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發病趕回台未告知機場溜回家至少18人 開罰狀況仍不明

2020-03-30 22:2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近來境外移入確診個案與日俱增,許多人在境外發病,入境時主動告知檢疫人員,機場檢疫站安排採檢通報,不過,部分個案是入境前14天內就有症狀,卻疑因沒有主動告知,未在機場採檢,而在居家檢疫期間發病,通報採檢確診,已出現有同住家人照顧起居時受感染、接機接待者疑遭感染的案例。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曾明確宣告,服退燒藥才登機不罰,但入境填寫健康聲明時,若未如實填報症狀,才要罰。面對外界關切針對上述隱匿發病之開罰狀況?是否未曾開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共關係室彙整許久後表示,彙整中,暫無法提供。

彙整開罰情形有其難度。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說明羅一鈞說明,入境者會拿到「入境健康聲明卡暨居家檢疫通知書」,已經沒有單獨一張的機場健康聲明書,因此包括症狀或通訊方式的填報不實,以及居家檢疫趴趴走,都是在各縣市政府併同一起裁罰,過去已經開罰很多次,包括出門買藥、買早餐、地址填報不實,都有罰過。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之確診個案資料,3月19日至30日之確診境外移入個案,當中就有18人,在確診後在接受疫情調查時,自述發病日在入境前14天內,但入境當時卻未在機場被採檢,而是回家後,在居家檢疫期間確診。

這17人包括,3月20日1名,20多歲女性自法國返台前4天發病。3月21日1名,20多歲女性自荷蘭返台前2天發病。3月22日4名,20多歲女性自法國返台前1天發病、20多歲女性自菲國返台前5天發病、20歲女性自義大利返台前2天發病、20多歲男性自德國返台前1天前發病。

3月23日3名,20歲男性自英國返台前6天發病、30多歲男性自英國返台前3天發病、20多歲女性自美國返台前3天發病。3月25日4名,20多歲女性自美國返台前3天發病、10多歲女性自美國返台前3天發病、20多歲女性自英國返台前2天發病、20多歲女性自法國返台前2天發病、20多歲男性自歐洲及泰國返台前3天發病。

3月26日2名,30多歲女性自摩洛哥返台前2天發病、20多歲女性自美國返台前4天發病。3月27日2名,10多歲女後自美國返台前3天發病,40多歲男性自美國返台前4天發病。

太巧!差一天入境閃過回溯採檢 美國返台男子4度就醫才確診

2020-03-30 20:30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昨公布國內新增8例新冠肺炎確診,確診總人數達到306人。值得注意的是,境外移入個案當中有一名男子早在三月初就返國,回國後四天就發病,卻在四度就醫之後,發病後22天才被通報,今才確診。回顧過去邊境管制規定可發現,因為他入境當時還不需居家檢疫,回溯採檢起始點也剛好差一天,而沒框列到他。

我國是3月13日將美國三州(紐約州、加州、華盛頓州)之旅遊疫情等級升至二級。3月18日將美國全境與加拿大和紐澳同時升至三級,同一天也宣布回溯採檢3月3日至14日期間入境後曾就醫者,並要求這段期間入境而無症狀者需自主健康管理。

這名30多歲男性3月2日自美國旅遊返台, 入境當時美國未列旅遊疫情等級第三級,故不須居家檢疫,後來也未列入回溯採檢範圍。他在六日發病後先到診所就醫,陸續出現發燒、頭痛、氣喘等症狀,於15日、25日再度就醫,28日第四度就醫時,才被收治住院並通報確診。

醫護防疫獎勵有漏洞 照顧確診前之疑似重症無獎勵

2020-03-30 13:1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隨著新冠肺炎的疑似、確診病例越來越多,醫院人力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工作負擔也增加不少,不過衛生福利部近期制訂獎勵辦法,被發現有諸多考量不周之處。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提醒,衛福部現行辦法沒有補助到疑似階段就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或加護病房的病例、未明定不同職級醫師的津貼辦法、亦未考量獎勵警衛、清潔等非醫療人員負擔額外的防疫工作。為避免爭議,工會並建議衛福部應有明確補助對象的部分造冊,並要求各醫院公開補助的分配方式。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二條規定,應提供補助、津貼及獎勵,給執行防治、醫療、照護之醫事人員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衛福部明定補助對象有兩類,包括在負壓隔離病房或加護病房照顧「確診病例」之醫院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照顧「疑似或確診病例」之醫院醫護人員。

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有些大醫院在一般內科病房都設有負壓隔離病房,有些不明原因的肺炎在病人在疑似階段就會收治進去,醫院可能會視狀況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單人房,但在確診之前,醫護人員承受了加強防護、採檢送驗等相關工作的負擔。現行辦法中只考量到負壓隔離病房和加護病房的確診個案,並不符合現況;像最近因發病後將近一個月才確診而備受矚目的工作室老闆,他就在確診前因嚴重肺炎住進加護病房。

陳亮甫表示,照顧武漢肺炎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師,除了感染、胸腔科專責主治醫師以外,亦包含當科及值班住院醫師。目前辦法中並未考量到不同不同職級醫師的津貼辦法,可能造成分配上的糾紛,衛福部應對於津貼發給有更詳細的指引。針對已訂有明確補助金額及對象的醫師和護理人員,工會建議衛福部可醫院負責造冊、搜集帳戶資訊,補助金額可直接進入員工帳戶,以避免各醫院經手時出現不同比例的抽成。

最後陳亮甫也提醒,其實除了醫護人員及社工,醫院目前相當依賴行政人員來承擔部分包括發燒篩檢、訪客登記、分流引導等重要防疫工作,警衛、行政人員、清潔人員的工作負擔都大增,醫療機構或醫事人員的相關補助卻都沒有照顧到這些人。建議衛福部至少應要求醫院將分配補助的方式公開,並向各醫院工會說明,以避免大型補助案常見的用途不明、沒用於刀口上的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薛瑞元表示,每個重度收治醫院都要有專責病房,只要住進專責病房,不分確診和疑似病例,照顧相關人員都有列入獎勵。但如果是非專責病房區的如果是負壓隔離病房或加護病房,收治確診病例也是算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些相關辦法都是可以討論的,針對醫院有非醫療專業人員、非醫護之醫療人員,都會要求醫院要拿出一定比例的獎勵金。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照顧返國居檢家人染疫第三例 偶疏忽口罩手套就中標

2020-03-29 16:39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簡浩正/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新增15名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當中唯一本土個案,為一名居家檢疫者之妻,在照顧先生的生活起居過程受到感染,妻先確診後,先生才確診。這是3月26日起確診個案中,第三起自己沒有旅遊史,卻因與返國家人在居家檢疫期間同住,而受到感染的案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293(40多歲夫)於3月7日至16日去葡萄牙、西班牙旅遊,回國後列入居家檢疫,期間由案289(40多歲妻)照顧及生活起居。妻子22日開始有發燒、鼻炎等症狀,期間只有往返公司辦公室和住家,26日就醫後經通報確診,先生23日起也有咳嗽症狀,與妻子同時於27日被通報,同時於29日確診。

