫師中,只有約八百人從事成本及風險較高的接生,其他大多只做一般婦科疾病、不孕治療、產檢等非接生業務。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推估,就算面臨少子化,一位醫師每年要接生兩百多個寶寶,加上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五十三歲,比所有醫師平均還老五歲,實在非常辛苦,而且偏鄉還有八成無產科醫師。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分析,一個產房每月維持成本就要兩百萬元,這還不包括醫師薪水,至少要接生二十五到三十人才能營運,導致許多偏鄉產房關門大吉,六月初還傳出台東市某診所把產房敲掉、改建民宿的新聞。

偏鄉產婦只得到城市裡寄宿,才有產房可生。黃閔照認為,是國家該解決這個問題,不該讓產婦和家庭承擔。

黃閔照表示,目前包括產檢、生產、事故救濟等的產科給付共有八、九十億,但分屬於國健局、健保局等單位,金額過低且標準混亂。建議未來從衛生署或內政部預算,直接編列一百億的「產科獨立預算」,建立以孕產婦為中心的給付模式。

學會強力建議推動「生育登錄制度」,可做人口資料、高危險妊娠轉診,並做為規劃偏鄉的婦產人力和產房、改善全國婦產科醫療品質的依據。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認同「生育登錄」制度方向,甚至可延續到孩子生下之後,指定兒科醫師負責一定歲數前的全人照護,對解決偏鄉問題可有很大幫助,值得研議。副署長戴桂英說可考慮整合給付措施,但複雜經費來源的整合需要更多的討論。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菜籃裡的小革命》直接買少剝削…網購創商機

記者邱宜君/專題報導
網購平台提供了空間和即時性,生產者、閱聽及消費者能直接對話,也少了中間一層的剝削,因而有越來越多農民利用網路開啟新的商機。

進入「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首頁,一定很困惑:「這裡有賣東西嗎?」網頁的三分之二都是與食物、耕作相關的報導和投稿,只有網頁三分之一的空間出產品。

上下游新聞市集一百年九月開站時就定調以新聞為主、市集為輔,由主編和記者負責深度調查報導。創辦人之一馮小非表示:「產品和新聞都是表達農業的方式,只是它們想講的話不同,品味的方式不同。」

社群平台直接分享 轉化為購買行動

「看報導和行動一樣重要,支持農業最簡單的行動就是有意識地去購買。」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的產品專員章雅喬說。農友的投稿文章就是開發新產品的靈感之一。經過試吃、到產地深入了解、拍照、和農友討論,才會上架販售。

上下游新聞市集沒有攝影經費,工作人員就到有著自然林間光影的南投縣日月老茶廠拍照。照片和文章只會放在「工作日誌」或「市集」的頁面,獨立於相關新聞之外,避免「用新聞打廣告」的嫌疑。

他們的堅持,獲得讀者和消費者熱情的回饋。消費者分享自己吃的感覺、手作的經驗,農友直接回答問題。「從網站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農業實踐的廣度已經拉開了,」馮小非說:「這種群體的感覺很棒。」

今年三十二歲的花蓮稻農謝銘鍵是第四代農民,則是透過網拍和即時通訊軟體接訂單,成功開拓米禮盒市場,並開始嘗試採用無毒的農法種植「綠生米」。

青年回鄉務農 寫部落格行銷特色米

高中念美工、喜愛戲劇的謝銘鍵,善於以影像、漫畫說故事。十年前退伍後曾到台北當電子作業員。直到有天看到一個老翁使勁把瓦斯桶扛上六樓,驚覺「以後我被機器取代,就會變成這個阿公」,馬上辭職回家務農。回到玉里認真打拚了三、四年,終於有農閒時間。婚後發福的謝銘鍵開始寫減肥部落格,也用搞笑影片和漫畫發表對農村的疼惜和對政策的諷刺。

「~@小劍劍&開朗少男的奮鬥史@~」部落格經媒體報導一夕爆紅,謝銘鍵說「種田以來第一次有接近上班族月薪的利潤」。他繼續創作獨具特色的客製化米禮盒,目前耕作農地十八甲中,有八甲可以自銷。

謝銘鍵幽默間透露著對於故鄉的隱憂;「為什麼自助餐不賣本地的米呢」?炒地皮人士頻繁進出花蓮,「會不會以後只能種鋼筋水泥」?他希望開一間專賣玉里米食的餐廳、拍微電影說老農的故事…,「最大的期望就是年輕人,回來!」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接受友善醫療 兒童看病不再恐懼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成立11年來,大力推展「兒童友善醫療計畫」,昨舉行研討會發表執行成果。目前台大醫院、北榮、高榮、林口長庚、台北長庚、高雄長庚、北醫、亞東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羅東博愛醫院、中國附醫、耕莘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都各自具備友善空間,或專為兒童設計的護理、輔導、藝術治療方案。

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瑞信兒童基金會執行長呂立表示,很多孩子的性命雖然被救回來,卻在加護病房治療期間得到創傷症候群,不但性格轉變、半夜做噩夢尖叫,情況嚴重者可能連父母親都認不出來。

呂立指出,「台灣的硬體設備都不輸人,只差在人文素質」。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為例,醫院設有兒童醫療輔導室,在孩子進入醫院的第一時間就介入,幫助孩子和家長理解現況,為接下來的醫療作好準備。

