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部分負擔漲又擴大免收?醫改會:完整公布精算才能服人

 2021-02-25 19:3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衛生福利部正研議提高藥品、慢箋、檢驗檢查、急診的負擔部分,部長陳時中強調會保障弱勢。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透露,研議修法擴大免部分負擔對象,包括中低收入戶之依賴人口、重度身心障礙者、極重度身心障礙者,粗估總人數至少約四十七萬人,最快五月有初步結果。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呼籲,健保署有責任根據精算原則,主動針對現況、規劃方案、預期目標,提出大眾可理解的說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2019年中低收入戶依賴人口有12萬9000多人,極重度身心障礙者至少14萬多人,重度身心障礙者至少20萬3000多人。李伯璋表示,健保署已與社家署討論,研議讓上述對象減免所有部分負擔,但這需要修法,最快要等五月立院這會期結束,才會有結果。

部分負擔改革方案內容複雜、影響龐大,試算結果及影響評估等完整內容皆未對外公布,健保署每天釋放零散資訊,民眾未來得多繳錢,卻只能霧裡看花。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質疑,健保署一面要漲,一面要減免,這一加一減的總和是什麼?

林雅惠表示,各項部分負擔調整所影響族群大不相同,健保署有責任根據精算的原則,主動提出易讀的說明,讓社會大眾了解。包括現況中的調整空間、調整空間應優先容納哪些項目?調整後可達成的目標?雲端的藥歷和檢查影像對減少重複用藥和檢查的成效為何有限?還有哪些務實改善措施應優先推動?這些都要講清楚,才能服人。

林雅惠表示,民眾頂多只能決定就醫的次數,要做哪些檢查、開什麼藥,都不是民眾完全可控,所以醫療浪費絕不能只病人端下手、加收部分負擔。衛福部說接下來交由健保會討論,就算「對外溝通」,其實是誤導社會大眾,因為健保會只有諮詢權,並無決定權。除非健保署公布完整資訊,讓社會大眾有機會參與切身的公共政策討論,否則就算政策不合理,行政部門就是要做,健保會反對也沒有用。

獨/公費醫服務十年怎麼算?衛福部:次專訓練兩年可計

 2021-02-25 17:3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大考中心昨公布學測成績,三月下旬開放報名大學個人申請,四月中旬後就要進行第二階段甄試。去年本報揭露今年招考的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學生,一入學就要簽約答應服務時間延長為十年。然而,衛生福利部至今尚未沒明確公布服務年限的計算辦法,令眾多考生及家長卻步,各校系很擔心會招不到學生,呼籲衛福部醫事司要趕緊說清楚。醫事司今解釋,這十年包括次專科訓練的兩年,剩下時間只有八年。

某公立公費醫學系教授憂心忡忡表示,現在學校與考生看到的相關資料,還是只有提到延長服務十年,不清楚到底這十年該怎麼算,連學校老師都不知道,學生和家長更是會嚇到。現在就有聽說,系上有哥哥在唸公費醫學系,原本弟弟也想跟進,看到得服務十年就不敢來了。

醫學系教授說,公費生的資質程度、分數,都沒有比較低,也不乏可以填選自費醫學系的學生,因為熱誠和信任,自願選公費。但現在的社會氛圍和制度,對這些學生很不公平,好像把公費生被貼上撕不下來的「次等公民」標籤。希望衛福部可以建立一套制度,給公費醫師公平的待遇、專業的形象、有願景的發展空間。

醫事司科長吳淑慧今表示,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的服務時間,已經定案是十年,但可以包括次專科訓練的兩年,所以剩下八年。這十年的前五年,按規定要在部立醫院服務,會提供公職缺,醫師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要接受;後五年醫師可留在原部立醫院,或轉至其他偏鄉醫院。

公費醫師的服務與受訓時間怎麼算?吳淑慧表示,服務期間如果需要去受訓,所服務的偏鄉醫院會產生人力缺口,這將醫學中心支援計劃的人力來填補,但這段受訓時間就要從服務年限中扣除,不能計入。不過如果醫師需要接受為期兩年的次專科訓練,這兩年可以算進服務年限,不需要扣除,等於剩下服務時間是八年,可以慢慢累積。

吳淑慧表示,今年的公費醫師名額大約是115名,大約在三月中旬,這屆考生填志願前之前,衛福部會選定幾個有收公費醫學生的醫學院,例如台大、高醫、成大、陽明等學校,舉辦視訊說明會,有興趣的考生和家長都可以來參加,會公布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的詳細契約內容、服務選擇等細節。

吳淑慧指出,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雖然服務年限延長到十年,但也有其他與第一期不同的好處,例如有公職缺,選科時除了可選內外婦兒急診之外,也會開放其他有人力需求的科別供選擇。

醫學系教授提醒,現在有一些部立醫院很積極想要轉型為醫學中心,這些部立醫院將是公費醫學生服務的熱門選項,但這些醫院不見得在偏鄉。新一批公費醫師畢業後,服務的醫院選項有哪些?能夠受訓的醫院有哪些?服務與受訓、醫院與醫院之間如何轉換?衛福部還是需要提供更多清楚的資訊。

