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疫情傷勞權 這5種人失業及財務風險高2到5倍

2023-03-22 12:32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疫情進入下半場,輕症免隔離的請假議題成為熱議焦點,但其實三年疫情損勞動權益的情形比比皆是。美國研究最新證實,無法遠距工作者、疫情期間曾經失業者、身心障礙者,陷入財務困難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到5倍,又以視覺、聽覺、認知、行動不便、多重殘疾者的失業和財務風險最高。學者提醒,台灣也應分析本土身心障礙者勞權受影響和恢復的程度。可惜目前無論在衛福部或勞動部,記者均查無資料。

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研究團隊今舉行力行科學防疫線上直播,團隊成員蔡芳均指出,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最新研究顯示,工作型態可轉為遠距工作者,無論是失業或入財務困難的風險比無法遠距工作者低4%;疫情期間曾經歷失業者,陷入財務困難的風險是曾失業者3.79倍。

此外,原本就是脆弱族群的失能者/身心障礙者,疫情也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原有的失業和經濟困頓風險。蔡芳均指出,上述美國研究發現,又以視覺、聽覺、認知、行動不便、多重殘疾等五大族群風險最高,這些人的失業風險是無失業者的兩倍,面臨財務困難的風險則是一般人的2到5倍。

蔡芳均表示,後疫情時代經濟逐漸復甦,但仍應持續關注經濟弱勢族群,是不是真的能重返職場、緩解其經濟負擔。公共衛生可以努力的方向包括「建議精準疫苗施打」,因已有實證顯示接種疫苗可「長新冠」及其失能風險,有助於減輕後續因長新冠失能導致的失業與經濟困頓風險。

台灣身心障礙者的勞權及財務風險,受到疫情的影響程度和恢復情形如何?目前無論在衛福部或勞動部,記者均查無資料。去年8月「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的國家報告,與疫情影響勞動就業有關的資訊也極其有限。

報告中指出,勞動部統計2019年15歲以上身心障礙就業者每月經常性薪資或收入為2萬8000多元,明顯低於同期全體國民四萬多元。當時疫情已發生超過2年,指揮中心針對「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的因應指引,仍停留撰擬階段。至於醫病共享決策,因「公用版無障礙溝通資源」還在審稿階段,身心障礙成年人及兒童仍無法與一般人一樣完整享有醫病共享決策之權益。

衛福部2016年通報顯示,身心障礙者遭親密關係暴力、兒少保護、直系血親卑親虐待65歲以上尊親屬、其他家庭成員暴力等總人數為6938人,其後每年成長10%,2021年疫情期間,總人數已達10061人,6年增幅達45%。2020年身心障礙兒少受暴率2%,與一般兒少受暴率0.3%數據相較,受暴率為一般兒少的6.5倍。

我的家庭真可愛? 社福法草案這條遭批活在上個世紀

2023-03-16 10:29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第一部「社會福利基本法」的行政院版草案,今天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繼續接受審查,然而,草案第八條「福利服務應以家庭為中心」激起多個民間團體與立委反彈,遭批「停留在上個世紀」、無法因應社會變遷現況。院版草案將迫使讓許多急需社會救助或社會住宅等扶助的國民,繼續遭到排除,無法申請任何服務,如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家庭有房有錢但無互助之實、曾遭家人家暴或性侵等受苦者。

政院版草案第8條「福利服務應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對於有生活照顧或服務需求之國民,提供支持性、補充性、保護性或預防性之綜合服務。」民進黨立委范雲等19人提案,刪除「家庭為中心」,國民黨立委張育美等19人亦提案,改為「社會服務旨在對於需要生活照顧或服務之國民給。」民進黨立委洪申翰3月2日也在委員會上呼籲,法案應有條件納入以「個人」為單位提供福利服務,而非限定以「家庭」為單位。

范雲今上午於委員會表示,國家給的補助或資源多透過家庭傳送到受服務者身上,一直以「家戶」為單位,分成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等,但在2023年的今天,社會早已變遷,人與家庭的關係改變,愈來愈多人選擇獨立或自己成家,社會福利的提供也要更新思維、創造彈性,不僅透過家庭,更應該讓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無論是成家或獨立,一旦面對到人生的艱難課題,都能夠被國家照顧、使用社會福利服務。