台大醫院兒童醫療輔導師方美祈說,曾讓病童透過繪畫表達對醫院的印象,結果孩子就畫了一個大迷宮。

方美祈分析,病童躺在病床上被到處推來推去,面對環境轉換,各種醫療措施,難免感到迷惑和害怕,因此治療前和過程中,輔導師會針對不同年齡層孩子的理解能力,提供說明和陪伴。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本身也是兒童感染科醫師,他強調,友善兒童不只是安撫情緒,軟體和硬體都要顧及。衛生署將於本月底公告兒童醫院設置標準,以及兒童醫院評核基準共80幾項,針對現有的6家兒童醫院作評核。今年下半年將討論兒童醫院評鑑基準,兩年後正式推動獨立的兒童醫院評鑑,內容將包括兒童相關科別、各項友善指標,心理輔導、藝術治療的精神都會納入其中。

林奏延表示,台大醫院、彰基、中國附醫、林口長庚、台北馬偕、高醫,皆已具備兒童醫院規模,目前高雄長庚、成大醫院也積極爭取,可望陸續設置兒童醫院。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新趨勢》菜籃裡的小革命//主婦聯盟 推動「共同購買」的始祖

記者邱宜君/專題報導
你一定聽過「合購」,但「共同購買」呢?台灣有四萬個家庭直接向農友訂購農產,他們不是為了湊人數換折扣,而是以「共同購買」,共同追求健康、安全、環保的生活方式。

推動農產「共同購買」的始祖是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走進合作社站所,貨架上陳列著當令無毒的本土蔬果、雞蛋、稻米、雜糧與麵食,也有嚴格藥物管制的水產和肉品、非基改的豆製品、高營養的奶類,甚至找得到有機棉衣物,還有不漂白的再生衛生紙。

但主婦聯盟社員不只是消費者,也是經營者;十一年來,都是由社員共同出資、購買與經營。元老級的社員劉潔鳳說,社員一人一票選舉社員代表,也可透過地區營運會議或各委員會反映意見。產品如有缺失,合作社主動透過刊物、週報、網站公開。

合作社現任理事主席黃淑德說:「當你同時是出資者又是顧客,就必須和其他人一起去確認,『我們』共同的需要是什麼?」

合作社因此定期舉辦生產者之旅。入社九年的邱炘正說,第一次參加生產者之旅就深受感動,素昧平生的農友和社員因相知相惜,碰面就像親人團聚一樣高興。

花蓮市凱風卡瑪兒童書店,每到週二、四下午就會出現琳琅滿目的有機蔬果、新鮮魚產、雞蛋、麵食、豆製品。書店老闆娘陳培瑜六年前為了讓心愛的寶寶可以吃新鮮有機的副食品,向「大王菜鋪子」訂菜,後來更自願讓書店變成菜鋪子的取貨站。

大王菜鋪子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平和村,三年前只有三個家庭共同購買,當時還是博士生的王福裕,號召朋友一起向有機農場買菜。

大王菜鋪子正式開張後,目前每個月大約供應給兩百多個家庭。「大王」王福裕繼續用「為朋友送菜」的心情,認真準備營養、安全的食物,工作人員甚至記得訂戶的個別需要,主動把不適合的食物換掉。訂菜單則載明了生產者和農法,麵條包裝上連小麥產地、製麵工法都有標示。

王福裕希望買菜的人知道:「有好多人一起幫你預備食物,而你的支持可以養活很多人,對環境和土地也沒有任何傷害。」他正計畫將休耕田與企業契作黃豆,形同讓企業支持復耕。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施文儀改寫撲滅天狗熱 做退休紀念

記者邱宜君/專訪

一輩子都在對抗疾病的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將在三月四日退休,他的告別作是將楊逵劇作「撲滅天狗熱」翻譯為台文,唸讀錄製成有聲書,送給疾管局同仁推廣防疫。

五十六歲的施文儀,在文風鼎盛的鹿港長大,從小看長輩題詩、講俚語,深深著迷於台文蘊含的先人智慧和深遠意境。後來投入防疫工作,也寫了一本以台語醫療保健智慧為主題的
《台灣俗語,講講衛生》,就是巧妙用了「公共」衛生的諧音來「講講」衛生。

施文儀的父親施清河高中畢業後,就投入防疫工作,廣泛閱讀日文和華文的防疫科學及文學書籍,不時就會和施文儀分享工作心得,引發施文儀對醫學的興趣。

目睹上萬工人遭疾病折磨死

從牙醫系畢業後沒多久,施文儀參加衛生署公共衛生醫師培育計畫,投入職業病防治和調查,接觸礦工和造船工人。他說:「親身進入礦坑,才知道什麼叫做人間地獄。」目睹上萬名工人受疾病折磨而死或失去工作能力,深受震撼,也第一次深刻了解到,當一大群人都有相同的健康問題,一定要有一套政策,才能防止疾病蔓延。

踏入公共衛生領域,一晃就是二十六年,其中十二年都在疾管局,和同仁建立革命情誼,選三月四日退休,就是想對疾管局說:「愛你一生三世。」

去年十月施文儀陪妻子回台南新化娘家,和文史工作者康文榮聊到楊逵「撲滅天狗熱(登革熱)」這部日文劇作,便決定將華語版翻譯成台文,再唸讀成有聲書,送給疾管局同仁做退休紀念。

