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醫改會轟:醫院威脅病人 就是不補人

〔記者邱宜君、魏怡嘉、甘芝萁/台北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組長朱顯光直言,護理人員全面回歸勞基法的法定工時規範,是早在兩年前衛福部和勞委會就審慎評估過,認為醫院人力充足已可行,也給了醫院長達兩年的緩衝期因應。醫院早已沒藉口繼續拖延、觀望,在新制上路前夕放出取消夜診、假日門診風聲,威脅民眾病患,更令人不以為然。

專家呼籲勞委會嚴查不法

研究員李芸婷說,八成醫院口袋裡都有盈餘,卻不用於人力,呼籲勞委會,元旦後務必加強查核不法。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批評,醫院不能一面對外界要求改善人力、服務品質同時,又動輒威脅要關診,醫療是服務行業,過去廣開夜診、假日門診,是為了因應合理門診量及紓解日常門診的不足,醫院也可以拿到比較好的給付點值,關了這些診,對醫院沒有好處。

滕西華指出,醫院門診與住院護理人員是分流的,就算醫院取消夜診、假日門診,難道台灣醫護人員就會比較輕鬆?如果醫院執意如此,督保盟予以尊重,但輕症病患湧向急診的問題會愈來愈嚴重,尤其是非都市地區,屆時衛福部應該要求所有醫院開放急診,並降低民眾的部分負擔及掛號費。

基護批醫協挑起護病對立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梁秀眉則痛批,要醫院經營者掏錢出來補人力,「簡直是要他們的命」,為鑽新制漏洞,早已動作頻頻。例如幾天前,彰化秀傳醫院才透過媒體宣傳該院護理人員全面改成十二小時一班的兩班制,醫院自認「德政」,其實是公然把畸形變常態,不把正常工時的新制放在眼裡。

梁秀眉強調,醫院只要老實照新制去計算工時、補足整體病患醫療所需的醫護人力,就能創造護病雙贏。現在醫院團體各種關診、關床的說法,都只是為了挑起護病對立,以規避自身責任。

健保署家醫群 全年無休

如果醫院真的關診或縮減診療時間,民眾該怎麼辦?朱顯光表示,健保署過去花了數十億元打造「家醫群」,讓鄰近診所和醫院結合為團隊,輪班提供全年無休、廿四小時醫療專線,症狀諮詢、晚上該去哪裡就醫,都有人回答。花了大錢,卻根本沒幾個人知道此服務,衛福部應加強落實、宣導。

勞陣要求確實執行勞檢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過去醫療院所違反勞基法的問題相當嚴重,幾波勞動檢查,甚至包括衛福部所屬的醫院都有違法,勞委會、衛福部應加強宣導,確實執行勞動檢查。他說,面對違法的醫院,應予嚴重處分,才能有效遏止血汗醫院再度發生。

護理改採工時制 醫協放話縮門診

〔記者魏怡嘉、甘芝萁、邱宜君/台北報導〕急診、開刀房等護理人員自明日、一○三年元旦起排除在勞基法責任制之外,全面改採工時制,傳出醫院團體研擬關閉夜間或假日門診以因應人力不足,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昨表示,協會理監事會議確曾針對縮減診療量進行討論,夜間及假日門診關閉案影響太大已遭否決,決議將先實施颱風天、地震假休診,縮減診療時數,而且許多醫院憂心急診、手術房護理人員若受限工時,交接替換頻率大增,恐將影響醫療品質、增加風險,希望主管機關正視問題。

醫護人員全面取消責任制

以往醫護人員實施工時未明訂的責任制,導致醫護過勞問題頻傳。勞委會八十七年先公告門診及夜診醫護人員適用勞基法正常工時,一百年底又公告特殊醫護人員分兩階段排除責任制,去年三月先將醫院血液透析室、放射線診療室等取消責任制,改採每日工時不得超過八小時、每二週總工時不得超過八十四小時的工時制。

明日起,將再擴大適用第二波,包括手術房、急診室、加護病房、產房、手術麻醉病房、器官移植小組等醫護人員也排除責任制。全國醫護人員自此全部回歸勞基法正常工時,超時工作就須提供加班費。

