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 星期三

獨/WHO出疫苗血清標準品 食藥署放著不用難接軌國際

 2021-07-01 08:54 聯合報 / 記者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兩家國產疫苗高端和聯亞相繼公布第二期臨床期中分析報告,並已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EUA審查。而食藥署公布的審查方法為使用免疫橋接方式,並以國人接種AZ疫苗的免疫性結果進行比較。然而,WHO早已推出血清標準品,可作為與國際疫苗的比較基準,食藥署卻放著不用,恐無法被國際認可。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表示,要再詢問業務單位才知道是什麼標準品,但使用AZ做為比較基準,是當時時機下最好的選擇。

根據食藥署6月10日公布的審查方式,針對疫苗療效評估部分,將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並以200位國人接種兩劑AZ疫苗的免疫原性結果作為外部對照組,中和抗體效價不能比AZ差。

針對我國使用免疫橋接方式來審查國產疫苗EUA,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使用免疫橋接取得認證是一個趨勢,因為將有越來越多疫苗研發,但若已經存在安全有效的疫苗,卻分成疫苗組、安慰劑組進行臨床試驗,對安慰劑組受試者來說,是不合人道的。

然而,免疫橋接方式最讓人質疑的點在於,不同疫苗在不同實驗室測出中和抗體效價是否可以比較?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便表示,高端疫苗第一期在長庚實驗室做出的中和抗體效價為100左右,但第二期請中研院做,中和抗體效價就高到600。

但之前兩邊實驗室便曾就方法進行討論,若長庚使用中研院的方法做,中和抗體效價就會高到三至五倍。因此如何讓中和抗體效價能互相進行比較,是重要的步驟。

不過黃玉成表示,事實上WHO已推出血清標準品,去年12月便已推出第一代,NIBSC編號20/136的標準品;今年一月也推出第二代NIBSC編號20/130的標準品。

他說,這個標準品可用於中和抗體效價的校正,如果開發出的疫苗要與其他家疫苗相比,一定要使用此標準品,才能發表國際期刊。

據悉,高端疫苗已經購買三瓶,而食藥署也正在洽購中。對此,專家小組會議召集人鍾飲文表示,確實有聽說食藥署要買,但不知是否真的有買到。

然而既然有此標準品,為何食藥署不以此做為審查依據,而要另外進行與AZ疫苗的比較試驗?CDE執行長劉明勳表示,相關問題應該問食藥署,不方便回應。

黃玉成說,使用標準品檢驗,以及國內目前採取將高端、聯亞和AZ在同一實驗室進行分析,兩條路都可行。聯亞第二期臨床試驗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則表示,雖然WHO有標準品出來,但因為各國仍無共識,所以才沒有訂出指引,標準品只能做為參考。

吳秀梅則表示,食藥署購買很多種標準品,應該也有做相關的試驗。但訂出和AZ比較的審查標準,是當時時機最好的選擇;且既然已經公布審查標準,將不會再修改,否則對業者不公平。

入境篩檢再強化「要驗3次」 增用家用快篩採檢

 2021-07-01 14:43 聯合報 / 記者謝承恩、蕭羽耘、邱宜君、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已入侵社區,國內6月22日宣布密切接觸者及自國外入境者,到底要驗1次、還2次始終爭議不斷,今日宣布自7月2日起再度強化我國入境檢疫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已收集專家會議建議,目前基本上都要驗三次,只是檢驗方法各有不同。」

陳時中指出,我國自7月2日起,強化我國入境檢疫措施,其中7個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就要到集中檢疫所採PCR篩檢,至於檢疫第10-12天要家用快篩採檢一次,解除隔離時要再驗一次PCR,總計三次檢驗。

至於其他非高風險入境者,入境時要在機場做PCR採檢或要採用深喉、唾液篩檢,而在後續檢疫14天期間中的第10-12天,要再用家用快篩一次,隔離期滿再篩檢一次PCR,如果在入境時檢驗為陽性的個案,都會送基因定序。

陳時中還原國內因應Delta變異株的入境篩檢始末,表示現已搜集相關意見和國際做法,都已納入參考。起初除專案入境者外,其他入境者都會回到家裡進行檢疫,擔心入境篩檢時如果顯示為偽陰性的話,會造成防疫的鬆懈,並增加家庭內的親密感染。但現在狀況不同,全部入境者都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不會接觸家人,縱使有偽陰性,也不會增加傳播風險,專家認為採取入境全篩是適合措施。

他也表示,這段時間也有很多因應變異株的意見,包括是否要延長檢疫時間或是檢疫期滿七天後再採等不同想法,專家今天分析各種情形認為,雖然傳播能力增加,但沒有看到潛伏期增加的證據,所以沒有延長七天後再採檢的建議,但相關病例若及早發現會更好,於是增加檢疫期間的第10-12天,要用家用快篩採檢一次,期滿結束時再做PCR檢驗。

另外入境時,陳時中說,民眾若有症狀,仍然維持在機場直接檢驗,再者是進入到集中檢疫時或在旅館時,也會加強症狀監測、即時採檢,所以邊境防線中,就可因應可能的相關變異株,國內也會增加邊境檢測量,即時監測變異株是否進到台灣。針對邊境入境者為陽性的人要進行基因定序,相關群聚者及不明感染源者,也會進行基因定序,用以了解變異株分佈情況,並及早有對策因應方式。



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嚴防Delta各國入境測多次、日驗10萬件 台灣僅3.5萬

 2021-06-30 13:4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最早於印度發現的Delta病毒來勢洶洶,已占四到六成大洋洲及亞洲病例,台灣身在危險區,也出現本土群聚,每天大約驗3.5萬件疑似檢體。台大公衛學者歸納,Delta病毒有四大威脅,各國多管齊下防堵,包括大幅提高每日檢驗量達5到10萬件,日本民間業者貢獻六成檢測量、新加坡機場設置高敏感度吹氣檢測系統,澳洲得來速快篩站每天可測4.5萬人以上。

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英國根據400多萬民眾安裝App回報症狀,感染Delta病毒株症狀多為頭痛、流鼻水、喉嚨痛,與原本盛行株不同。此外,感染Delta病毒發病到住院時間僅0到2天,患者急需住院治療。

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以新加坡資料反駁說,Delta病毒主要症狀與Alpha株並無不同,但王威淳表示,新加坡報告觀察之Delta病毒感染人數僅67人,樣本數不足。

公衛學者范僑芯指出,Delta病毒已遍布英國,但由於疫苗接種率高,個案主要為輕症,重症及死亡數大致持平,英國延長解封,持續關閉夜店酒館等營業場所,在邊境實施風險分及的入境檢測,至多要求檢測兩次。

至於日本,5月至今每天執行5到10萬PCR檢測,民間或業者檢測量已占六成,醫療機構和政府機構各兩成,入境除需陰性證明,若自高風險地區來,共需進行三次檢測。

新加玻每天做5至6萬件PCR檢測,機場要求旅客接受呼吸檢測系統,呼氣就知是否感染,敏感度高達95%。旅客除須持陰性證明,須全面下載「一起追蹤App」,6月24日起高風險區入境者期滿要二次PCR檢測,之後每隔3天進行一次抗原快篩。

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澳洲雪梨今年首度封城,因有機組員接駁司機確診Delta病毒,疫調後發現邦迪海灘附近有49人以上的群聚感染,還有市區髮廊有三名員工確診,髮廊一周內接待超過900名顧客,即果斷封城至7月9日,影響高達兩成澳洲人口。澳洲也推出得來速快篩模式,每天可檢測4.5萬人以上,紐西蘭也停止旅遊泡泡。

王威淳表示,Delta病毒有四大威脅,包括典型症狀改變,傳染趨於年輕化、傳播力變強家戶感染風險增家六成、住院重症風險增,但若能打兩劑疫苗,仍能有效降低住院風險。

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英國資料顯示,年輕人易受Delta病毒侵襲,相較於60歲以上病例,5到12歲及18到24歲病例數增加5倍,5到49歲病例數增加2.5倍。

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Delta病毒Ct值較低,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回到Ct值大於30,平均康復天數中位數為18天,比Alpha病毒多四天,比Beta病毒多三天,比原始野生株多五天。