因為施文儀有眼疾,不願妻子擔心他用眼過度,就趁公餘時間、妻子入睡後偷偷進行。為讓台文翻譯和唸白一致,施文儀花大量時間修正文句、造字,兩個多月後接近完工,才特別情商美術系畢業的妻子協助美編,妻子一度氣到不跟他講話,稍微氣消才願意幫忙。

這部劇描述農村老弱婦孺團結起來清掃環境、抵禦高利貸剝削,劇中醫師與村民一起高歌「支撐啊,每個人都是村子的棟樑,就是一根也不能倒下去」的精神,讓施文儀深受感動。
施文儀說,台語文化漸漸消失、現代人社區意識淡薄,但如果社會要達成公平正義的理想,重要的事物都需要有「一點支撐」。希望這部有聲書為防疫精神和台灣文化盡些微力量,做這蕊「壓不扁的玫瑰」的一點支撐。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仲介境外器官移植罰百萬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先進國家現今都面臨移植器官短缺的問題,器官買賣、跨國移植的歪風隨之而生。衛生署昨於國際研討會表示,最快今年七月起,仲介境外器官移植者將面臨罰鍰和刑責,醫事人員還得吊銷證書。

醫事人員將被吊銷證書

根據台灣移植醫學會統計,民國八十七年到九十八年間,國內過半腎臟移植者、四分之一肝臟移植者是境外移植;但境外移植整體死亡風險是境內的一.八倍,這還不包括客死異鄉的案例。

學會調查後更發現,有一到四成的境外移植是國內醫師介紹,也有大約七%到九%是仲介業者所安排。依照醫師法規定,醫師只要有器捐仲介行為就可撤銷證書,衛生署卻從來沒有懲處過。

有學者批評,器官捐贈涉及醫學倫理及人道價值,類似腎臟或肝臟的境外移植過程,無法明確判定是否違反人道進行活體買賣;是否不顧社會公義,而以金錢排擠醫療上更有急迫需求者取得腎臟,爭議性極大。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常務理事黃士維表示,面對器官短缺的情況,世界各國都是以發展國內自給自足為先,例如放寬非血親的活體移植,缺點是有器官買賣的風險,但至少政府可監督。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說,衛生署在九十八年就提出「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正草案,立法院這會期已經重啟審理;若通過,涉及仲介的醫師、醫事人員或業者,最高可罰鍰一百萬,還必須負擔刑責,刑度還在討論中。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外科部主任李明哲認為,因為這些境外移植器官的病人大多會回國繼續治療,現有的健保資料就能勾稽出境外案例,未來一旦有了法源,司法單位就能介入調查,是否有人涉及不法。

黃士維也說,衛生局的調查能力有限,日後若交由檢察官調查,必然更有嚇阻作用。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醫療資訊防災禍 有備援主機 復原最快速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是方電訊麗源大樓機房異常,影響遍及Yahoo!奇摩、google、訂票、外送、團購。根據作業多半已電腦化醫療院所的經驗,事先的「備份」和「備援」最重要。

衛生署國際合作處處長、醫學資訊專家許明暉指出,除了要有應變計畫和實地演練,復原的重點包括備份和備援兩種方式。

許明暉表示,九一一事件重創美國許多金融機構,卻能在一個星期內復原並運作,就是因為這些機構資源雄厚,建置了強大的備份和資訊安全機制。

備份是最基本的保護措施,如果能力可及,更進階的做法則是設置備援主機。備援指的是平時準備可以馬上接替的主機,避免線上服務中斷。

目前國內的醫學中心基於評鑑的需要都要有電子病歷,電子病歷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須通過國際標準的「ISO27001資訊安全認證」,不過,備援主機的設置並未包括在內。

許明暉表示,如果沒有備援主機,更重要的是「緊急應變計畫」和「實地演練」,例如暫時改以傳真、語音通訊的方式取代電腦,再分階段搶修、逐步恢復。

兩小時內就能在鄰近院區啟動資料

醫院評鑑規定,當院內電腦系統發生故障時,醫院應有緊急應變處理機制,包括電腦系統故障緊急應變計畫、風險管理計畫、演練、監測、管理、檢討等。

長庚醫院人員表示,醫院資訊中心有「雙主機、雙備援」,只要一台主機當機,兩分鐘內就可以切換到另一台,而且每年都會演練當機情況。如果是跳電或其他結構問題,超過三十分鐘就啟動緊急應變標準作業流程,提供表單給第一線人員使用,修復後資料也能快速統整。平常所有資料都是每天「異地備份」在鄰近院區,就算原始資料受損也不怕,兩小時內就能在鄰近院區啟動所有資料。

台大醫院人員也說,除了符合醫院評鑑和ISO認證,醫院也有運作良好的備份和備援機制。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急救認證過關 亞東醫院逃過降級

〔記者邱宜君、何玉華/綜合報導〕亞東醫院今年初因兒科加護病房值班人力不符要求,一度面臨「降級」為區域醫院的危機,健保可能年損數千萬元。亞東醫院積極申覆,衛生署趕在過年前召開委員會,最後認證「通過」,避開降級危機。