莊人祥表示,疫情調查顯示,兩人期間無親密接觸,但妻子每天送餐進房間時未戴口罩,打掃先生使用之衛浴和房間時,也沒有戴手套,推測可能是因為接觸環境中的病毒,而受到感染。先生發病時間較太太晚一天,先生太太到底誰傳給誰?莊人祥推測,新冠肺炎發病前一、兩天可能就有傳染病,先生傳染給太太,是其中一個可能性。

無旅遊史家人因為同住的返國家人,居家案例已不是第一起,近期就有兩起,包括案209去美國探親返台後,居家檢疫期間傳染給同住家人案246,案228去荷蘭就學返台後,居家檢疫期間傳染給案247。

莊人祥引用日前現身說法之居家檢疫護理師所言,提醒民眾在居家檢疫期間,「對家人的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除了遵守社交距離,也要記得戴口罩、勤洗手,居家檢疫個案使用過的衛浴設備和環境,可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消毒,行李至少放兩周再整理。

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

指揮中心不願公開的文件:空服員居家檢疫可因公外出


2020-03-27 12:2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對於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的防疫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25日記者會已說,機組員雖無需居家檢疫14天,但排班至少要間隔5天以上,26日又稱絕不可因公外出。但本報掌握19日發函的公文及指揮中心不公布之最新版本作業原則顯示,原則上都要居家檢疫14天,但可以因公或生活所需外出。

本月19日起,所有從國外入境者都要居家檢疫14天,指揮中心並宣布將要求民航局及航空公司落實「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但其後不公布該作業原則。

本報獨家取得18日決議的作業原則,內容爲航空公司保留極大的解釋空間、沒有要求排班間隔五天,甚至明文允許隔離檢疫期間因公外出。消息來源指出,指揮中心為了安民心,掩蓋機組員頻繁入出境卻沒有完整14天居家檢疫的防疫破口,又要回應航空公司的施壓,所以對社會大眾說明時隨時添加各種但書,卻遲不公布一致標準,導致空服員夾在航空公司和指揮中心兩方不一致的說法之間,無所適從。

這份「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是3月18日指揮中心邊境檢疫組第三次工作會議,邀集華航、長榮、交通部、衛福部、內政部移民署、警政署、航警局,討論「豁免我國航空公司機組員入境第三級警示地區回台需居家檢疫14日案」的結果。

作業原則包括組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和「防疫管理確保措施」兩大部分,前者的第六項,就是備受觸目和爭議的「返台後防疫措施」。其中第二點明定:組員返台後依照疾管署在機場提供之「入境健康聲明書」辦理,並留在居所不得外出,直到最近一次任務返台14天後解除,由組員向航空公司確認解除。「惟前述14天期間非執行航空公司所指派之公務或為執行生活必要所需之活動(不應進入人潮擁擠處所)不得外出」。

正式文件明明是寫原則上都要居家檢疫14天,但可以因公或生活所需可外出,但18日當天的記者會,指揮中心強調,只要整個流程符合指揮中心要求的「全隔離」防疫標準,可以不用居家檢疫14天,以確保人員健康並維持公司營運。

到了25日指揮官陳時中又說,機組員如果很快又要飛,不用隔離14天,但至少要5天。當天疾管署外部部會的新冠肺炎問答集,民航局的部分隨即更改,把原本不用14天、可因公外出的規定改成「希望下次排班儘量最少要有5天以上」。

26日有媒體詢問華航內部公告提到可因公外出,副指揮官陳宗彥嚴厲回答已立即與華航、長榮重申務必遵守規定,並以要求民航局落實督導。然而指揮中心目前有白紙黑字的規定就是容許因公外出。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副秘書長周聖凱表示,各種規定一改再改、指揮中心說一套、航空公司說一套,已經令空服員無所適從,甚至恐因資訊錯亂而無端受罰。本報消息來源表示,指揮中心為航空公司量身打造防疫漏洞,威脅機組員的健康,最後是航空公司訂定各種辦法以懲罰組員。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只要穿實驗衣?規定曝光!新冠檢體防護建議恐交叉感染

2020-03-26 13:19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至今,台灣已驗逾2萬7000件檢體,每天新通報疑似檢體在800至1000件上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處理上述檢體的第一線醫檢師大約有200人。根據指揮中心修定之新冠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引,除了目前確診條件要求的病毒核酸檢測,因病毒量較高,有要求穿防水隔離衣,其他包括大部分檢體、有氣膠附著風險的步驟,衣著部分還是只要「實驗衣」。

對照前後版本可發現,最初連核酸檢測都只要穿實驗衣,後雖改防水隔離衣,卻因為嚴重缺貨而形同虛設。指揮中心近日才開始補足各家醫院及實驗室的防水隔離衣安全庫存,但在這之前所驗的上萬件疑似和確診檢體,都是實驗室自行設法拉高防護做完。雖然防水隔離衣有補貨,但為了節省用量,原本規定氣膠步驟都要穿防水隔離衣,最近又改成只要有生物安全櫃,穿實驗衣就好。

防水隔離衣缺貨解決了,還有個大問題,就是「實驗衣」。有醫檢師反應,實驗衣本就不是天天換洗的裝備,但帶有病毒的氣膠可附著遇任何物品表面,包括實驗衣的袖口,若完全按照指揮中心的規定,明顯有交叉感染的疑慮。專家建議,疫情期間,實驗衣應天天換洗;若無足夠可換,又會處理到疑似檢體,至少要在實驗衣外面套一件布質隔離衣,驗一次疑似檢體就換一件。

專精於實驗室風險管理的醫檢師全聯會常務監事、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表示,在疾病管制署3月20日更新之「實驗室人員進行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檢體操作之個人防護裝備與安全設備建議對照表」當中,只有處理「咽喉擦拭液、痰液、下呼吸道萃取液」之「核酸萃取」,以及在無生物安全櫃情況下進行進行開蓋、移液、研磨、分裝、稀釋等較容易產生氣膠的程序,才需要穿防水隔離衣、戴N95。如果有生物安全櫃可以防止氣膠逸散,以上程序就只要穿實驗衣。

上述規定看在專家眼中,是有疑慮的。高智雄表示,一般實驗衣並非每天換洗,但許多步驟有產生氣膠或噴濺的風險,就算有生物安全櫃進行抽氣,手還是要伸進去操作,新冠病毒很可能附著在衣袖,被帶出來,造成環境汙染,引起一連串的環媒傳播(formite transmission)。

因此,包括高智雄所管轄的實驗室,以及許多同感困惑的檢驗單位,早已自行提高防護。高智雄說,只要接到醫師通知將送驗疑似新冠肺炎檢體,他們會自行在實驗衣外面,再套一層布質隔離衣。醫院的布質隔離衣存量大,而且有專門清消程序,可以重複使用,沒有缺貨問題。