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研議新增三類人免部分負擔 粗估47萬人受惠

 2021-02-25 12:2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衛生福利部正研議提高藥品、慢箋、檢驗檢查,以及急診的負擔部分,部長陳時中強調會保障弱勢。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今表示,健保署已與社會與家庭署討論擴大免部分負擔的範圍,從重大傷病、低收入戶,新增三類人也免付份負擔,就是中低收入戶的依賴人口、重度身心障礙者、極重度身心障礙者,總人數至少約47萬人(未扣除身份重複者),這部分需要修法。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2019年中低收入戶依賴人口有12萬9211人,包括18歲以下11萬8589人,65歲以上1萬622人。2019年的極重度身心障礙者至少14萬802人,重度身心障礙者至少20萬3465人。

健保署醫管組表示,重大傷病免部分負擔維持不變,目前低收入戶的保費和部分負擔,中低收入戶的保費,也都有補助,民眾免付。健保署已與社家署討論,研議新增方向包括中低收入戶當中十八歲以下與六十五歲以上的依賴人口,以及重度、極重度身心障礙者,但相關方案都已提交到衛福部,可能會再參酌部長意見在討論和調整,例如外界關切的失業人口。

李伯璋表示,上術研議免部分負擔的範圍,是指所有的部分負擔,需要修法,預計最快在五、六月這會期結束前後會有初步決議。

李伯璋說,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健保署有提出兩個方案給部長參考。「一口價」方案是按照醫院層級,收50到250元不等,各層級收一個固定金額。另一個方案是比照藥品按級距收費,收取50到300元不等,在醫學中心的收費可能會比一口價的金額高一些。

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日前受訪表示,相關方案還在研議階段,後續還要經過健保會討論,已完備對外溝通的過程,需要修法的部分會由衛福部預告部版草案,在60天或是更短時間內搜集各界意見,之後送交行政院,行政院再將院版草案送進立法院,希望能在這會期進行審議。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再傳好消息!研究證實疫苗減少症狀也減少傳播

 2021-02-24 12:5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以色列新冠疫苗接種速度是全球最快,截至上周已有半數人口打過輝瑞疫苗,針對大幅接種疫苗對各種變異株的實際效果,也帶來好消息。以色列封城和疫苗雙管齊下,優先接種的60歲以上長者病患增幅大減,醫護接種研究更證實打疫苗還能減少傳播。另有研究證實莫德納、AZ疫苗也可能減少無症狀個案和傳播。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多位台大公衛校友及學者今持續透過直播對外報告最新防疫科學新知。陳秀熙表示,截至2月19日為止,以色列近50%人口接種疫苗居全球接種率之冠,其次是英國25%、智利15%、美國13%、塞爾維亞11%。

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以色列從針對該國最大醫院9109名醫護人員進行分析,從去年12月中到1月24日有八成至少打過一劑疫苗。研究人員以病毒核酸檢測追蹤,發現相對於未施打疫苗,第一劑接種後14天內減少30%檢測陽性,接種後15到28天減少75%檢測陽性,檢測陽性都包括無症狀者。若單獨針對有症狀感染,接種一劑疫苗15到28天後有症狀感染的發生率可以降低85%。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指出,輝瑞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打完一劑疫苗後阻絕病毒傳播的效益達52.4%;至於莫德納和AZ,第三期臨床試驗也看到降低無症狀個案與傳播的效益,莫德納達62%,AZ組達59%。

陳秀熙分析,雖然上述研究追蹤和評估的時間不盡相同,但都疫苗可降低傳播力,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顯示打疫苗不只保護自己,也保護了別人,有望帶來族群免疫,幫助全世界邁向疫情後的新正常生活。

任小萱表示,以色列優先接種60歲以上長者,成效也很好。封城和疫苗雙管齊下,新增的年長個案快速下降、年長病患住院人數也下降,反觀非優先接種的60歲以下族群則無顯著變化。

陳秀熙說,以色列面對的變異病毒以英國株為主,相較於以主流株為主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帶來了更接近真實世界的資訊,但不能直接套用在面對其他變異株的國家。以有較多巴西變異株的巴西為例,接種疫苗一個多月以來,單周新增確診人數、致死率、病例再生數,都沒有明顯變化。這可能與巴西疫苗接種率還不夠高有關,也可能與巴西最主要是接種中國滅活疫苗有關,因為中國滅活疫苗的科學實證目前仍較不足。

面對變異株的挑戰,公衛學者范僑芸指出,有研究以20位打過輝瑞疫苗者的血清抗體,去檢驗面對不同變異株的效果,結果面對南非變異株時,保護力下降趨勢明顯,科學家認為應該深入探討是哪些突變位點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