亞東醫院今年必須通過「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認證」,才能取得每三年一次的「醫學中心評鑑」資格。由於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認證標準規定,加護病房醫師皆「不得兼值其他病房」,評鑑委員卻發現,該院兒科加護病房有醫師同時在其他病房值班,以致亞東未被列入第一波認證名單。

亞東醫院昨天強調,加護病房輪值醫師不會值一般病房,醫院檢具相關資料及證明申覆,重新通過評定,對衛生署表示感謝,現在院方上下要全力衝刺年底將到期的醫學中心重新評鑑。而經過此次亞東事件,各大醫院對認證更不敢掉以輕心,因為牽動著重症醫療人力緊縮的敏感神經。

馬偕醫院兒科部主任陳銘仁表示,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別人力捉襟見肘,醫院必須到處調度加護病房人力才夠,但是「人都排到加護病房,那其他地方怎麼辦」?評鑑和認證基準應該反映醫院真實狀況才有意義。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說,衛生署在六月底之前會檢討急救能力評定基準,這次醫院遭遇的問題也會列入討論。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無心跳器捐 研議開放

可望年增五十位捐贈者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台灣每年有七、八千人苦等器官捐贈,但腦死器捐者每年卻只有兩百人左右,其中有一半是捐贈器官,另一半只能捐贈組織。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今將邀集專家,討論「無心跳器官捐贈摘取準則」草案,若順利通過,未來每年可望增加大約五十位捐贈者。

目前器捐須經腦死判定

草擬「無心跳器官捐贈摘取準則」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表示,主要有三類病人無法透過腦死判定進行器捐。第一種是雖然已腦死,但病情嚴重到無法撐過需間隔四小時的腦死判定者;第二種是依據安寧緩和條例撤除維生系統的末期病人;第三種是因為重大意外而心肺衰竭死亡,卻無法通過腦死判定者。

柯文哲認為,草案有兩大重點需要討論:「心跳停止多久後可以器捐?」「確定可器捐者心跳停止前,是否可以打抗凝血劑?或插管?以維持器官品質。」撤除維生系統必須是基於安寧的考量,不是為了器捐而撤除。

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主任蔡甫昌則表示,除了骨骼和眼角膜這類常見的屍體捐贈之外,肝臟、腎臟、肺臟的無心跳捐贈也可以有效造福病人,英國和荷蘭的無心跳捐贈就占屍體捐贈的三到四成。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心跳停止是比腦死更接近死亡的,理論上器捐倫理問題更少,但是由於心跳停止對於器官的損傷很大,需要更詳盡的討論。目前經由腦死判定或由親人活體而來的捐贈,還是勸募器官最主要努力方向。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醫療院所不通風 易引爆肺結核群聚感染

〔記者邱宜君、陳璟民、陳慧萍、劉力仁/綜合報導〕醫院不通風,就容易傳染疾病。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去年九月的「疫情報導」分析台灣九十六年至一百年的肺結核群聚事件,其中指出有兩起機構與醫院群聚事件,都與對外換氣不足有關。

疾病管制局發現,一間醫院發生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群聚事件,兩名沒有直接照顧病人的工務課員工和一樓大廳藥局的藥師,彼此不認識,工作地點也不同,卻離奇感染同型別基因肺結核菌株。附近社區也有十人感染同一菌株,其中七人曾在傳染期到該醫院就醫。疾管局請空調專家評估,發現係因對外換氣不足所致。

另有某長期照護機構,在九十八、九十九年間有至少八位住民及兩名不同樓層護理人員染上結核病。調查發現,該機構完全沒有對外換氣,使整個空間變成結核病高度傳播風險區。

此外,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本月公布兩家醫院空氣品質對員工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醫院員工呼吸道疾病和相對濕度、二氧化碳、臭氧、PM2.5及幾種真菌高度相關,員工過敏也與兩種真菌顯著相關。報告也指出,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時,感染率也提高。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上週三則委託室內環境品質學會,以符合環保署檢測規格的直讀式儀器,抽檢若干公部門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其中,二氧化碳上限一千ppm,結果台大醫院候診處測達一千二百ppm,外交部領務局櫃台約一○五○ppm,均超過標準。

立委:台大醫、領務局 CO2超標

趙天麟抨擊說,去年十一月廿三日為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法定施行日,但環保署行政怠惰,延長一年的預告期與執行時程,以致多數機構都不清楚法已上路或多所觀望。

台大醫院發言人譚慶鼎表示,平時都有定期檢測並改善,會盡力配合相關規範;領務局長陳經銓說,因春節將至,申辦護照民眾比往年增加三十%,影響空氣品質,春節後應可恢復正常。

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針對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對醫院的細部規範,衛生署與疾管局還在匯集專家意見,供環保署參考。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立法院兩年前通過空品法,規定通過後一年實施,環保署利用那一年進行管制標準等多項子法修訂,去年十一月實施之後,被管制對象反彈聲浪大,各界也有很多質疑,因此進行多場研商會議說明及溝通,讓此法能夠順利實施。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忍痛開完刀 台大又一名醫病倒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過去三個月內,台大醫院兩位名醫相繼因為急性心肌梗塞病倒,醫師的過勞壓力,引發各界關注。
3個月內 台大兩名醫發病

