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科學辦案神器!台大醫學院斥資近億首創法醫影像中心

2022-11-29 21:04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死因鑑定相當仰賴法醫相驗解剖,歐美日澳等先進國家20年來發展電腦斷層(CT)輔助解剖,法醫影像學日趨成熟,幫助解剖更準、更有效率,有時甚至不用解剖就可釐清死因,家屬接受度高。為趕上國際趨勢,法務部法醫所宣布將於北、中、南三區同步設置CT影像中心,今率先與代表北區的台大醫學院簽約。

這是全台唯一使用新採購CT儀器、唯一設置於醫學院的法醫影像中心,預計明年1月中旬建置完成,繼續協助鑑定,也繼續擔綱台灣法醫教育和研究的重鎮。

法務部部長蔡清祥表示,國人很排斥解剖,都希望盡量不要,但死因鑑定有時是不得不做,需要很努力跟家屬溝通。現在有科技協助,可以更快查出死因,不但有助檢察官辦案,家屬家受度也比較高。比如最近有一例食物窒息死亡,因無外傷,在過去只能仰賴解剖鑑定,現在CT一照,造成窒息的異物就一目了然。

蔡清祥表示,法務部致力於推動司法科學政策、提升科學證據品質,將於北、中、南三區同步設置CT影像中心。 北區為台灣大學,以教育部補助的9000多萬元整修地下室,採購最先進CT儀器,建置「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法醫影像中心」,預計明年1月中旬建置完成。

中區是與台中市民政局合作,由雲林基督教醫院捐贈CT,在台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崇德館相驗解剖中心,設置CT室,已於今年11月完工。 南區與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合作,規劃於高雄市殯葬管理處第一殯儀館解剖室設置CT,目前持續整建工程,預計明年中完工。

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表示,CT可提供大量資訊,協助法醫判斷。以槍擊案為例,CT掃描可確認子彈出入口、路徑上的創傷、彈頭及碎片的準確位置、預測可能彈道,對案件調查有重要參考價值。過去兩年來,台大醫學院與法務部合作試辦計畫,使用臨床淘汰的CT儀器來輔助解剖鑑定,由於所使用的是歷史非常悠久的CT儀器,掃一張影像就要兩個小時。

翁德怡表示,這次台大醫學院法醫影像中心採購了256切的CT儀器,甚至能做出3D模擬影像,未來推動國民法官時,可以在法庭上呈現出一般人都容易理解的影像鑑定結果。台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表示,CT主要是看物理結構的變化,屬於法醫影像學,台大法醫所的願景是還要包括質譜儀,也就是法醫毒物學,希望未來能持續進行研究、帶來突破。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抗老明星」B3成分導致小鼠乳癌轉移? 國內學者建議這樣吃

2022-11-27 15:46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抗老是現代人追求的目標,參與長壽蛋白質活化的NAD+(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一種維生素B3的衍生物,因被認為有抗老功能而大受歡迎,連帶含有NR(煙酰胺核糖)、NMN(煙醯胺單核苷酸)等NAD+前驅物的保健食品也跟著熱賣。不過在科學上,NAD+的各種前驅物都跟NAD+一樣好嗎?這就需要一一透過嚴謹的研究去證實。

美國密蘇里大學最近發表的動物實驗發現,服用NR的小鼠,三陰性乳癌細胞轉移到腦的比例較高,引起國內外媒體報導表達憂心,不過,國內學者檢視研究後認為這篇研究限制很多,還有更多人體研究正在進行,如果癌症病人可先不吃,觀望一陣子,等待人體研究發表,至於一般健康人,每天最高1公克,有人體實證數據顯示是安全的。

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教授張文瑋表示,維生素B3原是指菸鹼酸(niacin,或稱nicotinic acid),菸鹼酸能透過一些酵素反應轉變成NAD+, 而NR也能透過不同的酵素反應轉化成NAD+,因此NR也被視為是一種維生素B3。

