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高嘉瑜遭家暴 衛福部最新調查:這三種親密暴力在增加

2021-11-30 12:1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鏡週刊》今報導民進黨籍立委高嘉瑜在遭男友家暴,高嘉瑜也對外表示「我是被害人。」高嘉瑜並不孤單,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今公布第二次大規模台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結果顯示每5名婦女就又1人一生中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以「精神暴力」居冠,近三年「經濟暴力」和「性暴力」和「跟蹤騷擾」終生盛行率都有增加趨勢;「性暴力」和「跟蹤騷擾」更在過去一年就增加。

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表示,衛福部每四年調查一次18至74歲女性曾有親密關係遭遇暴力的終生盛行率調查,包括任何種暴力形式。結果顯示,2021年的親密關係暴力終生盛行率比2017年降低4.83%(2017年24.45%,今年19.62%)。

暴力樣態以精神暴力為最高(16.76%),再者是肢體暴力(7.97%)、經濟暴力(7.20%)、性暴力(4.85%)、跟蹤騷擾(4.80%),其中「經濟暴力」和「性暴力」和「跟蹤騷擾」終生盛行率都有增加趨勢。

在受訪者中,精神暴力出現最多的是「伴侶曾疏忽你或對你冷漠相待」(占42.2%),其次是「伴侶隨時要知道你的行蹤」(占34.1%),第三是「伴侶曾侮辱你或讓你覺得自己很糟」(占32.3%)。衛生福利部表示,精神暴力形式多樣,從最明顯的言語暴力到很隱晦的冷漠忽視,受害者精神上的痛苦是慢慢地積累,甚至不會意識到,但長期下來仍會對其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及工作表現發生重大影響。

若只看過去一年之盛行率,張秀鴛指出,2017年到去年也小幅下降(2017年9.81%,今年8.99%),仍以精神暴力居冠(2017年8.89%,今年8.53%),次高為經濟暴力(2017年2.66%,今年2.03%),第三高為性暴力增加0.73%,(2017年0.80%,今年1.53%),跟蹤騷擾也增加(2017年0.93%,今年1.38%)。

連立委都受害,一般女性怎麼辦?張秀鴛表示,親密關係暴力是全球問題也是人權問題,暴力無所不在,必須給予最大譴責,同時也要尊重被害人及其自覺,並給予更多支持和關懷。台灣致力於實現「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全球公約,未來還會持續每四年一次調查,並將調查結果,會同法務部、內政部、醫療單位、教育單位,共同研擬政策應加強之處。

例如近年常見以私密影像作為要脅,屬於跟蹤騷擾的數位性別暴力樣態,就是防治上應加強之處,另外,將履行同居義務的豁免權無限放大,也可能衍生出伴侶間的性暴力,必須強調即便是夫妻,也有說「不」的權利。

衛福部提醒,精神暴力大多在夫妻或伴侶兩人獨處的時候發生,外人較難以察覺,為利民眾辨識、提高敏感度,特提供「簡易精神暴力檢測量表」,以快速自我檢測是否處於精神暴力之情境。

自我檢測後如疑似遭到精神暴力,可試著對另一伴說出感受、討論調整互動方式,必要時並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也可以撥打113保護專線諮詢。鄰里也應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留意關心社區中的家庭暴力並協助撥打113通報。


*簡易精神暴力自我檢測量表:

若其中有1項以上勾選「有」者,請注意自身狀況、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尋求專業協助:

另一半常用言語侮辱你或者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

另一半常在其他人面前貶低或羞辱你

另一半隨時要知道你的行蹤,讓你倍感壓力

另一半常因你與其他異性說話而生氣

另一半常故意做出讓你驚嚇或恐懼的事(例如:他看你的方式,對你吼叫或丟東西)

另一半常疏忽你或冷漠相待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獨/整合照顧萬名新冠康復者 衛福部擬編4.5億獎勵醫院co

 2021-11-25 12:3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已有一萬六千多名新冠肺炎康復者,很可能苦於樣態多元的長期後遺症。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10月18日於立院答應國民黨籍立委蔣萬安,一個月內公布官方版康復者指引、編列特別預算將康復者納入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上述承諾都已實現。

據了解,「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由健保署研擬,由醫事司編列特別預算額外獎勵醫院,粗估每照顧一位康復者,醫院最多可獲得3萬3000元獎勵金,這筆費用將由醫事司的特別預算支應,估計總金額約需4億5000萬元。

健保署醫管組呂科長表示,這是一個獨立的計畫,收案對象為解除隔離六個月內的康復者。參加的醫院至少要有胸腔科及感染科,要開設康復者整合門診或提供住院整合照護,也要能轉銜長照服務、社會福利、心理諮商等後續服務,且需按照計劃要求提出評估報告。

呂科長表示,照顧病人所產生的醫療費用,還是由健保去支應,但為鼓勵醫院,將視醫院給予個案的服務,由特別預算額外給予獎勵金,項目包括建置獎勵費、整合費、評估費、個管費、營養費、諮商費、轉介費等。若將所有項目加總,醫院服務一位個案最多約可獲得3萬3000元獎勵金,總共約需大約4億5000元,預計可服務超過一萬名個案。

五六月疫情嚴峻,當時確診的病人,現在很多都已經解除隔離超過或即將滿六個月,計畫實施後,也不是收案對象。呂科長表示,無論是否解隔離超過六個月,醫療費用都是由健保支應的,差別僅在於治療黃金期六個月內收案,醫院可額外獲得獎勵金。

為了盡快服務康復者,呂科長表示,目前程序進入最後階段,希望最近就能公告實施。此計畫涉及業務範圍廣,健保署前天已將研擬之計畫送進衛福部,目前進入最後階段,醫事司、長照司、心口司、社救司都在會辦中,只要衛福部核定,就可以公告上路。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獨/高覆蓋率?分子分母藏魔鬼!台大醫:沒人這樣算的