有醫檢師感嘆,口罩因牽涉到民怨,是政府最優先解決的事項,但在確診數和檢驗量上升的同時,實驗室卻長期一直苦於防護規定不適當、物資缺乏、人力不足、無償加班、無風險加給等困境。這次防疫之戰當中,檢驗人員、醫護人員、醫院清潔人員等第一線,「可能都是政府心裡最軟的一塊。」希望指揮中心除了再三感謝第一線,也能對於第一線的困境有更多即時和具體的回應。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讓飛機飛!賠掉薪水和休假 五位空服員的疫情心聲

2020-03-25 21:2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簡浩正、曹悅華/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歐美疫情嚴峻,台灣即便不允許外籍人士入境,境外移入病例仍天天增加20幾例上下,當中有很大比例是在境外就發病卻搭上飛機,入境時才被採檢確診。航空公司第一線人員首當其衝,國內相繼傳出長榮、華航有空服員及機師相繼確診。然而,為了維持航空業的運作,空服員卻沒有比照其他國民享有居家檢疫14天及相關補償,第一線空服員不但賠掉薪水、賠掉假,甚至賠掉健康。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卻說,這些是民航局、勞動部,或個別職業保險的事。

一名國籍航空空服員感嘆,被報出來確診以後,外界才知道這份工作有多長的時間都暴露在危險中。而且並非危險並非從機組員而來,而是環境本身的危險程度已經高到讓機上的人都生病。疫情發展至此,空服員每次看到班表,都心有不安。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副秘書長周聖凱說,早在境外移入個案開始爆發之前,空服員就希望指揮中心能夠頒布航空業第一線可參考的防疫指引,可以提前演練、備足防護。但眼看機場攔截的境外移入個案越來越多,甚至連機師、空服員都確診,各類場所或場合的防疫指引都有了,卻始終沒有這份指引,連工會發文去問,都沒有任何回覆。

周聖凱表示,指揮中心頒布的相關規定一變再變,航空公司在執行上也各有配套,因航班大減導致薪資砍半的空服員,大多抱持體恤防疫的心情,努力配合。目前過夜長班都是飛歐美,航班較少,但因為每次回國都要居家隔離五天,收入可能更減少。

周聖凱解釋,員工因為工作而被迫隔離,這段時間應該要依法給薪,但是空服員薪資結構特別,基本上還是飛越多,薪水越多,因此對於空服員來說,這段時間的隔離成本很高。所以目前兩家國際航空是採取「自願服勤」的方式,其中一家提出獎勵,希望吸引員工服勤,另一家則無。

另一名國籍航空空服員表示,自己從三級疫區飛回來就依規定自我隔離,本來的休假都不能出門,完全沒有補貼,班表也被改成「待命」,五天後會被排長班還是短班,都不知道。因為自己的空服員身份,社區貼出公告警告居民「小心不明感染源」,鄰居質問她「最近有沒有飛?」她的心情就像第一線醫護人員,最近眼睜睜看的同事陸續確診,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生活損失,真是算不出該如何補償。

一名國籍航空空服員則說,現在只要飛完長班,就是「被限制自由但仍然可以勞動」的狀態。政府為了維持航空業運作,讓空服員不受居家檢疫14天的限制,剛從疫區飛回來,全程被要求自我隔離,只要間隔五天,有班就要去飛,出門上班還不能搭大眾運輸,交通費還要自理。另一名空服員說,隔離還分成支薪防疫假、不支薪防疫假,有些組員被隔離時剛好是無薪假期間,公司也不會處理原本就是預請的年假,過境長班後被隔離,不但賠了薪水,還賠掉假。

周聖凱感嘆,如果能及早有指引和防護,現在或許就不會有空服員因公染疫。周聖凱呼籲,指揮中心盡快制定指引、補足空服員的防疫物資,積極保護航空第一線;另外,因公染疫空服員的醫療費用應該要公司負責,若病後留下肺部後遺症、不能再飛,公司也應該要保障工作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各方面都已經考慮在內,如果有個案狀況,相關職業別應該有自己的保險。副指揮官陳宗彥說,勞動部對於員工權益有一套處理機制,指揮中心目前訂定政策涵蓋站外、空中、和回家三大塊,目的是希望兼顧空服員的健康,並且維持航空業的營運。至於航班班別、出勤時數、休假時數等,則要回歸到民航局既有的相關規範,指揮中心一直有要求民航局要落實。


長榮、華航傳確診 指揮中心:機組員違規需納居家檢疫

2020-03-25 15:50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邱宜君、楊雅棠、柯毓庭/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航空公司首當其衝,國內相繼傳出長榮、華航人員有確診者,尤其機組人員接觸的人較廣,航空公司人心惶,針對是否該內部公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再次強調,如果是接觸者一定會接到通知,沒被通知到的就是安全的。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空勤還是要分兩塊,貨機只有前倉機組員、客機有前後倉,貨艙機組員人員比較少,只有2至3人,公司的督導、落實就很重要,所以昨天會議也特別提到,請長榮、華航一定要落實,被查到違規,機組員一定要納入居家檢疫14天。

機組人員陸續傳出確診消息,各界擔憂機組人員不用居家檢疫14天,可能成為防疫破口。陳時中僅說,目前主要的是確實執行的問題,如果機組人員到達目的地,下機後有進入社區,就須遵守相關規定。機組人員馬上有再轉飛,就不用居家檢疫14天,但至少要自行在家隔離五天。

機組人員出勤是否應改變盤班方式、不混搭?陳時中說,在疫情期間,希望機組人員與醫院病房內醫護人員一樣不混搭上班,而機組人員在隔離未滿14天的情況下,也建議機組人員也不要混搭。計畫與航空公司討論這類事項。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防疫專家之子出國是依規一致准假?台大醫院遭質疑

2020-03-22 12:4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布醫護人員禁止出國相關規定之後,醫界內部正反意見都有,不過大致氣氛還是接受限制。不過近日有陸續有媒體報導,現職為台大感染科住院醫師的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么兒,在3月初請假去美國看球賽獲准,當時美國不在禁止前往的國家之列。

醫界質疑,當時其他申請前往不在禁止國家名單的醫護人員,台大醫院是否都有按照一致標準准假。對此台大院方表示,請假前往未列旅遊警示的國家,院方拒絕是於法無據,同時期應該也有其他人請假獲准,但要待周一人事室上班,才能夠查到確切資料。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台大醫院企業工會顧問陳亮甫表示,指揮中心公布醫護禁出國相關規定後,有些醫院有擴大範圍加強管理。至於台大醫院,按既有請假規定,員工只要出國,都得在假單報請核准,但禁出國的範圍則是緊跟政府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變化去調整,並未自行加嚴。因此如果該名醫師有如實報備,經手假單的單位主管和醫院人事室,都會知道他去美國。

陳亮甫表示,就工會了解,台大醫院平常請假就不太好請,加上旅遊警示改得很快、不同部門主管標準不一等因素,很多人都是摸摸鼻子就自行取消行程。在這樣的背景下,成功出國、高調打卡的例子,因此格外受矚目。

「今天最大的問題在於,當時台大醫院所有的出國申請,是否受到同樣的待遇?」陳亮甫說,台大醫院應該要說明清楚,院方當時的出國審核流程為何?該段時間有多少人申請去了非疫區或旅遊疫情警示一、二級地區?主管核准與否,是不是有一致的標準?