去年十一月中,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五十一歲的陳炯年醫師發病,目前還在等待換心;前晚,四十九歲的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許文明在開完一天刀後,突發心肌梗塞,送進加護病房。

許文明醫師廿五日上午因為感覺胸悶,自行到急診室檢查心跳、血壓,稍事休息後繼續上刀。晚上七點多開完刀,送病人到加護病房後,又趕往急診部旁的國際會議中心參加兒科部忘年會。人緣極佳的許文明,與同事喝了幾杯酒,感覺身體很不舒適,隨即前往急診。幸好,經心臟內科團隊緊急放置血管支架,許文明狀況已穩定,昨天主動在臉書上報平安。

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感歎:「過勞不是美德。」台大小兒外科人力吃緊,全科只有三位主治醫師,去年開了一千五百多台刀,許醫師每天就得在醫院待上十到十二個小時,工作量非常大。

許文明 頂尖小兒外科高手

許文明是全台頂尖的小兒神經母細胞瘤手術高手。他曾經在醫學會上指出,這種手術的難度就像「把橘子果肉取出,但一根纖維都不能斷」,每次做這類手術,都非常戒慎恐懼。

今年三歲的貞禎罹患神經母細胞瘤已經第四期,多處轉移,半年前由許醫師操刀,從中午開到晚上十一點才完成手術。貞禎媽媽不捨地說:「許醫師很可憐,他實在太累了!他開刀行程很滿,累了一天還不放心病人,晚上再去巡房,有時連週六、日都要到醫院報到,希望台大醫院能有所警惕。」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工作壓力越大、經常需要熬夜、作息不正常、連續日夜班交替的人,特別容易心肌梗塞。

台大前輩則認為台大醫院服務、教學、研究三者並重,壓力太過沉重,才是名醫接連病倒的關鍵。

評鑑+考核 名醫壓力沉重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謝豐舟感慨,太多的評鑑,讓醫護身心緊繃到臨界點;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則表示,一年五十幾個評鑑和考核,讓人疲於奔命。

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也認為評鑑有簡化空間,不過由於台大醫院是全台龍頭,情況特殊,醫師每天工作十到十二個小時確實是常態。希望同仁能撥空調適心情體力,畢竟「身體是自己的」。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衛署今年會將四十四個評鑑整併為十九個,比照美國「住院醫師單週工時上限八十八小時」的標準,進行試評。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陳宥任提醒衛生署,就算約束了總工時,還要規範值班間休息,否則還是無法改善醫師連續工作卻無法休息的慘況。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民間健保會3點呼籲 向官方健保會喊話

促保障委員提案、公開醫院財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官方版全民健康保險委員會名單於上週終於出爐,預計明日(週五)召開第一次會議,但督保盟等民間團體邀集健保局前總經理朱澤民等專家學者共組的「民間健保會」,昨日搶先召開首次會議,對官方提出「保障委員提案、反對健保會委員兼開其他給付會議、三年內全面公開醫院財報」三點呼籲。

針對引發民怨的二代健保加收補充保費,朱澤民則建議,希望健保局設立「累計、結算」的機制,每年確實計算人的總所得,結算後再退費給真正弱勢者,或要求逃漏者補繳費用。朱澤民強調,如此應可有效避免拆單漏洞和弱勢認定的疑慮。

官方健保會預定本週五討論事項,包括會議提案的規則,有關提案需受幕僚單位審核、依重要性安排等規範;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質疑,這可能使委員提案受限。

此外,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研商議事會議」及「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的相關辦法中,要求由健保會推派付費者代表、被保險人、雇主共六名。朱澤民批評,這形同是「一個單位掛兩個招牌」。朱澤民表示,健保會是監督上述兩會的上級,如果成員重複,雖然「思想統一」,卻混淆了成員的代表性、也不符合擴大參與的精神。

針對衛生署規劃六年內、分三階段要求醫院公開財報,第一年僅領取健保六億以上者需公開,民間健保會則估計,高達九成的區域與地區醫院,未達公開財報的門檻。滕西華質疑,衛生署宣示一○五年以前不調整保費,但若不了解醫療院所的真實成本,根本無法知道健保給付和費率需不需要調整。民間健保會要求,三年內就應公開收入兩億以下所有醫療院所的財報。

針對上述批評,健保會主委鄭守夏強調,目前尚未開會,只能發表個人意見。鄭守夏認為,目前提案規則應還屬合理,而給付相關會議多以醫界意見討論為主,付費者代表等負擔責任較輕,兼任應不致有太大影響。至於財報公開,更重要的是確認公開內容可信、可互相比較,不一定越快越好。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健保會名單惹議 立委:衛署長是幫兇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衛生署上週五公布全民健康保險會委員名單,其中醫事服務提供者代表名單不包括內、外、婦、兒科醫學會,違反立法院本月十五日作成之主決議,引發立委強烈不滿,痛批衛生署長是醫療崩壞幫兇。

台聯立委林世嘉痛批,根據預算法,主決議具強制力,衛生署必須依照主決議辦理,因此目前的健保會屬違法組成。林世嘉指出,健保會的十位醫事人力代表中,光是「台灣醫院協會」就獨占四位,四大艱困科別醫學會卻無一在名單中,表示衛生署縱容醫界資方,助紂為虐。