 2021-11-24 16:0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主動公布一張長條圖,呈現全年齡及分年齡層一、二劑接種率。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全國一劑接種率77.25%,兩劑49.81%。這張圖公布不到一小時,就被眼尖網友發現怪怪,因圖下方定義寫著,接種率的分子是「本國籍接種人數+外籍施打數」,分母卻只有「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我國人口數」,分子、分母範圍明顯不同。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聽了都忍不住笑說:沒有人這樣算的。黃立民表示,我們關心的是目前在台灣的人的接種率,所以,如果分母是本國人,分子就不該有外國人,如果分子有外國人,分母也要加上外國人。

不只感染症專家忍不住笑出來,網路上也熱議連連,酸度爆表。有網友說「再校正回歸就好!沒事!」、「有國中數學程度都知道問題出在哪吧!」還有人說,「大考中心如果要出題,這不能算數學邏輯題,這只能算生活素養題。」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一直都關心在台灣的人的接種情況,台灣從過去到現在,呈報給Our World In Data科學平台的接種率數據也都是這樣算的,需要維持一致性,不能忽然改變算法,但確實估算上都會有一些誤差,分子分母都無法完全精確。

莊人祥表示,以分子來說,開放外籍人士接種以來,就陸續有加進來,例如移工就有大約60萬人,指揮中心向全國報告的數字,也已陸續把接種外籍人士算進分子。至於分母,是看內政部統計我國的人口數,可能有些人在國外的也被算進去。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獨/提升思覺失調治療效益 衛福部擬規劃長效針劑專款

2021-11-22 20:3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桃園一名超商店員勸導顧客戴上口罩,結果店員被惱怒顧客持刀刺死,衛生福利部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於立院透露,嫌犯確實有身心科診所就醫紀錄,但不屬於列管的精神病人。據了解,為提升思覺失調病患就醫可近性及治療有效性,衛福部正研議比照C肝給付執行計畫,規劃專款,並已行文請財政部減少診所開立昂貴長效針劑的稅賦負擔,希望提升基層身心科診所多開立長效針劑的誘因。

健保署指出,目前全台有139萬名精神病人,其中10.2萬人為思覺失調。思覺失調病人約六萬人有加入治療計畫,其中接受長效針劑治療者卻不到兩萬人。這兩萬人當中,僅3%在診所拿藥,97%在醫院領藥,診所開立長效針劑意願不高,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為提升思覺失調病患就醫可近性及治療有效性,衛福部正研議比照C肝給付執行計畫,研議規劃專款,不會影響到基層總額的點值。衛福部也已行文財政部,希望協調減少診所開立昂貴針劑後的稅賦負擔,藉此鼓勵基層診所為思覺失調個案開立長效針劑的誘因。

有關上述專款及治療計畫,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秘書長廖定烈建議,長效針劑策略需結合居家醫療,兩者的綜效才更能服務到病識感較缺乏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考量擴大實施時所遇到的障礙,建議可邀集國衛院、醫學會等與臨床人員一起進行政策規劃。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則提醒,長效針劑可減輕家屬壓力,不用天天盯患者吃藥,但針對不願治療、沒有病識感的困難或危險個案,幫助就有限,最大的問題仍在於缺乏兼顧人權且能有效強制治療的模式。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獨/台大醫團隊聯手微軟揭祕:基因解釋6成新冠死亡

 2021-11-21 14:1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醫院提案探討「新冠肺炎宿主易感性基因」獲得微軟「AI for Health 」專案贊助,接軌全球運算資源與技術專家,分析全世界最大的英國國家生物資料庫。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表示,初步結果顯示基因可解釋六成新冠肺炎死亡率,顯著基因主要在第三、第九對染色體;若基因再加上年紀、性別更可解釋八成死亡率。剩下兩成則與治療方式、抽菸、BMI高度相關,可從醫療及公衛觀點去預防死亡。

李建璋表示,基因與疾病密切相關,但基因定序需要運算龐大資料的設備和技術,這次提案獲得微軟贊助,得以分析世界最大的英國國家生物資料庫,大約50萬人、每人9600萬個基因型的資料。研究團隊發展出「多基因風險計分」,目的並非為了尋找單一特殊基因,而是希望基因位點去預測新冠肺炎的整體死亡率。初步結果顯示,基因能解釋大約60%新冠肺炎死亡率,再加上年紀及性別則可解釋80%死亡率。

細看其中顯著與死亡相關的基因,主要分布在第三、第九對染色體。李建璋表示,第九對染色體與ABO血型有關,基因分析顯示血型A型的病患,呼吸衰竭機率較高,O型則有保護力。不過民眾暫時不需太過煩惱,因為新冠肺炎的嚴重度與年齡大、生理性別男性、體重、慢性病、治療都有相關,美國十萬人研究綜合上述因素分析,結果就顯示血型與嚴重度沒有相關。

至於第三對染色體,則有一連串位點與重症有關。李建璋表示,這串位點主要與六個基因有關,包括SLC6A20、LZTFL1、CCR9、FYCO1、CXCR6、XCR1。這六個基因分別和新冠肺炎病毒進入人體的受體蛋白質有關,也與免疫功能相關,但也有些是功能未知的基因。

李建璋表示,隨著基因晶片的檢驗技術越來越快速精準,加上這些資訊科學的研究成果,未來可望詳細針對不同年齡性別條件發展出計算公式,及早預測病人的疾病風險,可回頭貢獻於臨床,發展最適當的預防策略及治療處置。

資訊科學成果貢獻於臨床,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英國的「新冠肺炎死亡風險預測系統(4C mortality score)」。李建璋表示,4C mortality score是串連多家醫院電子病例、國家健保資料、生物資料庫所發展而來,是現在世界公認最好的預測系統。臨床醫師只要輸入患者年齡、性別、共病個數、呼吸速率、血氧濃度、昏迷指數、一至兩個易取得生物指標,例如尿素氮或C反應蛋白,就可以快速判別病人的嚴重度並積極安排適當的醫療,例如及早安排住院、給予預防重症的藥物。