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確診黑數怎解?專家:稱黑數不合理、只像感冒沒人在乎

 021-06-29 13:5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達4.7%,高於全球平均,許多專家推論可能是因確診人數作有大量黑數,分母遭低估導致致死率偏高。今在台大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稱「黑數」不太合理,畢竟疫情下無症狀者眾,算是冰山底下那一塊;「他也指出,台灣陽性比率算是很高,每篩88人可以找到一個確診,放在全球資料來看,人數僅低於新加坡和紐澳。」

「感染一定有黑數,沒有做特別檢查的人就是所謂的黑數,」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召集人邱南昌表示,重點還是要避免重症和死亡,「如果只是像感冒,黑數也沒人在乎,除非這是社區感染剛開始,要緊急防堵。」

邱南昌表示,疫情爆發後,在乎的是感染後病情會嚴重的對象,萬一被「所謂黑數」感染,所以要盡量把這些容易重症者找出來、趕快打疫苗,高風險者感染而來的嚴重問題,就可以大幅避免。

「不可能完全沒有黑數,但是透過完整的疫調,把密切接觸者都找、篩檢,就可以讓黑數減少。」陳建仁說,對於每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台灣都做了很好的疫調,每個確診者都去找到二、三十個密切接觸者,可能是有感染之虞的,透過居家隔離過程,避免把病毒繼續傳染給別人,如果隔離期間有症狀,也可以立刻去檢查。


疫苗接種順位挨批黑箱 VICP召集人:我覺得很透明

 2021-06-29 13:1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根據昨天最新統計,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高達4.7%,75歲以上重症五成、死亡率二成六,65到74歲亦高達四成重症、一成死亡。然而我國疫苗接種順序主要依據為接觸風險,非重症死亡風險。

數百萬計的65至74歲長者、難以自我保護的失智、罕病或重大傷病等脆弱族群,順位均列於許多官員及產業之後,但決策會議並非AICP大會,不公開會議紀錄,缺乏透明機制可檢視討論過程,引發外界批評。

今在台大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被問到此事,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召集人邱南昌表示,他認為會議公開透明,接種順序與致死率無關。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也表示贊同,與國外疫情初期比,台灣致死率未較高,並強調台灣也有考量熱區優先接種疫苗。

邱南昌表示,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是獨立機構,「不一定會聽cdc(疾管署)的話」,中間有「新冠肺炎小組」開會討論接種順序,成員不只是政府官員,他自己就算是民間人士。會議不是一言堂,都以各種想法,最後採取共識決,有時也會表決,每次都要估算各類對象有多少人、有多少疫苗,再決定開放到哪裡,「我自己覺得很透明公開,或許是會議紀錄公佈的太慢。」

「台灣致死率真的有比較高嗎?我一點都不特別覺得,台灣是好命一年多了,現在才發生疫情,才會以為致死率高,」邱南昌表示,其他國家爆發流行時致死率都會偏高,台灣的趨勢並沒有特別高。邱南昌也不認為重症高風險對象的接種順序和致死率有關,7月1日起65歲以上都可以接種,「更別說現在有很多叫你來打還不打,我不認為有影響死亡。」

陳建仁也贊同邱南昌的說法。陳建仁表示,致死率高低有三個重要因素,首先是病例組成,台灣疫情初期感染者主要來自於茶藝館及其同住家人配偶等較高齡族群,目前致死率百分之四點多,相較於歐洲國家疫情初期致死率高達百分之十幾,台灣致死率沒有較高。他也補充道,除了感染風險、重症風險,熱區感染率較高,也有納入優先施打考量。

明年總額上看八千億 衛福部揭三大目標含看護Uber平台

 2021-06-28 20:2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國發會於今日審議通過明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成長率1.272%至4.4%,總額上看8180億;高推估4.4%為11年以來新低,低推估1.272%則為16年來新低,但協商空間3.12%是16年來最大範圍。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協商空間可以用來讓健保更好,明年三大政策目標為建置醫院看護的Uber平台、整合慢性病健康促進平台、擴大視訊及電話診療。

商東福表示,國發會推估下限是根據客觀數據,經過既定公式計算而得,同意維持1.272%,上限綜合考量健保整體財務狀況、經濟成長、國人負擔能力、健保中長期改革政策推動需要、疫情衝擊醫療需求與供給。

商東福表示,根據國發會推估,明年總額介於在7935到8180億元間,較今年增加100億到344億元,雖然成長率4.4%,比今年低了0.1%,但是總金額還是向上成長的。

商東福表示,衛福部向國發會提出三大重點政策目標,爭取到明年的協商空間。首先是今年疫情看到限制家屬陪病、照服員和看護發生院內感染,希望能住院品質提升,明年健保署將支持推廣照護司以公務預算建置人力派遣平台,就像醫院看護的Uber,由政府提供經過妥善訓練的照服員,以合理收費提供家屬服務。

再者是國健署已經建置的國人生活飲食習慣共享平台,健保署將透過論品質計酬等計畫,將生活習慣得資訊整合到醫療服務,鼓勵醫事人員經由生活習慣的介入,達成國家慢性病防治的目標。第三個目標則是今年疫情讓國人看到零接觸診療的重要性,明年將視訊及電話診療的範圍擴大,結合虛擬健保卡的推廣,慢性病常態回診未來會更加便利。

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獨/檢疫新制首日 機場防疫人員:有旅客鑽漏洞逃回家

2021-06-27 13:0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為防範Delta病毒進入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今天零時起所有旅客不能居家檢疫,必須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除了自七個風險國入境者有公費,其餘旅客須自費。

機場檢疫人員表示,新制首日亂象百出,有不少旅客落地後才開始找旅館,還有人為了省錢在機場吵著要居家檢疫,也有民宿違規偷收檢疫客。最令人擔心的,是有人鑽系統漏洞,勾選「其他防疫旅館」再填自家地址,竟然順利偷溜回家。另外,新規定有雙標,國籍航空機組員不需像一般旅客回溯14天旅遊史,若不是從高風險國返台,依規定還是可居家檢疫。

機場檢疫人員表示,今天凌晨有300多人自美國返台,中間有10幾位旅客並未依照規定在搭機前訂好旅館,落地後才開始找旅館,當中還有人因為不想花錢、堅持要回家檢疫,最後出動航警才勸下來。檢疫人員表示,這次的情況就很像年初過年返國潮,人人都得訂旅館,預計這次改制會,各種訂房住房亂象也會持續個好幾天,希望政府能夠記取教訓,好好配床。

新制亂象還不只是不先訂好旅館,還有故意訂普通民宿。機場檢疫人員表示,還有民眾竟然訂非檢疫旅館的一般民宿就想闖關,被發現後,民宿老闆還不拒絕退費,甚至對於收住居家檢疫者這麼嚴重的防疫違規,表示不以為意,直到告知可依法裁罰,才願意退費、放掉這個客人。

機場檢疫人員表示,最糟糕的,是發現有人已經溜回家。因為目前入境檢疫系統,已經拿掉自宅這個選項,但是因為很多防疫旅館怕被汙名化而不公開名字,在系統上一率只能勾選「其他防疫旅館」再由民眾自己填入旅館地址。結果就有民眾動歪腦筋,勾選其他旅館,卻填寫自宅地址,就是要賭一把,因為入境旅客眾多,機場防疫人員不可能能一個地址一個地址去查。

機場檢疫人員表示,入境檢疫系統對於偽造的旅館地址沒有防呆功能,保證有漏網之魚。今天就有旅客靠這招,成功偷跑回家,離開機場數小時後,才被民政系統發現他已經跑回家裡。

機場檢疫人員表示,機場防疫人員根本沒有全國檢疫旅館的名單和地址可以去核對,也不可能旅客落地通關時,才一一透過人工核對。呼籲疾管署應儘速修正系統,讓系統具有防呆功能,如果檢疫旅館、集中檢疫所都有登錄資料,根本不應容許旅客自己填寫地址,否則對於機場第一線防疫人員及民政人員來說,都是莫大的困擾。

機場檢疫人員提醒,針對國籍航空機組員,最新規定沒有要回溯14天旅遊史,只有規定自「重點高風險國家」航線航班返臺後,應居家檢疫14天及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且應入住防疫旅宿或符合規定之公司宿舍。這也在通關時造成了爭議,檢疫人員不知道是否應回溯,若不需回溯、允許居家檢疫,擔心可能造成防疫漏洞。