張文瑋表示,目前對於NR的功效,分為胰島素敏感性、肝臟健康、心血管健康、長壽、改善神經退化疾病、對抗感染等,多半在動物實驗模型看到效果很好,但在人體研究的結果就沒那麼好。不過,有研究發現老年人每天服用1公克NR持續21天,肌肉組織中能測到NR有被利用,而且血中發炎因子降低。

張文瑋指出,因老化通常伴隨組織發炎的惡性循環,當研究發現NR可降低血中發炎因子,NR就被認為有抗老的潛力。一項雙盲隨機分配試驗發NR現最高服用到每天1公克,副作用仍輕微,因此NR也被認為是安全的,許多保健食品就誕生了。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楊乃成表示,長壽蛋白質Sirtuin需要NAD+當他的輔受體,而NAD+是維生素B3代謝過程中的一項產物,因此維生素B3就被設定有抗老功能,人們運用一連串有機反應,做出各式各樣的維生素B3衍生物,NR就是其中之一,但目前NMN的研究比較多,NR證據還不充分,還不知道剛好有效的理想劑量是多少,許多動物、人體試驗都還在進行中,研究主題包括抗老、神經保護、減肥等。

楊乃成指出,密蘇里大學這次的研究是屬於「高劑量動物研究」,若換算成體重70公斤成年人要吃到3300毫克(3.3公克),目前市售維生素B3單顆頂多1000毫克。這次動物實驗顯示高劑量NR有可能使癌細胞轉移,建議消費者不要貿然自行加量。

張文瑋表示,要以此研究就推論NR不能吃會有點言之過早,因為此研究發表於化學領域期刊,著重於可量化的新型顯影劑技術,因此在動物實驗模型的設計,並沒有達到很嚴謹,至少有三個問題。

首先,此研究的小鼠並非自發產生三陰性乳癌、自發轉移到腦,而是研究者直接把三陰性乳癌細胞注射到心臟,讓它很容易會轉移出去,這與人類的罹癌和轉移過程差異很大。第二,研究者僅以腦部螢光反應有無,去代表轉移的有無,但並未以「病理切片」這個黃金標準去確認腦部真的有癌細胞。第三,研究者並未以統計方法分析服用NR、未服用NR兩組小鼠之腦轉移的比例,僅比較絕對數值,就說有服用NR組較高,但張文瑋自行加跑卡方檢定之後發現,兩組差異未達到統計顯著。

張文瑋指出,過去有動物實驗模型更為嚴謹的研究,與目前研究呈現相反的結果。2014年發表於「Cancer Cell」的西班牙、英國合作研究顯示,肝細胞癌的小鼠使用NR飲食,降低了氧化壓力造成的DNA損傷,反而減少肝細胞癌化。

綜合以上,張文瑋建議,社會大眾要認知到,保健食品是沒有療效、不能治療疾病的,癌症患者應跟醫師討論、共同評估,看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服用,如果對相關研究有顧慮就不要吃。一般健康人雖然不需要太過擔心,但仍要按照注意NR的建議劑量,不要超過每天1公克。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獨/指揮中心7巨頭「年初估200天內增10萬人確診」 遭爆樂觀錯過搶藥時機

2022-11-24 18:51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臉書「公務之聲靠北電台」昨流出一份會議紀錄草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年2月5日,即大年初五,指揮中心七大巨頭中午召開約一小時會議,估200天內增10萬人確診,相比今年疫情短短幾個月就破800萬人確診,顯得相對「樂觀」。會議記錄顯示,當時以此估計值布局醫療量能及抗病毒藥物,爆料人質疑「不知到時又要找哪個倒霉承辦人還是專家負責了」。對此,莊人祥回應,會議紀錄是真的,以當時時空背景「超前部署相當確實」。

會議紀錄顯示,與會人包含前指揮官陳時中、現任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衛福部次長石崇良、疫情指揮官王必勝、疾管署署長周志浩、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等七人。

會議主席為陳時中,經過約一小時的會議,陳時中裁示,請疾管署以新冠肺炎致死率1%、200天內新增10萬人確診(平均500人確診)的情境,盤點我國所需要的檢疫處所、醫療量能、所需經費、抗病毒藥物需求量,預先整備部署。