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也對該名單頗有微詞,認為應包括婦兒科專業團體。他批評,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挽救「四大皆空」,在決定給付的重要節骨眼卻「從不把艱困科別放在眼裡」,非常不公平。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和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則都認為,應該增加醫界基層勞工代表。醫勞盟常務理事錢建文表示,目前名單易讓外界有「偏袒資方」的印象。

衛生署副署長戴桂英表示,台灣醫院協會在健保會所占的比例,是依照過去費用協定委員會的協商結構,本屆已經聘定,不會改變。戴桂英解釋,署長有交代,各團體的順位代理人要兼顧內、外、婦、兒等艱困科別,若討論到特定議題,也會由公會推薦專業代表。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說,健保會只是諮詢性質的「狗吠火車委員會」,建議若要影響給付,應把焦點擺在「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定會議」。共同擬定會議組成嚴重失衡,醫院代表過多,建議醫院應至少讓出四席給專業醫學會。

對此,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表示,過去幾十年都是這樣運作,讓各醫學會都加入並不可行,針對特定議題邀請醫學會參與,才是比較務實的作法。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不補助老殘補充保費 內政部解釋遭批違法

〔記者邱宜君、陳璟民/台北報導〕內政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發出兩條解釋令,認為「健保補充保費」不是「社會保險費」,宣布不補助身心障礙者與中低收入老人的補充保費。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急跳腳,痛批內政部違法濫權。

殘障聯盟秘書長王榮璋痛批,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與老人福利法規定,政府應補助身心障礙者與中低收入老人的社會保險費。內政部卻因為補充保費的不確定性,私自頒佈解釋令,宣布補充保費不算社會保險費,不予補助。

「這是一場災難!」王榮璋痛批,此解釋令一出,形同讓百萬身心障礙者與中低收入老人來承擔政府的怠惰,荒謬至極。王榮璋表示,人民繳納給政府的錢,只有「稅」、「費」、「捐」三種,「如果補充保費不算個『費』,那到底算什麼?」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補充保費的設計不倫不類又漏洞百出,類似不公平的爭議將遍地開花,也將引發行政凌駕立法、政府部門任意解釋法律的憲政危機。

內政部社會司長簡慧娟回應強調,中低收入戶、身障者、出具有效期間經濟弱勢證明者的單筆兼職收入若未達基本工資,絕對不會扣取健保補充保費。

簡慧娟表示,全民健康保險法第三十一條,授權子法規定所得單次給付未達一定金額、扣取與繳納補充保險費的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的辦法,因此,衛生署訂定全民健保扣取繳納補充保險費辦法作為配套,內政部依此處理。

比照48K上班族 失業者健保費繳749元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全國近五十萬民眾失業,但是健保局仍然設定他們的「虛擬所得」為兩萬四千一百五十九元,與月薪四萬八的上班族同一級距,要繳一樣多的健保費,這樣公平嗎?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收取比較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主計處公佈的失業率為四.二七%、失業勞工人數是四十八.七萬人,失業者因為沒有雇主分擔保費,每人每月政府又以兩萬四千一百五十九元的虛擬所得來設算課取七百四十九元的自付健保費,與月薪四萬八千元受僱者繳納的健保費相同,已經很不公平,健保局竟然還要從失業者努力兼差的所得裡,每超過五千元就拿走一百元的補充保費,一天的便當錢就這樣沒了,根本是「懲罰努力的人」。

「失業勞工會比研究生好過嗎?」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痛批,衛生署陸續調高銀行利息所得、研究生所得的補充保費課徵門檻,唯獨失業勞工卻要被剝兩層皮,衛生署根本就是柿子挑軟的吃。

衛生署副署長戴桂英表示,除了大學生、研究生,兒少、中低收入戶、所得低的身障者的兼職所得超過基本工資才課補充保費。此外,失業者可以透過就業服務法、全民健保紓困基金申貸辦法等管道,取得健保費的補助和無息貸款。

滕西華則表示,政府對於失業者定義很嚴格,只要在家無酬工作十五小時以上就不算失業,因此四十九萬失業者之中,能領取失業補助者僅三分之一。此外,失業者平均失業三十六個月,期間向健保局貸款,未來還是要還虛擬所得算出的一般保費和兼職的補充保費,一樣是「剝兩層皮」。

「例外要給最弱勢的人。」滕西華強調,督保盟強烈要求,政府應將失業者與被保險人眷屬,一律納入經濟困難優免要件,兼職所得在基本工資以下一律免徵補充保費。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醫美認證設科別門檻 醫師︰外行指導內行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醫策會昨於北榮舉辦醫美評鑑說明會,吸引上百名開業醫師到場聆聽,有醫師現場怒批該評鑑機制「不公不義」、「外行指導內行」,獲得現場醫師鼓掌認同。

前衛生署公布的美容醫學品質認證條件,整形外科與皮膚科專科醫師可申請要所有認證類別,但內科系的醫師,只能申請光電治療和針劑注射,不能申請美容手術認證。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本身是眼科醫師,他說,目前從事醫美的醫師,整形外科和皮膚科醫師人數只有四成不到,大多數是其他科別的醫師。