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印度株重症死亡風險倍增 英國要求入境旅客最多兩次PCR

 2021-06-23 13:1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為因應印度變異株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入境普篩,所有入境者均需在「居家檢疫期滿」前一到兩天接受PCR採檢。台大公衛學者分析,英國近期疫情再現高峰,99%新增個案都感染印度株,住院死亡風險倍增,因此英國政府規定入境者不論有無接種疫苗,都要依照旅遊風險接受檢測,最多要做兩次PCR檢測。

國際研究發現,印度株整體住院及重症死亡的風險是英國株的兩倍以上,而且5到9歲兒童感染印度株比例高於英國株,不論接種BNT或AZ疫苗,都必須接種兩劑才能達到近似於防範英國株的保護力。

公衛學者范僑芸指出,印度變異株全球各區域都明顯增加,在大洋洲已高達五成,亞洲三成,北美和歐洲也佔兩成,台灣目前驗到五例境外移入為印度株。英國疫苗接種率雖高達六成,但新增個案99%都是印度豬,為控制疫情,決定解封往後延一個月,希望增加接種兩劑的人口。英國也正在召募3000人臨床試驗,希望比較七種疫苗作為第三劑對於印度變異株的保護效果。

范僑芸表示,英國政府延長解封,除了繼續閉夜店、酒館等營業場所,限制大型活動人數,也按旅遊史實施不同檢測措施,不論是否接種疫苗,都要遵守規則。英國政府全面要求旅客出示陰性證明,風險程度低的旅客只要一次PCR檢測;風險程度中等旅客要居家隔離10天加上PCR檢測兩次,兩次間隔八天;風險程度高的旅客要飯店檢疫10天加上PCR檢測兩次,兩次間隔八天。

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澳洲受變異株侵襲但仍有效控制,除了全面接種疫苗、每日數萬人次篩檢、強制戶外也要配戴口罩、實施大規模污水檢測。日本確診印度株達到三成,疫苗接種率只16.4%,令人擔憂;新加坡施打率雖有近五成,5/16也採取封城等緊縮措施、大規模篩檢,試圖控制疫情,6月21日開放餐廳用餐,但限兩人同桌。

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蘇格蘭研究發現,印度株的住院風險是英國株的1.85倍,而且在5到9歲感染印度株的比例較英國株高。新加坡研究顯示印度株疾病嚴重度較高,氧氣需求、加護病房入院及死亡綜合結果,感染印度株的風險都比英國株高兩倍以上。

為了對抗印度株,除了加強邊境管制,各國也在加速接種第二劑。林庭瑀指出,蘇格蘭監測疫苗對於變異株的效力,發現如果打兩劑AZ或輝瑞,對印度株保護力分別有60%、90%,等同對於英國株的保護力。


解封可百人派對、幼小校園復課? 專家說這幾點要做到

 2021-06-23 12:41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外傳行政院昨決定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不過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認為台灣已滿足降級解封條件。公衛學者任小萱、古玫生則以西班牙及美國研究結果為例,做好NPI搭配等措施,可以安全舉行大型室內活動、恢復校園活動。

陳秀熙表示,台灣連續兩周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1、解封指數小於1、一到六類疫苗優先對象近六成已接種第一劑、嚴格實施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並搭配檢驗策略,應可從3級警戒解封到2.5級,盡快復甦庶民經濟。

任小萱表示,去年12月西班牙巴賽隆納舉行室內活動實驗,邀請523名18到59歲健康人參與五小時室內演唱會,另外523人為對照組,維持日常生活包括活動受限、不能參加五人以上聚會、戴口罩。兩組都排除了14天內曾經確診、有共病或與年長者同住者。

參加活動組,入場前要快篩確認陰性,在篩檢站量體溫,在可容納900的人會場可唱歌跳舞,但須全程配戴N95口罩,只有在可容納1600人的吧台區喝飲料時,可以脫下口罩。另有保全要求參與者遵守嚴格人流管制和社交距離,戶外吸菸區最多只能容納20人,大廳和廁所都要避免排隊,會場多處設置乾洗手,也監控室內二氧化碳和溫度都與外界相同。

研究人員觀察兩組人在活動八天後的感染情形,結果發現活動參與主沒有任何人確診,反而是對照組有兩人確診。此研究證實,如果能做好快篩、口罩、保持通風等預防措施,可以安全舉行大型室內活動。

古玫生表示,人口聚集密度、室內通風效果、室內空間大小、口罩、講話或呼吸等活動型態,都會影響室內空氣傳播,因此除了戴口罩,改善通風也很關鍵。

根據美國研究,古玫生以可容納19人的教室為例,在無談話情境下,如果沒戴口罩,有感染個案存在時,自然通風下只能待1.7小時,有機械通風時可待7.2小時,如果有良好通風加上戴口罩,可以待超過七天。在對於傳染容忍度較低的療養院,室內戴口罩更形重要,如果沒戴口罩,即便有自然通風,待超過15分鐘就可能發生傳染。

美國去年11月到12月還沒打疫苗時,有研究曾在喬治亞州的幼兒園到五年級校園探討通風與新冠肺炎發生率的關係,結果發現,如果戴好口罩,可降低37%發生率,若加強改良通風,可降低39%發生率。如果戴口罩加上打開門窗、開電扇,並搭配懸浮微粒吸附濾網和紫外線輻射,更可降低48%發生率。

內部信內容曝光 台大醫院病兩員工確診

 2021-06-23 17:5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醫院院長室今(6月23日)發出提醒同仁的信,內容指出,6月22日醫院12A病房有兩位同仁確診。院方傍晚表示,這是善意回應工會對於院內確診資訊透明的呼籲,首度對全院發內部信說明,但強調並非公開信,信中也提醒同仁確診事件要由指揮中心公告,不知道為何會流傳出去。

醫院員工表示,現在台大只有「高風險單位」有強制員工每周定期採檢,也會提高警覺,但出現確診者的單位,並不僅限於高風險單位,若因被歸納為非高風險而掉以輕心,可能成為防疫破口。

員工感嘆,台灣已經進入社區流行,雙北都是高危險地區,醫院哪裡還能區分高低風險單位呢?要給醫院最大的保護,員工建議應落實落實員工教育及自主健康管理等正確觀念,提供正確防護與疫苗接種;當員工反映有症狀時,也不能只是叫員工當作一般感冒觀察。

台大發給同仁的內部信件表示,依據初步疫調,共匡列48位同仁、病人及陪病者,人員及環境採檢皆為陰性。已有24名同仁安排入住防疫旅館,其他人員皆已得到適當的檢疫隔離。

信件指出,一名確診同仁住宿兒醫宿舍的單人房,病房及宿舍相關環境已完成清消。感管中心會持續與單位一起追蹤處理此次「0622事件」。

信中提醒,確診個案及此事件已依規定通報政府,希望尊重同仁個人隱私、遵守傳染病防治法,疫情相關訊息需由中央才能公布。隨著疫苗施打,院方請院內單位落實健康監測及通報,同仁若有不適,也提醒應立即通報單位主管並返院就醫採檢。


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台大疫苗假第一劑有薪第二劑無薪 院長:因首劑不踴躍

 2021-06-22 13:0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昨發表聲明指出,台大醫院一開始宣布的疫苗接種假,優於政府法規,維持原薪,但6月16日更改規定,今後第二劑接種假都改為「不支薪」,工會對此表達遺憾和反對。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表示,第一劑疫苗施打不踴躍,所以另外給員工兩天有薪假,但AZ第二劑副作用機率較低,因此改成不支薪,與全國規定一致。

工會聲明表示,現行政府法規為鼓勵員工接種、擴大防疫效果,公告接種日至次日24時得申請「不支薪」疫苗接種假。台大醫院一開始即宣布優於政府法規之規定,給予「維持原薪」的疫苗接種假,工會也於3月27日曾發文表示肯定。

理想狀況雖美好,但工會後來接獲不少請疫苗假受阻的申訴,甚至有部門主管直接改班表,把休息日和上班日對調,讓同仁失去使用疫苗接種假的機會,可說是變相吞掉了一天假。和主管反映,主管也是只是不耐煩地表示「不是都讓你休息了?」向人事室反應,人事室也只說會協助加強溝通。