地震、颱風假休診 急診照常

但這相對也造成醫院人力安排壓力,醫協等醫院團體近日開會研商,擬縮減醫院診療容量及時數。楊漢湶指出,協會理監事會議雖未通過夜診、假日門診休診,但做出決議且已發函各級醫院,若遇颱風天、地震政府宣布放假,急診雖照常,但希望門診休診,協會決議雖不具強制約束力,但未來颱風天「醫院門診照常」狀況,恐將不復見。

楊漢湶並擔憂,萬一手術房開刀到一半,碰到護理人員要下班怎麼辦?醫護交接頻率高有一定風險,醫院協會曾向勞委會反映,醫院安排人力恐失去彈性空間。

台灣有兩萬多家醫療院所,各大醫院一年光是門診量就高達三.八億人次,醫院協會常務理事謝武吉表示,協會之下將成立「醫院自律委員會」,若發現有醫院的護理人員數量不足以支應,工時安排不當,將會向勞委會「密告」檢舉違法,讓醫院被迫關閉假日或夜間診門,形同另一種「自律」。

勞委會:已給兩年緩衝期

醫院縮減診療勢必影響病患,勞委會表示,考量醫院人力調度問題,當初決議分兩階段進行,並規劃兩年緩衝期,醫院早應做好人力調節,沒道理驟減門診量。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也強調,這波回歸正常工時的影響範圍是加護病房、產房、急診室、手術房的護理人員,醫院要關門診因應新制,不符邏輯。

衛福部:違法可重罰30萬

李偉強指出,衛福部四月已公布新版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清楚規定每班、每床或每台刀需要多少護理人員,若醫院未設置足夠人力,衛生局可連續稽查開罰;違反勞基法規定也可處二萬至卅萬元罰金,並將公布醫療院所名稱。

照護司統計,今年護理人力已補了九千多人,預估明、後年還各要增加兩千三百個員額。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遭點名醫院:看錯報表、找錯數據

〔記者林欣漢、鄭淑婷、謝武雄、蔡明倫、林惠琴、陳韋宗、魏怡嘉、邱宜君/綜合報導〕被醫改會點名,員工、公益放一邊的醫院都否認醫改會的指責,更有醫院直言「看錯報表、找錯數據」。醫改會研究員張雅婷強調,所有資料都來自衛福部一百年公開資料,絕對可受公評。

亞東醫院強烈抗議根本是「看錯報表、找錯數據」。亞東醫院表示,院方一百年度稅前結餘的營收與九十九年度相較減少十七.九%,醫療人事費用卻是增加三.九%。亞東醫院強調,人事費用逐年增加,一○一年度全院還加薪三%。

亞東醫院澄清說,醫改會將包含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遠東聯合診所及亞東醫院等不同單位的合併報表,誤認為是亞東醫院獨立報表,以致產生誤解。
被指超時 恩主公︰已改正

恩主公醫院表示,完全不知道醫改會的財報數據從何而來,可能是引用錯誤,基本上醫院是年年虧損。另外,對於之前被指超時工作,醫院強調是「無心之過」,之後已經儘速改正,也沒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林口長庚醫院回應說,醫院營運一切都依照法令規定,長庚醫護人員的薪資水平在國內醫療體系名列前茅,醫療營收也按照規定,每年提撥固定比例做為公益用途,沒有醫改會所說的情事。

桃園市聖保祿醫院主任秘書藍章捷表示,聖保祿醫院的人事成本占整個醫院成本的五十二%,這幾年都有調薪,薪資在平均水準之上,收入雖有增加,但人事成本也增加不少。
新光醫院表示,醫改會相關數據主要以民國一百年做為比較標準,如果醫改會將過去前幾年的數據一起比較,可發現,在藥價調降及人力支出上漲的前提下,醫院的盈餘比例一年不如一年。