社安網破很大!超商兇手曾精神就醫 朝野立委怒凍預算

 2021-11-21 14:1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桃園一名超商店員勸導顧客戴上口罩,結果店員被惱怒顧客持刀刺死,而這已經是從9月底的屏東超商挖眼案以來,第四起勸導戴口罩引起的暴力事件。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堅持凍結預算並怒批,屏東挖眼案專案報告才開沒幾周,但類似不幸事件仍層出不窮,民眾都很恐慌,政府部門到底什麼時候才要重視?府院黨說要補好社會安全網,何時才不只是嘴巴講講而已?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上午審查衛生福利部主管預算,「社會安全網第二期」編列高達122億元,多位委員關切口罩暴力事件,並提案凍結相關預算。

衛生福利部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次刺死店員的嫌犯,確實有診所就醫紀錄,但精神狀態只是有失眠或什麼,不屬於列管的病人。店員身為一般民眾,沒有責任要讓顧客一定要戴口罩,這主要還是要由警察執行相關業務。如果提醒之後發生問題,可以做相關通報,或許可即時報警,就像勸導排隊、打架勸架,都要量力而為。

蔣萬安指出,衛福部2017至2020年心理衛生報告顯示,台灣精神疾病嚴重病人數量高達7809人,但據台灣精神醫學會指出,目前精神疾病嚴重病人之「強制鑑定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所審查案件量偏低。「強制住院」審查案件由2017年818件降低至2020年僅604 件;「強制社區治療」2020 年審查案件數更僅有52件。

蔣萬安表示,這名嫌犯有精神科就醫紀錄,也凸顯精神關懷訪視人力嚴重不足。台灣2020年全年需要定期訪視之精神病患個案高達12萬5319人,其中一級和二級人數也有為3萬5740人,關訪員卻僅有約188人,案量比高達1比190。美國及荷蘭追蹤服務精神病人個案服務案量比約在1比15至1比29,衛福部「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關訪員規劃顯然無法達到先進國家標準。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去年底精神病關訪員僅99人,今年已增加80人,預計2025年精神病關訪員可達到1050人,加上自殺關訪員共有1288人。再加上督導、心理衛生社工等其他人力,預計2025年人力可初步達成目標,社安網確定可增加3000人力。不過諶立中強調,類似桃園案涉及層面廣,不見得是單獨檢討精神病人相關制度就可以處理。

不只國民黨立委看不下去,民進黨自家立委也砲火隆隆,民進黨立委賴惠員表示,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將分家,分別成立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司,衛福部將成為設置十個司的最大規模部會。組織調整在即,卻未見衛福部積極推動相關法規配套研擬,亦未成立專責辦公室推動並規劃配套措施。

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表示,全國71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需協助的個案甚多,工作繁複,需要系統性提升工作效率。民進黨立委范雲則提案提案,要求衛福部研擬提高精神衛生社區照顧、 支持及復健之資源,例如提高對機構的補助、委託社區方案等具體規劃,並要求於三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

蔣萬安兩提案加上吳玉琴一提案,總共凍結150萬,民進黨立委蘇巧慧也支持凍結上述預算。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癌友應打第三劑!尤其血癌 抗病毒藥療程價上看700美元

 2021-11-17 14:2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許多國家新冠疫苗兩劑接種率都很高,還是持續發生突破性感染,各國紛紛開始第三劑/追加劑接種計畫。台大公衛學者今根據研究指出,固態腫瘤癌症患者接種兩劑之後有78%保護力,但血癌患者保護力僅59%,學者建議應優先給癌症病人接種次世代疫苗,特別是血癌病人。

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有研究探討癌症病患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分析去年五月到今年六月,共585位打過BNT疫苗或AZ疫苗的癌症病人保護力,這些病人有有76%是固態腫瘤,24%是血液腫瘤。

研究者在癌症病人接種兩劑的過程中,共做三次檢測。結果發現,癌症病人完整接種這兩種疫苗之後,高達八成都可以在二到四周產生八成產生保護抗體。但若細分癌症類型,可看到固態腫瘤患者打完兩劑後有78%,血癌患者卻只有59%。

研究者比較接種兩劑疫苗後,面對不同變異株的保護力。結果發現,第一劑接種後,除了面對原始病毒株有發生預期中的中和抗體反應,但若面對Alpha變異株、Beta變異株、Delta變異株,癌症患者中和抗體濃度都起不來。以Delta病毒,固態腫瘤的中和抗體濃度只剩六成,血癌更只剩三成。

此外,上述癌症病人有1%發生突破感染,接種AZ或BNT各佔一半,大多是無法有效產生T細胞反應,學者建議應優先給予癌症患者補打第三劑。

另有關輝瑞與默克都各研發出一款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台大公衛校友、急診科醫師許辰陽指出,這兩款新藥都可抑制病毒複製,每個療程是五天,每天要服藥兩次,臨床試驗報告顯示可降低大約九成的住院或死亡風險,且無嚴重副作用,可望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

輝瑞的Paxlovid,今年預計生產十八萬份製劑,2022年預計生產2100萬份製劑。默克的Lagevrio則會有三百萬份製劑保留給低收入國家,今年預計生產一千萬份製劑,2022年預計生產兩千萬份製劑。兩藥廠之定價策略有共識,將依照販售地點的所得水準去調整,高所得國家每個療程700美元,中低所得國家每療程20美元。

獨/蘇益仁:做到這五件事 明年入境可以只隔離兩三天

 2021-11-17 13:22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目前全球新冠疫苗完整接種人口達四成,台灣也已追平,中央預估年底可到六成。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如果達成「明年兩劑接種達六至八成」,「年長者及重症高危險群完整接種率達到八、九成」,「健全檢驗通報系統」、「確診輕症及重症高危險群的分流處置」,並「禁止未接種者入境」,完整接種者入境只要隔離兩、三天確認PCR陰性,再搭配每三到七天一次快篩就可以了。

蘇益仁表示,討論各種嚴格的檢疫方案,會不會漏掉少少幾個病人,都是基於「清零」的思維,與全球「與病毒共存」的趨勢背道而馳。應該認清的是「無論採行什麼方案,一定還是會有病人進來」,所以真正重要的問題是「台灣能夠容忍每天新增幾個個案?」