認獨厚整形外科和皮膚科

以該學會為例,會員以婦產科醫師最多,其次為耳鼻喉科、家醫科。張朝凱認為,衛生署的規定獨厚整形外科和皮膚科。

從事醫美七年的美容醫學會理事陳世棟接受過兩年外科訓練,專做雷射溶脂,但由於是內科醫師出身,無法申請美容手術認證。

陳世棟表示,所有專科醫師訓練都是以疾病為主,就算是整外或皮膚科醫師,也沒有受過醫學美容訓練。

出身婦產科醫師的吳文藝有九年的植髮經驗,自費出國進修,考取美國植髮專科證照。吳文藝認為,如果衛生署要舉行資格考試,醫師都很願意配合,但設定科別基本門檻,是「外行指導內行」,對於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不公平。

衛署︰一年後可逐步修正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無法為了少部分的人將標準制訂得太寬,以免不適任者也輕易取得認證。許銘能解釋,就是因為現在醫美科別分佈太廣,社會有疑慮,才需要認證,他強調,認證相關基準最快一年後可以逐步修正。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學生打工族 可望免徵補充保費

〔記者蘇芳禾、邱宜君/台北報導〕立法院國民黨團昨天召開幹部會議,多位黨團幹部主張取消打工收入的補充保費,社福衛環委員會召委江惠貞會後並指出,未來可望研擬讓打工收入超過基本工資的學生,免徵補充保費。

102年1-10月補充保費收繳狀況


朝野黨團昨天下午協商總預算案,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晚間受訪時表示,朝野協商達成初步共識,將檢討學生打工族、弱勢族群的補充保費。根據統計,去年補充保費原估計只能收到二○六億元,但截至十月底止,就已收到三一四億元。

弱勢族群也將納入檢討

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司長曲同光表示,目前已有一些辦法來改善補充保費的問題,也已有具體改善方向。例如弱勢者收入達基本工資門檻才予以扣費,並已著手研議提高學生打工族的扣費下限;今年也編列預算,專門補助民間社福團體需負擔的補充保費。
防拆單逃費 擬採年度結算

此外,由於補充保費為「就源扣繳」的概念,難防有心人以拆單、分次入帳等方式規避繳費,目前正研議要以「年度結算」的方式來防弊。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德福表示,打工族已經賺得不多,再收補充保費不符合公平正義,下會期會請行政部門提案修法。國民黨團社福衛環委員會委員長蘇清泉也表示,若取消打工族補充保費僅損失二億元左右,不影響健保整體營收狀況。

國民黨社福衛環委員會召委江惠貞表示,補充保費本就有很多爭議,可檢討有無修正必要,未來可望研擬讓打工收入超過基本工資的學生,也免徵補充保費。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直言,補充保費的不公源於國民黨團在二代健保修法時提的「爛版本」,民進黨團應跳脫補充保費的規則,重提當初堅持的家戶總所得。

滕西華指出,有錢人未必要繳補充保費,但現在失業者和沒有固定收入的眷屬,任何一點超過五千元的兼職打工收入,都會被扣補充保費。還有,來自租金收入的補充保費,只收得到租給企業公司的房東保費,卻收不到租給自然人的包租公任何保費;退休人員的優渥月退俸,不用扣補充保費,相對於一次領退休金存在銀行、就要被扣利息保費的小老百姓,非常不公平。

督保盟呼籲重提家戶總所得

滕西華表示,估計去年健保安全準備金節餘可達七百六十億元,是近十年財務狀況最好的一次,政府應該趁現在好好改革,回到二代健保原本規劃依「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

民進黨團書記長吳秉叡表示,補充保費的樓子是執政黨捅出來的,國民黨現在又說要檢討,想要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實在不可取,民進黨會堅持家戶總所得制。

安胎自費藥超貴 孕婦身心經濟壓力大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44歲意外懷第3胎的知名電視主播李晶玉,昨現身說法,訴說懷孕第26週經歷兩次大出血,安胎50天才順利剖腹產下女兒的煎熬歷程。為了控制子宮收縮,夫婦倆每天要花1萬7600元自費藥物,用藥40天總共70萬4千元,「每天簽自費同意書簽到心悸」丈夫、台大教授彭文正說。

除忍受高開銷 還要擔心寶寶健康

身為早產兒基金會的董事,李晶玉深知高齡產婦的風險,懷孕3個月就留職停薪在家休息,卻還是「驚喜」連連,在頒獎典禮大出血而住院,出院才10天又2度出血。李晶玉住院安胎直到生產,每天除了忍受行動不便、藥物的副作用之苦,還有生產不確定性的壓力,直到確定寶寶平安出生而鬆一口氣。李晶玉感慨,高齡或人工生殖的產婦越來越多,卻不是人人都能請假安胎、花錢使用自費藥物,如再加上寶寶早產或不健康,媽媽不得憂鬱症也難。

不只住院費 自費藥價1天1.76萬

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表示,胎兒死亡率在懷孕23週到26週下降最快,要好好保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閔照指出,台灣的早產兒發生率大約是12到13%,如果產婦發現有異常出血、半小時內宮縮超過3次,就要趕快就醫安胎,以免寶寶提早報到。