為恭醫院強調正調閱詳細數據,但截至昨晚仍未統計完成,將擇期開記者會澄清說明。國泰醫院則不予回應。

醫改會點名︰財團法人醫院年獲利233億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景氣差,醫院賠錢嗎?答案是大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昨開記者會指出,全國四十家應屬非營利機構的財團法人醫院中,竟有三十二家有盈餘、占八成,其年獲利總計高達兩百三十三億元,但僅十八家須額外繳稅,而且許多獲利醫院的公益支出及人事成本都吊車尾。



七家人事費比率年年「倒退嚕」

醫改會點名,應屬非營利的前十大醫療財團法人,獲利亮眼,但作公益、卻還比不上六家賠錢的偏鄉醫療財團法人,另有七家醫務收入及稅後盈餘成長亮眼的醫療財團法人,更未善待員工,人事費比率年年「倒退嚕」。

多數獲利醫院公益支出卻吊車尾

賺錢第一名的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一百年稅後餘絀高達一百七十四億元,醫務利益率高達三%,卻只用不到二%的醫務收入作公益,比率比作公益前五名的窮醫院還低。例如恆春基督教醫院,一百年稅後餘絀僅兩千萬元,醫務收入不但沒賺,還虧五十%,卻把二十%的醫務收入都投入公益。

另外,為恭、國泰等七個醫療財團法人,相較於九十九年,一百年的醫務收入和稅後餘絀都成長,卻未善待員工,其中長庚、行天宮今年才因違反勞基法被抓。醫改會舉例說,為恭醫療財團法人醫務收入成長五.七倍,稅後餘絀破五%,顯示醫療服務量暴增,同期人事費卻砍了一.四%。

醫改會︰企業型財團法人賺最多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醫院數目在過去三十年成長一百三十二%,吃掉五十六%健保總額,其中以醫療財團法人醫院成長最快,現存四十家醫療財團法人醫院八成都有盈餘,又以企業型財團法人賺最多。

衛福部︰如何修法改善 可再討論

劉梅君強調,醫療財團法人是基於捐助成立,已是公共財,非私人財產,法律上也定義為非營利組織,有盈餘應回歸創設宗旨,即投入醫療公益或改善醫事人力。無奈現行法規太粗糙,導致這筆錢的使用標準和申請方式流於黑箱,弱勢民眾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她呼籲衛福部比照私立學校法,修法設置「公益監察人」,並明訂公益醫院細則,才能杜絕「假公益,實營利」之事。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表示,目前衛福部尚未擬出更好的方案,做到什麼程度算「公益」、如何修法可更臻完善,未來都可以討論。

「公益」的背後 醫事人員冷暖自知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醫改會昨召開記者會揭發醫療財團法人財報真相,現場邀請兩位醫事人員代表,踢爆所謂「公益」的內幕與辛酸。

醫務社工協會秘書長施睿誼分析,根據醫療法施行細則,醫療救濟與社會服務事項包括照顧貧病者、輔導病人或家屬團體、辦理社區健康促進、提供便民服務、辦理國際援助,但並未要求前述各類服務應占多少比例。

撥經費做公關 鮮少扶助

因此,可以看到不少醫院把這筆錢大量投注在所謂的「社區公關業務」,講白一點,就是招攬生意,例如裝修門面、年節送禮、派車接送病人。用於扶助貧苦病人比例,可能少之又少,更不用說關心病人離開醫院後,家屬照護有無困難、病人復健情況如何。

砸錢買儀器 不補人力

代表十四個醫事團體的台灣醫療品質促進聯盟秘書長曾中龍表示,醫事人員從來都看不到、看不懂醫院的帳目,只會不斷聽到老闆說「賠錢!」大家就一直抱著「相忍為國」的精神,把各種剝削和壓榨當作「打落牙齒和血吞」。卻發現醫院賺錢的同時,竟精簡人力的資源挹注。