陳秀熙表示,研究取材自打過疫苗者的中和抗體,準確性高,未來可望透過這些試驗的發現,調整疫苗設計或接種方式、研發廣泛適應變異株的多價疫苗,都能提升保護力。



取消0元!健保藥品部分負擔 擬漲至40元~200元

 2021-02-24 01:2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健保藥品及檢查費用部分負擔傳「漲」聲。傳藥品部分負擔將調至四十至二百元不等,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證實部分負擔將「小幅調升」,但不影響低收、中低收入的慢箋。健保署證實方案昨送衛福部,預計三月下旬召開健保會前對外公布。

健保署擬定調漲部分負擔方案,傳出將取消百元以下零藥費的政策,藥費三百元以下將收四十元,最高維持二百元上限,也研擬取消慢箋的免部分負擔,檢驗檢查費用的部分負擔擬收五十到二百元不等,並擬調高急診部分負擔。另研議取消出國停保,要求除籍退保者等待六個月、或補繳保費才能復保。

陳時中昨僅表示草案仍須討論,但確定會小幅提升,只是不影響低收及中低收民眾的慢箋。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重大傷病也繼續免收,希望新制有助調控醫病雙方行為,進而減少浪費、提升點值及醫療品質。

民團:看不出必要性 恐增加貧窮者就醫障礙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勞健保、國保今年全漲,健保費率年初才調高,二年內財務無虞,近二年疫情衝擊醫療利用率,此時調漲部分負擔「看不出必要性」,一旦調漲恐衝擊結構性失業、收入不穩定等邊緣性貧窮者,反而增加就醫障礙,長期而言反而對健保財務有害。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認為,開源和節流是兩個目的,漲保費與減少浪費並不衝突,台灣部分負擔偏低是事實,但要解決醫療浪費,必須調控醫病雙方的行為。若光是靠部分負擔處理消費者,減少浪費效果很有限。

敏盛醫療體系執行長楊弘仁則支持調漲部分負擔,因台灣醫療便宜以致創造許多道德風險,但他呼籲應用數據說清楚費率、部分負擔雙漲的必要性。

健保部分負擔小漲方案最快三月出爐 專家籲先公布影響評估

 2021-02-23 19:49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藥品及檢驗、檢查的部分負擔調整方案討論已久,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證實有小幅調整,但低收及中低收入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維持免收。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重大傷病也繼續免收,希望新制有助調控醫病雙方行為,進而減少浪費、提升點值及醫療品質。至於外界關切的方案細節及健保財務影響,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預計三月下旬健保會開會前對外公布。

媒體報導衛生福利部擬開始收取慢箋與檢驗檢查的部分負擔,金額從40元到200不等,急診部分負擔將依院所層級、檢傷分類提高50到250元,另研議取消出國停保,將要求除籍退保者等待六個月或補繳保費才能復保。陳時中未證實金額,僅表示還需詳盡討論,確定會小幅提升,但不影響低收及中低收民眾的慢箋。

前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表示,今年健保、勞保、國保全部調漲,健保費率已調高到5.17%,加上未來可能開徵加熱菸的菸捐,健保兩年內不會有財務問題,所以連健保會的醫界代表也不支持同時調高部分負擔,加上疫情導致醫療利用率下降,看不出有調整部分負擔的必要性。她也提醒,要考慮結構性失業、收入不穩定等邊緣性貧窮者,他們健康風險高,卻無法被認定為貧窮,調漲部分負擔恐造成就醫障礙,長期反而對健保財務有害。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認為,開源和節流是兩個目的,漲保費與減少浪費並不衝突,台灣部分負擔偏低是事實,但要解決醫療浪費,必須調控醫病雙方的行為,得同時考慮消費者、醫療供給者、健保署、政府政策。若光是靠部分負擔處理消費者,減少浪費效果很有限,因為醫療不同於一般商品,不是越便宜越吸引人,期盼能看到政府提出更完整的方案及評估報告,才能確實評估其影響。

敏盛醫療體系執行長楊弘仁表示,站在醫院經營者的立場,支持調漲部分負擔,因為台灣醫療太便宜,創造了許多道德風險。然而,他也呼籲相關單位應以實際數據說明清楚,費率和部分負擔雙漲的必要性及財務影響,給社會大眾表達意見、監督政策效益的空間。如果健保因此有財務餘裕,也應該要回歸到給付調整,給醫療院所和醫護人員更合理的報償。

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2021-02-22 14:0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變性網紅罔腰自曝懷孕三個月,曬孕肚及超音波照片,引起網友指責、醫師打臉,甚至言地方衛生局都表示將對其言論展開調查。在一片撻伐聲浪當中,有精神科醫師溫柔提醒,跨性別者是處遇最邊緣的性別少數,心理壓力和自殺率都是最高。提醒社會各界,在無法完整了解其狀況前,也不宜快批判和下定論,應多點寬容,考量「假性懷孕」相關風險因素,將她當成一個需要幫忙的對象,周遭的人也協助她接受仔細的評估和了解。

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假性懷孕」是堅決相信自己已懷孕、並表現出許多懷孕症狀和體徵的心理病理臨床綜合症,常見的風險因子包括一些特殊經歷。例如有些個案本身因為無法懷孕,又有非常強烈的意願想要懷孕,會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感覺,會將腸胃道蠕動當作胎動,衍伸信以為真的強烈意念。