於「公務之聲靠北電台」公開會議紀錄的爆料者,撰文寫著「近期看到廠商出來邀功說抗病毒藥物搶得多辛苦,真的是有點無言」,抗病毒藥物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早在年初就過了,為什麼要搶藥?到貨也只有少少的幾千人份?不就是因為長官們號稱的超前部署;但其實完全是「低估疫情的可能發展」,沒提前預購搶藥也不願多買,如今變成廠商功勞。若未來被立院或監察院調查,不曉得要找哪個倒霉承辦人,還是專家負責。

對此,莊人祥證實,會議紀錄是真的。他說,2月5日當天本土病例為29例,到3月30日當天都只有83例,「當時都還在清零階段」,是因Omicron傳染力強,所以開始預作評估,直到4月1日才決定與病毒共存的政策。

對面外界質疑這是「號稱超前部署」,莊人祥說,2月5日當時已有簽約,要採購2萬5000份新冠抗病毒藥,全部到貨時足夠25萬至30萬人確診時使用。2月5日當時兩種藥「已到貨」的數量為5200人份,到4月10日又採購70萬份抗病毒藥,「超前部署相當確實。」

● 專家:樂觀的疫情推估 不知道信心從何而來

對照疫情實際發展,指揮中心在2月5日對疫情預估嚴重失真,10萬人確診從2月5日估計起到4月29日就已達標,僅花200天三分之一的時間。

4月初,台灣每天新增數百名本土個案,4月中旬每日新增上千人,4月下旬每日新增上萬人,至今仍是以「萬」計算確診人數。台灣熬過第一波BA.2疫情高峰,6月超額死亡率曾高達42%,大年初五後的第200天,也就是8月24日,國內正要進入第二波BA.5疫情的上升段。

完全不準確的疫情預估情境,令專家也摸不著頭緒。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通常指揮中心會先開專家會議,再把專家會議的資料送到內部會議,官員在內部會議討論時,可作為參考,但他不知道這場會議之前,有沒有先開過小組會議或專家會議。

「事後看,這個推估是太樂觀了。」黃立民說,如果認為有疫情,就會設想比如一天5萬人;預估200天新增10萬人,就是認為不會有疫情,對國內的感控措施很有把握、很有信心的意思。「至於信心怎麼來的,我也不知道,意思就是這樣。」

今年4、5月檢驗、快篩、確診、通報、領藥、緊急醫療等,各項流程一團亂、改來改去,是否可能都跟過度樂觀的預估有關?「這是最核心的假設,所有的工作都圍繞這個假設去發展。」黃立民說,太樂觀,就會讓所有東西的準備都不夠、都比較慢,這是可以理解的。這就像打仗一樣,如果你預估一年才能打下來,就會準備比較多東西,預估五天就能攻下,準備的東西就不同。

黃立民表示,一般來說都會估計一個區間,比如估計全台灣50%到70%人口都會確診,那你就要準備到70%都能夠應付,不會只準備50%所需要的量能「這是基本常識」。

● 專家曾多次投書盼指揮中心多準備藥物、疫苗、快篩試劑 

一名國內權威學者願意評論,但顧慮再兩天就要選舉,很怕被網軍攻擊,希望匿名。這名學者表示,他不曉得當初這個會議怎麼運作,他也不太想評論已過去的事,但他可以分享公衛或流行病學領域的人,在那個時間點是如何去思考疫情預測。

學者說,他今年2、3月投書媒體多次,籲政府思考「台灣該如何從感染率1%過渡到60%」,因為今年1、2月,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確診率都已經在60%以上,這是一個全球的流行病,不可能只有台灣或中國大陸不被感染。

「如果國外都到了6成,台灣一定要往這個方向去準備疫苗、藥物、快篩試劑。」學者表示,站在全球大疫情的觀點去預測,台灣每天感染規模應該是每天3到6萬人。了解傳染病和流行病學的人都會知道,要達到這麼高的感染規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個疾病不可能像SARS一樣絕跡。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哪個候選人最支持生養?民團公布孕產政見總整理懶人包

