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醫護血汗工時 衛福部月底前公布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為解決醫護勞動條件低落問題,衛福部去年首度將「三班護病比」、「住院醫師工時」列為醫院評鑑試評項目,立院也透過凍結預算要求衛福部全面公佈試評結果。醫改會昨踢爆,衛福部只打算公佈模糊化的結果,表現好壞都看不出來。不過,衛福部說,醫改會誤解了,最快過年前就會照立院決議公佈。

住院醫師超時表


衛福部昨開會討論評鑑資訊公開方式,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拿出事前寄發的開會通知指出,衛福部在議程說明中表明,不將試評結果回饋醫院、只公佈極模糊的護病比結果,甚至不打算公佈住院醫師工時結果。

劉梅君痛批,衛福部拿了錢就不甩立法院,只替血汗醫院經營者著想,簡直是醫療體系崩壞幫凶。

綜觀目前公佈的內容,只看得出血汗程度令人膽戰心驚。例如全國醫學中心大夜班護病比,除了心臟外科、腦中風、安寧及血液腫瘤科之外,其他病房平均一個護士要顧高達十八人,超過上限規定(十七人)。

按照規定,住院醫師每日正常工時不得超過十二小時,連同延長工時不得超過三十二小時,每週正常工時連同延長工時不得超過八十八小時。

十五.七%的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平均每天值班超過十二小時,四十一.二%的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值完班繼續上班,一次連續上班超過三十二小時。其他如外科、泌尿科、骨科、婦產科、放射腫瘤科、放射診斷科,超時情形也很嚴重。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表示,昨會議經與督保盟、消基會討論,確定過年前就會在網路上全面公開兩百九十三家醫院三班護病比,以及八十家醫院各科住院醫師工時。

但因今年還要繼續試評,為鼓勵醫院回報真實數據,將以層級別和代號取代醫院名稱,建議表現不佳的醫院主動檢討,補充醫護人力並減少醫師值班天數。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兒童接觸肺結核發病風險 研究登期刊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因現行的檢測方法不能精準區分肺結核的發病風險高低,以致很多家長不願讓孩子治療。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詹珮君的最新研究,確立更簡易有效的預測方法,能精準辨識一定要接受治療的孩子,成果已發表於世界頂尖的《美國呼吸及重症醫學雜誌》。

詹珮君利用我國中央傳染病線上系統資料,針對小於13歲、曾接觸肺結核病人的9,411位兒童,從2008年追蹤到2011年,歸納出這套評分方法。只要從「孩子皮膚結核菌素測試結果」、「病人痰液檢查結果」、「病人是否來自肺結核高盛行區」、「病人性別」4個項目計分,超過7分,孩子3年內的發病率是100%,6分和5分發病率分別是8%和4%,4分發病率也高
達同年齡平均的200倍。

詹珮君說,打過卡介苗的孩子還是有2成沒有保護力,若主要照顧者有開放性肺結核,長時間接觸下,小孩除了要小心致死率極高的結核性腦膜炎,細菌也極可能在體內潛伏,終生任何時候只要免疫力下降,都可能發病,造成身邊人的威脅。

台灣肺結核盛行率不低,詹珮君建議,5分以上的孩子就該接受潛伏感染治療,以免日後不自覺散佈疾病,但很多家長卻以「擔心副作用」為由拒絕。其實該藥物只有千分之一的機率引發肝炎,療效卻很好,耐心服用9個月,可減少9成發病風險。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針對每個新確診肺結核病人,與其接觸時間、空間達一定強度者,都必須接受結核菌素測試,以評估治療需求。去年有2500名13歲以下兒童吃藥治療,疾管署也將開會研商應用新式評估方法的可行性。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產婦不排斥找助產士 就怕長輩碎碎念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盼引導助產士重拾接生專業,紓解婦產科醫師沉重壓力,產婦能否接受呢?其實只要平安生下健康寶寶,現代產婦大多不排斥更多生產選擇。但因對於助產專業陌生,加上親族長輩壓力,最後不一定能忠於自己意願作決定。