李俊宏表示,另有些人則是經歷過重大失落或創傷,例如前胎流產、曾經胎兒或孩子死亡、被親密伴侶虐待的創傷經驗等,這些重大失落經驗,可能引發假性懷孕的心理代償。還有些精神疾病也是假性懷孕的風險因子,例如憂鬱症,有時也會有類似的症狀。假性懷孕的心理信念之強烈,有時候會反過來影響生理,有些女性甚至會經期混亂、停經,導致個案更加深確信自己懷孕。

李俊宏表示,假性懷孕代表身心都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加上此個案是跨性別身分,屬於LBGT族群當中心理壓力、自殺率雙雙都是最高的一群,呼籲社會大眾以關懷代替指責。希望社會多點寬容,不要太急著去批判她,反而要將她當成一個需要幫忙的對象,周遭人協助她做評估、更仔細的了解。

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

醫護染疫卻像一般民眾求醫 專家籲必須建置常規流程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2021-01-17 14:4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間宣布北部某醫院院內感染範圍擴大,新增一名護理師確診,目前共有一名醫師、兩名護理師感染。最新確診的這名護理師曾與確診醫師有工作上的接觸,後被匡列需自主健康管理,第一次採檢陰性。後來出現症狀,她先前往社區藥局及診所就醫,在診所醫師要求下回到醫院採檢、確診,兩名同住家人已有症狀,目前都已採檢、隔離。

台大醫學系教授暨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計畫主持人黃韻如今於臉書發表短評,認為醫療人員人員的求醫行為是把自己當成一般民眾,「醫院以及單位護理站,對於人員的症狀回報、後續常規篩檢流程,並沒有建立這條內部向上的線。」

黃韻如表示,這名護理師第一時間自行前往診所就醫,而非於第一時間向院方感控單位或主管衛生單位回報,此做法另許多醫界同仁都不解。

黃韻如表示,如果從低風險國家回國的居家檢疫民眾,有症狀就醫,都需要透過1922通報、經衛生局安排,「具有更高風險在醫療院所前線照顧疫病患者的人員,為什麼沒有設計一套有症狀就醫模式?尤其此例還是在已經匡列擴大篩檢之後發生的?」

黃韻如提醒,醫療人員、醫療院所在這場戰役的風險不但與一般民眾不同,彼此之間也大有不同。直接照顧疫病患者的人員在風險上,遠高於一般的人員。因此這是為什麼新加坡對於前線人員的健康監管與常規篩檢有特別的規定,光靠人員本身的警覺是不夠的,必須在系統上設計回報以及常規篩檢流程。


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疫苗與病毒賽跑 以色列及英美終結疫情時間表出爐

 2021-02-10 12:1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接種新冠疫苗,今年防疫重點儼然已定調為疫苗和病毒的賽跑。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直播指出,按各國接種速度、疫苗效益、公衛防疫措施,以色列最快可於今年4月底終結疫情,英國最快可於6月、美國10月底也能終結國內疫情,不過由於英國和美國人口較多,都要到明年才能為全國人口打完疫苗。

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從去年到今年,病毒和人類的戰場已經不只僅是「非疫苗、藥物防疫措施」,今年更重要的是病毒和疫苗的賽跑。

陳秀熙表示,當病毒快速變異,持續造成流行曲線上升,疫苗如何能夠對此踩煞車、減緩流行速度,將是今年前半年防疫的重點。各國所落實的公衛措施,加上疫苗效力和病毒變異速度的競賽,將決定各國疫情能夠提前結束,或是得延後結束。

以以色列為例,公衛學者林庭瑀分析,以色列自2月19日開始打輝瑞BNT疫苗,2月5日已有將近兩百萬人打過兩劑,也有142萬人打過第一劑,近四成全國人口都打過至少一劑,接種速度是平均每天接種11萬劑。

以此速率預估,以色列全體人口打完疫苗的時間大約落在四月底,隨著疫苗施打率上升,流行曲線將逐漸下降,推估流行波將在四月結束,到時候以色列人口有11%是透過自然感染得到免疫保護、89%人口是靠疫苗獲得免疫保護

林庭瑀表示,美國人口數較多,12月15日施打至今已有750萬人打過兩劑,2140萬人打過一劑,依現行措施之下,平均每天打77萬劑,預計到十月底,感染或打過疫苗的人數將達到美國總人口的一半,流行應可結束,除非有新變異病毒繼續產生。

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英國12月13日開始打牛津AZ疫苗,已有50萬人打過兩劑,1040萬人打過第一劑,每天接種20萬劑。由於英國去年12月持續嚴格封城管制,加上疫苗助攻,預估到6月底,感染加上接種的人口將占四成,流行波結束;但若少了管制措施,英國就得等到10月才能終結疫情。

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目前研究發現,牛津AZ疫苗兩劑接種的最佳間隔時間是三個月,可達82.4%保護效益,若只間隔一個半月,保護效益僅54.9%,中和抗體濃度也僅達到間隔三個月的一半。因此目前都建議牛津AZ疫苗應大規模接種第一劑,間隔三個月再打第二劑,效果最佳。