院方6月16日又更改請假規則,所有第二劑疫苗接種假皆改為「不支薪」,工會批評此舉為大開勞權倒車,未將員工福祉放於第一位考量,工會深表遺憾,也嚴厲表達反對,並向中央喊話,希望政府能夠給予醫護一個不扣薪的疫苗接種假。

院長吳明賢表示,第一劑疫苗施打率不踴躍,另外給兩天有薪假是額外支薪、額外福利,優於中央規定是為了鼓勵同仁施打。考量到第二劑疫苗副作用會比較低,加上施打比例高,所以如果第二劑有不舒服,還是可請疫苗假,但就改成不支薪,與全國規定一致。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病床失衡中!專責空床多 癌症重大病患一床難求

 2021-06-21 13:5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社區疫情嚴峻時,雙北大醫院都被要求依規模整備10到20床專責加護病床,專責病房也要達到急性病房的總床數的十分之一,未能達標將撤銷醫學中心資格,終於開出上千床,陸續收治成千上萬名輕重症確診個案。

近期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連續多日特別指出,已有高達六成確診者已解隔離。但此時醫院正面臨另一種失衡,即專責病房及專責加護空床多,但其他需要住院開刀或治療等癌症或重大傷病者,一床難求的情況卻比沒疫情時還要嚴重。醫師呼籲,指揮中心應開始思考專責病房和專責加護病房如何彈性運用,否則隨其他病患逐漸回流,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表示,疫情趨緩之後,需要看病的人回來了,但是醫院一樣滿,最近一個禮拜,在急診暫留的時間和人數都在增加。雖然會擔心疫情再起,不敢輕易關閉專責,但專責病床或加護病房都不能收一般的病人,只能空在那邊,其他需要病床的人卻沒有床,面臨兩難。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急診科醫師陳亮甫表示,之前為了因應大量確診病患,醫院開出的專責病房都比中央要求的還要更多。北市有些醫院甚至把大多數內科病房都改為專責,只剩下兩個病房留給一般病人,這些病房現在都住滿病情最嚴重、最複雜的內科病患,等床的病人只好繼續等。

陳亮甫指出,除了病床吃緊,一般病房的照護人力負擔也很重,因為分艙分流,就算專責病房人力開始有空餘,但排班都排好了,不可能馬上把人調回來支援。為了降載而暫停的手術或治療,很多雖然不算緊急,但也不能一直拖下去,例如癌症的手術或化放療;加上其他疾病的人也比較敢出來看醫生,門、急診就醫人數都變多了,在急診等床的人也慢慢越來越多。

黃建華表示,床一直開不出來,很多病人就無法住院,希望中央開始思考允許醫院將專責病房彈性運用,讓一般病人能夠進得來。陳亮甫表示,沒人知道疫情何時為忽然再起,但是現在病房的運用很需要彈性的機制,或許考慮設置緩衝區,當疫情發生能夠最快開出病房,當疫情趨緩時也能兼顧本來的用途。

新接種順序查無會議紀錄 指揮中心:沒有見不得人之事

 2021-06-20 19:5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9日宣布由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開放接種的第1到第7類對象,產業爭相納入第7類,65至74歲長者排序卻在更後面,特權及爭議頻傳。外界發現作出決議的關鍵會議查無紀錄,質疑為「3+11」翻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ACIP分為五個工作小組,其中一個負責討論新冠疫苗接種順序,工作小組決議要經ACIP大會追認,大會的會議記錄會公布。

指揮中心6月9日新聞稿指出,6月8日召開的ACIP專家會議決定調整優先接種順序,將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人員及75歲以上長者,分列於第5、6類對象;經各主管機關認定之關鍵設施工作人員、運輸及倉儲業者、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及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列入第7類,需報指揮中心同意。

不過根據疾管署官網公開的AICP會議紀錄,今年3月以後就沒有新增任何紀錄。眾多軍公教等人員可望列入第7類,順序比65到74歲長者還要前面,卻查無會議紀錄。外部人士批評,指揮中心再次以「沒有會議紀錄的會議」做出重大決策,迴避外界檢視,簡直是「3+11翻版」。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ACIP一年只開三次大會,但底下的5個工作小組會議比較多,其中一個負責新冠肺炎的工作小組,今年1月7日到6月8日已開過8次會,以便即時處理防疫過程遇到的問題。

「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莊人祥強調,工作小組的決議經過簽核,會發布新聞稿並對外說明,工作小組的決議都會經過下一次的大會追認,大會的會議紀錄都會公開。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工作小組的會議也都有做成會議紀錄,沒什麼不可以公佈的,這部分由指揮中心決定。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投書表示,台灣接種政策不同於國際指引,具有「優先順位與政府關連性高」以及「政策制定時所保留的龐大模糊空間」等特徵,死亡比例高之年齡層,卻不在優先名單,她呼籲指揮中心慎重說明第7類的訂定原則,以昭公信。

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獨/3+11翻版?決定最新接種序是非正式會議、查無紀錄

 2021-06-20 13:4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8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調整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後來近期疫苗接種順序頻傳灌水爭議,不僅特權事件頻傳,各產業也相繼爭搶納入第七類。

不過根據疾管署官網公開的ACIP會議紀錄,今年3月以後就沒有新增任何會議紀錄。據了解,3月以後ACIP就沒有開過「正式會議」討論接種順序,都是「非正式的小組會議」,沒有公開會議紀錄供外界檢視。

指揮中心新聞稿指出,8日召開的ACIP專家會議決定調整優先接種順序」,將「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及「75歲以上長者」分別列於第五類及第六類對象,並將「經各主管機關認定之關鍵設施工作人員」、「運輸及倉儲業者」、「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及「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列入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對象,需報指揮中心同意。

上述決議將眾多軍公教等人員列為第七類,順序比60到74歲長者、19到64歲有罕見疾病或重大傷病高風險群還要前面,卻查無會議紀錄。外部人士批評,指揮中心再次以「沒有會議紀錄的會議」做出重大決策,迴避外界檢視,簡直是「3+11翻版」。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也特別投書媒體,直指台灣目前的政策不同於歐美作法及WHO指引,具有「優先順位與政府關連性高」以及「政策制定時所保留的龐大模糊空間」,死亡比例高64到70歲竟不在較優先順位,呼籲指揮中心慎重說明關於第七類的訂定原則,以昭公信。

對此,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沒有公佈在ACIP的會議紀錄的部分,是由「新冠肺炎疫苗小組」去討論的,也都有做成會議紀錄,沒什麼不可以公布的,這部分由指揮中心決定。

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

企業定期篩檢重點何在? 國外經驗:醫療、運輸、食品

 2021-06-16 12:5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正式宣布社區廣篩三策略,包括社區篩檢站、企業快篩、居家快篩,並宣布宣布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幫助居家自採及企業快篩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第一線進行快速完成PCR檢驗。不過,指揮中心並未說明上述三大策略適用的時機和對象。

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警戒降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但老人全面接種及「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家戶」這四大篩檢政策,還要加油。公衛學者古玫生則以英國及加拿大為例,指出企業快篩有透過政府或第三方等多種模式,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行業屬高風險族群,或其他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企業,都有大規模定期篩檢。

古玫生表示,英國自營組織有訂定機構職場檢測守則,自營機構雇主要求無症狀員工每周至少兩次快篩,在家自行操作用,半小時內有結果,陽性者需自我隔離。不過也發現懷民眾操作快篩的準確性低於醫護人員或實驗室科學家,差異達兩成。

英國的企業檢測有三個選項。古玫生表示,首先是跟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合作的,雇主自行設置現場篩檢程序,上網註冊、登記、追蹤,即可得到免費的檢測試劑。第二種選項是與第三方提供廠商合作,雇主與私營機構合作訂定檢測守則,如果通過合格認證,可從政府取得免費檢測試劑。第三種是社區篩檢,如果公司規模小於50人,就透過地方當局的檢測站進行檢測。