范雲今上午與四個民間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刪除「以家庭為中心」字眼。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許多遭受人口販運、親密關係暴力、數位性暴力的被害人,即便家庭成員沒有同住也沒有支持被害人生活,卻因都因家庭成員有房有錢,導致受害人無法申請到律師扶助、緊急生活補助,離婚的受暴婦女也常因為娘家有房有收入,而無法獲得補助。草案「以家庭為中心」的條文與長期以來「以暴力被害人為中心」的精神是明顯不相符的。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傳統價值與迷思的文化下,家庭對婦女的牽制已經很深,這種條文只會使弱勢婦女更可能成為以福利設計下的犧牲者。立法時根本不需要特別寫「以家庭為中心」,反而應該要致力於讓福利設計更多元、彈性,更能回應服務對象的需求和主體性。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現代家庭更多單人、單親、隔代,還有許多家庭破碎多年、從未結婚、無家可歸的人。這些人無法安居,已經是台灣最迫切的民生議題之一,許多無家者卻申請不到社會救助和社會住宅,都是被「家戶」的定義卡死。

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彦德表示,大部分的房東都不願讓租屋者落戶籍,當人離開家庭,實際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時常會因此無法申請所需的社會服務。再者,許多人家庭關係已經消失,卻未必能取得足以證明的法律文件。如果把家庭收入與資源合計,會導致他們在申請社會福利時被排除,有些人還會被要求「返家修復關係」,導致在家庭有受暴或受虐等經驗的人更加痛苦。

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獨/上千萬細胞治療可望納健保 健保署說明最新進度

2023-03-20 14:13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去年7月,台大醫院為台灣首例CAR-T細胞治療治癒的血癌女童慶生,當時女童母親透露,為救愛女而賣房,才能負擔高達1000多萬台幣的療程費用。今上午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開會議,審查「再生醫療法」草案,多位委員關切價格高不可攀,弱勢民眾怎麼辦?衛福部部長薛瑞元透露,CAR-T已準備納入健保,正在議價,健保署午間證實已完成醫療科技評估,將與廠商討論以「暫時性支付」納入健保,預計可嘉惠數十名病人。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目前台灣食藥署核准CAR-T許可證有兩種適應症,第一種是「ALL,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之18歲以下兒童、25歲以下年輕成年病人」,以及「DLBCL,經兩線或兩線以上全身治療後之復發性或難治性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預估國內目前共有數十名病人。

黃育文說,CAR-T等於是基因治療加上細胞治療,從實驗室的細胞培養技術、輸送條件、醫院治療環境,都有很嚴謹的要求,因此要價不菲,國際上一個療程價格為1000多萬。過去國外有些治療成功的案例,治療後沒有復發,有可能一生只要治療一次,但因CAR-T療法問世時間還沒有很長,因此全球各國都還在追蹤,追蹤期從5年到15年不等。

黃育文表示,針對CART-T納入健保,目前已經完成醫療科技評估報告(HTA),正要約廠商來討論。與廠商討論的重點是抓出雙方可接受的數量和價格範圍,再提到專家會議,由專家決定給付範圍、最有效益的族群,最後再交由共同擬定會議討論,討論通過,就會納入健保給付。是否最快今年可納入健保?黃育文說,如果後續會議順利有共識,希望愈快愈好。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日前曾指出,新藥可採取「先鬆後緊」的收載策略,即健保有條件暫時給付幾年,幾年後再評估其成本效益,若效益良好,可考慮正式收載,若不如預期,就不繼續給付。

CAR-T是健保署啟動「先鬆後緊」收載策略的優先項目?黃育文表示,CAR-T屬於突破、創新的藥物,會優先談,希望趕快約廠商、專家開會。如果廠商有意願接受暫行給付,健保署就會廠商討論,設定一個評估效果的時間點。

打破身障個人助理服務時數上限 最快4月改以需求評估

2023-03-20 16:07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日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重要判決,創下國內重度身障者爭取個人助理服務時數的首宗勝訴,並撤銷了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先前「每月服務上限60小時」的決定。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今表示,各地政府固守時數上限,平均每人每周僅獲4小時協助,身障者被迫忍受長年睡輪椅、一天一餐、全天包紙尿布度過月經期等苦境,衛福部何時才能提出具體改善方案,讓全國各地都根據需求評估訂定服務時數?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社家署所提的調整方案已在簽辦中,預計4月就會通過。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開會議,王婉諭表示,去年審查身權法時就曾提到,服務時數的核定應以需求評估為基礎,然而,直到今天,各縣市政府依然固守時數上限。以新北市為例,每個月上限80小時,若提出專案申請,最高可到每月100小時,但即便如此,時數仍與需求評估結果有很大落差,衛福部到底有沒有通盤了解各地方的服務時數上限?