蘇益仁分析,台灣力拼明年兩劑疫苗覆蓋率達到八成之餘,還要確認60歲以上長者和重症高風險群完整接種率達到八、九成,這時只要有健全的檢驗及通報系統,即時發現病例並做好分流處置,醫療量能不會過載。若有完整接種的年輕人感染,絕大多數都是輕症,只要給予血氧機做自我監控,待在家裡或去檢疫所休養即可;若有長者或重症高危險群確診,則要及早給予抗病毒藥並收住院觀察。

蘇益仁建議,台灣可學習美國禁止未接種疫苗者入境,完整接種的旅客入境後,因為人數眾多,不宜在機場進行PCR檢驗,可隔離兩、三天做檢驗、看報告,確認陰性就放行,同時給予快篩試劑,並要求入境兩周內每隔三到七天就要自行快篩一次。

蘇益仁提醒,除了新冠肺炎,也不可輕忽流感的威脅。今年歐美各國隨疫苗接種放寬防疫措施,可預期今年各國流感疫情都會比去年更嚴重,高峰就在明年一、二月。面對今年流感疫情來勢洶洶,不論新冠肺炎快篩和流感快篩都是必備,台灣也要做好境內流感相關防疫措施,才能保護高危險群。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每年500名早產兒需要居家訪視 五家醫院試辦直到兩歲

 2021-11-15 17:0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成為新手爸媽已經夠令人緊張,如果還要一次照顧兩個早產兒寶寶,喝奶喝到一半會停止呼吸、整張臉發黑,新手爸媽又會多害怕?小勗與小語就是這樣一對雙胞胎兄妹,在孕期第26周出生時,兩人體重只有大約1000公克,出院時吞嚥呼吸動作還不完善,爸媽必須學會利用氧氣機、血氧機,還要面對小兄妹忽然沒呼吸、血氧過低的緊急狀況。

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剛好參加了國健署今年八月開始試辦的「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網絡」 計畫,醫院提供24小時專線,隨時有醫護支持指導,還有專人電話追蹤、護理師居家訪視,直到兩歲。現在小勗與小語已健康長大到體重七公斤,爸媽都輕鬆多了。早產兒基金會預估,這樣的孩子每年大約有400到500人,居家照護網絡,也很需要喘息服務的幫忙。

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北榮新生兒科主任鄭玫枝表示,沒有人願意早產,一定是有某些不得已的情況讓胎兒無法繼續待在子宮,還好現在醫學進步,新生兒科醫師投入大量時間心力細心照顧,小於1000公克的早產兒存活率已經五成提高到八成,早產兒的整體存活率更高達97%至98%之高。

馬偕兒童醫院資深新生兒科醫師、早產兒基金會董事許瓊心表示,1500公克大約有三分之一是需要特殊照護的,例如餵食困難、需要氧氣或呼吸器。過去這些孩子出院後會由居家護理所協助照顧,但是居家護理所也不熟悉早產兒的照護,這樣的孩子每年大約有400到500人。

許瓊心說,照顧一個25到26周出生的孩子,可能醫藥費就要兩百多萬,回去之後家長心情的負擔、24小時全年無休的照顧這麼小的寶寶,相當辛苦煎熬。醫院專業支持網絡能延伸到家庭,對於家長和孩子的生命陪伴和照護,有很重要的意義,過去是早產兒基金會先推動,很高興現在國家也認為應該介入。建議未來可思考比照國外建立喘息服務機制,例如每八小時有人去幫忙早產兒家庭,讓照顧者可以休息。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科長胡怡君表示,今年8月24日開始收案的「低(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試辦計畫」,針對體重介於1500至2500公克低出生體重兒,以及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極低出生體重兒,特別是伴有合併症或攜帶管路及儀器者,自出院追蹤至矯正年齡2歲,提供居家照護、訪視及專線諮詢等衛教指導服務。

目前已有台北馬偕、林口長庚、彰基、成大、高醫這五家醫院參與試辦,開辦後至今收案86人,期待明年度能夠推廣至全國符合服務條件之醫療院所。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獨/ACIP一票之差暫緩校園接種 專家也列出這些但書

 2021-11-10 14:0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國內先前開放青少年按時程已可打第二劑BNT疫苗,但因證據顯示第二劑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高於第一劑,包括英國等許多先進國家都決定只打一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透露,專家評估決定暫緩BNT第二劑校園接種計畫,等滿十周再決定。據了解,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昨天開會舉行記名投票,以一票之差決定暫緩,專家也提出一些但書,符合某些風險條件的青少年可考慮接種,並非絕對不能打。

根據台大公衛學者整理,英國及香港規定,12至15歲與12至17歲青少年僅接種1劑BNT;國內即將於11月13日將開打第14輪疫苗,第二劑BNT僅提供給18歲以上成人,但指揮中心還沒定調青少年到底要不要打第二劑。今面對多位立委關切台灣青少年接種政策,陳時中表示,根據專家委員評估,目前決定暫緩第二劑接種,延長到10周後再決定要不要施打第二劑。

ACI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教授張鑾英證實這項決議,分析決議背後有兩項考量。首先是考量的疫情,因目前台灣疫情控制得不錯,歐美國家大規模接種第二劑的歐美國家,多屬疫情嚴峻,其風險評估的考量與台灣不同。再者是美國CDC資料顯示第二劑心肌炎風險是第一劑的5到10倍,很多國家也都參照這項資訊,沒有施打第二劑。綜合考量上述因素,評估BNT疫苗的益處和風險之後,委員經過記名投票,最後以一票之差,決定暫緩BNT第二季校園接種計畫。

張鑾英表示,專家委員的意思並非絕對不能接種,同時也列出一些但書,例如需要出國、家人有機師或醫護人員等感染高風險族群等,有這些情形者,仍可考慮接種。接下來兩周,專家委員會繼續參考相關證據資料,觀察重點是台灣疫情是否出現變化、是否有證據資料支持延後接種第二劑BNT會更安全、是否有證據支持第二劑混打非mRNA疫苗,例如蛋白質疫苗。專家會綜合判斷利弊之後,如果認為值得打,還是會打第二劑,「一切都要讓科學證據去決定。」