至於加拿大所使用的兩種試劑(Sona和Binax),都是15分鐘內有結果,都宣稱敏感度及特異度有九成。加拿大的雇主要求員工每周至少篩兩次,由政府提供試劑。200人以上的公司、有比較多密切接觸者的公司,都可以從政府得到免費快速檢測,企業也可以自行上網登記,與第三方合作設置篩檢程序。

古玫生表示,國外已有訂出職場篩檢策略與恢復工作流程指引,主要結構分為三部分,值得參考。第一部分為體溫檢測和篩檢,員工進入公司前都要量體溫,體溫檢測站間隔兩公尺,體溫超過38度就要自我隔離並檢測。除非2次PCR陰性(中間間隔一天)或連續十天沒有相關症狀,才能回去上班。第二部分是填寫問卷,回報兩週內是否有相關症狀。

第三部分則是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產業,或是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工作,屬於高危險族群,實施大規模定期監測。無論有無症狀,高危險群都要持續每周兩次PCR並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果持續陰性且無症狀,就可以上班。PCR陽性者要等症狀發生七天後,或無症狀三天後,加上PCR陰性,才能恢復上班。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台大癌醫高量PCR今裝機 醫檢:全台量能足、重點在調配

 2021-06-15 13:3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醫院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今上午發文表示,一年多前他就向竹科高階主管建議,園區內應設置超高通量實驗室,作為台灣電子產業的防線,一年後的今天,在企業家的支持下,超高通量的PCR檢驗機將在台大癌醫裝機,可為雙北疫情也貢獻一些心力。

不過,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表示,其實台灣檢驗量能充足,以目前從兩家高通量PCR廠商(羅氏及諾貝爾)已確定排定佈建的儀器,檢驗量能在七月底時,全台一天最高可操作15萬件PCR,已超前部署了,重點是當群聚發生,要能在第一時間召集調度大量醫護人員進行採檢,才能達成快篩的目的。

以京元電子群聚後的採檢,兩天內採檢5000人,為我國這波疫情以來最大規模採檢行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根據本報報導,北榮團隊為了完成這次任務,由副院長陳威明帶隊,6月11日和12日共出動逾百人,包括苗栗現場113人和台北榮總實驗室32人,每一小時就用專車將檢體送回台北。

高智雄表示,京元的採檢由北榮支援,高通量儀器一天可以做到2000多個檢體,如果有更大規模的需求,還可以將檢體配送到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等具備高通量檢驗儀器的醫院。台灣各醫院目前都在陸續建置高通量PCR檢驗儀,目前一天可操作8萬個檢體,到了七月底可達到每天驗15萬驗,如果再採取混合多人檢體的pooling的技術,一天甚至可檢驗20到30萬件。

高智雄表示,PCR檢驗量能沒有不夠的問題,重點前端是要有採檢人力,後端也要根據個別實驗室具備的量能,妥善分配檢體。當發現群聚,縣市政府需緊急應變設立社區篩檢站、快速大量篩檢特定區域民眾的作業瓶頸,要能在第一時間就調度大量醫護人員來採檢,才有快篩的意義。

至於送驗,高智雄日前受訪也曾說明,衛生局檢驗科都可以掌握轄內的指定檢驗機構具備多少量能,只要即時更新資訊,據此調度、分配檢體,讓每個指定機構充分發揮量能,現有檢體很快就做完。


明後年歐美疫苗訂單已爆量 台灣還要當幾年疫苗孤兒?

 2021-06-14 20:3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月27日於記者會曾說,已買2000萬劑疫苗,加上國產疫苗,「今年已經夠了」,並透露明年會加購針對變異株的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但未透露數量。陳時中日前坦承AZ曾找台灣代工一年三億劑,但我方只願年產一億劑,最後破局。台灣明年、後年的疫苗在哪裡?沒有人知道。

放眼國際,歐美連2022、2023年都已布局採購BNT疫苗,訂單動輒上千萬、上億劑,南韓已取得美國疫苗代工地位,新加坡將成為BNT在亞洲的生產基地。專家擔心,台灣再不行動,恐不只明年買不到,未來幾年內都將成為疫苗孤兒。

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局長張鴻仁表示,像南韓和新加坡取得歐美疫苗代工,台灣已經不可能,因為以前就沒投資。至於對外採購,張鴻仁說,不覺得台灣有訂明後年採購計畫,只聽說明年好像編列了100多億疫苗採購預算,但只是粗略從劑量和金額去預估,沒有完整規畫。

來年的疫苗採購談判,變數非常多。張鴻仁分析,第一個變數是供需曲線發展不如預期。原本產業界認為今年年底供需曲線會過了一個平衡點、反轉為供過於求,但現在並沒有如預期發展,越看越亂。因為中高收入以上國家疫苗一定過剩,產量會多出來,但是全球整體供應還是不足,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大家都希望印度趕快度過疫情、恢復疫苗供應鏈。

張鴻仁表示,談判都需要心裡有個底,但台灣需要去搶的市場現在能見度不好,現在已經看不清楚未來會變怎樣。如果確定會供過於求,就沒什麼好擔心,但就怕今年的供給面跟去年一樣緊,難以預估國際市場供需之下,當然需要超前部署,現在不趕緊訂一些在手,明年一定買不到。

第二個變數,是變異株和第二代疫苗的科學發展,將影響來年所需的劑量。張鴻仁表示,變異株橫行是個大問題,目前世界各國都認為明年勢必得繼續打疫苗。各大藥廠都在研發追加劑量,希望追加一劑就可以把中和抗體拉上來,所以明年的疫苗打法會與今年不同,今年打兩劑,明年很可能只需要一劑。但這些新一代疫苗,是否一劑就夠有效,科學上也還不夠清楚,需要更多實證。

從過去的經驗學到教訓,現在該怎麼做?張鴻仁表示,台灣社會現在最重要的是,要重新把風險管理的概念,放在政府進行社會溝通的核心。

張鴻仁表示,台灣一直習慣於用「便宜、剛剛好」的節儉心態去做事,這是傳統的美德,也是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但是,這樣的心態適合用於處理疫苗這類戰略物資的採購和研發嗎?如果選擇要用這種精神去處理戰略物資,如果買不夠大量、人家不理你;永遠要買便宜,就只能買得到那幾種;當供應鏈出了問題,就要有承擔後果的心理準備。

「我們想要承擔的是什麼風險?」張鴻仁提醒,指揮官要向總統報告、討論這個重要問題。台灣政府為了想要避免多花錢被罵,所以寧願因疫情風險和社會不安被罵嗎?張鴻仁說,執政一定會挨罵,要想清楚「哪個被罵比較不痛、對人民最好」,不可能從頭到尾拍拍手的。只要說清楚、做好風險溝通,「一定有人聽得懂,就會支持你。」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致死率創新高、長者打不到疫苗 台大醫歸納保命3建議

 2021-06-13 19:04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今天是疫情自5月16日首度單日新增小於兩百例,但死亡人數仍日增26例,致死率再創高峰,達到3.7%。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分析,案例數受控、死亡持續發生,這是目前台灣疫情兩大趨勢。長者苦等不到疫苗應如何保命?李建璋提出三點建議,加上最近新引進的單株抗體藥物,也有助減少重症及死亡。

李建璋指出,致死率持續上升,沒有到頂轉折向下的跡象,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首先,致死率的分母「確診人數」因檢測量不足而低估了,若能努力找出更多無症狀或輕症年輕人,致死率可望下降。

再者是確診者年齡偏高。李建璋表示,65歲以下染疫死亡率低於2%,但80歲以上染疫死亡率就高達15%到20%。全球平均5%死亡來自70歲以上老人,台灣死者有8%超過70歲,高於全球;不過,有些國家70歲長者佔比更高,致死率卻低於台灣。

疫苗有限之下,全台灣有許多長者都還排不到,該如何保命?李建璋提出三建議,第一,長者及其同住家人都要遵守防疫基本功,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第二,長者為了防疫雖然應該盡量不要出門,但慢性病必要的回診和領藥仍要照常,可多利用遠距視訊或電話問診。因為根據國外經驗,疫情後期的死亡將會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慢性病患,因疫情期間隱忍不就醫,導致病情惡化死亡。