薛瑞元回應,社家署有在通盤了解,但他目前手上沒有數據。時數放寬的調整方案,目前正在簽辦中,「很快就會到我這邊」,新方案就是要以需求評估為導向,第一要務就是需求評估,第二則是做服務媒合,服務的媒合也涉及投入個人助理的人力供應是否充足。目前相關部門和團體的溝通已經完整了,正在簽辦中,預計4月就會簽到部長這邊,如果沒有太多,就會通過。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輕症免隔離/防疫更多回到個人 專家盤點四件事必加強

2023-03-19 21:20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明天起,台灣防疫終於翻到下一頁,新冠輕症免隔離、免通報,就醫回歸面對面的健保門診。何時該就醫?哪裡不該去?都由國民自己決定。專家分析,剛防疫責任更多回到個人,感染率和重症率勢必增加,唯有提升疫苗接種率、積極使用口服抗病毒藥、強化個人健康識能、「陪病探病」多加自我要求,才能守護社會中的脆弱族群。

50歲以上很多人是重症高風險群,截至3月14日,卻還有105.8萬一劑疫苗都沒打過。這些人一旦在醫院或公共場所被無症狀或輕症者傳染,要是沒在發病前兩天就醫、吃口服抗病毒藥,很可能演變為重症。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要有心理準備,輕症免隔離後,感染和重症風險一定會增加。部分輕症者可能疏於察覺症狀、延誤診斷治療時機,有些人可能直到死亡都沒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政府能做的就是繼續提高接種率,並確人民做快篩、就醫、領藥,一連串從預防到治療的流程,都順暢方便。

截至三月九日,已有2768家醫事機構可領口服抗病毒藥,但根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日前公布之調查,僅4成高風險確診者有領口服病毒藥,顯示重症防治有待加強。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李建璋歸納,當防疫責任更多回到個人,每個人都要清楚知道三件事,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不是重症高風險群,第二是知道發病前兩天就要吃口服抗病毒藥物,第三是知道快篩有偽陰性,必須反覆篩查。

李建璋觀察,現在有些一線醫師嫌用藥評估麻煩,就沒有開藥,有些病人擔心抗病毒藥與慢性病藥物交互作用而不想吃藥,這些都很可惜。因有愈來愈多資料顯示,藥物的嚴重交互作用其實很少見,但服藥能減少重症死亡風險是確定的。口服抗病毒藥一盒要價2萬多元,目前均以公務預算支應,建議可研議讓不符公費資格的民眾自費,如此不但能減輕政府財務壓力,也能讓更多人有機會服藥,維護公眾健康。

輕症免隔離上路,要是個人防疫做不好,第一個遭殃就是大醫院。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表示,現在醫院單人房很少,多組家庭共用病房空間、衛浴、便盆椅、水龍頭,彼此生活習慣差異很大。但就算每間病房有消毒酒精,大家也不一定會拿來用,更常見的是關起病房門、拉上隔簾,就連口罩都不戴了。

陳宜君表示,現在大部分人覺得新冠沒什麼了不起,但別忘了,它的傳播力和重症死亡率還是比流感高,在老弱者密集的病房傳開,後果不堪設想。因其他疾病住院的病人,要是住院期間又染上新冠,原本的疾病會更難治療,病家通常不滿情緒高漲,甚至想要告其他病家,醫護人員也會首當其衝挨罵。

「有確診要主動告知,不要到醫院探病陪病。」陳宜君呼籲,如果人們不篩、不通報、沒有主動告知,就會導致最脆弱的人受到傷害。守護醫院是全民的責任,不能只要求醫護人員做,自己卻不配合,唯有病人、家屬、醫療人員必須一起努力,將心比心、互相照顧,醫院才能平安度過「輕症免隔離」這一關。