歐美研究證實第3劑效益佳且混打可行 保護效果逾9成

 2021-11-10 12:1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歐美疫苗完整接種率高,但疫情仍高,各國除了不敢貿然放鬆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也有許多國家嘗試透過接種第三劑平抑疫情。以色列最新研究分析上百萬人,發現不論預防確診、重症住院、死亡,三劑效果均優於二劑。美國研究也發現,第三劑混打是可行策略,不良反應大多屬輕中度,大多可順利康復。台大公衛學者提醒,蛋白質疫苗(高端)混打mRNA疫苗也值得繼續探討。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指出,以色列率先於7月30日給予60歲以上民眾接種第三劑、後來擴大的給予接種兩劑滿五個月者都打第三劑。分析兩組共145.6萬人資料發現,三劑效果優於兩劑,防止確診效益達88%,防止有症狀感染效益91%、預防重症效益92%、預防住院效益93%、預防死亡效益81%。

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美國針對老年人、免疫不全者提供第三劑疫苗,並分析莫德納、BNT、嬌生三種疫苗共9種混打方式的效果。結果發現,雖然Delta變異株使抗體濃度下降,但施打加強劑可再次顯著提升抗體濃度。另外,針對只需要接種一劑的嬌生疫苗,如果再加強接種一劑mRNA疫苗,可讓抗體濃度接近於接種三劑mRNA疫苗。此外,混打後不良反應大多屬輕中度,大多可順利康復。

陳秀熙表示,蛋白質疫苗(高端)混打mRNA疫苗應該也是未來可行的方法,雖然目前研究不多,但若能證實其效益,或許是或許對於青少年心肌炎是一個不錯的解套方針,執得繼續探討。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柯文哲以「智商」狠酸莊人祥 精神醫學專家說話了

 2021-11-08 13:4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自購59.4萬劑效期僅約1個月的AZ疫苗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解釋短效期為供貨不穩所致,遭台北市市長柯文哲狠酸「他認為我是智商不到70嗎?」對此,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提醒,不宜以單一向度評論人,而且「智商」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到高中大學後逐漸淡化,教育趨勢重視培養合作能力,畢竟「絢麗的天才是眾人矚目,但是有些事的成就,需要眾人的協力。」

柯文哲出身醫界,特別指出智商70,意有所指。李俊宏表示,70是一個判斷智能水平的臨界點,智能不足通常是因先天腦部功能限制。輕度或邊緣智能水準的孩子,靠著後天的教育、社會扶助、支持性環境,若合併憂鬱焦躁等精神疾病則給予妥善治療,還是可以好好接受教育、發展能力,回歸自我實踐的道路,甚至表現得很好。

李俊宏指出,智商在國小到國中階段,對於學業成就的影響較顯著,但到了高中、大學以後,智能的影響會越來越不明顯,因為成就一件事情需要很多因素,畢竟「絢麗的天才是眾人矚目,但是有些事的成就,需要眾人的協力。」所以現在大學教育也都強調分組討論、希望培養學生合作、跨專長共事的能力。

李俊宏提醒,人的面相除了智商,還有社會適應、情緒處理、人際溝通、協調能力等多面向。如果僅以單一面向就評論一個人,是過度窄化的觀點,無助於討論事情。

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獨/12月起健保給付妊娠糖尿病血糖試紙 準媽媽省萬元

 2021-11-04 16:5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每年大約有1萬2000多名孕婦被診斷出「妊娠糖尿病」,雖可靠飲食控制病情,但若沒有輔以血糖測試,通常無法成功控糖常,導致生產風險提高,也會增加母嬰雙方罹患糖尿病的長期風險。在多個醫學會奔走爭取下,健保署將於12月1日起給付每天五片血糖試紙,直到生產。醫師表示,按目前市價,產婦每個月可省下3000多元,整個孕期省可上萬元。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過去看到很多產婦雖然診斷出妊娠糖尿病,卻因為沒有好好控制血糖,導致胎死腹中,或衍生血壓過高導致重殘或死亡,需要國家更多的照顧。

糖尿病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內科臨床教授李弘元表示,孕期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否則可能衍生高血壓等妊娠高風險併發症,也容易導致巨嬰,增加剖腹產機率。在產後,妊娠糖尿病未受控的婦女也有高達三到五成機會在10年內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孩子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大增。

李弘元表示,妊娠糖尿病與一般糖尿病的最大不同,在於可用飲食控制,但沒有血糖測試輔助的飲食控制,失敗機率很高,常見某些產婦血糖控制不下來,還是很高,也常見許多產婦草木皆兵,什麼都不敢吃,結果血糖過低,連帶寶寶也體重過輕。

有了血糖測試的輔助就不一樣了,李弘元表示,九成以上的產婦都可以控制成功。因為以產婦都算年輕,資訊運用能力佳,如果看到飯後血糖高,就可以回頭去檢視餐點、上網查詢,會發現可能這一餐某種升糖食物吃多了,下次就知道可以避開或少吃,一次次進步下,血糖就容易達標過關。

李弘元表示,通常會建議產婦一天測量五次,例如早餐飯前、三餐飯後,還有一餐點心後,血糖數值比一般糖尿病更嚴格,一般人空腹血糖130毫克/分升、飯後血糖160至180毫克/分升達標,產婦要飯前血糖95毫克/分升、飯後兩小時血糖120毫克/分升,才算達標。

李弘元表示,市售血糖試紙一盒50片賣1000多元,一天測五次,10天就用完了,整個孕期下來,所費不貲。還要注意試紙的效期,因為過期品的準確度必受影響,不可以為了省錢,去用親友用剩的過期試紙,或是囤貨囤到過期還繼續用。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張淑雅表示,共擬會10月通過新增這項給付,將於12月1日生效。未來產婦可持處方箋領取血糖試紙,一天五片,一次可領一個月份,健保署將給付直到生產為止。估計每年大約有1萬2000多名產婦受惠,健保每年則多支出4400萬元。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表示,這次非常肯定相關單位尊重母胎健康,也要感謝多個醫學會合作促成,從七月國健署新增給付產檢的葡萄糖耐受試驗,十二月健保署再給付產婦血糖試紙,這對母嬰健康都有長遠的好處。