疫苗押錯寶?三專家解析疫苗採購內幕

2021-02-09 22:25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顧與東洋洽談輝瑞/BNT疫苗採購之爭議,指揮官陳時中提到「1000萬劑BNT疫苗從來不在計劃之內,」因當時對其效益沒把握、冷鏈還有障礙。幾位專家分析,除了冷鏈,押寶眼光失準、採購行為保守、政治因素都是可能原因。但也有專家 醒,能透過COVAX取得疫苗,對台灣來說已是巨大的里程碑。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冷鏈建置的狀況雖不知確切可保存數量,但如果訂購一千萬劑「看起來應該沒有問題」。由於第一波施打的大多是醫護人員,因此目前冷鏈規劃是以一個區選擇兩個地點,主要為醫學中心,不論攝氏二至八度、零下廿度或零下七十度的疫苗都可以保存。

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除了冷鏈因素,最主要還是沒有「押寶的眼光 」,沒有預先採購,因此以現在各家疫苗廠的產能,能買到BNT疫苗的數量就是比AZ疫苗少。

她舉例,美國在疫苗研發階段就大手筆預購,但國內不願事先「買保險」進行投資,且就算政府願意,立法院的立委恐怕也會就此質詢、刁難。何美鄉認為,也許可從這次購買疫苗的困境和教訓中,讓本就處於國際劣勢的台灣,開始有投資疫苗的遠見。

首任疾病管制局長、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表示,疫情嚴峻國家如美國,因疫情損失十幾兆美元,花大錢押寶高達七支疫苗都划算。台灣採購較保守,除了受現行採購法限制,也與台灣疫情控制具優勢有關。

張鴻仁表示,現在還沒取得疫苗,一般人會認為主事者找藉口,但如果去年簽約押錯寶,恐怕現在輿論也不會寬容。現在變種病毒發展越來越不樂觀,未來新冠疫苗只會越來越複雜,以後的主流疫苗一定不是現在這幾隻,哪支疫苗會後來居上,都很難說。

「指揮中心買疫苗,沒有90分也有70、80分,」張鴻仁表示,大家都低估了參加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的難度,能夠從中獲得廿幾萬劑疫苗已是「巨大的里程碑」。以前世界衛生組織底下的任何平台,台灣都進不去,這次是透過疾管署兩位熟悉國際事務的資深幕僚聯手執行成功,「應該要記大功。」但正因永遠都有政治因素,指揮中心不敢大張旗鼓,以免激起不必要的政治壓力。

外界不解,為何指揮中心對疫苗採購資訊的揭露如此保留?張鴻仁說,一般預採購的合約都不會寫出交貨期,「這就是為什麼歐盟和英國之前在吵架。」張鴻仁提醒,新冠疫苗已高度涉及國家利益,牛津大學選擇和AZ合作,就是為了就近掌控在英國境內的疫苗製造廠,可預期新冠疫苗必然走向「疫苗國家主義」,台灣一定要發展本土疫苗才行。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SARS後台灣防疫體系完整了?部桃事件凸顯還有這缺口

 2021-02-07 13:27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部立桃園醫院收治全國最多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院內感染擴及20人,很可能肇因於這波疫情收治方式,未按照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分工,部桃承擔了不該由它來做的事。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SARS後還沒建立責任醫院體系,這次應趕快做好。他呼籲由國家經費支持南北各一間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並結合鄰近研究單位,完備其研究及檢驗量能;另於六都各指定一部立醫院擔任後送醫院,必要時由當地醫學中心支援。

台大醫學系教授暨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計畫主持人黃韻如等人日前投書指出,北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的「指定應變醫院」是部桃新屋分院,平時就有區塊清空等演練,受稽查的相關項目也較多。確診個案理論上應由新屋優先收治,再按收治量能分流至次一級的「隔離醫院」,即部桃。

上述投書提醒,這次防疫未啟動網區應變醫院,導致「平時的練兵沙盤推演,與變時真正上前線作戰的,是不同批人員,而平時演練熟悉的兵推情境,無法在戰時真正臨場測試。」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應變醫院確實督考比較多,每年都會演練一到兩次,按照分工是理想狀況,但現實會有差距。

黃玉成解釋,目前六區的應變醫院,全部都不是重度急救責任醫院,所以重症或狀況不明的個案得先由部桃這類重度急救責任醫院收治,很穩定的輕症才會考慮由新屋收。中國、新加玻有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需要有充裕的經費和人力,台灣並沒有這樣的醫院。

蘇益仁表示,台灣經歷2003年SARS之後,主要是強化了以中央為主體的防疫體系,例如防疫醫師、病毒實驗室、中央及六區指揮體系,還有及醫院感控,例如分區動線管制、分艙分流等。但建置到後期,責任醫院這一塊,就還沒有好好建立。

蘇益仁表示,這次部桃無形中變成應變醫院,但該院的感染科醫師、值班人力,平常就很吃緊。部桃事件也凸顯出防治醫療網出現矛盾,例如各層級醫院平常要做什麼工作?疫情時要具備什麼程度的功能?新冠肺炎疫情後,確實應檢討、重新規劃,建立體系和作業流程,一大重點就是成立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