輕症免隔離/輕症醫療費回歸健保 基層籲保留視訊門診

2023-03-19 21:19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明天起新冠輕症免隔離、免通報,除抗病毒藥物繼續由公務預算支應,其餘醫療費用回歸健保給付,病人也要親自就醫,山地離島、偏遠地區才能繼續視訊診療。基層醫療協會呼籲,回歸健保的同時,仍應保留視訊診療,讓病人多一個選擇,也避免候診民眾遭傳染;等到新冠重症住院率降低到與流感類似,才是取消視訊診療的好時機。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通報隔離措施的社會成本很高,疫情趨穩後可以取消,但確診者視訊看診,可以避免交叉感染、保護其他來看病的老人和小孩,有助減少社會成本,應該要延續進。他強調,維持視訊診療不會增加政府支出、沒有額外獎勵,依然是靠健保給付,只是希望讓病人多一個選擇,建議等到新冠重症率和住院率降低到跟流感差不多,再取消視訊診療。

新冠輕症醫療需求進入基層總額,將造成多少衝擊?林應然表示,根據之前官方公佈數字,輕症回歸健保,公務預算每月可少付8.7億元,這些錢主要都會增加在西醫基層總額,預計會讓基層的點值從目前的每一點0.92元再稀釋一成,變成約每一點0.8元左右。

健保署醫管組長黃兆杰表示,過去新冠肺炎相關醫療費用都是由公務預算支應,健保只是代付,現在輕症醫療費用回歸健保給付,對西醫基層衝擊最大,因目前有9成輕症都在診所就醫,回歸健保後很可能讓西醫基層總額的點值受到稀釋。

黃兆杰分析,去年國發會推估今年總額成長率時,很難掌握今年由新冠肺炎衍生的健保支出。以長新冠的醫療利用為例,是根據就醫時有輸入長新冠診斷碼的利用量去推估,但很多人因長新冠就醫時,相關紀錄並未輸入這個碼,導致醫療需求被低估。至於新冠輕症的醫療需求,因人數與疫情走勢息息相關,更不容易推估。

黃兆杰表示,輕症免隔離上路的前一周,衛福部分別請健保署和指揮中心估算輕症醫療回歸健保的財務影響,但因雙方估算方法不同,還在討論中,尚無結論。健保署是用歷年類流感門診醫療費用、就醫次數為推估基礎,但健保署無法預估接下來會有多少人輕症,此參數需要由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的算法,是由公務預算曾經支應輕症的項目,去對應健保支付標準,若有相對應的支付項目,就改由健保支應。若無對應項目也沒有必要維持,就會取消,例如與遠距診療相關的6項居家照護給付;若健保無對應給付項目但有必要維持供應,就繼續由公務預算支應,例如口服抗病毒藥物。

黃兆杰表示,現在無論健保署或指揮中心,都無法準確預估新冠輕症對健保財務會帶來多大影響。除了與醫界保持溝通,健保署也會每個月統整輕症就醫費用資料,目前認為可能至少要觀察一季(三個月),影響程度才會比較明朗。

面對基層要求維持視訊診療,指揮中心日前回應,各國防疫政策鬆綁後,皆回歸常規看診,例外情形才採取視訊診療。我國新制上路後,除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外,考量機構住民染疫緊急就醫需求,決議納入持續適用遠距服務。一般輕症民眾原則上取消視訊診療,後續可觀察輕症就醫投藥、中重症趨勢後,再適時檢討。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衛福部稱社福法「以家庭為中心」更全面 立委不給過

2023-03-16 12:31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今繼續接受審查「社會福利基本法」,院版草案第8條明定福利服務應「家庭為中心」,激起多個民間團體與立委反彈批評不符社會現況,呼籲刪除這五字,許多需要救助者將繼續被漏接。衛生福利部回應,以家庭為中心更能看到問題全貌,是指共同生活群體,不是傳統家庭或戶籍,在立法說明補充即可。不過,與會委員對衛福部說法仍有疑慮,會議主席、民進黨立委吳玉琴決議第8條保留。

民進黨立委范雲今上午與四個民間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刪除「以家庭為中心」字眼。對此,衛生福利部次長李麗芬於會議中場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提供服務前要做個案需求評估,以家庭為中心的評估,完整涵蓋個案在家庭中有利或不利的處境。舉例來說,當兒童受虐,服務對象也包括父母,例如協助提升親職知能、協助就業或增加經濟來源等;帶著孩子離開原家庭的受暴婦女,服務也會同時涵蓋婦女本身以及她所照顧的孩子。