第三是救護車送醫時接受緊急醫療網的平均收治,不要堅持只能送到知名大醫院。李建璋表示,根據美國統計,越擁擠的醫院越不利於死亡率,相較於在佔床率僅五成的加護病房,同樣嚴重度的病人在佔床率高達七成五的加護病房,死亡率可以增加將近兩倍。希望病人能理解,平均調控收治量能,更有利於挽救性命。另外,中央近期引進的單株抗體療法,適用於長者及輕中症,也可有效減少重症和死亡。

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獨/台大醫院證實:有外籍看護感染 這些單位都有確診

 2021-06-13 11:5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臉書「靠北護理師」6月3日就有人發文質疑「台大醫院要蓋牌到幾時?」並點名7C、7AB、1A1、急診、EMT,暗指這些單位都有人確診。此文發出沒多久就被刪除,該臉書粉專疑似面臨壓力。昨又傳出14C也有人外籍看護確診,已匡列多人隔離採檢。

台大醫院副院長、發言人王亭貴今上午受訪表示,沒印象EMT有人確診,但其他上述部門確實有發現確診,例如外籍看護、護理師、行政人員、病人、陪病家屬,但都是零星的,並強調「沒有照顧確診病患的護理師受到感染。」

王亭貴表示,在他印象中,7C及7AB是有一兩個護理師感染,都已經處理完畢,包括匡列隔離、安置相關人員到防疫旅館,病房也已清潔消毒。1A1是急診室的加護病房,發現一名書記感染,匡列了很多人,也把整區重新消毒,印象中除此行政人員,該單位沒有其他人確診;14C是偏向綜合科一般病房,確實有外籍看護感染。

王亭貴說,沒有照顧確診病患的護理師染疫,目前初步調查,確診的護理師可能是受到陪病家屬從社區帶來的病毒傳染。王亭貴說,應該也有病人入院後確診,但是否存在其他院內感染途徑,還需要調查。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6月8日發出聲明表示,院方目前對這類事件的回應方式過於簡略,已造成同仁信心動搖。多名同仁相繼因公染疫,期待看到院方願意證實,明確公告同仁確診數、匡列範圍、多少員工暫時不能上班、暫時不能上班的標準、人力缺口如何補足,同仁也需要了解相關清消、院感處理進度等。工會也呼籲確診同仁留下工作紀錄,盡速與工會聯繫,待疫情和緩、康復出院以後,以利協助職災補償之申報。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10日受訪表示,對於許多人因為沒有被告知而感到焦慮,她能感同身受,但感染管控上,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依法指揮中心才能說,事實資訊也會一直更新變化。陳宜君表示,醫院對於同仁的健康管理很明確,院內作為也很積極,「作戰的人都被告知了」,但難免會有資訊落差。

陳宜君表示,感管同仁都快忙瘋了,「不會一直公告,只能一直做事。」感管人員平常較不受重視、也很難爭取到資源,但當疫情發生,就要過著拋夫棄子、沒日沒夜的日子。這一年多來,包括台大及其他醫院已經出現感管人力短缺,人力缺口難以補足,可預期疫情過後,會出現一波感管人員離職潮。



2021年6月9日 星期三

獨/1秒變助理! 北市診所假造親友在職證明打疫苗

 2021-06-10 13:3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好心肝診所領取115瓶AZ疫苗供逾千名不符資格之志工接種,顯示地方衛生局對於名單造冊缺乏監督查核機制。其實不只是好心肝這種大診所,小診所要為親友插隊拿疫苗也很容易。

本報接獲投訴發現,診所只要多開幾張「在職證明」,現不具接種資格的親朋好友瞬間變身為「行政助理」,衛生局也不假思索、直接照名單接種。投訴人痛批,全台灣有2萬2000多間診所,要是每間診所偷塞5人,那就是10萬多人插隊打疫苗,令人不齒。

投訴人以台北市某牙醫診所為例,員工明明十人,但診所開出的在職證明卻超過十張,其中有員工的成年子女、診所負責人的友人、病人,衛生局收到的造冊名單,明顯被灌水。其中一名友人的名字,已經以「行政助理」的身份,出現在6月7日北市某區上午場的施打名單,已完成接種。

針對可疑名單查證發現,其中一名在職證明為「助理」的19歲女性,是診所白班正職人員的女兒,診所人力吃緊時,偶爾會到診所兼差,但最近疫情嚴峻下病人銳減,幾乎都不用去。另外一名在職證明為「牙醫助理」的44歲女性,員工根本想不起來有這個人。

至於順利已經接種疫苗的那位「行政助理」,牙醫診所負責人表示,是證券公司認識的、不是很熟的朋友,偶爾幫忙診所處理資訊系統問題,但是並不常來。

負責人說,名單送出去之後,也覺得很後悔,因為這樣會導致真正需要的人受到排擠,所以後來再有更多人來拜託,都不再答應,努力堅持原則,連自己的家人都沒有給名額。

力拚減少新冠重症死亡率!氧療儀、俯臥擺位今起納健保

 2021-06-10 10:56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統計,台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當中有18%演變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長者更高達34%為重症,急需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儀(HFNC)和俯臥式擺位救命。健保署宣布6月10日起,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儀(HFNC)可申請每日1745元給付;俗稱「超人姿勢」的俯臥式擺位則借用「體位引流」申報碼(每次140元),但針對疫情期間的新冠病人,允許每日申報次數無上限。

醫學會表示,還有許多其他肺部疾病或傷損也會導致呼吸窘迫,希望疫情以後能夠一體適用。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科長陳依婕表示,HFNC可提供病人相對穩定且精準控制溫濕度的高濃度氧氣,並減少空氣逸散,國際經驗及實證上顯示可避免插管,減少呼吸器使用。陳依婕表示,疫情升溫前,相關專科醫學會就有申請納入給付,但還沒完成共擬會等相關程序,此次於正式納入健保給付前,新增申報代碼,支付每天1745元,未來也會繼續走完流程,討論新冠肺炎以外的適應症。

至於俗稱「超人姿勢」的俯臥式擺位,陳依婕表示,這可增加肺部擴張、減少肺部和心臟的壓迫,促進氧氣交換效率,減少病人呼吸器、氧氣使用時間,降低高濃度氧氣的肺損傷後遺症。健保「體位引流」為現行健保給付項目,原規定每日申報二次,為因應疫情所需,針對新冠肺炎確診病患放寬申報次數限制,每天申報次數無上限。上述確診治療相關費用都由健保代付,之後會由公務預算還給健保。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俯臥式擺位可以大大改善呼吸窘迫病人的氧合作用,在國際間和國內臨床都行之多年,2009年H1N1疫情時就已在應用。這項治療技術不需要任何藥物和機械,卻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因為重症病人身上有許多攸關性命的重要管路,擺位一次總需要動用到四、五個人以上,卻不受重視而無給付。

王鶴健表示,吸入性肺炎、間質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許多疾病,也會造成與新冠肺炎一樣的急性呼吸窘迫,都需要上述治療,過去提案希望納入給付未果,這次因為疫情才受到重視。有效的療法只開放新冠肺炎用,其他病人卻不能用,似乎邏輯不通,希望在疫情過後可以一體適用。

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獨/遭爆民眾漏夜排隊打新冠疫苗?診所認了:是志工

 2021-06-09 11:47聯合報 / 記者許政榆、邱宜君、謝承恩/台北即時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特權打疫苗事件層出不窮,昨傳出台北市好心肝門診中心提供新冠疫苗讓一般民眾接種,前立委、醫師林靜儀更在臉書質疑,是否在消耗剩餘AZ疫苗,甚至施打對象根本不符合雙北目前一至三類序位。

記者今求證診所櫃檯,證實昨日民眾漏夜排隊「的確是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但稱排隊者都是好心肝診所醫療志工,強調一切符合法規規定。

本報記者今上午致電好心肝診所,櫃檯人員解釋,診所是新冠疫苗施打合約院所,但目前還沒針對一般民眾施打,「昨晚是我們相關醫療志工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不知媒體為什麼報導成這樣」。

被問到醫療志工都符合醫事人員資格?櫃檯人員則說「我們志工很多是退休護理師,先幫他們施打」,但被問及是否所有志工都有醫事人員資格?診所人員說以現場業務繁忙為由,並未回應。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不清楚診所開放一般民眾施打新冠疫苗這件事,原則上是不行的,不曉得爆料源頭從何而來,認為應該跟台大無關。