蘇益仁以這次疫情控制得宜的越南為例,法國在越南設立了兩個國家級感染症責任醫院,一北一南。北部的責任醫院位於河內,醫院旁就是牛津大學設立的熱帶醫學研究中心,作為該醫院的檢驗和研究的後盾,越南當地的醫學院博士班也能透過參與研究,取得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

蘇益仁建議,應由國家經費支持,在南、北各選定一間公立醫院,作為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專門處理新興感染症、第一類或第五類傳染病。建議可選擇在國門附近的醫院,例如部桃新屋分院、高雄小港醫院,可惜小港醫院已非公立醫院,屬於公辦民營。

另外,由六都的部立醫院,作為專責醫院的後送醫院,負責不同區域性、不同層次的感染症。必要時可以由醫學中心支援後送醫院,例如部立台南醫院就由成大醫院支援、部立台中醫院就由中國附醫支援。蘇益仁提醒,醫學中心不適合做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因為醫學中心的功能應盡可能維持在正常狀態,如果因感染症垮掉,影響太大。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學者歸納疫苗接種策略3重點 新疫苗可有效對抗變異株

 2021-02-03 14:0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疫苗供不應求,好不容易爭取到疫苗,施打策略怎麼訂?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持續召開防疫科學直播,學者根據研究指出,要滿足全球人口至少需要100億劑疫苗,在低流行區、沒感染過、60歲以上長者,研究都看到比較好的效益。若要減少感染率則要優先接種年輕人。另外,新疫苗持續問世,美國Novavax是第一個證實對英國變異株和南非變異株都有效的疫苗,而且只需普通冰箱保存。

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目前12家疫苗製造公司,預估到今年底可以生產十億計疫苗,但仍無法達成族群免疫,如果每人打兩劑,78億人至少需要100億劑。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疫苗可分為三種類型,「預防性的疫苗」目的是要降低感染風險,不過目前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都是屬於「降低嚴重度的疫苗」,希望延緩惡化、加速康復,減少死亡及感染力。如果能夠發展兼顧上述兩個目的,就是「雙效疫苗」。

任小萱指出,研究顯示,在疫情比較緩和的地區,不論哪種疫苗的效益都高於疫情嚴重地區;若在疫情嚴重地區,雙效疫苗效益則較另外兩種疫苗更具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公衛防疫措施很重要,」陳秀熙強調,先控制疫情再配上疫苗,就會更有效。台灣就是低傳播地區,疫苗一定會非常有效,重點是等待期間務必持續做好公衛防疫措施。

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有研究比較五種不同年齡層的疫苗分配策略,結果發現,優先分給20到49歲,感染率下降最顯著;優先給60歲以上長者,死亡率降幅最大。如果考慮傳染率的變化,只要是一個人還能傳染1.3個人以上,不論疫苗施打速度,都建議先給60歲以上族群打。另外,相較於血清抗體陽性的人,打血清抗體陰性的族群的感染率、死亡率下降效果最好,這也能解釋為何疫情緩和區域可獲得較佳的疫苗效益。

最進公衛專長的醫師廖思涵歸納Novavax疫苗和楊森疫苗近期公布的研究,兩劑Novavax可以有效對抗感染,而且在長者、愛滋患者都同樣有效,也是第一個證實對英國變異株和南非變異株都有效的疫苗。楊森疫苗則只要一劑,就可以降低中重度感染和死亡風險,在長者有效,對抗南非株變異株都有效。這兩個疫苗都只需要儲存在攝氏2到8度,運輸和保存上比較便利,成本相對較低。

英美疫情趨緩但每11天一突變 疫苗與病毒變異賽跑

 2021-02-03 14:0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歐美大國過去數個月持續陡升的確診及死亡人數,終於因疫苗接種而開始趨緩。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持續召開防疫科學直播,指出美國與英國疫情終於開始出現趨緩,但無法完全歸功於疫苗,公衛防疫措施也不容輕忽。陳秀熙表示,平均每11天就有一個突變,疫苗的效益和施打速度,就是在跟變毒變異的速度競賽。

公衛學者彭思敏表示,美國上周新增105萬人確診、2萬人死亡,不過已有2520萬人至少打過第一劑疫苗,達成7.6%接種目標。陳秀熙表示,以美國目前施打速度,達成90%施打率得花10個月,各國也都要打半年以上。病毒變異快,平均每11天就有一個位置產生置換,加速接種是一大挑戰。

公衛學者古玫生指出,英國12月開始打牛津和輝瑞疫苗,施打速度是美國的兩倍,已打14%人口。加上1月5日實施封鎖,疫情也在趨緩。不過12月疫情高峰對醫療體系帶來的壓力還在,住院和加護病房病床數占床率上升,醫療能量緊繃、人力不足,1月21日創單日最高死亡紀錄1820人,死亡率仍高達2.5%以上。