2022-11-22 12:14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生育率低迷,少子化造成國安危機,支持孕產育兒的政策,縣市首長候選人都應該要關注。然而,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生動盟)檢視全台94名縣市首長候選人政見,發現近4成候選人完全沒提出孕產支持政策,6成候選人僅提出「產後」支持政策,只有12.7%候選人有想到「產前照顧」,只有民進黨籍桃園市市長候選人鄭運鵬一人提出「待產和生產時」的支持資源。

生動盟將全台94名縣市首長候選人的孕產政見,整理成既一目瞭然又超級詳細的懶人包,呼籲所有關心孕產政策的選民一起來檢視。可透過留言標籤(tag)、私訊、打電話或寫信等方式,要求自己選區的候選人,快點提出「產前、產中、產後」的孕產照顧政見,選後也要繼續監督當選人實現政見。

2022年縣市首長候選人孕產政見總整理:https://reurl.cc/bG9OQX

生動盟秘書長陳玫儀表示,政府宣示「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小孩」的政策目標,但既有政策都只在孩子出生後才給支持。生動盟認為,如果要達成「國家一起養小孩」的目標,應從備孕開始,到懷孕、產前、待產、安胎、流產、生產、哺乳、坐月子、育兒,都要有連貫、系統性的公共化支持。

陳玫儀說,生動盟從「產前教育與照顧」、「待產支援與資源」、「公共化的產後支持」這三個面向,全面檢視94個縣市首長候選人提出的政見。雖然遺憾地發現沒有人將「善用助產師」的思維放到「產前、產中、產後」的生育資源當中,也沒有人提出自然流產家庭的照護方案,但仍有不少候選人用心提出創新政見。

以民進黨籍台北市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為例,他是唯一一位關注男性孕產參與權利的候選人,不但提出「公辦爸爸教室」,也提出了「不分性別親職教室」以支持多元家庭。針對弱勢家庭孕產需求,他提出「設立身心障礙者懷孕諮詢專線」、「建置無障礙產檢空間及設備」;產後支持也有創新思維,包括「公衛護士的家訪制度」、建置「爸爸友善育兒支持圈」,值得期待。

民進黨籍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則是唯一一位關注「待產和陪產」支持服務的候選人,提出「弱勢媽媽的陪產服務」,讓沒有婚配或無法從家中獲得支持的女性,可由市政府設置的專業社工人員協助陪產或陪產檢。

在安胎、多元家庭、公共化產後支持服務部分,生動盟特別肯定4位候選人的政見。

時代力量基隆市長候選人陳薇仲提出「保障多元家庭生育津貼請領權益」。民進黨籍台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提出產前「居家安胎補助」,幫助安胎孕婦準備餐食、請護理師到宅訪視跟諮詢。國民黨籍屏東縣長候選人蘇清泉提出縣府與企業協商「減少工時不扣薪」。民進黨籍澎湖縣長候選人陳光復則提出「推動公辦民營或公辦公營的月子中心」。

國民黨籍台北市市長候選人蔣萬安、民進黨籍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國民黨籍澎湖縣長候選人賴峰偉、國民黨籍蘭縣長候選人林姿妙都提出「加碼現有孕婦交通津貼」,生動盟認為是搞錯重點。

陳玫儀說,應思考的是,提高交通補助或增加產檢次數,能來更有品質的產檢和諮詢內容嗎?如果經歷了來回車程和漫長候診,只換來3、5分鐘倉促結束的產檢,對產婦來說也只是舟車勞頓而已。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立委批公車無障礙險象多 交通部竟回應「不是我管的」

2022-11-09 21:43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15年沒有大修,今年終於要與時俱進,朝野立委提出多達近20個版本,並持續與社會對話。立法院今舉行「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現況與展望及修法方向」公聽會,談到障礙者面臨各種不平等甚至受辱情境,衛福部和交通部的拖延和推諉,連執政黨立委都看不下去。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指出,三年疫情快到尾聲了,衛福部連身心障礙者的疫情因應指引都沒訂出來,簡直可笑;市區公車一再發生無障礙設施形同虛設的危險事件,交通部只會說「這不是我管的」,根本卸責。公聽會的最後,交通部回應「相關機關都有『首長信箱』可以聯繫。」