對此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指出,目前還在了解中,疫苗的配送都是由台北市衛生局進行,將疫苗送至衛生所及醫院及少數偏鄉、沒醫院所在的特約診所,會向北市衛生局進行查證。

對於遭前立委暗指台大醫院將疫苗轉移到該診所,院方特於中午發出聲明,嚴正否認,強調絕無將新冠肺炎疫苗轉移至任何機構,目前仍持續進行醫療人員施打作業。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獨/高流量氧療儀、俯臥擺位 兩大重症救命關鍵明可望納健保

 2021-06-08 13:3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指揮中心昨統計,已有1789名新冠確診個案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60歲以上更高達33.5%重症。重症加護第一線指出,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HFNC)和俗稱「超人姿勢」的俯臥式擺位(Awake prone),是各國挽救生命的兩大必要手段。在台灣,這兩項醫療服務卻因為還沒有健保給付碼,面臨做白工、病人每天自費三、四千元起跳的窘境。所幸健保署明天就要開會,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疫情有需要的項目,健保一定積極解決,傾向通過給付。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需要氧氣的病人可使用傳統的鼻管給氧,但若氧氣濃度還不夠,會輔以一個非再呼吸型面罩 (Non Rebreathing Mask)給予高濃度氧氣,可減少帶病毒的空氣散出來,但缺點是呼吸道會太乾。

王鶴健表示,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HFNC)是肺功能喪失、氧氣功能交換失調病人,恢復重要功能的重要橋黎,且兼顧自動加濕、減少空氣逸散,是近年國際間治療ARDS的趨勢。醫學實證顯示HFNC可以作為避免病人惡化到需要呼吸器、減少使用呼吸器的時間,HFNC的效益在這次全球疫情中受到高度重視,因其可有效增加呼吸器週轉率,讓狀況更嚴重的病人都有呼吸器可用。

王鶴健表示,國內許多醫學中心都有買了HFNC,因為認為對病人好、符合國際趨勢,當用則用。由於需要使用特殊儀器和耗材,成本和呼吸器相當,過去曾申請健保給付,未獲通過,因此目前醫院得自行吸收費用,或由民眾得每天自費一天三、四千元。

亞東紀念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也說,重症需要插管、呼吸器照顧等複雜、高風險的處置,但重症健保給付明顯低估,明顯跟不上臨床實務端,導致胸腔重症醫師一直在流失。

俗稱「超人姿勢」的俯臥式擺位(Awake prone)對於ARDS的療效極佳,耗費高密度人力和時間,卻無給付,所以即便疫情如此嚴重,也不是所有醫院都採行的標準治療。王鶴健表示,ARDS病人很需要俯臥式擺位,這是呼吸生理學上非常好的姿勢,可以增加肺部擴張程度、減少肺部和心臟的壓迫、減少體液堆積、增加全身循環及氧氣交換效率。

王鶴健表示,俯臥式可減少呼吸器使用時間、減少氧氣的使用、減少長時間使用高濃度氧氣的肺損傷後遺症、減少住院天數、減少死亡,好處非常多,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極耗費人力。因為重症病人身上通常有非常多管路,翻身是大工程,所以在國內,並不是所有的加護病房都有人力或意願去做。

張厚台表示,前幾天為一個體重破百的病人翻到趴睡,至少得出動三位護理師加上她一位醫師,如果病人躁動,得出動到六個人,每個人都要穿脫防護、流汗脫水,人員非常辛苦且人力相當不足,但目前沒有給付。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目前確診治療相關費用都由健保代付,之後再由公務預算還給健保。針對健保碼欠缺的部分,明天就會跟健保署、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共同討論、增加給付。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疫情有需要的,健保一定會積極解決,國際經驗及實證上顯示治療效益高的,都可以提出來討論。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獨/第二波疫情現形! 全台都危險 專家籲快做這3件事

 2021-06-06 13:1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根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發病日資料,全國疫情高峰已不再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公布的5月15日到17日,第二波高峰出現在5月24日且單日確診人數達549例,超越首波高峰。對照區域發病日資料,首波高峰主要由北市貢獻,次波高峰主要由新北市貢獻。

面對疫情擴散不休,專家提出三件事要快做。首先,政府部門應盡快根據區域陽性率進行人流管制,再者全台各地都要預先做好廣設社區篩檢站、大型收治場所的規畫,不能再「追著疫情跑」了。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發病日距離確診通報日會有時間差,所以發病日的監測比較不即時,緊密監測小區的陽性率,有助更早掌握先機。一偵測到陽性率變高,就要趕快加強小區的三級管制措施,暫時封小區也可納入考量。

李建璋表示,台灣是全世界最早封鎖與中國武漢疫區邊境往來的少數國家,這是台灣防疫成功最關鍵第一步。現在將同樣的概念放在境內的疫情,也是一樣的,必須盡可能讓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留在當地,不要往其他區域移動。

李建璋表示,像是美國等疫情嚴重國家,過去都曾經發生過群眾避難心理帶來疫情散播的先例,阻止不了人口及感染密集度高的人流往郊區,結果疫情擴散全境。希望台灣可以記取其他國家和自己的正反面經驗,好好進行人流管制。

李建璋指出,很多實證資料已經揭示,無症狀感染比例高且變異株傳播力強。強烈呼籲北漂的遊子,如果希望保護自己的爸媽家人,請留在北部,不要返鄉。中南部及東部人口平均年齡教長,醫療資源相對較不豐富,一但發生疫情,死亡率恐不容小覷。

關於疫情第二波再創新高、出現加劇和擴散之勢,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嘆了一口氣,他說,這個問題要去問指揮中心,「掌握監測資料並且超前部署,是疫情指揮中心的責任,」但是現在每天記者會只聽到報數字,都沒有關於未來的推估和因應,只是追著疫情跑,但怎樣都追不上。

顏慕庸表示,傳染病的本質就是會擴散、經過一個潛伏期,先浮出冰山一角,然後就是一波接一波,難以收拾。當初在宜蘭、基隆、新北市,看到三個點都有疫情同時發生,就是冰山一角,代表整個社區都出了問題。現在雙北之外,包括苗栗等其他縣市也開始浮現越來越多疫情,也是警訊。

顏慕庸表示,要在潛伏期就偵測、阻斷,需要廣設社區篩檢站、大型收治場所,這些在現在還沒有疫情的縣市,都應該要提前規劃,等到疫情發生才去追,就來不及了,「不是哪裡出問題,就派王必勝去設前進指揮所。」

顏慕庸提醒,種種正確的因應之道,SARS發生後將近二十年來,台灣不論民間官方,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都已經討論過,「現在就是實戰的時候。」

2021年6月3日 星期四

獨/全台11醫院35例確診535人不能工作 卻無指引可認定職災

 2021-06-03 21:58 聯合報 / 記者陳雨鑫、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面對外界屢次關切醫院員工確診情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定調「只說明特殊情況」。不過本報獨家取得之資訊,已獲指揮中心證實,即全台現有11家醫院在院內發現有人染疫,包括18名工作人員、17名非工作人員,匡列不能工作者高達535人。專家直言,現在醫護耗損嚴重,第一線工作負荷大,匡列和隔離也是一大原因。

針對指揮中心今說「醫院員工也在雙北生活圈」,暗指多為院外感染,也說「公布會打擊醫院士氣」。北市聯醫企業工會晚間發出新聞稿怒批,最打擊士氣的是明明因工作染疫卻不被承認;北市醫師職業工則呼籲,衛福部和勞動部應儘速訂定新冠肺炎因公染疫的認定指引,保障第一線防疫人員認定職災的權益。