曾中龍強調,醫事人員都已經快要累倒,這時最迫切的並不是提高待遇,而是增聘人力。否則醫院花大筆錢買再多、再好的儀器,沒有足夠的人員好好操作,全部都是枉然。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下月起食品添加物沒登錄 最重罰300萬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從塑化劑、毒澱粉到銅葉綠素,在在顯示政府管不動廠商濫用違法食品添加物。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宣布施行「食品業者登錄辦法」,下月起要求單、複方食品添加物業者需主動登錄單、複方成分。但專家憂心,業者刻意不登錄的添加物多如牛毛,衛生局難以查證,違法添加物將繼續橫行,受害的是全體國民。

專家憂心刻意不登錄難查證

食藥署預計月底公告單、複方食品添加物業者,下月應進行登錄,資料僅供食藥署管理使用,不開放民眾查詢。登錄內容包括工廠資料、產品、成分,不需列出成分比例,以維護秘方,至於成分複雜的香料,登錄名稱即可。若查獲登錄不實可開罰三到三百萬元,未登錄者除了罰錢,也不准營業。

複方應先取得許可證才能賣

不具名食品專家批評,食藥署以登錄做為管理基礎,是放任業者隱匿,罔顧民眾健康。專家質疑,業者就算擁有一萬種添加物,也可以只登記兩千種,剩下八千種,只要衛生局查不到,就拿廠商沒轍。僅登錄香料名稱更可笑,「與寫一百種水果名字有何不同?」專家建議應要求複方添加物先向政府登記,取得許可證始得販售,沒有許可證的都應視為違法。

含藥化妝品將正名特殊用途

食藥署昨也預告修正「化粧品衛生管理管理條例修法」,將「含藥」化妝品正名為「特殊用途」化妝品,以免產生誤解。由於日本對化妝品的分類、標示規定與我國不同,市售日系化妝品標示常見「藥用」,食藥署將於相關辦法中研擬因應措施。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部主任邱品齊表示,民眾確實常誤以為含藥化妝品可以當藥擦、比較有效、或擔心擦久產生抗藥性。其實含藥化妝品只是為了控管某些成分的安全濃度,本質上就只是化妝品而已,在我國本來就不允許宣稱「藥用」。針對原裝日系化妝品不符我國規定,他建議食藥署加強宣導即可。

賦形劑變更 33藥品須下架重驗

拖了大半年 食藥署才公布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我國藥廠多年來常自行變更「賦形劑」卻未申請,衛福部食藥署從未開罰,立委質疑政府讓全民當白老鼠。食藥署昨天終於公布三十三項藥品應於一個月內全面下架,重做療效相等試驗後,才能上市。只是這些年健保買單、民眾吃下肚的藥有多少?食藥署估不出來。

藥品內含具藥理作用的主成分及控制藥品崩散溶解速度的「賦形劑」,若上市才變更,需依法向食品藥物管理署申請、重做人體試驗,確認療效相等後才能變更。

可能影響吸收率 但沒安全性問題

食藥署副署長吳秀英強調,賦形劑通常沒有藥理作用,只用於製造藥品形狀外觀、色澤及口感,調整目的大多在於改善口感或外觀,雖可能影響藥品吸收率,但沒有安全性問題。
食藥署昨天公布三十三項藥品全都是台廠處方藥(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DM2_P.aspx?f_list_no=7&fod_list_no=4260&doc_no=42556),包括十二種心血管用藥、六種呼吸道用藥、五種消炎藥、四種腸胃藥、四種新陳代謝用藥,還有抗感染和抗癲癇用藥各一種,有三十二項在健保給付範圍。

食藥署藥品組長鄒玫君表示,過去確有藥廠未經申請、擅自變更,今年三月首度清查並要求通報,共收到三千八百四十一項,依法申請和違法變更的都有。邀集專家審查後,確認三十三項需下架重做試驗,還有二十一項尚需補件。

藥品組簡任技正戴雪詠表示,擅自變更依法可罰三萬到十五萬元,這次是鼓勵通報所以不罰,明年一月以後查到,就會開罰。這些藥都有替代用藥可換,建議民眾回就診醫院,與醫師討論換藥事宜。

台灣醫改會建議,針對不同廠商的同成分藥物,健保署給付應優先給紀錄良好的廠商,拒絕素行不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