李弘元表示,希望未來國健署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也能將妊娠糖尿病的產婦納入收案對象,用「論品質計酬」的方式,提供產婦更完整的照護。


● 妊娠糖尿病小檔案

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於高血糖環境中成長的胎兒,生長速度較快,且容易發展成4000公克的巨嬰。

-糖尿病對話課程:妊娠糖尿病(上)李弘元醫師主講:https://youtu.be/zESbvBDqnM0

-糖尿病對話課程:妊娠糖尿病(下)李弘元醫師主講:https://youtu.be/wp38cB1OfCk

-糖尿病對話課程:妊娠糖尿病(營養篇上),何明華營養師主講:https://youtu.be/GIWqXW5EJcA

-糖尿病對話課程:妊娠糖尿病(營養篇下),何明華營養師主講:https://youtu.be/k_GvaZReDjo

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獨/疫苗救濟審查委員請假冠軍 婦產科代表林靜儀

2021-11-03 19:2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蔡晉宇/台北即時報導

指揮中心今公布年齡最小疫苗接種後死亡不良事件,一名孕婦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懷孕過程都正常健康,但孩子出生後即發生凝血功能異常而過世,指揮中心表示將協助媽媽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不過,中山醫大附醫婦產科主治醫師林靜儀身為審議小組中唯一一位婦產科代表,會議請假次數最高,今年目前僅出席過一次。VICP召集人邱南昌表示,最近未見孕婦申請案,審查不受影響。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的24名委員當中,唯一婦產科代表正好是即將代表民進黨競逐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的中山醫大附醫婦產科主治醫師林靜儀,今年VICP已開會九次,林靜儀僅出席一次,其餘八次都請假,次數遠高於其他委員,是所有委員當中請假次數最多的一位。

VICP召集人、馬偕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他只是召集人,委員出席情況他無法控制,但會議一定會達到法定人數才能召開。另外,最近也都沒有看到孕婦相關申請案,所以審查並不受影響。

VICP婦產科代表是否為婦產科醫學會推薦?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VICP委員不是婦產科醫學會推薦的,是政府機關自選的,過去VICP的主導權主要都在兒科。如果疾管署需要其他推薦人選,都可以行文學會,學會職責就是配合政府機關,貢獻專業意見。

林靜儀指出,國民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指控自己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中護航高端疫苗,但該審議小組並非討論高端疫苗的地方,為避免被持續模糊小組正常運作,這是自己後來就比較沒再參與的原因之一,另外之前有幾次則是因為已有既定行程所以未能出席。

林靜儀說明,該小組共有3位處理婦產科方面的代表,並非僅有自己一人,且是有出席才有領出席費,因此亦無乾領出席費的問題。

然而,經查疾管署公布109至110年度VICP委員名單,委員中備註婦產科的,確實只有林靜儀一位,其餘都大多為小兒科,其他為神經內科、病理科,以及法界或社會公正人士。

居家檢疫不可僥倖共用衛浴!研究:三壞習慣增感染風險

 2021-11-03 12:31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為因應春節返國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放寬入境檢疫規定,與疫苗接種程度無關,非重點高風險國返台旅客入境第10天PCR檢驗陰性,最後的4天可返家「一人一戶」隔離,如果同戶家人都有完整接種疫苗可容許「一人一室」,但要有獨立衛浴。

學者分析,上述規定算符合實證,根據國外英美研究及五月本土疫情資料,在家就算維持社交距離也戴口罩,在未接種疫苗下,家戶傳播力高達四成五,但若同住者完整接種AZ或BNT疫苗滿21天,家戶感染風險可減半。國外研究更發現,共用漱口杯、共用牙膏、不蓋馬桶就沖水,這三個壞習慣都會增加感染風險。若能定期清潔舌頭、定期更換或消毒牙刷,可降低感染風險。

北醫大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陳立昇表示,美國去年尚未接種疫苗時發現,青少年在夏令營受感染後回家,就算出現症狀後,有高達六成個案與家人保持社交距離、三成在家也戴口罩,但在同住的情境下,感染機會仍高達45%,而且以傳染給祖父母風險最高,是傳給手足的六倍、傳給父母的三倍。陳立昇表示,台灣五月時疫情時,社區疫苗覆蓋率還很低,當時家戶傳播率是46%,與美國相當。

那有疫苗之後呢?陳立昇指出,英國今年研究發現,在確診者的同住家人無論是接種AZ或BNT疫苗,接種後滿兩周,家戶感染率開始下降,滿三周(21天)之後下降幅度更顯著,完整接種的確診機率僅是未接種者的一半。即便是Delta病毒,完整接種疫苗也能將家戶感染率降低37%,就算不幸中標,雖然最高病毒量不變,但有接種者都能在更短時間內清除病毒並康復。

在家中容易忽略的感染陷阱,就在衛浴。陳立昇提醒,國外研究探討衛生習慣與交叉感染的關係,發現如果刷牙時會清潔舌頭、個案確診後就換牙刷、定期消毒牙刷,可以降低同住者被感染的風險。但如果家人共用漱口杯、共用牙膏,或習慣不蓋馬桶就沖水,將增加同住者被感染的風險。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獨/目前最高額救濟出爐!桃園血栓案與AZ相關獲90萬元

2021-11-02 21:31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疫苗今年三月開打,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可通報並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疾病管制署近日公布最新會議紀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10月21日開會,共完成審議13名AZ接種者申請案,其中12人不予救濟(其中兩名獲喪葬補助30萬),僅1人研判與疫苗相關,獲得救濟90萬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案不是首例獲救濟,但應是目前新冠疫苗接種受害救濟金額最高。VICP委員會召集人邱南昌表示,預計兩周後會再開一次大會,但仍需視資料搜集情形而定。