北市聯醫企業工會聲明表示,確診員工在醫院內照護確診患者、接觸確診同事,且接觸時防護不足,是「鐵的事實」,中央和市府的說法都在逃避員工因公染疫的雇主責任。若無法認定因公感染疫,將影響領取政府慰問金,更涉及職災補償、醫療費用、不幸失能的原領工資給付等。醫院也有責任釐清感染源、檢討目前感染控制的程序問題,以保護更多員工。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指揮中心避談醫院相關人員感染,是可能不想造成恐慌,怕給人疫情無法控制的印象,但其實資訊越公開透明,越有利防疫。黃立民表示,在醫療第一線,量能的耗損是確實存在的,不只是被捲進確診相關照顧的人力,還有部分人力是一直在匡列和隔離下被耗損,不明白為何不能公布。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表示,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訂定的「職業因素罹患結核病之認定參考指引」,明定醫療人員是具有潛在暴露風險的職業。肺結核沒有在社區大流行,相對較容易認定,但現在疫情在社區傳播階段,很多醫院發現員工染疫時,都傾向認定為在社區染疫,加上目前職安署還沒定出因公感染新冠肺炎的認定參考指引,都會導致未來職災認定面臨困難。

陳亮甫表示,早在去年在林口長庚醫院、今年部桃發生院內感染事件時,衛福部和勞動部就應該發現制度缺漏,呼籲相關單位應儘速訂定認定新冠肺炎因公染疫的認定指引,才能讓現在辛苦的醫護人員、第一線警消救護等防疫人員擁有完整的保障,無後顧之憂地抗疫。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台大醫院又傳院內感染?某病房人員及多名陪病者確診

 2021-06-03 14:0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上午發出聲明指出,已接獲許多員工或會員反映說,院內陸續有員工確診,但經過多次向單位主管或院方求證,卻始終「模糊以對」,院內員工人心惶惶,逼得工會訴諸媒體。對此,院方中午發出聲明表示,院內某病房有人員不適進而確診,後續發現多名陪病者確診,但都已經匡列隔離並依法通報。此病房是否發生院內感染?台大醫院並未回應。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顧問、護理師張譯閎表示,這件事情已經發生超過一個禮拜,連資深學姊去問單位主管、工會詢問院方,院方始終打模糊仗,不承認也不否認,連處置方式、擴大匡列規則都不說。院方的態度導致人心惶惶、傳言甚囂塵上,現在同仁不論是面對同事、家屬、病人,或去任何地方,都會覺得很恐怖,不知道是不是聽說的地方。

工會希望院方能夠向院內同仁進行正式公告,包括是否已有醫護人員確診、該同仁單位是否已經被清空關閉、需匡列或隔離的同仁是否獲得合理安置。另外,院內醫護宿舍,是否都有做到公共區甚至是全面性的清消,以及同寢、同層的室友或樓友是否都有做到該有的匡列與隔離。這些都是同仁高度關切的資訊,希望院方說明清楚。

院方今中午發布聲明表示,關於工會提及之事件,起因為院內某病房在全院普篩陰性後,有發生人員身體不適進而確診之情事。進一步調查後發現,該單位陪病者有多名陽性確診者。目前相關病人都已轉移至其他單位,事件當事之相關人員都有被通知,也均有進行匡列隔離,同時皆依規定通報。

院方表示,已對住院病人及陪病家屬進行全面篩檢,並要求固定陪病人員。雖然再三宣導,但也無法限制陪病家屬出入社區,或不進行可能受到感染之行為,也無法完全阻止病人以及陪病者在病房互動,因其可能發生互相感染,這是醫療機構端的困擾及挑戰。院方強調,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皆有被通知以及說明,未來本院每周將會與工會進行內部溝通,至於依照法規無法對外公開之資訊,將統一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判定及發布。

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早在5月就曾公開表示,除非是「比較特殊」的醫院員工感染事件,否則不再說明。台大醫院日前發生工務室10名員工確診,辦公區域環境採檢也發現病毒,院方坦承員工之間互相傳染,指揮中心仍定調非發生於臨床照護,故不算院內感染事件,未多做說明。


獨/長照醫院企業疫情不透明 專家:應有公版篩檢計畫

 2021-06-03 13:4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聯醫和平院區5月25日就發出求救信,指出院內員工確診,院方卻不告知同單位員工。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也發出同樣呼聲,直指明明有同仁確診,醫護人心惶惶、多方詢問,院方不是避談,就是說要由指揮中心公布,逼得工會直得訴諸媒體。

醫院的不透明並不令人意外,畢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早在5月就曾公開表示,除非是「比較特殊」的醫院員工感染事件,否則不再說明。6月起各縣市陸續爆發長照機構群聚,死傷慘重,媒體多次詢問整體現況,指揮中心的都僅提供最少資訊,並以同一套標準說詞回應說,中央消息有行政時間差,由地方自行公布即可。

過去一年多,各國與台灣相關領域專家都曾大力提醒,長照機構與醫院是特殊場域,有最脆弱的超高風險族群、攸關醫療的量能和負荷,而且機構與醫院的疫情也會回過頭來加劇社區疫情。然而,針對上述兩大類指標性的事件,指揮中心卻僅掌握或僅願意公開極有限資訊,更別說如其他國家政府一樣,即時分析現況、提出具體的對策。

對此,台大公衛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並未對資訊公開程度多做評論,但他提醒,公衛防疫措施或許在社區一定效果,但針對高風險的當長照機構和醫院,若發生小群聚,必須要更積極處理。特別是現在流行的是英國株,無症狀感染者多、傳播力又強,機構和醫院內的隱性傳染若未及時遏止,感染源在機構、醫院及社區之間移動,會導致嚴重後果,包括醫療量能折損、高死亡率。

陳秀熙表示,針對出現小型群聚的機構或醫院,還有昨天爆發的代工廠本地員工及移工群聚,這些都已經不是除了快速做好接觸者調查、適當隔離,也要立刻啟動目標導向的快篩,才能夠避免小群聚演變為社區疫情大爆發。

陳秀熙建議公部門應訂定出公版的檢測計畫,供不同產業企業修訂為適用的版本,並報請主管機關同意,政府甚至應考慮給予補助。事業單位有了準備好的檢測計畫,應讓員工知悉,當群聚出現時,該單位可立即啟動計畫,對員工資訊透明,才能即時遏阻疫情擴散。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難纏印度株出現第二代 專家籲接種2劑疫苗防護才不打折

 2021-06-02 13:2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社區疫情,世界各國即便是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也正面臨病毒變異株的威脅。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群今指出,亞洲疫情在過去幾周成長極快,累計染疫人數逾5000萬人,印度株占比已高達四分之一,疫苗接種率卻低於1%。不過,最新預刊於網路的研究發現,第一代印度株免疫逃脫能力強,打過疫苗的中和抗體濃度仍降7倍,第二代印度株也有免疫逃脫,且病毒量更高,得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保護力才不打折。

陳秀熙表示,印度變異株在亞洲高達四分之一,在大洋洲也達到三成四,而且在越南,已觀察到印度株和英國株的混種病毒株,令人擔心未來不論是飛沫接觸、環境接觸、氣溶膠傳染,傳染力都可能變得更強,需要繼續密切觀察。

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加拿大安大略省好不容易渡過去年12月起英國株帶來的大量住院和死亡,近期又因為巴西株和印度株出現,疫情再次升溫,住院和死亡人數再次上升。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日本去年12月受害於英國株,今年5月初又受印度株侵襲,英國變異株占比也非常高,原本預計在在3月放鬆「嚴格緊急事態」,只好延長到6月20日。

公衛學者范僑芸指出,第一代的印度株有三個位點的突變,分別會增加傳播力、增加免疫識別逃脫。有研究比較康復者血清、接種莫德那或輝瑞疫苗後,面對第一代印度株的血清抗體濃度反應,結果發現相較於原本的野生株,康復者血清下降倍率高達6.5倍,莫得那疫苗和輝瑞疫苗更下降7倍。

范僑芸提醒,現在又出現了第二代印度變異株,增加兩個新突變位點,除了原有的傳播力增強、免疫識別逃脫,還會增加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英國研究觀察接種不同疫苗後若感染英國株或第二代印度株,有多少比率個案會有症狀,藉此評估疫苗對於英國株和二代印度株這兩種變異株的保護力。

范僑芸指出,結果發現如果只打第一劑AZ或是輝瑞疫苗,面對二代印度株的保護力比對英國株低了大約17%,但如果能夠完整接種兩劑AZ,對於英國株和二代印度株的保護力都有達到六成,完整接種兩劑輝瑞都有達到九成。

范僑芸提醒,雖然疫苗保護力下降,但仍具足夠的保護力,可維持相當足夠的中和抗體濃度,只要完整接種兩劑,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