今年三十歲的李太太身體健康,兩個月前歷經數十小時催生,才在大醫院生下第一胎寶貝女兒。李太太表示,對於助產士這行業很陌生,政府應多多宣傳助產士的專業內容,如果產婦事先充分了解助產士能力、經驗值、成功率,較能接受給助產士接生。

除了產婦認知待加強,李太太也指出,孕婦作的種種決定,都要面臨親族長輩是否認同的考驗,連挑哪個醫師產檢,長輩都會希望是名醫或親友推薦。如果孕婦的生產選擇與主流作法不同,更要花極大心力進行說服,若受不了長輩碎碎念、親友說三道四,就會放棄堅持自己的想法了。

三十一歲的許太太懷孕六個月,對助產士專業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和信心,正考慮找助產士到家中接生,卻不敢開口告訴家人。許太太說,媽媽和婆婆生產都是在醫院,有「產婆」代表落後的刻板印象,認為給醫師接生才是「保平安」,如果她們聽說自己願意給助產士接生,恐怕會被指責為不負責任的媽媽。

助產士回來了 6醫院3月試辦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台灣大多數新生兒都是由醫師接生,但產科醫師面臨高齡化和人力嚴重不足危機。衛福部最快三月起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首批將有六家部立醫院試辦,助產士可作產檢、衛教,若低風險產婦同意,也可由助產士在醫院接生。


早期助產士不僅協助生產,產後還會到府訪視教導照顧新生兒。 (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郭素珍提供)


衛福部最快3月起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解決婦產科人力荒。圖為資深助產士張素玉示範產前檢查。 (資料照,記者廖耀東攝)


這塊藍底白字助產士牌子,見證接生歷程。 (資料照,記者王秀亭攝)

衛福部附屬社會福利及醫療機構管理會執行長李懋華昨表示,一年期試辦計畫由醫發基金提撥一千多萬元,參與醫師和助產士都會加薪,最快兩個月內可完成招標和評選。試辦醫院至少要有兩位婦產專科醫師和三位助產士輪班,並具備一定醫療品質,現已有北、中部共八家醫院展開競爭。

北護、長庚規劃增設學系

據了解,除了基隆、台北、桃園、台中、豐原、彰化這六家部立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和台中榮總也躍躍欲試。北護和長庚大學則已規劃增設學系,培育助產生力軍。

5萬人有助產資格 約50人執業

助產士助產師全聯會理事長黃鶴珠表示,台灣助產士有百年歷史,依法本來就可負責低風險自然產,二十多年前卻因錯誤政策、護理學校逐漸關閉助產士相關科系,加上醫院產科不願納入編制,後來健保對醫院及助產士給付又一樣,導致助產士人力斷層、大量失業。現在仍有五萬多人具助產資格,但大多在當護理人員,僅四、五十位還在接生,健保特約助產所剩十五間。

黃鶴珠指出,助產士的最大特色是耐心,可幫助女人充分認識孕、產的身心變化,陪伴她們在沒有恐懼和催促的環境下溫柔生產。助產士機動性強,產前產後都可到府訪視,免去婦女舟車勞頓之苦。

母胎醫學會理事長鄭博仁表示,八成產婦屬低風險,可由助產士接生,高風險則由專科醫師接手,共同照護模式在歐美港澳行之有年。透過試辦先補足人力,才能為更友善的生產環境奠定基礎。

醫師:應先釐清醫糾責任歸屬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提醒,民眾對助產士的接受度待觀察,若有醫糾,責任歸屬也應釐清。此外,產檢、衛教、生產給付都應提高,才能保障產科醫師和助產士有合理報償。
助產士資格自九十三年後全面升級為助產師國考,從輔英科大助產系或北護助產所等相關系所畢業者才有資格報考。此外,如果有四年臨床經驗助產士,也可以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