獲得救濟的個案為桃園市余○○(編號2303),專家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 核予救濟金90萬元。

專家決定不予救濟的個案包括彰化縣楊○○(編號:2758) 、屏東縣張○○(編號:2292) 、金門縣吳○○(編號:2385) 、新竹市陳○○(編號:2513) 、嘉義縣江○○(編號:2424) 、新竹市郭○○(編號:2309) 、苗栗縣黃陳○○(編號:2588) 、新北市洪○(編號:2787) 、新竹市林○○(編號:2325) 、新竹市楊○○(編號:2537) 、苗栗縣張○○(編號:2379) 、新北市陳○○(編號:2332) 。

其中嘉義縣江○○(編號:2424) 、新竹市郭○○(編號:2309) 雖不予救濟,但因施行病理解剖,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第19條第2款規定給予喪葬補助30萬元。

邱南昌表示,審議結果若為不予救濟,都是有一定根據,當事人或家屬有疑義都可申訴,但除非有新事證並且可以推翻之前結果,才會再討論。部分決定下次再議的案子,主要是因為資料還不足夠,包括就醫資料還需補強,或是委員有不同見解。預計兩周後會再開一次大會,但仍需視資料搜集情形而定。

VIC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日前曾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說明審查流程。呂俊毅表示,個案提出申請,由各地衛生局填資料並描述相關過程,包括打什麼疫苗、用什麼批號。相關病歷資料會先送給三個委員審查,其中兩位為醫療委員,一位為律師或社會團體等非醫療委員。三名委員審查完後,再送到委員會進行討論。若原審查的三個委員意見一致,則為報告案,僅需報告即可;若三名委員的意見不一致,則為討論案,於委員會中討論達到共識。

專家直指4原因應暫緩BNT第二劑 籲公布這些重要數據co

 2021-11-02 19:51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國內12至17歲青少年施打BNT第一劑已滿4周,但英國、挪威、香港陸續建議青少年只要打一劑BNT,多位國內專家也提出示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提出四個原因,建議暫緩第二劑;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呼籲,指揮中心應公布所有「利、弊」相關數據,再讓青少年及家長自行決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也贊成。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公布截至10月27日最新疫苗接種不良事件數據。接種BNT後出現心肌炎有19例,12至17歲心肌炎通報率,在男生是百萬分之22.5、女生是百萬分之5.5。這19例年齡介於12至21歲,有16男3女,其中12至17歲只有16人,包括13男、3女。19人當中有18例是輕症,其中17人已出院,一人門診追蹤,只有一人住院中。

黃高彬建議第二劑應暫緩,原因有四。首先是BNT和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都大於第一劑,現在第一劑12至17歲心肌炎通報率,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第二劑打下去,通報率可能會變成美國的四倍。第二個原因是基於流行病學,青少年並非新冠肺炎高風險族群,即便感染,也大多為輕症,疫苗造成的血管炎風險可能還高於染疫本身。

黃高彬表示,第三個原因是現在疫情控制穩定,打一劑BNT至少會有六成保護力,這樣的效果已經跟季節流感疫苗相當了。第四個理由則是,現在包括BNT和莫德納都在研究降低劑量並維持效果,未來可能有更適當的第二劑劑量可用。

指揮中心解釋說,台灣是因為計算條件較美國寬鬆,所以數值才會高於美國。何美鄉強調,所有的通報系統數字都是低估不會高估,因此重點不是在於和美國的比較,而是指揮中心應告訴民眾和疫情相關的背景值,尤其我國一直缺乏的「年齡層」死亡率和重症率的資料。

「不能只是說利大於弊,而是要把利與弊的數據呈現出來」,何美鄉表示,如此民眾才有依據,可以評估自己是否能承擔相關風險,至於要不要接種疫苗,最終還是家長和青少年的決定。

黃立民分析,第二劑接種與否可考量兩點,一則是疫情,一則是有沒有替代方案。目前全球疫情來看,還是有必要接種疫苗以獲得保護力,但mRNA疫苗的替代方案相對較缺乏。如果第二劑要混打副作用較少的蛋白質疫苗,例如高端或Novavax,目前研究都還沒有結果。建議指揮中心把專家建議揭露的資料都公布清楚,然後按時程全面供應第二劑,民眾就能自行評估是否要接種。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酒癮入監人數超越毒癮!62%中重度成癮、83%啤酒成癮

 2021-11-02 12:3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近年「酒精路跑」風靡年輕人,雖然有趣,但也有隱憂,因其入監服刑的比例已超越毒癮。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指出,台灣便利商店24小時賣酒,對酒癮警覺性不足,今年新入監酒癮者比例上升、成癮程度高,應提高警覺。另外,女性成癮障礙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四倍,家族精神病史比例是男性的兩倍,高比例有性創傷經驗,需要更複雜的專業領域積極介入。

衛福部與法務部矯正署合作推動「矯正機關整合性藥癮治療服務暨品質提升計畫」,今年邁入第八年,參與的矯正機關和醫療院所從4、5間推展到13、14間,包括兩個女子監獄與青少年矯正學校,今舉辦成果發表會。

法務部矯正署署長黃俊棠表示,法務部積極發展矯正機關對成癮者的科學實證治療模式,今年上半年共開設270診次,提供門診1456人次、衛教6565人次、心理治療2862人次,出監所評估輔導854人次,篩檢治療涵蓋率高達91.9%。

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指出,110年8月底,「在監」受刑人4.5萬人當中,毒品受刑人佔2.1萬人。然而,110年1到8月「新入監」受刑人1萬4567人,其中公共危險(27%)已超越毒癮(21%)。

公共危險入獄者中,高達62%為中重度成癮,其中44%是重度成癮。酒癮者有60%喝罐裝啤酒、35%喝保力達、30%喝高粱、23%喝瓶裝啤酒,12%喝威士忌,8%喝米酒。這很可能與台灣便利商店24小時可買酒有關,歐美社會對於酒癮警覺性相對較高,酒類通常在專賣店販售,不會24小時營業。