黃閔照表示,安胎住院的病房費每天1800元,有健保給付且並無天數限制,但如果健保給付的幾種子宮收縮拮抗劑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或是出現嚴重心悸、肺積水等副作用,就要考慮搭配新型自費藥物,待穩定後再減藥。不過新藥每劑4400元,每天打4劑就要1萬7600元,不是一般人能負擔,但由於市價與健保開的價碼差了10倍以上,所以沒納入給付。

黃閔照也說,有些寶寶一出生就可能有緊急救護需要,婦產科會商請兒科醫師幫忙待命,但這部份沒健保給付,純粹是醫師間「義氣相挺」。如果計算這些待命人力的成本,自然產的成本極可能比剖腹產還高。

醫師籲健保別忽視婦兒照護問題

黃閔照表示,婦產科醫學會希望能提高剖腹產給付、明確計算人力待命成本,並保障醫師每次接生,能確實獲得接生費給付的6成。台大醫院婦產部退休教授謝豐舟則說,醫療服務需要社會資源,一些昂貴而必要的新科技,有能力者應該自付,沒有付費能力者,希望政府能照顧。

醫糾法案闖關在即 民團呼籲暫緩審議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行政院版「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目前已經進入立法院進行逐條審查,上週才開第一次公聽會,會中各界並無共識,但立院本週卻開始加速審議,引發民間團體不滿。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台灣女人連線、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中華民國殘障聯盟,八大團體連署要求立法院暫緩審議,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妻子因麻醉疏失成植物人的台大獸醫系賴秀穗教授、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葉光芃醫師,也都連署聲援。他們要求立法院先取得社會最大共識,再行審議。

「醫糾法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健保法。」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強調,醫療行為不可能絕無疏失,但唯有公正鑑定和不責難的機制,才能夠真正讓醫病跨越鴻溝、互相了解,進而不走向訴訟。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梅君表示,目前的草案內容對醫病雙方都沒有好處,如果倉促通過,將會是一場災難。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民間團體與醫界的心情相同,都是希望挽救醫療崩壞、改善醫病關係,但行政院版草案直到上月中才出爐,就要在下周用兩天時間案審議通過,太過匆促而且缺乏社會共識。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也說,上個禮拜才開第一次公聽會,各界還有很多歧見,如果不能針對法案中的幾個關鍵議題,分別召開公聽會討論,恐怕會重蹈二代健保法的覆轍,造成社會反彈。

臺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勳批評,只剩下一個禮拜的會期,立法院和行政院卻急著「搶業績」這套法案,無視法案缺乏鑑定和除錯機制的爭議,以及立法過程中公民參議的不足。

中央研究院法研所副研究員邱文聰表示,面對醫糾,法律上應包括三大部份:究責、損害填補、預防。但醫糾法草案卻迴避鑑定,將無助於究責和預防。邱文聰表示,醫療疏失有一部分類似於難以避免的天災,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修正的系統性錯誤或人為疏失,一定要釐清事實,才能除錯。中研院法研所吳全峰助研究員也說,草案中關於除錯只有三條,不但並非強制,還僅限於重大的系統性錯誤,對於預防出錯,只算是空談。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要制訂一套讓所有人滿意的法案是很難的,但針對草案內容,衛生署已找民間團體討論了半年以上,上次的公聽會也已經充分了解各界意見,主要爭議點在於調解前是否要先鑑定,以及補償機制。許銘能說,目前已經有十一個法案版本在立法院進行逐條審查,衛生署希望能在審查過程中逐條討論出最符合各界期待的內容,也希望法案這會期能夠通過。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醫糾法修正 朝野急就章/民團質疑偏袒醫界 病患乏保障

〔自由時報記者施曉光、邱宜君/綜合報導〕朝野立委急於通過「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和「醫療法修正草案」,看在保護病患權益的民間團體眼中,行政院版本明顯偏袒醫界,保障病患權益的配套不足。

「台灣醫療糾紛關懷協會」理事長李福民出席指出,其實很多個案的受害病人,只求一個真相,反而是醫生、醫院逼病人及家屬開出賠償金額,在沒有真相的前提下,要求民眾接受補償,並限制不能提起訴訟,完全是誣衊病患,且補償由全民買單,醫生卻不用負責。

李福民並質疑,行政院版草案規定醫生負刑事責任限定「偏離醫療常規」,但衛生署沒有先建立何謂「醫療常規」,一旦完成立法,將成為醫生卸責的巧門。

前民進黨立委、「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質疑,行政院對醫療事故補償沒有先開公聽會,顯見此法案只是為了減少醫生被告,而非減少糾紛,社會無法接受。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陳芙媺要求,應明文賦予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取得病歷進行行政調查,且進入調解前,簡易鑑定應強制入法。

台大法律系副教授林鈺雄日前投書本報指出,德國各邦鑑調會的效率與成就,首要歸功其「不鑑定就沒真相、沒真相就不調解」的精神,並批評我國醫糾法草案徹底背離「鑑定先行」這個關鍵前提。

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楊秀儀強調,衛生署應將修法重點,明確擺在建立具公信力的鑑定機構和制度,直接明訂「調解啟動鑑定」。

醫事處長許銘能表示,醫糾處理法草案第九條有明訂,調解過程中需要有包括評析責任歸屬的工作,未來將納入地方衛生局調解會的標準作業流程。由於「鑑定」屬於醫糾訴訟在法庭上做為證據的用語,為了和調解有所區別,故不用「鑑定」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