陳亮甫表示,時下為了公共利益,社會大眾都同意可以限縮自己的權利。但如果有任何人在限制之下,損失機會或甚至是承受懲罰,也應該又保留一個機制,讓人有機會有主張自己權利、有路徑可以檢討這套限制。呼籲社會大眾接受限縮權力的同時,也應該要正向看待這樣的檢討機制。


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

暫緩查緝非法移工 陳時中:勞動部部長答應全力配合

2020-03-01 21:30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新冠肺炎之外籍看護工確診首例,該案例為失聯移工,在照顧案27時受到感染。指揮官陳時中昨視察醫院時特別提到,不贊成現階段加強查緝醫院內之移工,對照勞動部日前大動作宣布將加強查緝、醫事司要求醫院發現非法移工要通報移民署之作法,明顯與指揮官之考量不符。對此陳時中今表示,已與勞動部部長許銘春當面討論,對方表示願全力配合。

陳時中昨視察醫院時表示,非法外勞看護通報管理,經過與醫院的商量後,認為目前重點在移工陪病的安全及訓練,不在於合法或非法。若此時若加強通報非法外勞,會造成病人無人照顧,這個缺口若要求護理人員來補,是做不到且不合理的。

陳時中今日重申,針對歸類為醫院陪病人員的移工,指揮中心關注的重點在於移工是否健康、遵守陪病規則、不會造成醫院負擔。移工有很多樣態,與疫情不直接相關的部分,指揮中心不會干涉個主管單位的職責,但將與勞動部討論,要求事業單位加強疫情資訊的母語宣導以及生活環境、生活行為的管理。

加強查緝醫院移工,恐導致護理人力負擔過重、移工躲藏等防疫破口。陳時中表示,針對目前措施可能對疫情造成的影響,已與勞動部部長許銘春當面討論,對方表示願全力配合。


2020年3月19日 星期四

防疫醫師爆離職潮 前疾管局長:專業不受重視超辛酸

2020-03-19 13:10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世界各國全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台灣是無庸置疑的「防疫優等生」,然而亮眼成績和民眾高滿意度的背後,第一線醫事人員和防疫醫師所面臨的困境,卻始終不被重視。就在台灣確診案例正式達到三位數的隔天,全面管制邊境以致檢疫需求暴增的第一天,為數不多的防疫醫師正在黯然離職。這當中的艱辛,一手打造防疫醫師制度的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有非常貼近事實的觀察。

蘇益仁表示,自己在SARS後赴美學習,回國後親自打造目前疾管署「防疫醫師」,是因為SARS當時發現,中央決策圈沒有臨床醫師,導致許多政策到了醫院,受到反彈和質疑。防疫醫師的角色非常特別,不但能夠做醫師專業工作,也知道如何做疫情調查、釐清傳播鍊、決定要採哪些檢體。

雖然蘇益仁從如同「防疫戰艦」般強大的美國疾控中心,學回了防疫醫師制度,在台灣實施十幾年至今,這套制度運作卻始終沒有真正到位。蘇益仁說,沒有防疫醫師的時候,防疫中樞很依賴外部專家,有了防疫醫師制度之後,決策機制還是沒有改變,且過去爭取到30個防疫醫師名額,目前並未編充足,只有20幾人。

蘇益仁說,防疫醫師主要在指揮總部,各區指揮中心也有一到兩個,但他們的專業並沒有受到尊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議組成是以外部學者專家為主,但「學者意見不見得專業」,防疫醫師等非常辛苦的第一線工作人員,只能坐在後面當第二線,去執行這些專家意見。

蘇益仁說,以美國疾控中心為例,內部人才很多,外部學者是等到疾控中心整體做出方案,到美國國衛院召集討論的時候,才開始對整個計畫提起意見並做修正,這很有效率,也能讓國家防疫中樞的專業越來越強健。蘇益仁建議,指揮中心的疫情會議組成要轉型,應以各區指揮官及各區防疫醫師為主,學者專家為輔。

防疫醫師醫師的圈子很小,在「指揮一體」的精神下,防疫醫師對外發言都很小心,擔心落人話柄會被清算。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壓下,多位防疫醫師心灰意冷,萌生辭意。蘇益仁表示,自己早在兩三周以前,就曾經從指揮中心高層聽聞到防疫醫師有一些怨言,他後來稍微幫忙以非正式管道反應,今天已經是是近期第三次聽說防疫醫師專業不被尊重。

耐人尋味的是,就蘇益仁聽說這些事情的同時期,網路上也出現疑似帶風向的文章,攻擊防疫醫師,說他們想鬥倒「時鐘」。對此,蘇益仁感嘆,疫情爆發這兩三個月以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不管社會大眾和媒體,都只看到一個陳時中,其實後端的防疫醫師和整個防疫醫療體系的第一線人員,才是關鍵,他們的專業、人力、物力,都需要更多被重視和支持。


移工檢疫、照護空窗 誰該責任?

2020-03-19 00:50 聯合報 / 記者葉冠妤、邱宜君、陳婕翎、楊雅棠、柯毓庭、彭宣雅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來自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的移工,不管是返鄉再入台或新引進,只要入境台灣就必須居家檢疫十四天,移民署也停止核發新聘雇的入境許可。中華民國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杲傑說,對有照顧需求的家庭來說,「這十四天要誰來顧?」遑論雇主還須另找地方讓移工居家檢疫,直指政府把責任推給雇主。

黃杲傑認為,政府不該把責任都推給雇主承擔,應該拿出魄力,在移工入境機場時就統一管理,徵用閒置空間或營運蕭條的旅館,作為移工居家檢疫的空間。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提及,因措施推得倉促,確實有雇主抱怨,但主要影響是近期新申請引進移工的雇主,還有欲返鄉休假移工。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說,今起外籍人士限制入境,但外籍看護可專案申請,只是入境後要居家檢疫十四天。目前不鼓勵新聘移工,鼓勵移工期滿續聘、國內承接、暫不返國等措施,並增訂「入境移工居家檢疫計畫書」。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薛鑑忠說,雇主引進移工,就需要負擔生活照顧責任,安排移工的飲食跟住宿,現在進來需要檢疫十四天,也是移工生活照顧的一部分,該由雇主負擔。