「不論是以家庭或個案為中心,方法上都沒有太大差異。」李麗芬說,社工服務時都很清楚家庭二字的內涵是共同生活的人,不是傳統的家庭或戶籍,這就是福利服務重要的精神和原則,因此希望入法,讓基本法更全面而完備,如果委員有疑慮,可在立法說明補充清楚。

對此,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接受電訪表示,既然衛福部說「以個案或家庭為中心,方法上沒有差異」,牽動整個福利制度設計的精神和架構的基本法,應積極去除既有框架,運用時才會更有彈性,帶動社會大眾觀念的進步。

王淑芬表示,專業人員對於家庭的概念確實比較多元完整,會站在系統觀點去評估,但既然要訂定基本法,訴諸的是社會大眾,就要考量到社會大眾認知。現在社會大眾對於家庭的定義是一致的嗎?還是各自解讀呢?事實上,一般民眾的家庭概念仍是傳統思維和單一樣貌。

「不懂為什麼要堅持。」王淑芬表示,沒有要否認家庭的重要性,但是基本法這樣寫,對於民眾來說,等於預設了家庭內就應該要有互助資源,基本法也會帶動整體福利設計都以家庭為導向,結果承擔者幾乎都是婦女,為了滿足家庭為中心的需求、忽略個人需求。

會議上逐條討論到第8條時,李麗芬表示,此條文是指「社會服務」原則,「社會救助」的對象如受暴婦女,不會因為不符合低收、中低收就不被救助,但多位委員仍有疑慮。民進黨莊競程表示,如果共通性規範闡明是家庭,無家者、離家的受暴者在相關法理上會受到限制。會議主席、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表示,服務應以人為本,才會完整,決議保留。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求上車?真上車也會跟著犯罪 性私密影像犯罪申訴增3倍

2023-03-15 18:11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圖咧?求上車!欠分享。私訊給連結。」小心,如果真的上車,你可能也要坐牢了。今年1月10日立院三讀通過修正「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2月15日總統公布施行至今剛好滿月。

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修法後「性影像集中處理中心」網站受理申訴,今年成人申訴案件增為去年同期的3倍,受害人數是去年近4倍,6成是25歲以下,最年長是74歲;兒少案件數則為去年同期的一半、受害人數略減,多與國高中生使用手機有關,最年幼為小二。目前平均3天可下架受害人影像,但仍有25%平台業者拒不配合,待相關授權子法與配套措施建立,8月15日起,每案可重罰60萬元。

張秀鴛分析,上述案量及人數的變化,可能是因修法和宣導過程,使成年受害人更主動求助,重罰亦嚇阻了未成年人私密影像犯罪,不過她也坦承,未成年人申訴管道還沒完成整合,網頁比成年人申訴網頁更不友善。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提醒,未成年受害人的黑數很多,需要強化兒少的法律意識,知道這些都是犯罪行為,也要呼籲家長朋友,應以支持取代責怪,以免被害人不敢求救或受到二度傷害。

內政部警政署防治組副組長斯儀仙提醒,希望被害人盡量冷靜、保留證據,例如群組名稱、散播者的帳號名稱、影像被張貼的網址和網站名稱,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證據,千萬不要一看到就封鎖、刪除。

很多人擔心報案時被警察拒絕受理,斯儀仙強調「絕對不會」,因為會有非常嚴重的處分,被害人可以要求同性別員警受理,所有流程都仿照性侵害處理,可在隱密空間進行陳述,所有文書記錄都使用代號,經手人都不會知道被害人是誰。

「不知道對方真實身份,也可以報警」斯儀仙提醒,遭到威脅時要趕快報警,全國派出所24小時受理報案,第一時間就會協助下架,千萬不要答應對方要求見面或提供更多私密影像。如果擔心自身安全,警政單位可採取緊急措施,也會轉介免費法律諮詢、心理諮商、社工陪同等資源,提供最好的服務和保護。

張秀鴛說,修法前處罰力道不足,加害人「不痛不癢」,被害人影像也無法下架、求助無門。去年3月起啟動修法,從刑法、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四方面著手,建立「四法聯防」機制,三大重點包括加重刑責、建立下架機制、建立被害人保護措施,今年都正式到位,就算只是肉搜、揭露足資辨識被害人身份的資訊,也已經觸法。

