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醫師過勞失憶 家屬盼納勞基法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四年前,年僅三十五歲的奇美醫院外科住院醫師蔡伯羌長期過勞引發心肌梗塞、腦缺氧受損,不但丟了飯碗,連妻兒都忘了,醫院卻不認過勞,只給六萬二千元慰問金。蔡太太昨出面,呼籲全國醫師想想家人,支持醫師納入勞基法,勇敢向醫院說:「我不要為你賣命。」


蔡伯羌(右)四年前還是外科醫師,自從過勞造成腦缺氧損傷之後,記憶喪失、志力退化,當蔡太太(左)哽咽訴說母子辛酸,蔡伯羌只能呆呆的看著她。(記者邱宜君攝)

醫勞盟昨偕同勞工陣線、工殤協會、司改會、蔡伯羌夫婦召開記者會,蔡伯羌只說了句「大家努力工作,好好休息。」蔡太太說,丈夫不但失憶,行為也像孩子,還會跟五歲兒子搶玩具。她哽咽說,這四年每天都很煎熬,「司法應還蔡伯羌公道,但誰能還給兒子一個有記憶的父親?」

工殤協會專員劉念雲表示,勞保局已認定蔡是過勞職災,法院去年底一審宣判,卻說蔡伯羌不算勞工、是自願賣命,醫院不是雇主、沒有責任,家屬只能繼續上訴。民間司改會執秘蕭逸民說,開庭時,法官竟反問家屬:「我們也很累,難道也要告法院?」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則說,醫勞盟過去一年就接獲五到六個「非死即傷」過勞案件,當中有一半正在和醫院打官司。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批評,台灣法律刻意削弱醫護人員勞動保障,雇主又習慣把法律底線當作最高標準。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則擔心,自經特區加速醫療營利化,將使醫療人員的勞動處境更加艱難。

醫勞盟爭納勞基法 勞團聲援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說,五月已公布住院醫師勞動保障指引,比照勞基法詳列工時、休假規定,今年參加評鑑的一百多家醫院都要試行,年底評估各醫院辦理情形,才能決定醫師納入勞基法時程。

李偉強說,為了醫療品質,醫療第一線勢必要「補人」,除了讓主治醫師一起值班,衛福部正在研擬增收醫學生、擴充專科護理師、增設醫師助理等配套措施。

醫糾訴訟漫長 強制險或可解套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醫師都怕碰到醫糾。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子忻指出,台灣醫糾起訴率、定罪率、賠償率不高,訴訟程序卻很漫長,建議可參考英國,以類似強制險的作法,讓小額案件快速獲得補償。

訴訟程序要8到10年 過程很磨人

醫勞盟成立滿一週年,昨舉行學術研討會暨會員大會。研究醫糾十年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子忻提出報告指出,台灣醫糾訴訟平均起訴率六%,定罪率約二到十%,判賠的約二%,但訴訟程序平均要八到十年,當中光是醫療鑑定就得兩、三年。醫師都討厭醫糾,不是因容易變成罪犯,而是調查過程太擾民,加上台灣常見以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醫師擔心判賠金額過高且可能判刑,面臨極大壓力。

林子忻認為,健保不能只保病人、不保醫師。英國實施十年的「小額無過失賠償計畫」可供借鏡,從英國健保每年提撥一到三%做為基金。英國人口約是台灣四倍,每年約六千件醫糾賠償或訴訟案件,該計畫針對因醫療造成傷害、金額小於台幣一百八十萬者進行理賠,透過專家認定因果關係並快速補償。

林子忻表示,這種類似「強制險」作法,除能減輕醫師個人負擔,獲賠案件也增加。推估台灣每年醫糾賠償至多需兩百億元,若從健保讓兩千萬人分擔,平均每人一年約出一千元,若由全國四萬名醫師分擔,則每人約需付五十萬。

借鏡英國 透過健保快速補償小額案件

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目前醫糾補償草案有關補償金,健保、醫院醫師、政府的負擔比例,在立院還沒共識。全民健保署發言人蔡魯則認為,如果民眾願意負擔,樂觀其成。
台灣醫改會研究員張雅婷表示,醫療疏失可分系統疏失、個人疏失,在社會大眾對醫糾強制險財源達成共識前,建議各醫院可先自辦院內的醫糾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