至於出現照護空窗期,薛鑑忠說,聘雇移工本來就會有等待期,若家庭有急需,可聘本國人看護或申請喘息服務。

不只外籍看護,近海漁業近萬漁工現在也動彈不得,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表示,將與勞動部溝通,請勞動部評估,若外籍漁工履約已經到期者,因應疫情,是否可以暫緩返國,紓解近海漁業缺工壓力。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機師過境全隔離 不需檢疫滿十四天

2020-03-18 15:36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陳婕翎、柯毓庭、楊雅棠、簡浩正、羅真/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所有入境者入境後都需進行居家檢疫14天,但許多機師入境不到14天又要飛,與此規定產生衝突。對此,指揮中心今表示,今天已與民航局和航空業討論過,將要求航空公司對過境人員進行全隔離,如此便不需要檢疫14天之久。

副指揮官陳宗彥今早於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已和民航局和航空業者開會,機師會過境而不入境,幾家航空公司也提出嚴謹防疫計畫,過境旅館都會採取防疫措施,完全依照指揮中心標準進行。機組員到了外站也是一樣,要求當地地勤主管建立機制,機組員以專車送到過境旅館,並嚴守不外出、在房間內用餐等機制。

外傳過境旅館被搶訂一空,陳時中表示,公司要負責訂定符合居家檢疫規定的計畫,只要不離開房間、互相接觸,我們會解他的計畫並且做審核其地點,上述措施都已經在進行了。

公布病人姓名惹議 衛福部次長:今晚就進行檢討

2020-03-18 14:1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簡浩正/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口頭公布,將公布明知故犯出國染疫者的姓名,引起立法委員關切。立法委員洪申翰今質詢時指出,明知故犯出國者不分染疫與否,但懲罰只針對染疫者,有邏輯謬誤且恐造成防疫漏洞。對此,衛生福利部次長何啟功正面回應說,「只要不是故意被感染者,廣義來說都是受害者,政府都要給予關懷。」今天晚上的會議就會對此進行討論和檢討。

衛福部日前公告非必要前往三級旅遊警示地區旅遊者,屬於明知故犯,不補貼居家檢疫的補貼並自付醫療費用,洪申翰表示認同,公共資源不該為這種行為埋單。然而,刻意公布確診者姓名卻有邏輯上的矛盾,恐造成防疫漏洞。

洪申翰也舉例來表達公布確診者姓名的邏輯矛盾,並恐造成防疫漏洞的看法。「心存僥倖出國」這個行為該受到處罰,但刻意公布確診者姓名是不合理的,因為這些人在居家檢疫期若發現有輕微的疑似症狀,會害怕被公布名字、被肉搜的巨大代價,反而更逃避、更拖延就醫時間,增加了家庭或社區成員受到感染的機會,造成防疫漏洞。

對此,何啟功表示,指揮中心過去被問到確診個案的個資,都會特別去注重保護,他也承諾,會將上述疑慮帶回在今日晚上的內部會議,進行討論與檢討。他說,只要不是故意被感染者,廣義來說都是受害者,政府都要給予關懷。

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非必要旅遊只公布確診姓名?陳時中:因染病增社會風險

2020-03-17 16:09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陳婕翎、魏翊庭、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在相關認定標準付之闕如的情境下,拋出了「將公布明知故犯出國染疫者姓名」的規定。今日指揮中心記者會被問到,法治國家處罰人民是根據行為,「明知故犯」是行為,但「是否染病」則是機率,一個法治國家能否依據機率懲罰人民?陳時中並未正面回答,僅強調這是為了避免讓防疫體系負擔過重,公布姓名對於人身和隱私是很嚴重的事情,會謹慎來做。

陳時中表示,宣布上述罰則之前已經出國的,不會被列入懲罰,但宣布後若還有非必要的前往,就會落到「明知故犯」的範圍,除了居家檢疫的補助取消,也要根據確診與否等情境的不同,收取醫療費用,並根據「違反程度」和「防疫需要」來決定是否公布姓名。

要減少國際往來,為何不禁止第三級國家外籍遊客入境,亦不全面公布非必要旅遊國人的姓名,而是僅公佈確診病患姓名?陳時中說,這是因為確診者會增加社會傳播的風險。現在境外移入個案增加很快,如果一口氣上百人確診,不可能細細進行疫情調查,會讓防疫體系負擔過重,到時可能必須要靠民眾通報,因此公布姓名也有防疫的意義。

要減少疫國入境者 外國人及未染疫者為何不管?

2020-03-17 14:49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針對「明知故犯出國染疫者」,要向社會大眾公布其姓名,此舉引發如何平衡防疫與人權的討論。醫療法學者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可作為作為法源,應先探討「公布確診者姓名」這個措施的必要性和目的是什麼。如果目的是為了減少自疫區入境者,公布病人姓名的必要性在哪?外國人、未染疫者為何採取雙重標準?

醫療法學者說,指揮中心如果認為「公布姓名」符合特別條例第七條所指的「必要性」,但其實在細節措施和目的之間,並無合理邏輯關係。如果公布姓名的目的是要「嚇阻國人去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的國家」,為什麼不全面公布非必要旅遊者的姓名,反而只公布返國後確診者姓名?要嚇阻分必要出國,可以針對這個行為去認定,並且重罰金錢、取消補助,這樣不足以達到嚇阻目的嗎?

如果嚇阻出境的終極目的,是要「減少從第三級國家入境的人數」,為什麼指揮中心不宣布禁止那些國家的遊客?現在並未禁止,外國人不論入境目的,只要接受14天居家檢疫,如果外國人確診,隔離治療及檢驗費用由台灣政府負擔,本國人同樣要居家檢疫,但如果確診且被判定為非必要出國,就要被公布姓名。兩相對照下,有雙重標準之嫌,公布姓名的處罰,也無法達到減少入境人數的目的。

今天基於對人性的了解,指揮中心不可能不知道「公佈病人姓名」就是打開了公審之路,這不可能是檯面上能夠證成必要的目的,卻是無可避免的結果。但即便今天被公布姓名的病人,後續受到肉搜、人權受到損害,他如果要主張自己的權利,必須要自己在司法上去對抗所有的肉搜者。因為直接造成他損害的並不是指揮中心,除非監察院彈劾,或是有權益受損者提起釋憲,耗上數年時間。簡而言之,「要指揮中心負起對應責任,很難。」

至於「公布姓名」作為行政罰的一種,目前在特別條例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公布個人資料的前提是「受隔離或檢疫而有違反隔離或檢疫命令或有違反之虞」,而非「非必要出國且確診」,是否能作為撤回公布姓名新規定的依據?醫療法學者認為不樂觀,因為現在的社會氛圍是,只要指揮中心說有必要,就算講得很不清楚,就是有必要。