張秀鴛呼籲,社會大眾務必要了解,以下5件事都是犯罪行為,每一件有刑責:

1. 偷拍他人性影像:成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 無正當理由持有兒少性影像:1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分享性影像給別人:5年以下有期徒刑

4. 下載性私密影像:5年以下以求徒刑

5. 製造換臉(deepfake)性影像:5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務部主任檢察官朱華君表示,根據刑法第28章之一「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幾乎都是「有期徒刑得併科罰金」,至少要判2個月有期徒刑。

此外,根據「一罪一罰」原則,根據事證的不同,刑期可累計,例如可證明在不同時間點分享影像,就是多次。張秀鴛補充說,如果持有多人性私密影像,幾個人願意站出來就算幾個罪。


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病主法4年僅4.5萬人預立醫療決定 專家籲諮商應免費

2023-03-06 15:00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擁有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已實施4年,但截至今年2月,僅4萬5621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前理事長、民進黨立委邱泰源指出,這僅佔台灣1900萬成年人口的千分之2,顯示實務面臨許多阻礙。邱泰源今邀集各界召開公聽會,專家指出多項障礙,其中最大問題是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費用太高,建議不要收費,或是補助每人一生一次免費,衛福部允諾會研議。

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程邵儀表示,根據她的國科會研究發現,預立醫療決定(AD)的至少有4個障礙。第一個障礙是一定要去醫院,民眾不容易熟悉簽署過程。第二是要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需自費2000到3500元,大多是知識經濟階級較高者才會來諮商。第三是專業人力門檻高,規定ACP一定要有醫師、護理師、心理師或社工師,只有大醫院才有辦法這樣大陣仗。第四是ACP要求二等親到場,很多人要上班,覺得太麻煩。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常務理事謝景祥也說,台灣現有400萬名65歲以上老人,每年死亡約20萬人,大部分都沒有完成過ACP,最大障礙就是諮商費太高了。如果能編列5年50億的預算,力拼5年內讓半數65歲以上長者都完成ACP,可望省下更多健保費,有助支應急重症所需的新藥新科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工室主任楊君宜表示,如果是一家人要來諮商,很可觀的費用會令人裹足不前,建議比照美國以健保給付長照機構住民的諮商費。程邵儀建議學習美國,可在發給每個病人的住院須知中介紹ACP或AD,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收費」,就像四癌篩檢,很多民眾都會願意。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和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則都建議,政府可補助每個人一生一次免費ACP機會,這可以提醒每個人都有必要思考生死問題,令外,從小學、國中、高中校園推廣善終教育,也有利於建立社會風氣。

洪心平指出,很多在居家照顧、還有自主表達能力的病人,都迫切需要到宅的服務,但成本很高,視訊的成案量很有限,導致最迫切需要的ACP和AD的病人很難使用到這個服務,這是現在很可惜的。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指出,AD的簽署者有超過70%都在六都,以台北市占36%居冠,比新北市高3倍、比高雄高6倍。非六都簽署的AD不到30%,因為對於大眾運輸不發達區域的居民來說,最方便的是地區醫院和診所,但目前可提供ACP醫療機構,絕大多數都是醫院。疫情已促使更多民眾使用視訊診療,視訊諮商的配套要盡快建置起來,才能縮小病人自主的城鄉差距。

醫療從業人員的再教育也刻不容緩。洪心平說,她的爸爸罹患大腸癌末期,兩年前去世,家人對安寧有概念、對善終有共識,但急診醫師還是一直來問說「確定嗎?這樣會死喔!」顯示醫學院可能沒有做好善終教育,「為什麼要一直挑戰我們對於安寧的決心?」希望醫學教育進步,不要讓做了決定的病人家屬背負沈重罪過。

在台大癌醫腫瘤病房工作的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羅運生表示,希望未來各專科都要有「種子醫師」來接受相關訓練,才有助於執行,目前有些醫療團隊不具備成熟的末期照護專業,無法很好的接住這些簽署過的病人,或是無法立刻依照病人意願啟動照護。

羅運生也建議,應該要同意二等親以外的人參與ACP的諮商過程,因為現在看到很多病人的意願明顯與其原生家庭不同,唯一與他比較相同或比較能信任的,是小三、伴侶、司機等非二等親,但目前因為法律建議二等親加入,常導致這些人無法參與諮商,醫療人員也很難讓家屬同意讓他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