洪申翰表示,整體防疫過程中身心障礙者遭遇到無數不平等情境,受辱感很深,因為主管機關衛福部根本沒有設想過疫情期間要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相關作為都不夠系統化,動作又慢,到現在疫情都要結束了,竟然連身心障礙者的疫情因應指引都還訂不出來,實在是太可笑了。

另外,洪申翰指出,許多身障者都分享過搭乘市區公車的經驗,那些影片每次看到了令人非常難受。有些是公車司機根本不知道怎麼使用無障礙設備,包括安全帶也不會扣,最後竟然把輪椅跟公車欄杆綁在一起。還有看到電動輪椅還在斜板上,司機卻直接按下收板按鍵,身障朋友就直接摔落。跟交通部反映這些情形,得到的答覆是「市區公車不是我管的。」

洪申翰質疑,交通部真的什麼都沒辦法做嗎?毫無手段,只能讓這種畫面重複出現嗎?這是無法被接受的。他認為交通部總要統籌司機的教育訓練。現在的法令就是有太多的缺乏,甚至連問題發生以後回應的速度都很慢、做表面、還推諉卸責,希望相關單位提出檢討和回應。

身心障礙者聯盟理事長劉金鐘也說,九成以上的交通無障礙申訴都是在市區公車,但這塊根本沒人管,公總也是一樣兩手一攤說不是他的事情,相關單位每個都異口同聲說「有啊,都有訓練啊」,但為什麼同樣的錯誤還是一再發生,而且愈來愈多?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則建議,交通部應設置單一窗口,專門受理無障礙申訴。陳以信說,他的助理就是腦性麻痺患者,每天搭高鐵從桃園到台北上班,一路檢驗路程中無障礙的通暢度,曾經發現路面高低差對他造成危險。但在解決過程中,發現得自己找很多單位、費很多功夫去處理。

陳以信說,交通無障礙的通報程序,似乎就是缺少一個專門的窗口,現在還有多少應該是無障礙的空間,根本沒有人幫忙看。交通部不應該讓個人去處理這麼繁雜的程序問題,連國會助理要做都不容易了,更何況是一般人。

陳以信也提案,希望將身障車位比例從2%提高到5%。他說,目前規定是50個停車格就要有一個身心障礙專用車位,比例實在太低。另外,他也呼籲應容許障礙者同時聘請個人助理和外籍看護工,目前請了A就不能請B的互斥規定是不合理的。

陳以信說,個人助理是協助工作,外籍看護工是協助個人生活,兩者工作未必完成相同,更何況外籍看護工的費用還是身障者自行支付的,種種情況都顯示,勞動部應該要考慮兩者脫鉤處理。

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指出,現在個人助理及自立生活相關的預算,非常不足且不穩定,這也是CRPD國際審查委員的結論性意見和建議屢次提到的。每個身心障礙者平均只能分配到每天0.67小時的協助,這樣要怎麼在社區生活呢?

「國際審查都已經辦過那麼多次,仍沒有任何改變,我們非常痛心。」林君潔呼籲,相關單位應先盤點實際需求並依此編列經費,另外也要在身權法以專章載明個人助理的時數和費用。

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周月清也呼籲,應效法日韓等先進國家,新增「個人協助」專章,由障礙者來決定誰是他的個人助理、協助內容、協助方式,要包括各種障別,也要包括有聘請外籍看護的障礙者,甚至應將法案正名為「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權益保障法。」

台灣受苦者群聚會發起人李昀說,「自立生活」應該是整個法的宗旨,而不只是一個條文或一項服務。希望社區建置同儕主導的據點,可以讓人尋求歸屬和支持,障礙者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狀況不好想自殺的時候有地方可以去,狀況好的時候可以去幫助別人,也可以媒和使用經驗和服務,真正讓人活得有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