指揮中心現在就已經是一種高度的權威,在民氣可用之下,甚至已造成了噤聲。醫療法學者表示,指揮中心過去已經有多次執法爭議的記錄,例如很快就要求懲罰浙江台商之父、要求嚴懲辱罵藥師的婦人,再加上這次公布病人姓名的新規定,其實專精於公共衛生及其相關法律的學者專家,都認為有檢討空間。只是現在這個「防疫至上」的社會氛圍,任何人斗膽談到「人權」,都會被獵巫,因此大都不敢輕易的具名提出意見。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遏止旅遊方法多 直接規定「公布姓名」與極權國家無異

2020-03-16 23:0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今拋出震撼彈,宣布即日起針對「明知故犯者」前往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國家,將取消回國後居家檢疫的補助,若後續確診更將公布其姓名,並收取相關費用。不過面對是否禁止旅行團出團、公布姓名之適法性、明知故犯之定義、費用計算方式等問題,陳時中僅說還在研議,先公佈是為了避免有人挑戰公權力。

對於公布患者姓名,社會各間醫界看法不一。前疾管局局長張峰義表示,雖然這措施和台灣的人權形象有些扞格不入,這條線可能畫得「過了一點」,但是面對新冠肺炎這個百年大疫,亂世用重典也是可以理解的,人權和防疫或許可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張峰義認為,這個措施的嚇阻成分較強,相信指揮中心可以從動機和事實,建立認定「明知故犯」的認定機制。張峰義說,社區防線的工程浩大,身為醫界的一員,他會贊成這個規定。

然而,就連仍保護個案隱私的現在,網路肉搜的風氣之強,是即便指揮中心雖明示不妥,台大教授這等高知識分子都忍不住加入。未來若主動公布確診個案姓名,恐怕必然發生肉搜浩劫,因此對於公布姓名,醫界並非完全沒有疑慮。

一名不願具名的醫療社會學家暨醫師表示,如要達成嚇阻旅遊的目的,或許有其他方式可以研議。如果是希望減輕檢疫的壓力,該怎麼提升檢疫能量和資源,這些問題及其解方,也應該要進行檢視。公布姓名的作法或許可以考慮的,但現在令人擔心的是,「在防疫的目的之下,是不是讓政府走得太遠了,讓人民連討論的空間都沒有了?」

他提醒大家思考,為了防疫,是否要放棄台灣作為法治國家的基本條件和精神?防疫的目的和維持社會安全的同時,也應避免國家的擴張,讓個體的自由以及可以監督國家的可能性都被限縮。他呼籲指揮中心,對於相關認定方式及定義,應要提出更詳細的說帖,供公民團體進行檢驗,而不是逕行公布。如果連在一個法治架構下討論的空間都沒有,「那我們與自己所厭惡的極權國家,也差異不大了。」

明知故犯去疫區旅遊確診 陳時中:公布姓名並收費

2020-03-16 17:3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簡浩正、賴于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拋出震撼彈,公布未來如果明知故犯前往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之國家,回國後被確診,指揮中心將公布其姓名、取消其相關補助,而且要向他收取相關費用。

陳時中說,針對故意去第三級旅遊疫情警示國家旅遊者,將不會補貼明「明知故犯者」的居家檢疫一萬四千元,這樣形同補貼當事人旅遊。如果後續確診,就要公布其姓名,並收取相關費用。

至於法源依據,陳時中表示,特別條例第八條有相關授權規定。因為以前情勢沒有像現在這麼緊迫,最近短短幾天內從相關區域回來的確診個案這麼多,如果沒有警惕的規定,恐怕會增加國內防疫的負擔。

是否乾脆禁止旅行社出團?陳時中表示,接下來旅行社一定要管,外交部配合我們三級區域都會亮紅燈,相關規定會比較嚴格一點。副指揮官陳宗彥也說,旅遊業者部分,旅遊警示部分已跟指揮中心一樣,故可依照做相關處理。

至於入境外籍旅客部分,陳宗彥表示,我國採取居家檢疫措施的國家,都已大幅降低入境人數,從上萬人降到幾百人,相信這樣的措施可有效降低人流。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案34兒子陪病確診新冠肺炎 曾二度探病共餐協助如廁

2020-03-10 18:29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院內感染指標婦人(案34)之20多歲兒子確診,為我國第46名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兒子曾二度赴醫院陪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時卻表示不算院內感染,應是家庭群聚,會後受訪才鬆口說,不能排除在院內受感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莊人祥表示,案34(母)在2月14日因低血糖住院,七天後發病,2月28日確診。案46(兒子)在2月14日和24日到醫院探望。案34確診後,與案46同住的姊姊先確診(案41),案46二度採檢都陰性,直到3月6日發病,8日或9日才驗出陽性。

莊人祥表示,由於發病日距離最後一次探病,已經過了11天,若24日探病就被傳染,前兩次採檢應不會是陰性,目前研判是像母(案34)傳給女(案41),姊弟倆人在2月24日至28日之間同住期間,姊再傳給的弟(案4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案46一開始檢驗陰性,也許是因還在潛伏期,但照時間順序,會覺得在家裡感染比較可能高。

指揮中心3月6日記者會時提到,案34待的病室裡,在床欄杆、床墊、浴室,都驗到有病毒,而且案34的病毒量算高。今日記者會後,記者問到有關案46探病時從事之活動、接觸情況,莊人祥表示,案46去探病時大部分時間在補眠,有與母親共餐、與母親在床邊交談,也有協助案母如廁。

至於案46陪病時,是否接觸過三名確診病房護理人員,張上淳說,目前仍待釐清,不能完全排除院內感染可能性。

武漢包機、公布口罩新制總是同天?陳時中:巧合難解釋

2020-03-10 14:4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簡浩正、李隆揆/台北即時報導

首次武漢包機為2月3日,當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亦宣布口罩實名制將上路。今天指揮中心宣布口罩實名制2.0網購版,同天第二次武漢包機任務啟動。

這當中是否有任何政治考量?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世間巧合的事情很多,我們很難去解釋。」

上次包機過程及結果不如預期,陸委會曾多次重申必須符合須以於短期出差、慢性病、長期特殊用藥與密切醫療者,或老人小孩等優先,這三大原則。指揮中心亦要求確認弱勢、檢疫確實。

不過,陳時中在今天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提到,我方提出的優先名單,少數不在此次包機中。另被問到華航及東航兩班機之整體流程、如何確保落實檢疫,陳時中皆三緘其口。

陳時中表示,武漢專機後續怎麼做,都是逐次檢討,再持續安排和對話。他只能說「雙方都有心」,檢疫已達成共識。檢疫所具備一定的分組、配備、人力,目前已有三個檢疫所準備執行任務。

陳時中強調,這是「最後一哩路」,請大家耐心,要是講太多,耽誤了最後一哩路,反而不好。陳時中承諾,明天第一時間,一定清清楚楚向社會做報告。

陽光耀: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篩檢



2020-03-10 00:27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台灣出現無旅遊史、尚未找到確定病例接觸史的新冠肺炎死亡個案,令人擔憂,到底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險群是哪些人?根據現有文獻,台灣肺炎專家已充分掌握關鍵危險因子。