古玫生表示,根據最近英國首相和首席科學顧問所公布之消息,英國新型冠狀病毒諮詢小組利用社區檢驗及死亡資料,60歲以上感染B.1.1.7變異株的死亡率達千分之13到14,高於原病毒株的死亡率千分之10。陳秀熙提醒,雖然只是初步的資料,還是一個警惕,變異株對長者格外有威脅,應持續注重醫療及長照機構、家中長者的防疫。

疫苗接種進度最快的以色列, 目前看到可減少33%感染率。公衛學者王威淳分析,以色列1月中已經打了25%,大約200萬人,75%老年人已至少打一劑,以色列成為第一個報告疫苗對臨床試驗以外族群效益的國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和《科學》,打一劑可減少33%陽性率,第二劑效益、未接種群體的間接保護效益,還需要再觀察。

陳秀熙提醒,不能忽略的是,以色列同時也實施封鎖和境外管制,報告疫苗對於預防感染的效益只有減少三分之一,不過以他們的接種速度,很有希望可以幫助全球在未來兩個月內了解族群免疫的效果。

疫情導致美國損失16兆 損害全球癌症慢性病與婦幼健康

 2021-02-03 14:04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病毒是一個很貴、很貴的病毒!」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持續召開防疫科學直播,學者指出,美國因疫情造成經濟與健康總損失高達16兆,排擠癌症與慢性病的研究和照護資源,大量人的診斷和治療都被延誤,預估十年內美國乳癌大腸癌死亡將增加1萬人,全球婦女和兒童的健康也因此有百萬人年規模的損失。

公衛專業的醫師楊昆澈指出,美國因新冠肺炎經歷經濟大蕭條,損失GDP達7.6兆美元、提早死亡造成的健康損失4.4兆美元、長期健康受損2.6兆美元。去年有40%成年人罹患焦慮症,前年僅一成,精神心理損失1.6兆美元。上述總損失達到16兆美元,佔美國GDP的九成,是非常昂貴的疾病。

根據發表於《科學》和《刺胳針》的研究,楊昆澈表示,預估美國2030年增加一萬人因乳癌或大腸癌死亡。這是因為疫情衝擊臨床量能,導致延遲診斷、延遲治療,也導致癌症研究延緩、研究資源轉移到苗、實驗室關閉。英國民眾就需要透過基層醫師轉診,需要等待兩週,疫情導致轉介人數減少,加上二線照護及醫療人力縮減,預估五年後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近一成。

楊昆澈分析,在英國,五分之一癌症是在急診室診斷,但疫情導致侵入性檢查減少,特別是大腸鏡,延遲治療將導致癌症進展的風險。另外,去年4月英國醫療服務量下降九成,因為手術空間不夠,呼吸器也只能給緊急手術,為了取代開刀,只能增加放射線治療服務量,化療較不受影響。在美國,糖尿病服務量大減81到90%,用藥量也大降52到60%,是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慢性病,其次則是高血壓與肺阻塞,只能靠數位和虛擬科技等創新策略盡力彌補。

婦幼健康也備受疫情衝擊,楊昆澈指出,研究預估未來五年,全球婦女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失去的高達25萬到100萬人年。義大利研究比較去年3、4月和前年同期,15歲以下兒童糖尿病新發生個案數減少23%,重度酮酸中毒比例升高逾五倍,前年僅8.3%,去年卻高達44.3%。第一型糖尿病的即早診斷非常重要,新診斷個案少了,所延遲的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更高比例進入重症,有很嚴重的併發症。

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印尼是目前東南亞疫情致死率最高的國家,單日確診死亡都在陡升,雖然COVAX承諾給2310萬劑疫苗,印尼也開始打Sinovax中國疫苗,但只有給18-59歲打,除了力求經濟復甦,也是因為Sinovax疫苗還缺乏長者研究。只是,政府集中防疫能量,結果導致印尼當局暫停了漢生病的介入措施,學童盛行率上升到9.4%,令人擔心。



從新冠疫苗採購失利 看台灣應該珍惜的兩個教訓

 2021-02-02 19:3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院內感染衍生家戶群聚,國人危機感上升,引頸期盼的疫苗也不知是否已在路上。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指出,台灣這次疫苗採購失利,大問題有二,一則是長期沒有以國安產業的思維去建立自給自足的疫苗供應鏈,再者是僵化的《政府採購法》缺乏「預採購」的概念,呼籲政府一定要趕快動起來,不要疫情過後又忘了、繼續讓民間產業自生自滅。

以色列人口不比英美大國,但靠著開出高價、回饋藥廠接種後的健康保險資料,順利取得大量疫苗,接種進度飛快。張鴻仁表示,現在打疫苗的國家大都在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就下單,疫苗會不會成功都不知道;以色列的策略也很聰明,但這是因為去年六月時以色列疫情較急迫,值得用這個代價去換。但去年六月台灣疫情控制得宜,這時候國家若要用數倍價格去買一個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疫苗,民眾也不會接受,所以現在談論這個是有點事後諸葛了。