與高雄市毒品防治局合作的衛福部旗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竣傑指出,109年高雄市第二監獄新收酒癮者有40%為50歲以上。高齡受刑者通常社經地位較低、失業、家庭關係不佳,面臨老化及慢性病併發身心疾病,極易出現負面憂鬱情緒,出監準備等相關處遇方案需要加強關照。另外,受刑人會比一般人提早10到15年邁入老化,50歲以下藥酒癮個案有高達五到六成已經有內外科疾病,需要加強醫療整合。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面向,是女性的特殊需求。根據今年矯正機關整合性藥癮治療服務暨品質提升計畫資料,李俊宏指出,女性患者雖然只佔17%,卻有高達20%比例有憂鬱症,是男性的四倍,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比例也是男性的兩倍,也有很高比例曾遭受性創傷或從事性交易。

李俊宏表示,男性比較多是先成癮才有精神問題,女性通常是先有情緒才衍生成癮,需要不同的預防和治療策略。中國附醫成癮防治精神科主任洪崇傑表示,台中女子監獄的治療計畫與健保門診相輔相成,並額外安排婦產團體諮商團體,以及認知行為和焦點式晤談法的個別心理治療。女性個案生理共病治療率達到68%,心理共病治療率達94%;出所之後,出所追輔率高達七成,轉銜追蹤服務轉介率更高達86%,還會安排一年一場家族治療。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醫院不衝量可能嗎?基層醫:績效薪資制是根本問題

 2021-11-01 20:0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全國五大醫院團體日前拜會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宣示不衝量、支持健保財務永續,陳時中也重申將在不影響弱勢前提下繼續推動「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基層醫師工會提醒,績效導向的薪資制度下,減少醫療服務量就會導致薪資銳減、妨礙勞動條件提升。醫改團體則表示,部分負擔與其說是抑制浪費,更像是增加收入,可以調整,但希望有更充分的公共討論,已將受到衝擊的弱勢族群減少到最低。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表示,醫療確實應回歸專業需求,不是一昧滿足民眾要求,多數醫師也無意衝量、濫做檢查。但臨床很常遇到民眾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額外付錢,第一線人員不一定有時間妥善解釋,希望政府用心多做好社會溝通,把規定講清楚,以避免造成醫病關係緊張。

一名資深醫師表示,坦白說,很多病人是醫師創造出來的,醫療需求是誘發出來的,壞習慣也是被醫師慣壞的,因為大家都怕沒業績。陳亮甫表示,疫情期間,因為民眾來診下降、常規手術取消,已導致許多醫師收入銳減。因為立基在績效導向的薪資制度下,只要服務量減少,勞動條件就很難提升。如果不能面對這一點,光是醫院宣誓不衝量,能改變臨床醫療行為的程度很有限。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調整部分負擔作為增加健保收入來源,可能更勝於抑制浪費的手段。因為醫改會長期關心醫病關係,大部分病人都很聽醫師和醫院的話,會聽從安排,所以部分負擔調漲對於抑制浪費,一定有短期效果,但長期來看,有錢人還是無所謂。

林雅惠表示,守護健保財務健全是大家共同的希望,但不能只有短效的政策或措施,需要有多管齊下的中長期計畫,有許多好的政策都值得好好討論、搜集各方意見。有了民意基礎,健保改革才能穩健的推展,不會受到政治脈動的影響。

14年首見醫院門診量負成長 醫學中心憂人潮反彈

 2021-11-01 13:56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2020年全國醫院受疫情影響,服務量下降,平均每日門診40萬6575人次,較上年減少2萬5655人次,為近14年來首次反轉為負成長;2020年醫學中心平均每日門診服務量也是近五年首度低於地區醫院。民眾就醫看似回歸分級醫療,但醫院經營者並不樂觀,擔心受疫情壓抑已久醫療需求,將於今年第四季到春節期間回彈,如果又有新疫情,醫院會非常辛苦。

資深醫學中心主管表示,上一次全國醫院服務量驟減是SARS時,距離去年剛好就是大約14年,當時SARS疫情在幾個月內結束,醫院服務量就馬上反彈回來。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很久,按照SARS經驗,可預期今年第四季開始,反彈會比上次更厲害。

「很多不急的病人,等著等著都變成急的」,這名主管表示,例如多重慢性病患病況會複雜化或惡化,癌症病人被延後的化療都要趕快開始,還有很多心臟病患、疑似癌症病患,都需要安排檢查、確診,才能往下擬定治療計畫。這段時間累積的病患數量很驚人,而這些病人大都會集中在醫學中心。

該主管分析,除了原有的病人反彈回流,明年初春節期間,還有超過三萬一千多人要回台。當中難免會有人確診、有人回來台就醫看其他疾病,萬一又有新疫情,醫院一定是全力以赴,但壓力會非常大。能如何因應?他無奈表示,只希望民眾多多體諒,這一年醫院的工作量完全沒有比較少。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觀察,目前醫院尚未看到真正的人流反彈,還在消化因疫情而延後排程的病人。不過,即便第四季服務量很可能再升,但仍難彌補今年防疫成本提高、醫療績效下滑的整體虧損,而且第四季服務量提升後,醫院又將面臨過去每季被攤扣上億元的光景。

所謂攤扣,是為維持醫院部門點值穩定、不被過度稀釋,自2017年第二季開始由各區醫院總額共同管理會議開始祭出的措施,以公式要求各醫院自行吸收部分點數,不能申報。吳明賢表示,今年第二、三季都沒有攤扣,可預期第四季攤扣一定會增加,特別是服務量大的醫院或醫學中心,根據過去經驗,台大醫院每一季被攤扣的金額都是上億,若沒被扣,可以多發不少績效獎金。

吳明賢提醒,其實醫院的病人大多是急重難罕等「剛性需求」,終究還是會就醫,長期影響並不大,但主力服務輕症等「軟性需求」的基層診所就很最慘。特別是小兒科、耳鼻喉科診所,因為全民防疫讓上呼吸道感染相關傳染病大幅減少,病人都消失了,他呼籲「基層診所比醫院更需要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