「二○一八年肺炎診斷指引」台灣共同編撰人、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在十七年前參與抗煞,治療過SARS重症病患。他分析上百篇揭露新冠肺炎臨床表徵文獻,歸納發現,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族群為六十五歲以上、入院時胸部X光呈現肺炎影像、淋巴球減少的患者;實證亦顯示,五十歲以下無胸部X光異常的輕症患者,或可在地區醫院治療或居家隔離即可。

惡化多在發病第二周

陽光耀回顧在「刺胳針」、「美國醫學會雜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等多篇論文,以及「medRxi」多篇預刊之未經審查的大型研究報告,整理出新冠肺炎的臨床表徵,百分之五十九患者體溫曾超過卅八度,百分之六十八曾咳嗽、百分之十九呼吸困難、百分之三點四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至於肌肉痠痛或頭痛或喉嚨痛者則各有一成多,少部分流鼻水。

陽光耀歸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惡化通常出現在發病第二周,約百分之廿三到卅二住院病人會進加護病房,百分之十七到廿九住院病人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百分之十罹患次發性細菌感染。加護病房病人明顯較年長,年齡中位數為六十六歲,且高達百分之七十二有其他慢性疾病。

胸部X光是重症指標

「入院胸部X光影像是關鍵重症預測指標」陽光耀說,雖然已知患者入院胸部X光異常比率僅一成五,但重症病人有四成五入院時胸部X光影像呈現異常,電腦斷層檢查過於敏感,反而無法預先區辨可能發展為重症的病人。

此外,六十五歲以上演變為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或死亡的重症風險,是六十五歲以下的二點一倍;入院時胸部X光有間質性變化者,重症風險是三點三倍,入院時有嚴重肺炎,重症風險更高達十一點一倍。

陽光耀建議,預防傳染和診治病患,應優先保護年長者,特別是入院時已有肺炎或胸部X光影像異常者,都要密切監測病情變化,以免演變成重症。

淋巴球量預測嚴重度

淋巴球減少則是另一預測病人重症的指標,多篇研究發現,大多數死亡患者入院時淋巴球已減少,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數量之比例指數則可早期預測患者嚴重度。陽光耀指出,根據北京某醫院六十一個案例研究,五十歲以上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數量之比例指數高者,常需要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指數正常者住有特殊照護的隔離病房即可。

至於五十歲以下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數量比例指數偏高者可住一般隔離病房,五十歲以下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數量之比例指數不高的輕症,在社區醫院住院或在家隔離即可。陽光耀表示,一旦社區傳播發生,根據大陸現有資料,死亡率最保守估計百分之二點三,醫護人員感染率百分之三點八。

台灣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篩檢、擴大旅遊史篩檢,以找出更多漏網之魚,透過隔離治療,盡可能阻止社區傳播。民眾要注意自身有無發燒咳嗽等早期症狀,不過,新冠肺炎症狀很多元,即便同一家戶群聚感染,症狀出現的順序也可能完全不同,應提高警覺。

最容易被忽略的致病機轉 阻止新冠肺炎關鍵是「它」

2020-03-10 12:12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口罩越來越好買,邊境越鎖越嚴,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能否逃過日韓義等國病例急速飆升的命運?關鍵就在於「環境媒介傳播」。民眾和醫療人員一定要牢記並落實「碰觸環境物件後要洗手」,才能阻絕導致病例爆發的環媒傳播路徑。抗煞老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顏慕庸日前一場視訊演講中,有精彩的分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在3月5日公布一段演講影音,由顏慕庸主講「因應新型冠狀病毒之醫院動線管制」。顏慕庸表示,一個咳嗽的人,比較大顆的飛沫其實馬上就掉在地上了,但中等大小的飛沫可以漂一到兩公尺遠,這些飛沫掉落時如果座落在某些環境中的無生物物質,就會促成所謂的環媒傳播(formite transmission)。

顏慕庸表示,2013年亞利桑納大學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在咳嗽,在半天之內,辦公室的環境和人就有50%沾上病毒,其中又以門把、咖啡杯、影印機、廁所、水龍頭等人們共同接觸的地方最多,可以想見,如果人手接觸後,就可能促成疫病傳播。

顏慕庸說,環媒傳播是隱形的、最容易被忽略的致病機轉。當環媒傳播出現,常會伴隨著下列誤解,例如誤以為有超級傳播者,但實情是「誰不洗手,誰就是超級傳播者。」環媒傳播也常導致疫情調查追接觸者時出現斷點、人們責怪醫護人員訓練不足,或懷疑有廣泛性的空氣傳播。這些討論在台灣都已經出現,其實世衛探訪中國後尚未發現有空氣傳播之實證, 而環媒傳播則隨著疫情擴大各國研究陸續出爐。

顏慕庸以新冠病毒同屬冠狀病毒的MERS為例,當時台灣投稿期刊指出,根據SARS經驗,當人們不洗手或洗手不確實,只要留下1%到0.1%的漏洞,新興傳染病的傳播都鑽得過去。韓國於一年後發表的研究,對當時一起高達70人的嚴重院內感染進行詳盡調查後指出,指標個案是可行走的肺炎病人,輕微腹瀉且頻繁跑廁所,病毒可能因此分佈廁所環境、床間隔帘,人們因觸摸到病毒而感染。

顏慕庸說,現代人生活中的觸控式面板非常多,觸碰機會大增,這次又遇到了無症狀就能傳染、傳染力又強的新冠肺炎病毒,洗手時機要有「強化版」。過去宣導洗手六個時機是吃東西前、擤鼻涕後、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上完廁所後、外出回家後,現在應改成「觸碰過環境就要洗手」。

顏慕庸建議,現在防疫慢慢從圍堵進入減災,社區裡應廣泛設置更多乾洗手點。而醫院是疫情防守的最前線,民眾進醫院大門時應主動以酒精噴消雙手,避免污染醫院環境,出醫院後也要洗手,避免把環境媒介傳播帶回家。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菲男、白牌車司機群聚發病皆差一天 兩次解釋卻不同

2020-03-09 13:4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祭出基因序列分析,二度駁斥埃及團旅客群聚的感染源在歐洲,並非來自我國。今菲律賓新增一名確診個案,為與台灣第44名確診個案同遊的友人,友人發病時間早案44一天,菲國衛生部懷疑可能兩人是在台灣就遭感染。國際間案例誰輸出於誰?爭論再起。

對此,指揮中心表示兩人發病日僅差一天, 人傳人機率很低,暴露於共同感染源之可能性較大。耐人尋味的是,對照白牌車司機(案19)及其外甥女婿(案22),發病日亦僅差一天(1月27日及28日),指揮中心2月17日回應媒體詢問傳染路徑時,卻相當肯定的答覆應是人傳人。

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今表示,我國案44於2月28日至3月3日遊菲,於3月2日在菲期間發病,3月5日確診,我方通知菲方。案44之在菲台籍友人於3月3日發病,3月6日就醫採檢,3月8日在當地確診,案44仍是所謂的「指標病例」,是否為感染源仍有待釐清。

