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國際醫療大鬆綁:取消床數上限、允許共用人力

 2021-01-05 17:26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根據現行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國際醫療床數不得逾急性一般病床數十分之一,也不得挪用配置於非屬國際醫療病床之醫事人力。但衛生福利部去年12月預告的修正草案,已刪除上述內容,等於是取消國際醫療病床數上限、允許國際醫療與本地醫療共用人力。這引起民間團體與基層醫師擔心衝擊國人品質、加重醫療勞動條件兩極化,但衛福部及醫院則認為,現在防疫有成,是最佳鬆綁時機

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台灣在這次疫情表現亮眼,醫療水準備受肯定,可望成為國際醫療的首選,「如果現在不推動,未來再也沒有更好的機會。」衛福部會在60天預告過程蒐集各界意見,也藉此機會向醫界宣示政府支持發展國際醫療的立場。

衛福部去年八月曾指出,前年國際醫療大約有38萬多人次,其中住院有約9000多人次,以生殖醫療占最大比率,其他還有癌症治療、微創手術、心臟支架、骨外科手術、移植手術,病人來源以東協國家佔36%為最多。

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分析,外國人來台就醫,最擔心的就是影響國人就醫。所以衛福部一定要評估,國內醫療人力充足甚至有餘的服務,才能提供國際醫療。如果是人力比較吃緊、國人也需要等待的醫療服務,就要能保證「國人第一」,才可以多提供國際醫療。

楊志良表示,現在已經有醫師外移到其他國家從事國際醫療,若在台灣本地擴大推動,或許可有助台灣支持留住、培育專業;不過當台灣出現天災人禍或疫情,當暫停國際醫療服務,才有充裕資源因應緊急狀況。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雅惠表示,台灣整體醫療環境還有很多困境沒解決,此時鬆綁國際醫療床數、允許共用人力,將導致人力及設備加速向盈利方傾斜,恐影響國人醫療品質、加重血汗醫護工作量。醫改會呼籲衛福部應先針對修法內容提出完整影響評估報告。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表示,國內醫療人力長期超量工作,今年受疫情影響,醫療人員上半年工作量稍微正常化,下半年又恢復超時超量的常態,又碰到住院病人數量增加、防守疫情還不能鬆懈的秋冬,應優先思考如何儲備疫情緊急事態所需的醫療能量。衛福部討論放寬國際醫療的同時,應思考如何健全原有醫療人力,並避免醫療勞動條件的兩極化。

敏盛醫療體系執行長楊弘仁表示,防疫成果已擦亮台灣品牌、展現台灣實力,是為未來做準備的好時機,也可以感覺到政府有心為想做的醫院開一扇窗。國內有條件做國際醫療的醫院沒有那麼多,現有服務量不高,醫院不可能把大幅床位改過去做國際醫療,建議先鬆綁,等以後服務量變大再來管控也不遲。

劉越萍表示,國際病人服務量還不到健保服務總人次的5%,尚有發展空間。未來若國際醫療達到健保人次的10%,就會做一次檢討,達到20至30%則會考慮重新設限。期待國際醫療使醫院整體收益變好,醫事人員待遇提高;當疫情發生,國際醫療的專責病房還可以轉作防疫的專責病房,因為有獨立動線,更有利於感染管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