張鴻仁分析,台灣疫苗採購最大的問題在《政府採購法》,主管機關公共工程委員會的立場基本上是反對「預採購」,要採購新冠疫苗這種還沒核准的產品,會遇到重重障礙。

指揮中心得擔起很大的責任去試圖超越《政府採購法》的束縛,還要可能得面對被送監察院、被檢調單位調查圖利等種種麻煩。雖然「預採購」的必要性,在公共衛生領域已經倡議了幾十年,疾管署還是很難突破這個障礙。

張鴻仁表示,現在的是現貨市場,就算早早下單的國家都不一定拿得到,所以即便目前台美關係好,美國也不會在夏天來臨前分給台灣,到了夏天,其實也是有錢就買得到。「小國還是要靠自己,」但現在三家在研發疫苗的國內廠商,只有國光勉強算有國家資金在裡面,高端、聯亞都靠民間資金,「台灣的疫苗供應鏈上,到處都有缺口,二十年來都沒有解決。」

張鴻仁強調,台灣必須將疫苗視為國安產業,建立自給自足的疫苗供應鏈,這才是最重要的事。這次新冠肺炎疫苗的教訓,是否有可能成為台灣起步改革的契機?張鴻仁說,依照過去幾次疫情前後各種雷聲大、雨點小的經驗,不敢對於人民和政府的健忘程度太過樂觀,但他還是願意盡最大的力量去呼籲。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治療癌疲勞、預防偏頭痛 多款高價新藥最快三月納給付

 2021-02-02 13:4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健保署今宣布已通過給付多款新藥,癌藥部分有四款,包括黑色素瘤的雙標靶藥、三陰性乳癌PARP抑制劑標靶藥、前列腺癌新成分口服藥、癌因性疲憊症的注射劑更是台灣自行開發、領先全球上市,一劑要價1萬2650元。可預防偏頭痛的單株抗體一針要價1萬1226元,也有給付,另也將給付多發性硬化症新藥,以及治療黴菌新藥、延緩抗藥性的抗生素。上述八種新藥最快三月起給付,未來五年估計至少6771人受惠。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癌因性疲憊症常出現在癌症末期病人,不論透過休息等各種方式,都無法有效恢復體力,使人沒有辦法工作、照顧家庭。這次納入給付的癌因性疲憊症的治療用藥(polysaccharide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台灣臨床醫學研究的重要突破,由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榮譽主治醫師賴允亮主持,以科學技術萃取傳統藥材、製成針劑並證實有效。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指出,根據現有臨床試驗,這款新成分藥物對於乳癌患者效果較明顯,因此首波開放第四期乳癌患者使用,未來將根據更新試驗報告研議是否提供其他癌症。目前一劑給付1萬2650元,未來五年大約有1582人受惠,健保財務影響1.2約億元。

北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表示,偏頭痛主要與基因、環境、壓力相關,難以預防,是導致五十歲以下年輕人失能的首要非癌疾病。慢性偏頭痛的定義則是每個月頭痛15天,其中8天是嚴重的偏頭痛,並且持續三個月。這是非常痛苦的,加上患者正值具勞動生產力、需要育兒的年紀,疾病將衍生很大的社會損失。

王署君表示,過去研究發現,慢性偏頭痛發作時,患者體內的CGRP神經胜肽會上升,若以單株抗體或受體拮抗劑減少這個神經胜肽,可以有效預防發作,就是這次納入給付新藥(galcanezumab)的原理。現有藥物雖然療效不錯,但總有一兩成患者沒效,需要嘗試昂貴的新藥,健保能給付,對病人是很好的消息。

黃兆杰表示,這款預防偏頭痛的新藥是注射劑,每個月打一次,一劑給付1萬1226元,預估五年內大約930人受惠,健保財務影響約4870萬元。台灣黑色素瘤病人常見V600E突變,這次也同意給付雙標靶藥(dabrafenib/trametinib),預估五年內60位患者受惠,健保財務影響約9380萬元。

王正旭表示,台灣的黑色素瘤患者特性與歐美不同,雙標靶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療,臨床處理上更具優勢。這次納入給付的三陰性乳癌口服PARP抑制劑標靶藥物(talazoparib)、以及治療兩種類型前列腺癌的新藥理機轉藥物(apalutamide),預計五年內共近千人受惠,健保財務影響大約5.4億元。

黃兆杰表示,免疫較差的病人可能會有被麴菌、黴菌感染、治療侵犯性麴菌症及白黴菌症的新藥(isavuconazole)也納入給付,對肝臟、眼睛、皮膚及皮下組織之副作用比現有藥品小。注射一劑9883元,膠囊一粒1325元,五年財務影響約1810萬元。

對於抗藥性綠膿桿菌及抗藥性大腸桿菌具療效的抗菌劑(ceftolozane/tazobacctam),則可減少其他抗生素使用,進而減緩抗藥性散布,臨床重要性,一劑1792元,預計五年內約4000多名患者受惠,財務影響大約0.8億元。治療次發展型多發性硬化症的新藥(siponimod)為口服劑型,可提升使用方便性,預計五年內有50多名病患受惠,財務影響約49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