莊人祥表示,由於兩人發病日只差一天,兩人暴露於共同感染源、案44是傳染給朋友,兩者都有可能,但是機率不同。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發病間隔的中位數是四天,因此,他個人認為這兩人是互相傳染的機率是很低,未來可以靠基因定序,了解案44的病毒株品系來做證據推論。

案19白牌車司機一家在1月27日聚餐,案19當天發病,隔天其外甥女婿(案22)也發燒咳嗽,案19在2月16日確診後,案22因被匡列密切接觸者而於2月17日確診。當天的記者會上,指揮中心定調為家戶群聚新增個案,記者詢問這兩人發病間隔只差一天,是否有可能非人傳人,而是各自接觸到感染源?當時得到不同於現在的答案。

當時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平常講疾病潛伏期是一個範圍,是絕大多數的狀況,但也有少部分的例外,因為生物有多樣性。如果接觸到的病毒量非常高,相對就會比較快發病,偶爾會碰到例外狀況。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查新冠院內感染病毒培養碰壁 公共空間未全面採驗

2020-03-08 14:56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柯毓庭、簡浩正/台北即時報導

北部某醫學中心之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總人數已達到八人,到底是經由共同照顧的護理人員傳染,還是共同接觸到汙染的環境,目前還是謎。指揮中心今表示,病毒還在某醫院手上,今早詢問還沒結果,至於該病房之公共空間都沒有發現病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核酸檢測也可以看到病毒基因片段,很快就有結果,但並不完整。若要有完整序列,需要先做培養,這部分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與檢體量多寡、送達實驗室的速度和新鮮度有關。

台大醫學院教授葉秀慧表示,培養出病毒之後,以台大基因體微生物實驗室來說,可以在兩天內完成全基因組定序。張上淳表示,相關群聚之後續病毒檢驗工作,還在另外一家醫院的手上,今早詢問還未有確實結果,繼續努力中。

該病房可能共同接觸汙染之公共空間很大,包括茶水間、走廊、電梯、扶手等,究竟採檢的點包括哪些?指揮中心並未正面回答。張上淳表示,案34的病室內有看到。指揮官陳時中說,個案病室內採了二十幾個點,急診環境也有採,應該有陸陸續續擴大,「應該是採檢的很完全」。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陳世英:醫院感控勿忽略看護



2020-03-02 00:32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出現非法移工因照護住院病人而感染新冠肺炎,再度凸顯醫院在疫病防治上的關鍵角色,由於人員進出醫院難以掌控,對院內感控造成嚴重挑戰的問題,也再度浮上檯面。

臺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醫師指出,照服員、外籍看護和外包清潔傳送人員同屬醫院感控的重要環節,一向為衛福部所關切,雖然在平時著重在抗藥性細菌的管制,如今避免成為新冠病毒院內傳播的防疫缺口則成是當今之要務。

十七年前,臺大醫院為了篩檢與診治大量疑似與確診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最後在急診爆發院內感染後,緊急關閉急診十天,那時陳世英剛升任急診部主治醫師。

他表示,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各項公共衛生措施及醫療疫苗藥物進步,過去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傳染病已經漸漸的被各種慢性疾病如癌症等所取代,但沒有想到,在二○○三年遇到SARS這樣嚴重的疫情猝然爆發,讓當時的公衛與醫療界在因應上措手不及。

當時臺大急診的診斷疑似或確診的SARS患者太多,在臺大醫院院內負壓隔離病房滿床無法持續收治病人的情況下,大量SARS患者暫留在急診等候住院或轉院,造成環境在高病毒負載量下未及清消而遭受汙染,最後爆發院內感染而付出慘痛的教訓。

當年臺大不得已關閉急診十天,重新消毒後再度開放。陳世英說,當年因為患者從急診到病房的分流以及環境清消上出了問題,於是醫院重新思考設計,包括設立戶外發燒篩檢站,增設臨時負壓隔離病房、減少急診暫留病人密度、落實環境強制除汙、以及加強疑似患者住院動線節點管控等措施,來強化SARS疫情的處置。目前國內醫院的動線、分流、感控、與後勤調度等防疫措施,大多根據當年抗煞留下來的經驗。

保護急診、住院分流 保護醫護病患

不過,新冠病毒與當年的SARS病毒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特性,SARS病人在發燒之後才具有傳染力,而且一旦感染到SARS病毒後幾乎都會發病,因此發燒篩檢與後續隔離的效果非常顯著。

但新冠病毒卻有相當高比例的無症狀及輕症感染者,患者可能發燒呼吸道症狀不明顯卻具有一定的傳染力,造成疾病診斷與感染控制上的困難,難以單用隔離檢疫的傳統公衛方式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

在圍堵不易的情況下,醫療體系此時必須朝減災的思惟做調整與規劃,也就是將損害控制到最小,而急診是醫院的第一線作戰單位,保護急診同時有效的進行住院分流,其實也就是保護醫院裡所有醫護人員和病人。

陳世英提醒,醫院的感染控制,本來就不能只注意醫護人員和病人及家屬,更要包括清潔、傳送、看護等其他醫療成員,只要是醫院裡的工作人員,都是感染控制所不能忽略的一環,只是外籍移工由於語言與制度上的特殊性,一旦在醫院內協助病人的看護工作時,在疫情防治上更是需要額外關注的一群。

外籍移工看護由於語言不通,不容易進行有效的教育訓練和管理,再者移工離鄉背井、工作辛苦,在醫院買食物或裝水時遇到口音相同的同鄉,難免聚在一起聊天紓壓,甚至互相協助彼此病人的照護,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也帶來病原跨病室甚至跨單位傳播的風險;而如果是非法移工看護,移動的可能性與範圍更高,甚至會在不同醫院間移動,不只行蹤難以掌握,一旦感染病毒,對醫院感控與疫情控制影響的程度必然更為嚴重。

外包清潔、移工看護 醫院加強管理
陳世英表示,為了防疫,衛福部已經通令各醫院明定訪客人數和陪病時間等相關限制,也訂定外包人員管理指引,但針對外包清潔及移工看護,各家醫院應該根據自身現況,盡快設計合適的管理方式,除了落實照服員和看護實名登記,必要時註記所照護的病人床位,據此協助單位醫療人員加強辨識,避免看護跨病室活動,落實人員管理進而強化感染管制。

而外包清潔員雖然多是本國籍而無語言溝通上的隔閡,在感染管制訓練上的難處在於待遇不好,造成人員流動很大,由於感控教育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而須反覆操作以熟練各項的防護動作與流程,因此人員流動所造成教育訓練的成果無法維持,一直是各醫院很頭痛的問題。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必須考慮在疫情期間,針對較高風險的特定區域,請外包單位協調熟悉感染防護與清消流程的資深人員支援,並且給予額外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